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旅游目的地交通管理 课件(共52张PPT)- 《旅游目的地管理》同步教学(重庆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讲 旅游目的地交通管理 课件(共52张PPT)- 《旅游目的地管理》同步教学(重庆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旅游目的地交通管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理解:
交通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交通的吸引物属性;
旅游包机作为旅游营销手段;
(2)熟悉:
旅游交通的概念与分类;
旅游目的地交通管理的内容;
理解流动性范式和旅游交通的流动性体验;
(3)掌握:
高铁、航空等现代交通对旅游目的地影响;
交通与旅游营销的关系;
交通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关系;
知识框架
Part1
旅游交通管理概述
旅游交通的定义与分类
1)旅游交通的定义
流动性是旅游的基本特征,旅游者的流动离不开交通。交通服务是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服务内容,旅游交通管理是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义的旅游交通是泛指旅游者出行以及为旅游者出行服务的交通通行与服务系统,不仅包括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交通,也包括旅游者在目的地之间、目的地内部的出行与服务支撑系统。
狭义的旅游交通仅指为旅游者在目的地内流动服务的设施与服务。
旅游交通的定义与分类
2)旅游交通的分类
旅游交通依据其涉及的空间尺度和旅行过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第一种类型是目的地抵离交通,有时亦称为大交通,指的是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集散中心的交通,所涉及的一般是跨国、跨省、跨区的大尺度空间。目的地抵离交通方式主要是航空交通、铁路交通,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自驾游、邮轮游的兴起使得公路交通和水路交通也成为一种常见的目的地抵离交通方式。
(2)第二种类型是目的地内部交通,有时亦称区间交通或小交通,通常指由目的地集散中心到旅游景区/旅游吸引物之间的交通,所涉及的一般是中小尺度的空间。目的地内部交通通常以公路交通为主,但有时也包括水路交通、轨道交通等。
旅游交通的定义与分类
2)旅游交通的分类
(3)第三种类型是旅游景区游览交通,通常是游览区内为加快游客行进速度、减少游客体能消耗和创新游客体验的一种交通方式,可以分为游览交通,如在景区或景点内的山地、峡谷、河流等特殊地段为了游客安全、节省体力和游览时间而修建的交通工具和设施,如缆车、索道、渡船、观景电梯等。还有一种是带有娱乐和具有特殊体验意义的交通工具和设施,如玻璃栈桥、滑杆、轿子、马匹、骆驼等。
此外,目的地旅游交通还包括机场、码头、车站(汽车、火车)、游客集散中心、公路观景点、汽车营地、旅游景点道路批示牌等配套设施与服务。
交通与旅游的关系
1)交通与旅游的关系
(1)交通是现代旅游业的催化剂:
19世纪蒸汽火车的出现催生了团队包价游的出现。20世纪喷气式飞机的出现推动远距离旅游特别是洲际旅游的快速发展。21世纪中国高铁的发展使中国的国内旅游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历史的实践证明,交通技术的进步是旅游业现代化进程的催化剂与推动力。
(2)旅游是交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现代社会的交通流中,旅游者的交通需求拉动了目的地特别是偏远地区道路、交通工具及其相应服务的供给,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旅游业为交通运输企业创造了重要的收入来源,交通因为旅游业而加速发展。
交通与旅游的关系
2)旅游交通与目的地的关系
(1)旅游交通是目的地的有机组成部分:
旅游者在目的地首先需要的是交通设施及服务。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日益多元化、科技化,旅游交通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旅游产品,交通功能与旅游功能实现有机融合。交通条件是旅游目的地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影响因素,改善目的地交通设施与服务水平成为目的地管理的重要内容。
(2)目的地是旅游交通综合发展的载体:
