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微小的生命体》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微小的生命体》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微小的生命体》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自然界中使动植物遗体腐烂、分解的是(  )
A.真菌 B.腐生细菌 C.病毒
2.味道鲜美的蘑菇属于(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3.下列病毒中,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是(  )
A.大肠杆菌噬菌体 B.番茄花叶病毒
C.乙肝病毒
4.下面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灵芝是一种植物
B.霉菌喜欢阴冷潮湿的环境
C.野外的蘑菇更加鲜美,自己判断无毒的可以食用
D.腐生细菌可以促进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
5.“银耳莲子羹”中的银耳属于(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二.判断题(共5小题)
6.公元前3000年人类就开始利用酵母菌发酵来做面包,酵母菌是一种微生物。    
7.病毒要寄生在生物体的细胞内,所以病毒要比细胞小得多。   
8.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9.观察草履虫时,我们放脱脂棉纤维是为了缩小它的运动范围以便观察。    
10.有些无脊椎动物非常微小,在显微镜下也不一定能看到。    
三.连线题(共1小题)
11.
病毒的样子 肉眼
食盐晶体的形状 光学显微镜
池塘里的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
一朵花的颜色和形状 放大镜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2.学习了《微小世界》后,糖糖知道了微生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这个环境是可以培养出来的,于是她决定约上几个同学,课后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糖糖知道课堂上老师给大家观察的草履虫是可以用    培养出来。
(2)糖糖打算用酸奶和水的混合物制作培养液来培养草履虫。她做了如下实验:
组数 酸奶含量 体积/mL 培养液温度/℃ 时间 草履虫数量
1 0.1% 100 16 8天 a
2 0.5% 100 25 8天 b
3 1% 100 25 8天 c
①培养一段时间后草履虫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草履虫    。
A.需要营养物质
B.会繁殖后代
C.会运动
D.会排泄
②一段时间后糖糖开始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视野中一条条线是脱脂棉纤维,它的作用是    。
A.防止产生气泡
B.给草履虫当食物
C.控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
D.让草履虫静止不动
③实验时糖糖把显微镜放大倍数调到最大,视野也随之变小,那么她该选择如图中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和    。(填字母)
④上述表格中有一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是    ;如果将该处不合理纠正后,实验结果是:“a少、b多、c少”,那么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草履虫最宜生活的酸奶含量是    左右。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是流感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这些病毒感染会出现呼吸道以及腹泻等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
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
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也十分普遍。
(1)材料中提到的流感病毒、诺如病毒属于    。
A.动物B.植物C.微生物
(2)病毒的传播少不了三个因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要想控制病毒的传播,我们必须管理
传染源,切断病毒传播的途径并且保护易感人群。日常防护中,可以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救治病人②出门戴口罩,少聚集
③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距离
④勤洗手并用酒精消毒
⑤用含氯消毒液消毒
⑥排查接触者
⑦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⑧接种疫苗
属于管理传染源的是:   
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3)为了有效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我们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增强防护,实际上疫苗是    。
A.霉菌
B.真菌
C.细菌或病毒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分析】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外形一般为球形、杆形或螺旋形,通常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
【解答】细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一些腐生细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必不可少的原料。可见,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故选:B。
2.【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解答】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双孢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金针菇等。蘑菇和灵芝都是食用菌,都属于微生物。
故选:C。
3.【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解答】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以下三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如乙肝病毒;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如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
故选:C。
4.【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有的微生物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者帮助我们生产食物,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
【解答】A.根据生物种类划分,灵芝是一种真菌,属于微生物,不是一种植物,故A错误;
B.霉菌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阴冷的环境不利于霉菌繁殖,故B错误;
C.野外鲜艳的蘑菇往往都是具有剧毒的,不能根据自己判断无毒的就可以食用,故C错误;
D.腐生细菌作为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只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促进自然界中物质的循环,故D正确。
故选:D。
5.【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解答】真菌、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个体微小,必须用显微镜才能看见。蘑菇、木耳、银耳、虫草菌等是食用菌,是微生物。
故选:C。
二.判断题(共5小题)
6.【分析】馒头是一种发酵食品。蒸馒头时面团之所以慢慢变大是因为面团里加了酵母菌,酵母菌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解答】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酵母菌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微生物。早在公元前3000年,人类就开始利用酵母菌发酵来制作面包、酿造酒类。酵母菌发酵(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同时还产生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7.【分析】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它们漂浮在空气中潜藏在食物、土壤、水中甚至寄生在人和其他动植物的体内。细菌身体极其微小、结构简单、分裂繁殖速度快。
【解答】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病毒要寄生在生物体的细胞内,所以病毒要比细胞小得多。
故答案为:√。
8.【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
【解答】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着,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故答案为:√。
9.【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解答】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吸走盖玻片边缘多余水分,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
故答案为:√。
10.【分析】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长有脊柱,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它又可以分为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
【解答】脊椎动物身体内有脊柱,通常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没有结构微小的动物;有些无脊椎动物非常微小,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三.连线题(共1小题)
11.【分析】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
【解答】根据对观察工具发展史的认识,观察精度不断提高,发展历程大致为:肉眼:小昆虫等;放大镜: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一些物质的晶体,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菌;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所以人类观察世界物体的发展经历了: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分析图表可知,肉眼可以观察一朵花的颜色和形状,放大镜观察食盐晶体的形状,光学显微镜观察池塘里的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的样子。
故答案为: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2.【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根据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安放: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桌面上。对光: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上片: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焦: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位置。
【解答】(1)草履虫是常见的水中微生物,培养草履虫一般可以用池塘水和干草。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大小呈反比例挂心,在开始观察时,为了更容易观察到草履虫,应当选用放大倍数少的组合,让视野尽量的大,容易捕捉到观察目标,给出的四组组合中,目镜5×,物镜10×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大。
①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是有生命的物体,生长需要营养,能够生长繁殖等。往培养液中加酸奶是因为草履虫需要营养物质,培养一段时间后草履虫数量增加,说明草履虫会繁殖后代。
②糖糖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发现视野中一条条线是脱脂棉纤维,脱脂棉纤维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便于观察。
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图像就越大,但数目越少。实验时糖糖把显微镜放大倍数调到最大,视野也随之变小,那么她该选择如图中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B10×目镜和C物镜40×,10×40=400,放大倍数最大。
④上述表格中有一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是 培养液温度16℃;如果将该处不合理纠正后,实验结果是:“a少、b多、c少”,那么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草履虫最宜生活的酸奶含量是 1%左右。该实验属于对比试验,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完全相同。题中对比实验控制的变量是酸奶的含量,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所以培养液温度都应该是一样的,第一组培养液温度16是不合理的,应该也是25℃。如果将该处不合理纠正后,实验结果是“a.少b.多c.少”,那么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草履虫最适宜生活的酸奶含量是0.5%左右。
故答案为:(1)池塘水和干草。
(2)①B。
②C。
③B;C。
④16℃;0.5%。
五.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
13.【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解答】(1)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它们漂浮在空气中潜藏在食物、土壤、水中甚至寄生在人和其他动植物的体内。病毒是微生物,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2)对所有传染病来说,控制策略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方面来抓。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病人隔离。文中提到的采取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中,属于管理传染源的是救治病人、排查接触者;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距离、勤洗手并用酒精消毒、用含氯消毒液消毒;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出门戴口罩,少聚集、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
(3)为了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我国3岁以上全员免费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实际上疫苗是一种病毒,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故答案为:
(1)C。
(2)①⑥;③④⑤;②⑦⑧。
(3)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