2.3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共39张PPT)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地理(鲁教版2019选必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共39张PPT)课件-2023-2024学年高二下地理(鲁教版2019选必3)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选择性必修三 第二章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1.结合实例,说出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
2.结合实例,结合材料,能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3、通过案例探究,能够从区域的视角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防控对策。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新课导入
问 题
材料
2004年12月底,印度洋海啸袭击 了索马里北部的海岸,也把大量的核废料和有毒废料搅翻到海岸沙滩之上。据悉,这些废料是在1990年索马里战乱时,由瑞士和意大利等国的企业非法向该地倾倒的。
索马里沿岸的这些废料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
目录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随堂练习
01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污染物的概念
(1)概念: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正常组成发生变化,直接或者间接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的物质。
(2)来源: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如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等;也有自然界释放的物质,如火山爆发喷射出的气体、尘埃等。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污染物的分类
(3)分类:
按照污染物的来源划分:自然来源的污染物、人为来源的污染物。
按照污染物污染的环境划分: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室内污染物。
按照污染物的形态划分: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
按照污染物的性质划分: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等。
(4)特点:
污染物具有可移动性。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
(1)概念:
当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就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转移形式:
①通过空气和水的流动,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
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③发达国家通过投资等方式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的地区。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案例分析:酸雨
来自美国的酸雨
酸雨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和
水汽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雨水。它不仅污染
湖泊、森林和土壤,危及生物,对汽车和建
筑物也有损坏。
20世纪70年代初,研究人员在美国和加
拿大边界地区发现了这种有害物质。据加拿
大测定,引起加拿大酸雨的污染物至少有60%是从美国产生,然后越界漂移过来的;受其影响,魁北克大部分地区的雨水比一般雨水酸度高7~21倍,每年酸雨形成的硫酸盐沉积物 每公顷超过20千克。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污染物具有可移动性的特点。
引起加拿大酸雨的污染物通过大气运动,从美国越界漂移到加拿大。
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使农作物减产;
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等
2、结合材料,分析污染物有什么特点?污染物为什么会从美国漂移到加拿大?
案例分析:酸雨
1、试从地理环境组成要素方面分析酸雨给北美国家地理环境造成的危害。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形式 后果
空气、水体流动 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
贸易 把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送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投资 发达国家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
角度 来源或举例
人为方面 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没有充分利用或回收的物质
自然方面 自然释放的物质,如火山爆发喷射出的气体、尘埃等
1.跨境污染物的来源:
2.跨境污染物转移的形式:
【知识总结】
02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
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跨境转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带来的影响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1)方向:
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向临近或不临近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2)原因:
随空气、水等自然流动(如大气、海洋污染的转移等)。
(3)影响:
使临近或不临近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被扩大。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问题:1.泄漏的石油在空间上将会如何扩散?
2.对所处海区的生态环境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探究活动
阿莫科-卡迪兹”号油轮泄露
1978年3月16日,“阿莫科-卡迪兹”号油轮载着22.3万吨轻质石油从波斯湾出发驶往英国莱姆湾,在途经法国布列塔尼半岛附近海域时,因遭遇风暴撞上岩礁沉入海底,船上的石油全部泄漏到海里,并扩散至附近沿岸地区,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探究活动
阿莫科-卡迪兹”号油轮泄露
1.盛行西风作用下,油膜被吹向法国海岸。随后,在盛行的西风和洋流的作用下,将沿岸东部的油膜沿海岸传播开来。
2.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生物带来灭顶之灾。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失去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海岸环境退化。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2.基于人为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1)方向:
主要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为主。
(2)原因:
①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减少污染物处理费用,发达国家通过产业转移或以商品贸易的形式将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②发展中国家为了降低原料成本、增加就业,不得不进口发达国家的污染物并承接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落后产业。
③发展中国家环保法规不健全,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与境外不法分子相勾结违法走私、将发达国家的污染物偷运到发展中国家。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2.基于人为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3)影响:
①发展中国家对跨境转移的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导致当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们的健康,并可能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②发达国家产生的污染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逃避了本国规定的处置责任,使污染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会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探究活动
废弃物国际贸易,控制,还是禁止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法的废弃物国际贸易,主要是针对一些能够 被再生利用、循环回收且具有经济价值的固体废弃物。对此,不同的人有 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经济困难,进口具有可利用价值的固体废弃物,可以减缓本国自然资源的枯竭,还可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废弃物国际贸易只要合理控制即可。
观点二: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再生资源利用和无害环境处置危险废弃物的能力,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危险废弃物大量进口,难以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循环回收,并给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严重损害。因此,对于废弃物国际贸易应该坚决禁止。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说一说你的理由。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赞同观点一。
理由:发展中国家确实经济困难,进口有经济价值的废弃物可减缓环境资源短缺,还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前提是要控制进口数量,积极治理带来的环境污染。那么发展中国家可以有选择性的进口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有价值,并且能利用,而且要加强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赞同观点二。
理由:由于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缺乏处理和处置废弃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这些污染物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导致当地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们的健康。这种污染的损害具有长期性,并可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因此应严格禁止废弃物的进口。
探究活动
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说一说你的理由。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报告显示,发达国
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
子垃圾多达5000万吨,其中75%的电子垃圾没有
经过正规回收处理,绝大部分被非法出口到非洲
和亚洲。
加纳首都阿克拉郊区的阿格博格布洛西是世
界上受到电子垃圾严重影响的区域之一。这里的
居民通过焚烧清除掉废弃电器上的塑料,获取少
量可以回收的金属。检测表明,焚烧后的残留物含有极高的铜、锌、铅、锡等,当地空气、地表和供水系统中含有较高的澳、碑、水银等剧毒性物质。
探究活动
阿格博格布洛西的电子垃圾之荡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当地居民从事电子垃圾处理的原因是什么?
