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课时,包含三个子目的内容,分别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因果联系。第一子目“工业革命的背景”,重点阐述了18世纪中期前,英国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意在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产生于英国的条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第二子目“工业革命的进程”,把两次工业革命视作一个整体,从工业革命的成就入手,展示了工业革命从地域上由英国走向世界、从发展程度上由“蒸汽时代”走向“电气时代”,从经验积累走向科学先导的历史进程,意在帮助学生理解两次工业革命各自的特点,理解工业革命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历史进程。第三子目“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生产力、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生活、世界格局等角度对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做了概括性介绍,意在引导学生理解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对世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另外,教材还蕴含着一条“暗线”,即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唯物史观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讲述工业革命影响时外显出来,实现知识与素养的双重落地。
2.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工业革命的基本面貌,知道两次工业革命的具体成就,但是对于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并未形成综合分析的意识,对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并未进行整体性考察,以及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比较粗浅。因此,在教学中可利用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度较高的特点,通过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重点引导学生对英国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培育历史解释素养;此外,利用表格与地图,从地域、发展程度、影响等角度探究工业革命的扩展、深化过程,培育时空观念素养;在讲述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运用历史术语阐释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课时学习目标: 梳理近代英国历史的重要史事,分析工业革命的背景,提升学生对文字材料的分类、整理能力。 解读“两次工业革命成就简表”,分析工业革命的扩展过程,理解工业革命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运用唯物史观,多角度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应关系说明: A2: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 B2:能够将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等方式对史事加以描述;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的重要性。 C2:能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D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释。
4.课时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工业革命的扩展及世界性影响。 学习难点:多角度理解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5.开放性学习环境: 录课教室、多媒体设备等
6.课时教学过程(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 导入 出示习近平同志《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定位:它推动了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促进了文明形态的革新。为接下来开展探究活动做铺垫。 任务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 问题1:说明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近代英国历史发展大事记”,将材料中的史事进行分类(课前活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分析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所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依据史料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类的能力。 【学生活动】分析以上重大历史事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些基本条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术语,从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分析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引导学生理解在进行历史解释时,应有全面、综合、辩证的思维。 【学生活动】阅读“大事记”及地图“1763年的欧洲”,说明工业革命前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筛选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并运用历史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利用大事年表、历史地图描述史事的能力。 问题2:探究工业革命扩展的表现。 【学生活动】通过整理表格,梳理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课前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快速构建起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面貌,为接下来的探究任务做铺垫。 【学生活动】阅读两次工业革命成就简表,多角度探究工业革命扩展的表现。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一组核心材料反复研读,设计探究活动“四看工业革命的扩展”,从地域扩展、发展深度扩展、科学应用扩展、影响扩展等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两次工业革命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断深化的发展进程,从而形成对工业革命完整、全面的认识。提升学生在史料中筛选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历史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任务二:多角度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 问题:阅读材料,多角度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多角度概括、阐述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客观地理解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 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角度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进步; 角度二: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变革(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角度三: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 角度四:上层建筑的革新(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 角度五:社会生活的变化(城市化,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等); 角度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 小结:再次出示习近平同志对人类文明发展阶段的论述。 【学生活动】回忆本课内容,说明工业革命在哪些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总结全课。
7.课时作业设计: 今年是马克思逝世140周年,请你搜集一些与马克思生平事迹相关的史料,根据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为我们班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题展览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做更深入、更全面的探究,为第11课的学习准备材料。
8.课堂练习设计: 1.据估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 ) 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 B.推广大农场经营方式 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 D.稳定农村社会阶级结构 2.斯普拉特在《增进一般知识的伦敦皇家学会的历史》中说:“我们发现每天交给‘学会’的许多极好的奇物珍品,不仅出自博学的、专门的哲学家之手,而且来源于技工的工场、商人的航海、农民的耕地以及绅士的种种运动、养鱼塘、猎园和花园。”这表明(   ) A.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B.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C.技工引领发明潮流 D.发明创造逐渐走向平民化 3.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B.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4.学者德 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而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000 30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5.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48年,英国第一个公共卫生条例诞生,第一个中央卫生委员会建立。1855年和1876年,《有害物质去除法》和《河流防污法》先后颁布。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带来巨大环境问题 B.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带来新问题 C.新航路开辟带来航运中心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改善了英国形象 6.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极大改变了自然界 D.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