旅游目的地对旅游交通发展提出了综合要求,不仅包括航线、航班、班次、时刻、机型、票务,也包括道路、车站、停车场、车次、服务,等涉及交通安全性、通达性、效率、体验等多方面因素,旅游目的地的发展为交通产业的发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了天然实验室,不断推动旅游与交通互动发展。
目的地旅游交通管理的内容
1)利用交通促进目的地发展
(1)提高目的地外部可进入性:
完善、提升目的地航空、铁路、公路等进入交通条件,使目的地与更多的客源地保持良好的交通联系,提高目的地的可能进入性,促进目的地客源市场增长。
(2)加快目的地内部吸引物之间的有机整合:
完善目的地内部的各吸引物之间的交通联系,提高各景点之间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使目的地内部线路更加优化,促进目的地内部形成有机整体。
(3)创造目的地新的运营管理模式:
创新目的地各种交通工具,使交通工具产品化,将交通工具本身变成目的地特色产品和重要吸引物,将不同交通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创新目的地运营管理模式。
目的地旅游交通管理的内容
2)利用交通提升目的地体验
(1)提升旅游交通的积极体验:
①通过优化目的地内部交通,包括道路和交通枢纽建设、交通工具改良升级、交通频次管理、交通路线设计、交通信息服务等提高旅游者的交通便捷性体验。
②通过风景道及其观景设施建设,以及游步道、索道、缆车、游船等交通流动性体验产品,提升游客的流动性体验。
③通过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房车和自驾车营地、驿站、停车场等接待服务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房车和自驾车营地等交通服务设施,提高游客的交通服务体验。
目的地旅游交通管理的内容
2)利用交通提升目的地体验
(2)减少旅游交通的消极体验:
①通过目的地容量控制、交通拥挤疏导管理等手段,实现节假日等旅游旺季和每日高峰时段的拥挤管理;
②通过对易拥挤线路、区域的疏导和流量管理实现景区热点区拥挤管理,减少游客的消极体验;
③通过对恶劣天气如雨雪大雾天气及特殊地段,特种交通如玻璃栈桥、浮桥等交通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邮轮、游船、索道、热气球等交通工具的安全管理,减少游客的安全风险,降低负面体验的概率。
目的地旅游交通管理的内容
3)利用交通促进目的地营销
(1)利用旅游交通塑造目的地形象
通过目的地交通的便捷性与安全性来提升目的地的“易达”、“便利”的形象。同时,也利用交通枢纽以及交通工具等媒介,宣传旅游目的地形象,发挥门户交通站点的形象传播功能。
(2)利用旅游交通拓展目的地营销渠道
通过旅游包机、旅游专列等旅游专门交通,建立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联动的渠道,形成专门的特色旅游产品,以拓展目的地营销渠道。
(3)利用交通旅游产品吸引立基市场
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交通相关的特色旅游产品吸引专门的细分市场,如自驾游、房车宽叶地、索道、玻璃桥、观光小火车等产品对特定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Part2
旅游交通与目的地发展
航空交通与目的地发展
航空无疑会促进目的地的远程游客增长,提升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改变目的地市场半径,改变目的地旅游者的结构。
同时,旅游目的地发展也会刺激航空商业模式的变化,如廉价航空和包机旅游。Bieger和Wittmer总结了航空交通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如下)。
航空交通和旅游目的地相互作用的系统模型
航空交通与目的地发展
航空商业模式主要包括四种:航空网络、区域航空、廉价航空和包机航空。不同的航空商业模式影响了旅客的类型和数量,从而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航空商业模式和旅游的关系如下:
航空交通商业模式与旅游的关系
高铁交通与目的地发展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当今世界“交通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中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高铁是旅游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高铁具有快速、安全和高效等优势从而产生明显“时空压缩”效应,游客出游半径逐渐增大,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进而对区域旅游流空间格局变化产生深远影响。
