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博物馆建筑及其内部空间 课件(共50张PPT)- 《文化遗产旅游》同步教学(重庆大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章 博物馆建筑及其内部空间 课件(共50张PPT)- 《文化遗产旅游》同步教学(重庆大学)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第4章 博物馆的建筑与空间构成
教学目的:
了解博物馆建筑的风格
列举博物馆空间构成要素
掌握博物馆选址的原则,并可以以此评估博物馆的选址是否达标?
掌握陈列厅设计方法,并可以运用该方法评估陈列厅内的照度和色彩搭配是否达标?
教学重点:
博物馆选址的原则有哪些?
博物馆陈列设计方法与原则
教学难点:
掌握判断博物馆选址是否合适和博物馆陈列厅采光照明是否达标的依据与方法。
一、博物馆选址
地段环境
人文环境
城市规划
(一)地段环境
气候条件
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
景观朝向
2016年6月20日,因连日强降雨,位于湖南龙山县南部、酉水左岸的里耶古镇堤防于20日15时发生漫溃,至17时洪水已淹没里耶博物馆3.5米左右。由于当地提前组织人员转移,所幸未致人员伤亡。
(二)人文环境
历史名胜
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
风水传统
名人典故
文化风俗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齐艺术博物馆
(三)城市规划
01
02
03
04
后退红线
高度限定
容积率
绿地率
建筑用地面积、扩建用地面积、绿化用地面积与停车用地面积等多项,其用地总面积以大于建筑总面积的二倍为宜。如博物馆建筑平均按 2层计算,其建筑密度为25%。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博物馆的部分建筑可建3层或3层以上,建筑密度可提高到30%,博物馆的总用地约为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的 1.4倍。
二、博物馆建筑的历史演变及其风格
(一)博物馆建筑演变
1.国外博物馆建筑演变
中世纪,历史文物、艺术珍品及珍希的自然标本等大都收藏在皇家宫廷、私人官邸、教堂修道院或大学里。
1683年英国创建了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阿什莫尔艺术和考古博物馆,仍然是宫殿庙宇式的。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许多专门为博物馆修建的建筑也都是仿照宫殿寺庙的古典形式。
上个世纪中期,现代博物馆学理论的发展对博物馆建筑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在现代建筑理论影响下,新建的博物馆再也见不到宫殿式的平面或庙宇式的立面了,而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大量实墙面、条形采光口,或玻璃幕墙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博物馆建筑。
2.中国博物馆建筑演变
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建筑采用西洋式,按中国园林方式布局。
30年代中期,中国建成了 2座现代博物馆建筑,即南京的中央博物院(今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平面呈“曰”字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博物馆事业有了开拓性的发展,如北京的中国美术馆(1959),是一幢用传统的亭台楼阁形式组合成的博物馆建筑;上海鲁迅纪念馆则采用浙江绍兴民居形式,平面作“】”型布局,还附有一小巧的内庭园(1956).
70年代末以来在吸收国外现代博物馆建设经验的同时,开始注意环境设计,建筑布局也灵活多样,功能分区明确,流线合理,各种用房面积分配适当,并对博物馆建筑现代化民族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3
2
西方古典风格
1
民族风格
现代风格
4
象征风格
(二) 博物馆建筑风格
1.西方古典风格
具有端庄、典雅的特点,俨然是一座文化殿堂,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从专门的博物馆建筑出现时起就开始出现,并逐渐成为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博物馆建筑风格。