2.电子垃圾的堆放和粗放处理对当地地理环境有哪些不利影响?
探究活动
1.当地经济发展落后,人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从事电子垃圾处理。
2.电子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相当大,会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1)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物跨境转移:随空气和水自然流动,没有明确目的地,邻近或不邻近的国家或地区都可能受害,从而使污染物的污染范围扩大。
(2)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①方向:主要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污染物为主。
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原因
③发展中国家接受污染物转移的原因
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4)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使原本在一国或一个地区发生的污染,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它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特点 影响
直接性 污染当地水源和土壤,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加重,并危害人们的健康。
长期性 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区域性环境危机。
全球性 长期积累对全球环境造成危害。
④人为因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影响。
03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原因
环境污染具有全球性,污染物跨境转移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2)国际合作迈入实质性阶段的标志
1989年3月22日,世界上第一个旨在控制有害废弃物跨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获得通过。
国际合作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巴塞尔公约》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简称《巴塞尔公约》,1989年3月22日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世界环境保护大会上通过,1992年5月5日开始生效。我国参与了该公约的起草和通过,并于1991年4月批准加入该公约。
公约制定的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有害废弃物的产生,并避免跨国运送时造成的环境污染;
②提倡就地处理有害废弃物,以减少跨国运送;
③妥善管理有害废弃物的跨国运送,防止非法运送行为;
④提升有害废弃物处理技术,促进无害环境管理的国际共识。
知识窗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
(2)逐步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认真对待我国外资准入中的污染转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
(4)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2.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山区,流经9个欧洲国家,是一条国际性河流,也是沿岸国家的一条生命之河。1986年11月1日,瑞士桑多兹化工厂的仓库发生火灾,超过30吨的农药随着大量的灭火用水流入莱茵河,导致莱茵河下游超过400千米河段内的生物全部死亡。事件发生后,法国、瑞士、德国共同成立了一个工作组,用以交换信息和紧急联络,并达成了一系列防治河水污染的相关协议。同时,各国从控制河流污染源入手,建立了大量污水处理厂,并通过立法的方式保障河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多年努力,莱茵河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探究活动
莱茵河污染事件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1、为使莱茵河重现生机,莱茵河沿岸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对其他国际河流的管理和污染防治有哪些启示?
探究活动
1、措施:成立工作组;加强信息的沟通与联络;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和立法工作;
控制河流污染源;建设污水处理厂。
2、启示:(政治、法律、技术、宣传)控制污水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
研发减排和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建立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2016年8月11日,广东省深圳市公安边防支队在深圳大鹏角以南附近海域查获一起特大走私“洋垃圾”案,查扣涉嫌走私的“利运达”号货船,抓获6名涉案嫌疑人,船上载有涉嫌走私的旧衣物、帆布等“洋垃圾”约549吨,案值约1100万元。这些“洋垃圾”来源复杂,未经正规的检验检疫和消毒,极有可能存在大量细菌和病毒等物质,流通到市场后,将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造成巨大隐患。
图2-3-9深圳市公安边防支队查获的洋垃圾
探究活动
广东查获549吨走私“洋垃圾”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图2-3-9深圳市公安边防支队查获的洋垃圾
探究活动
广东查获549吨走私“洋垃圾”
“洋垃圾”中往往夹杂着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以非正规渠道入境后,大部分流向“散乱污”企业进行分解。这些企业的不恰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加重环境负担;同时“洋垃圾”中含有细菌和病毒,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1、为什么我国政府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活动?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为什么我国政府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活动?
以“查处洋垃圾走私不能只依靠海关”为题,策划一期宣传海报?
1.①历史上,我国部分地区洋垃圾走私活动曾经比较严重,是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受害国之一。②洋垃圾来源复杂,未经正规的检验检疫和消毒,可能存在大量细菌和病毒等,流通到市场后,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造成巨大隐患。③我国已经签署了巴塞尔公约》,在国际合作治理污染物跨境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④我国内固体废弃物加工利用企业短期内难以完全转型,需求依然存在,加之周边国家口岸积压大量固体废弃物,洋垃圾走私入境风险不容忽视,打击洋垃圾走私任重道远。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治理需要多措并举,既要加强过程性管理,更需要企业在需求的源头上加以控制,减少对国外废弃物的依赖;既要依法管理,严惩不法单位和个人,也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既要立足国内,又要加强国际合作。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一、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措施
项目 内容
国际贸易 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与污染物出口国或地区进行交涉,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环境权益
制度建设 逐步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对污染物跨境转移的控制,认真对待我国外资准入中的污染转移,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切实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资源利用 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全面提升国内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水平,逐步补齐国内资源缺口
公众参与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好氛围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二、跨境污染问题的应对
1.策略:需要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
2.措施
(1)对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境污染源
①源头: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②事中: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③事后:做好生态恢复、损失赔偿等善后处理工作。
(2)对废弃物跨境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境污染问题
①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②对一些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品以逐步减少进口。
③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随堂练习
04
随堂练习
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主要原因是(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C.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D.环境承载力大
2.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乌克兰
C.尼日利亚 D.新加坡
C
C
随堂练习
2011年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下图是“福岛核电站泄漏辐射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
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
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
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
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
A
随堂练习
2011年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下图是“福岛核电站泄漏辐射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4.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风向 B.洋流、海陆分布
C.地形、海陆分布 D.风向、洋流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