旅行时间、目的地旅游资源禀赋、目的地交通通达性、目的地服务设施系统是影响目的地关键因素,高铁改变了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高铁开通前,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是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且起到出游阻力影响;高铁开通后,主要影响因素对选择出游目的地的作用程度发生很大变化,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对出游阻力影响变得很小。
高铁交通与目的地发展
高铁交通对区域旅游流空间格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①马太效应:高铁开通强化了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领先地位,增强旅游流的扩散与积聚;
②过道效应:高铁促使靠近重要旅游目的地但处于竞争劣势旅游地呈现旅游流急剧下降态势;
③同城效应:高铁促使空间距离临近的两个城市的旅游流协同增强;
④增强可进入性: 高铁提升了缺乏区位优势旅游地的可进入性,进而增强吸引力;
⑤时空压缩效应:高铁缩短旅途时间,一定程度上避免中远程旅游对黄金周的依赖,实现了旅游流的分流,相对提高了旅游质量。
公路交通与目的地发展
(1)公路交通及其优缺点
公路交通是最普遍的团体和私人旅游出行方式,以短途运输为主。随着中国高速公路和旅游风景道的建设与发展,中、长途公共汽车旅游仍是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的旅游交通形式。
①公路交通的优点:灵活性较大,能深入到旅游目的地甚至旅游景点内部;在符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汽车随时能停留,可以任意选择观景点和旅游点;对于旅游开发和交通建设的政府、企业来说,公路旅游交通路线和服务设施建设投资少、占地少、施工期短、见效快,有助于近距离客源市场的开发。
②但公路交通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如载运量小、速度慢,旺季容易造成道路拥堵,不论是小型汽车还是大型客车,载运量和速度都远不如火车;可变成本高,运费较高,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对于驾驶经验欠缺、对旅游目的地交通状况不熟悉的自驾游游客而言,发生道路安全事故的潜在风险相对较高。
公路交通与目的地发展
(2)自驾车旅游与目的地发展
自驾车旅游即人们乘坐私家车或租赁车从起始地出发至目的地,旨在进行与旅游活动相关的旅行行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22,635万辆,私人轿车保有量13,701万辆。
伴随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多,公路网络的不断改善,自驾车旅游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自驾游统计数据,2018年,国内自驾游达5.8亿人次,同比增长35.6%;交通便利、可以灵活安排行程以及沿途独特的风景,是旅游者选择自驾游的主要原因。
公路交通与目的地发展
(2)自驾车旅游与目的地发展
目前,自驾游市场有相应的行为规律与特征(如下表),
我国大部分旅游景区的自驾游市场占比达30%上,极大地影响了目的地发展格局。
旅游目的地自驾车入游流市场特征
Part3
旅游交通与旅游体验
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
1)风景道
风景道指道路视域及廊道范围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文化、历史、游憩价值、考古学上内在品质,以及值得保存、修复、保护和增进的具有游憩价值的景观道路。
它实现了道路从单一交通功能向交通、生态、游憩和保护等复合功能的转变,也是一种重要的线型游憩空间和旅游目的地。风景道具有旅游目的地内部交通和内外衔接交通的功能,同时又将道路建设与生态保护、遗产保护、旅游游憩、产业扶贫等功能深度融合。风景道的具体名称也因其主要功能指向而产生差异,如旅游公路、生态公路、景观道路、旅游廊道、遗产廊道、扶贫通道、绿道等。
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
1)风景道: 根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国将重点培育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
国家重点旅游风景道布局一览表
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
1)风景道
从空间角度看,风景道不仅指路径本身,也包括路径两侧的交通安全功能区(如道路信息牌、安全提示牌等标识)、视觉和环境功能区(如景观、观景台或摄影点等)和游憩服务功能区(如驿站或停车场、加油站、车辆维修点等)。