图案
涡卷与贝壳浮雕是常用的装饰手法,雕刻丰富多彩,追求奢华表面镶嵌贝壳、金属、象牙等,木片镶嵌,整个色彩较阴暗,表面采用漆地描金工艺,画出风景、人物、动植物纹样(这是受中国清朝描金漆家具的影响)有些家具雕饰上包金箔。
色彩
以白、红、金和少量黑色,以白色为主。
2.民族风格
各个国家所建博物馆为了体现本国、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为表现博物馆的不同性质,其建筑往往采用本国、本民族典型建筑风格,历史、地方和纪念性博物馆建筑更是如此。
民族风格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本民族 的艺术特征
3.现代风格
二次大战后,随着现代建筑的兴起,在国际上大量采用现代风格的手法,象征性地表现各种类型的博物馆特征。
美国华盛顿国立艺术博物馆东馆系一个抽象艺术雕塑,与其藏品艺术风格相吻合。
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以相似工厂的现代造型来寓意这个“文化工厂”的现代特色。
4.象征风格
在博物馆建筑造型中尤为突出的是以象形的风格表现一个博物馆的藏品内容特色。
三、博物馆建筑组成及其功能关系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一般由序厅、陈列厅、报告厅、服务设施、藏品库房、研究与技术用房、行政管理用房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其中每一部分又由若干厅室组成。
一、序厅
序厅是指展览场馆从入口到正式展示厅之间的空间,是博物馆观众集散枢纽,是组织引导观众或供观众游览休息的必要空间。现代博物馆的门厅还常用作社交活动。序厅一般会设计得比较宽阔、高大、肃穆、庄重,序厅着重氛围渲染,高度概括展览内容和交代展览历史背景等,力求让参观者迅速进入状态。
二、陈列厅
为展示博物馆的主要收藏和基本内容而设置的展厅。陈列厅分为基本陈列厅(图4-6)、专题陈列厅与临时展览厅等。基本陈列室在陈列室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展览比较固定,它应布置在陈列区中最醒目便捷的位置。
临时展室为举办临时性展览,展览内容需要经常更换,适合采用大空间,以增加使用的灵活性。临时展室的布置相对比较独立,可设单独出入口,便于单独开放。专题陈列室的陈列内容相对比较独立,但也比较稳定。所布展的位置也可以较独立,但不必单独对外开放。
三、报告厅
报告厅面积宜按1-2m /座计算。它的位置最好接近观众入口,尽量避免报告厅的观众与参观陈列室的观众人流交叉。它的位置相对比较独立,并宜设置单独对外的出入口,以便必要时单独开放。
四、观众服务设施
馆内观众服务设施包括间询处、寄存处、纪念品销售处、书店、餐饮和小卖部、休息室、卫生间等。门厅内可布置问询处、寄存处、纪念品销售处以及休息室、等候区等观众服务设施。也可将书店、纪念品销售处以及卫生间在门厅、进厅附近单独设置。问询处除向观众提供咨询服务、发放参观资料外,还可兼售门票。
五、藏品库房
藏品库房由库前区和藏品库两大部分组成。库前区用房包括卸落台、开箱室、登录室、清理室、消毒室、编目与目录室等组成。
六、研究与技术用房
研究室供馆内专业研究人员及专业观众使用。技术用房是对藏品进行处理的专设房间。其中,编目室、鉴定室、摄影室、修复室等应接近藏品库区,以方便藏品运送。
七、图书资料室
图书资料室主要供馆内专业研究人员或专业观众使用,所以要与研究室靠近,联系方便。目前,在少数博物馆中,图书资料室也对一般观众开放。图书资料室可布置在陈列区内,但又要与研究室联系方便,也可在陈列区内增设单独为一般观众服务的图书室。
八、行政办公用房
行政管理用房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物资贮存库房、保安监控室、职工食堂、设备机房等组成。
四、博物馆陈列厅设计
陈列厅的设计是根据博物馆建筑总体平面布局,建筑造型设计为前提,以上述设计要求进行综合设计的。
(一)平面设计
1.决定因素
(1)博物馆建筑总的建筑规模
(2)所在地段的面积大小、形状和地势
(3)陈列厅所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
(4)陈列厅总体平面布局和结构造型
2.平面形式
(1)陈列厅的平面形状不宜有过多的凹凸形状,以免形成较多死角。
(2)以矩形平面为主,但矩形的长宽比不宜太大,一般以不超过一比二为适宜。
(3)几何形体如正方形、圆形、正六角形等具有使用灵活,利用率高,经济以及造型美观等优点。
陈列厅的形式不宜变化太多。
3.面积
陈列厅的面积和博物馆的规模关系很大,和陈列厅与所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以及所划分的陈列厅的数量有关。
(1)国内以往的单个陈列厅多在150——400平米之间,而国外新建陈列厅的面积一般较大。国内目前新建馆也有扩大的趋势。
(2)从陈列的角度来看,面积越小,给陈列设计带来的限制越多,而面积越大,则陈列越具有灵活性,从这个意义上看,陈列厅面积宜大不宜小。
4.宽度
陈列厅的宽度除与长宽比例、结构造型有关外,在使用上还可陈列的布局形式密切相关。
单线陈列和复线陈列所需宽度就大不一样,但最小宽度应能保证单线陈列。
宽度计算方法
展品(展台)宽度+视距+走道宽
通常陈列厅的最小宽度(即单线陈列宽度)不应小于6米;双线陈列的宽度不应小于9米;而三线陈列其宽度不应小于14米。
为便陈列艺术设计多变化,陈列厅的宽度以大于14米为好,这样能使陈列的参观路线有多种变化而不致千篇一律。
厅内最好不设立柱或尽可能少设立柱。
按展览的规定:过道3米,有柱子要3.5米;展览不能有死角;重要展品在通道两旁;一排不要超过32米。
5.出入口
陈列厅的出入口是供观众出入和陈列品以及陈列设备进出之用。
为保证方便、安全、每个陈列厅的出入口数量一般应有两个。
小型陈列厅可以只设一个出入口,而大型陈列厅则应有两个以上出入口。
(二)剖面设计
1.决定因素
陈列厅的剖面设计主要决定于面积大小、空间比例、观众数量、采光方式、结构形式以及陈列内容、展品大小、陈列形式等。
2.陈列厅层数
陈列厅应以单层为佳,但由于单层占地面积太多,故通常又以多层为主。而随着垂直交通工具的现代化,逐渐也有设置在高层的。
3.陈列厅高度
陈列厅层高即陈列厅的室内结构高度。它和陈列厅的宽度关系密切。陈列厅的高度国内多在4——6米之间,很多人认为7米以上太高,而以5米左右高度为宜。国外层高有降低的趋势。这与国外广泛采用全人工照明,需使用空调设备有关。
4.陈列厅采光照明
陈列厅的采光照明是区别于其他公共建筑的突出问题。采光照明的方式选择对剖面设计影响很大。
(1)完全采用人工照明的情况,陈列厅要全封闭;
(2)如采用天然采光,其采光口的形式又分为侧墙采光、顶部采光和顶侧采光三种类型。
这都将形成明显不同的剖面设计。
(1)侧墙采光
即从侧窗上开设采光口采光。
侧墙采光可分为低侧窗采光和高侧窗采光。
低侧窗,即窗台高度在1米左右的窗口。
高侧窗,即窗台较高,一般在2米以上。
侧墙采光还有单侧窗和双侧窗之分。
(2)顶部采光
即在陈列厅的顶部(屋顶)上开设采光光口。这种采光形式适合于跨度大的陈列厅。
顶部采光又可分为顶光式和天窗式两种。
(3)顶侧采光
上述侧墙采光和顶部采光两种形式的综合。
(三)立面设计
陈列厅只是博物馆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一般地说,陈列厅不是单独建造,因而陈列厅的立面也无需单独设计。但因陈列厅是整个博物馆建筑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陈列厅的大体量、组合形式以及特殊的采光照明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博物馆建筑的艺术造型并体现其个性,因此应当在整个博物馆立面设计时特别地加以重视。
(四)内装修设计
陈列厅的内装修设计应以实用为主,宜简不宜繁,以免影响陈列效果。
室内色调宜淡雅,忌浓艳,以中性灰色调为好,更无需多做装饰纹样。
陈列厅地面要求平整舒适,但过分光滑、坚硬并不可取,因为这会使观众容易产生疲劳,走动的响声还会影响他人的参观,因此以满铺橡胶地板或地毯等较为理想。
陈列厅的门窗要坚实牢固、安全方便。
陈列厅的装修材料要耐火或经防火处理。
(五)设备配备
博物馆展览中的展版,一般为实体展板形式。随着平面设计理念的转变,图文展版已经摆脱了素面单一的形式,突破二维平面,叠加展示,又或者一组呈现不同厚度的层次感。有时也根据形式需要也会“大象无形”,不采用实体展板,直接在墙上展现。有时也会借助科技的技术,与展示媒体相融合,展现多彩多变的展示效果,也增加互动性。
市场上的博物馆展柜展台按照材质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两种:金属博物馆展柜展台、木质博物馆展柜展台。
展柜展台选择的原则
(1)能够控制温湿度
(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3)采光合理
(4)柜门的设计要合理
常见设备:采暖设备、通风设备以及空气调节设备;
高等级设备:自动开关门、自动监视系统、自动监测系统、自动报警器、自动灭火装置等。
策展所需设备:水、电设施,环境照明灯具,安装固定陈列设备的挂钩或挂镜线等。
要求:这些设备的设置安装不影响陈列设计布置和观众参观,以观众不注意或看不见为好。因此其安装位置要适当隐蔽,但又要便于使用与维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