风景道路侧与视域带空间划分与功能分区
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
1)风景道
作为一种线型游憩空间和旅游目的地,风景道的空间结构有自己的特点。
风景道空间结构
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
2)邮轮
(1)邮轮游艇旅游的概念
邮轮游艇旅游是一种依托海洋、河流、湖泊等水系和远洋邮轮、内河游轮、游艇等水上交通工具而开发的现代旅游产品。
邮轮原本的功能是洲际间或海上长距离间需传送邮件,由于其通常在固定航线上航行并定期启航和按时到达,因此得名“邮轮”。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通讯技术大发展、航空技术高速发展和大众旅游活动大规模兴起,邮轮原有功能逐渐丧失,远洋邮轮被改造成用于旅游度假的游船,提供如度假村一般的全天候、多功能接待服务和休闲娱乐设施。
另外,依托旅游目的地的海滨、河流、湖泊等资源开发的小型游轮、游艇旅游产品,也成为目的地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
2)邮轮
(2)邮轮的设施与服务
邮船有“浮动的度假村”之称,其提供的接待设施和服务一应俱全,并配备有全卫星导航系统、环保系统、海水淡化系统、平衡装置等。下表以丽星邮轮公司“处女星”号为例,对邮轮提供的一般设施和服务进行说明。
邮轮设施及服务表(以丽星邮轮公司“处女星”号为例)
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
3)特色游览交通
(1)索道和玻璃桥
索道和玻璃桥是山岳型旅游景区内部常见的特色游览交通设施,满足游客便捷登山和观光体验需求,满足景区开发旅游资源与发展旅游产业需要。
山东泰山、安徽黄山、湖南张家界等山岳景区均建设有索道交通。近年来,国内兴起了一场投资建设玻璃桥的热潮,比较知名的有河北涞源白石山悬空玻璃栈道、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云天渡”等。
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
3)特色游览交通
(1)索道和玻璃桥
由于索道和玻璃桥是使用金属、玻璃等现代工业材料于崇山峻岭中修建而成的,各自有其优缺点(如下表)。
索道和玻璃桥的核心吸引力及利弊分析
作为吸引物的旅游交通
3)特色游览交通
(2)观光小火车
观光小火车主要有3种类型:
①一是无轨轮胎式观光小火车,常应用于道路宽阔平坦的旅游度假区或主题公园内,有电动和燃油两种动力类型;
②二是有轨观光小火车,沿平坦的地面或山体一侧铺设钢轨,常见于森林公园、草原、沙漠等旅游景区内,如张家界十里画廊小火车;
③三是工业遗产主题小火车,这是一种作为工业遗产保存下来的客运蒸汽小火车,火车本身既是游览交通工具,又是活态的工业遗产,如被誉为“工业革命活化石”的四川嘉阳小火车。
嘉阳小火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特色游览交通,是作为旅游目的地重要工业遗产和核心旅游吸引物。它不仅串联了芭石铁路沿途的“三线”工业遗址和自然田园风光,也带着游客体验蒸汽时代的怀旧旅程,使其成为典型的景区内部旅游交通吸引物。
旅游交通与流动性体验
1)流动性范式与流动性体验
(1)流动性范式
现代化和全球化两大背景催生了空前增强的流动性。2006年,Sheller和Urry基于人类学、社会学、地理学、旅游和交通等研究提出了“新流动性范式”,重点关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加快的各种流动现象。
流动性的概念不仅包括了世界范围内的人、物、资本和信息大范围移动,也包括日常交通、公共空间中的移动和日常生活中物质事物的旅行等更局部的过程。
旅游活动和交通运输均是典型的流动现象,交通是实现人和物流动的重要媒介或载体,流动性是旅游和交通的本质特征,流动与旅游相互赋予彼此以新的意义。
旅游交通与流动性体验
1)流动性范式与流动性体验
(2)流动性体验
新流动性范式下,依托交通工具的流动不再只是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方式,转而成为嵌入于旅游通道空间中的独特体验。“流动”成为情感体验、物质和社会关系相互牵连的复杂过程,而交通工具作为“流动性技术”也不仅仅是克服距离的功能性工具。
流动性改变目的地的意义,使路途本身成为目的,交通过程成为工具,将在途、在场和返程三个旅游阶段变成一个整体。流动性丰富了感觉器官与沿途氛围的互动,从“观看”变成了与沿途氛围扫描式互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情感体验。
旅游者的流动使其形成流动的、自由的体验,流动的过程产生多样的、动态的、变化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体验。因此,流动性改变了旅游体验的方式,丰富了旅游体验的情感特征。同时,旅游者的流动往往是依靠交通工具在交通路径上的行进而发生的,流动性体验也更多地生成于线性的、动态的旅途中。
旅游交通与流动性体验
2)旅游交通的流动性体验
(1)自驾车旅游的流动性体验
汽车流动性给驾驶者带来了一种自由、掌控的情感体验。
①首先,随着汽车操控、导航、安全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驾驶者在车内获得操控的畅爽体验和行驶的安全体验;
②其次,在非惯常环境的公路上行驶,道路两侧的风景、建筑、标识不断进入驾驶者的视野,通过视觉感知为其提供与不同景观和事物进行身心交流的体验;
③第三,道路的路面状况、坡度、弯度、宽度,以及道路的拥挤程度、同行者的驾驶文明程度等,可以带给驾驶者愉悦、刺激、紧张、恐惧、失望、愤怒甚至痛苦的情感体验。
旅游交通与流动性体验
2)旅游交通的流动性体验
(1)自驾车旅游的流动性体验
自驾车旅游作为一个典型的流动性实践,强化了人与车、人与空间、人与地方的互动,极大地丰富了作为驾驶者的旅游者情感体验。在自驾游旅游者看来,自主的旅程中对于汽车流动性的体验,要比目的地的体验更深刻、更重要,也更能满足他们在旅途中对掌控权、灵活性和冒险的需求。
旅游交通与流动性体验
2)旅游交通的流动性体验
(2)骑行旅游的流动性体验
骑行旅游是一种自流动性体验,是近年来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种运动和旅行方式,并且旅程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往往都比较大。和汽车流动性一样,自行车的流动性增强了人与景观、空间和地方的互动,同样是追逐自由、掌控自由的流动性实践。与汽车相比,自行车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异性:
①一是环境友好且获取成本低,兼具自流动性和可持续性流动的特点;
②二是骑行者处于一个开放的流动空间,而自驾车者坐在完全封闭的独立隐私空间透过“透明的胶囊”来观察外面的世界,限制了驾驶者的主观能动性;
③三是骑行者的流动速度相对较慢。慢速流动给骑行者更多观看当地细节的机会,容易对地方产生亲近感,比汽车的快速流动所多花的时间往往是愉快值得的。
旅游交通与流动性体验
2)旅游交通的流动性体验
(2)骑行旅游的流动性体验
流动性旅游体验是一种触感(行为)—观感(氛围)—情感(情绪)的“三感式”体验结构。如骑行入藏的旅游者在“旅游罩”中进行穿越,骑行者在这个由沿途氛围所构成的“旅行罩”中穿行,随着行为情境变化,氛围情境、情感情境也不断变化,骑行者在这个由沿途氛围所构成的“旅行罩”中形成丰富的内心情感体验。
骑行旅游流动性体验模型(以骑行入藏的旅游者为例)
Part4
旅游交通与旅游营销渠道
旅游包机
1)包机航空和旅游包机概述
(1)包机航空和旅游包机的概念
旅游包机的概念源于“包机航空”,是指通过包机运营商统一出售,为人们提供一站式往返某一目的地的航空服务,同时向乘客捆绑式销售部分旅行附属产品(如住宿、餐饮、地面交通等)。包机航空服务的对象大多为旅游者,通常出于观光、休闲度假、朝圣、大型赛事等目的,同时也包括外交、政治等目的,如政府公务包机、国际救援包机等。
在英文文献中,把与旅游紧密相关的包机航空叫“全包价旅游包机”(Inclusive Tour Charter,ITC),或“包机旅游”(Charter Tourism),是指旅游运营商(Tour Operator)和旅行代理商(Travel Agent)将航空产品和住宿等其他旅游产品一起打包定价,向公众销售的包价旅游产品,这种产品实质上就是国内业界常说的“旅游包机”或“包机旅游”。
旅游包机
1)包机航空和旅游包机概述
(2)包机航空的影响因素
包机航空的影响因素
旅游包机
1)包机航空和旅游包机概述
(3)旅游包机的特征
传统定期航空、包机航空和廉价航空服务产品特征比较
旅游包机
2)旅游包机与目的地营销
旅游包机是目的地交通的重要组织部分,它既是航空公司的营销渠道,也是目的地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营销渠道拓展的一种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旅游目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奖励或补贴旅游包机,希望通过旅游包机来拉动中远程旅游市场。
如黄山提出“向境外旅游市场倾斜,向淡季重点航线倾斜,向长期包机(切位)旅行社倾斜”。张家界政府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出台旅游包机奖励政策,期间旅游包机运送的旅客占航空总旅客人数的14.2%,上座率最高达到96.5%,运营旅游包机的旅行社获得的奖励高达225万元
旅游包机
2)旅游包机与目的地营销
旅游包机对目的地营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通过包机形成批发旅游产品,有利于短期内快速形成某一客源地营销渠道和针对性产品,有利于快速拓展某一客源地市场。如张家界当年通过包机启动韩国市场,后来在张家界形成“韩流”现象。
②通过包机挖掘淡季旅游市场,有利于在淡季针对某一细分市场设置专门的产品,形成特色产品包。
③通过包机与差异化旅游目的地组合,形成新的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旅游专列
1)旅游专列概述
旅游专列指专门用于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游客输送的列车,旅游专列提供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一系列服务,也是一种特别的旅游吸引物。
国外铁路开行旅游列车起步较早,至今有100多年发展历程,并成功开发出了许多经典的旅游列车产品。在现代旅游活动的前期,旅游专列在旅游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但在随后近100年时间里,旅游专列的经营方式逐渐被轮船、汽车和飞机等取代;直至20世纪70年代,旅游专列在欧洲作为新兴旅游产品又被重新包装和运营。
我国旅游专列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原铁道部中国铁路对外服务公司华运旅行社首次接待了法国组织的“东方列车”号旅游专列。在国内市场上,我国从1995年开始推行一周五天工作制,上海铁路局旅行社开出了上海—杭州的第一列假日列车,其后各铁路部门纷纷仿效开通各具特色的旅游专列。自此,旅游专列成为国内旅行社组织游客大规模出游的主要手段。
旅游专列
2)旅游专列与目的地营销
(1)利用旅游专列拓展专门细分市场
在国内铁路交通尤其是高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旅游专列硬件设施、服务管理、主题特色等全面转型升级,走品质化、高端化发展道路,开发本土“东方快车”旅游产品,使旅游专列成为“陆地邮轮”。
(2)利用旅游专列形成线型旅游目的地
旅游专列往往空间跨越距离大,游客大多白天游览,晚宿火车上,方便将铁路沿线不同的特色的旅游目的地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旅游产品,甚至是一个线型旅游目的地,能够有效地吸引部分细分市场。
(3)利用旅游专列挖掘淡季市场
旅游专列运输量大,价格相对便宜,通过规模型产品设计,结合目的地淡季产品供应,能够将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吸引部分细分市场,振兴旅游目的地淡季市场。
自驾游车队
1)自驾游车队的组织
自驾游车队是一种新的旅游组团方式,对于旅游目的地具有较好的旅游营销渠道价值。根据客源地始发自驾车队和目的地拼团自驾车队两种类型,自驾游车队的组织主体、组织形式和特点如下表:
自驾游车队的类型、主体、形式和特点
自驾游车队
2)自驾游与目的地营销
(1)催生目的地新的旅游产品体系
随着自驾车旅游的蓬勃发展,围绕自驾游游客消费,旅游目的地逐渐催生了汽车俱乐部、房车、汽车营地、租车等产品链,这些产品体系有利于旅游目的产品多样化发展,也将进一步增加旅游目的的韧性。
(2)构建旅游目的地的新形象
自驾游发达的旅游目的地有利于塑造安全、自由、舒适的形象,也有利打破传统景区吸引物为卖点的旅游形象模式,构建以地方风土人情为主体的目的地形象。
(3)与相关旅游目的地形成线型旅游产品
对于自驾游旅游者来说,核心旅游吸引物往往是自驾游线路而不是独立旅游景点,自驾游线路本身也是线型旅游目的地,其形象传播呈现出一定的“木桶效应”,即部分路段或目的地的负面状态会影响自驾游游客对该线路的整体感知。
景区高铁直达旅游专列开通——贵州激发释放“高铁+旅游”效益
7月21-25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携手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主办,以“避暑胜地度假天堂——沿着高铁游贵州”为主题的“2019美丽中国行·贵州避暑采风行”大型采访宣传推介活动在贵州举行。全国百家媒体代表采风团乘坐新开通的贵州景区高铁直达旅游专列,依次走进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铜仁朱砂古镇、梵净山,六盘水落别龙井生态温泉、318浪哨缘房车营地,安顺黄果树景区,贵阳青岩古镇等地实地采风,体验旅游高铁的便捷,感受多彩贵州的独特魅力。
贵州景区高铁直达旅游专列7月12日正式开行,自西向东途经安顺西、贵阳北、凯里南、朱砂古镇和铜仁5个站,串联起贵州东西部黄金旅游线路,包含黄果树、梵净山、西江千户苗寨、龙宫等经典景区,辐射大小七孔、中国天眼、天龙屯堡等诸多周边景区,每天一对,循环开行,预计将连续180天。
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条景区高铁旅游直达专列,标志着贵州高铁资源和旅游景区的深度融合进入实施阶段,也是贵州探索高铁资源和旅游景区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案例分析
问题:
根据案例,谈一谈“高铁+旅游”效益的具体体现。请结合全球旅游专列的发展历史和我国旅游专列的发展现状,思考“高铁时代”我国旅游专列的发展策略。
案例分析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