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_2 课件(共48张PPT)- 《文化遗产旅游》同步教学(重庆大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5章 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_2 课件(共48张PPT)- 《文化遗产旅游》同步教学(重庆大学)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第5章 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
教学目的:
了解馆藏文物搜集的渠道、分类与命名规则。
掌握陈列大纲的撰写结构,顺利撰写陈列大纲。
根据展厅动线,绘制出陈列设计图纸。
根据不同陈列设计的特点与要求,选择合适的主体展品与辅助展品。
教学重点:
博物馆展陈的设计、方式
博物馆展陈的动线规则
博物馆辅助展品的使用
博物馆不同陈列设计的特点
教学难点:
各类型博物馆展品的选择与展陈技巧
二、陈列厅的陈列与展览
教学重点:
1.博物馆展陈程序
2.博物馆展陈设计
3.博物馆展陈动线
教学难点:
展陈程序与展陈设计
实训目标:
请大家分组根据前段时间查询到的安徽百年老字号店的资源,任意选10-20家做一组展板,并进行讲解。要求展板排版精美、合理,字体、图片清楚(电子版本也可)。
CONTENTS
陈列基础
展陈动线
展陈设计
陈列大纲
展陈基础
(一)博物馆展陈的定义:
博物馆展览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信息的展品群体。(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向观众展示和解释展品的方式,通常包括设计、说明和图表。(ICOM)
在博物馆环境中,通过展品、空间和设计,表达信息和情感。
在陈列过程中,要注意陈列观念、设计重点和技术手段的运用。
(1)陈列观念:实物展示-“教科书”;知识传授-艺术创作-人与物的互动-观众体验。
(2)设计重点:文物、标本……展线……展厅平面……展览空间。
(3)技术手段:静态,机械(电动),影视,多媒体参与,人工智能(互动)。
(二)博物馆陈列目的、作用
目的:
一般性目的:展示,教育,教化,信息传播。
特定目的:具体目的,如吸引观众,丰富活动,提升知名度等。
作用:
提升博物馆工作水平。
满足公众需求。
反映和促成社会集体记忆。民族认同、民族记忆;国家认同,国家记忆
构建博物馆形象,社会形象。“形象工程”。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
(三)陈列类型
1.基本(常设)陈列
基本馆藏,长期陈列,主题突出。
2.临时展览
主题多样,短期展览,目的多元。
3.“精品展”
内容,展品,管理,服务,营销,等等。
(四)要素:
物,人,场;意,时,财。






(五)陈列程序
选题研究→工程立项→内容设计→建筑空间规划→形式设计→工程委托与招标→制作与施工→布展→监理→决算→验收→审计→评估。
策划选题
制作布展
形式设计
内容设计
总体设计
开展
撤展
宣传推广
服务人员培训
开幕式
修改维护
服务设施
辅助展品
展具
展厅
展板
说明
设备安装
展品运输
布展(安保)
环境
预展
纪念品制作
宣传推广
社教项目准备
深化设计
·空间
·平面
·展具(材料、工艺)
·照明
·色彩
·环境
·音像
·安保
·休憩
纪念品
宣传品
艺术设计图
预制品评议
深入研究
主要内容纲要
主要展品
优化大纲
确定展品
编制陈列方案
概念设计
编写陈列图录
相关出版物
社教项目及材料
宣传活动及材料
展品准备
头脑激荡
提出预案
调研分析
备选方案
(评价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明确目的
规模
内容
主题
风格
视角
目标观众
概念框架
(研究:学术,藏品)
明确任务
评议
确定选题
重大问题评议
邀请专家咨询
招投标
材料购置
资金控制
方案评议
合同管理
施工管理
文物安全
工期控制
编制预算
确定组织
日程
经费
报告制度
评议主题、风格
批准
预审
试运行
预决算
展览管理(开放管理)
展陈大纲

空山新雨后
一、大纲标准
陈列展览大纲撰写标准主要包括:确定体例、确定文字撰写标准、确定选择文物标准、确定选择辅助展品标准。
一般的陈列展览大纲文本包括以下一些项目内容;
一级标题(陈列展览总题目)
前言(概述整个陈列展览内容的文字)
序厅陈列文物或辅助展品
二级标题 (即各部分标题,按顺序分别撰写。一般陈列展览只设二级标题,也有根据陈列展览内容需要设计三级、四级标题的)
“二级标题”下陈列的文物或辅助展品(按顺序分不同部分撰写)
陈列展览的结束语(有些陈列展览不设)
专业术语 纪年表示法
1
三、文字标准
字体及字号
2
符号使用
3




(四)文物标准
与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紧密联系
适合陈列展览的类型及性质
根据展厅的面积、高度、承重进行选择
从丰富陈列展览内容的角度出发,选择文物尽量全面
以博物馆馆藏文物为选择的主要对象(引进展览除外)
五、确定辅助展品
一般包括:照片、图表、拓片、壁画、复制画、模型、沙盘、景观、多媒体设施等。
1
在视觉上产生多层次、多角度、多立面的效果,在听觉上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
2
展陈设计

一、陈列的方式
依据展品的陈列状态,其陈列方式可分为静态陈列和动态陈列两种形式。而依据观众接触展品的方式分类,其陈列方式有封闭型和开放型之分。
(一)陈列的状态
1.静态陈列
静态陈列是一种以静止的方式展示展品的陈列方式。它一般可分为系统式、组合式、对比式、均衡式、几何式等五种类型。
(1)系统式 : 这是一种将展品按分类系统、逻辑结构,有次序地排列,形成一个统一整体的静态陈列形式。一般来说,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常常根据时间的先后、生产的流程、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等因素进行分门别类式的陈列。
(2)组合式: 这是一种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把展品按种类适当地组合,集中展出的静态展示形式。其中分类的标准有性能用途、规格型号、材质档次,以及节日、季节等。这种组合式的静态陈列方式方便了观众集中参观,有利于他们观览展品。
(3)对比式: 它是利用展品的大与小、多与少、新与旧、高与低、真与伪、精与粗、美与丑、善与恶等对比因素,揭示展览的主题,加强对展览信息传递的力度和强度。这是一种强化视觉感受的静态展示方式。

(4)均衡式
这是以两种(或两类)展品的轴线为基准作左右、上下、前后相对应的布置,形成平衡的视觉效果的一种静态展示方式。其中展品在轴线两侧等距、等量的陈列是对称式陈列;在轴线两侧不等距离不等量的陈列是均衡式陈列。这种陈列方式具有安定、稳重、协调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引起观众参观的兴趣。

(5)几何式
这是按照形、体构成的原理,将展品组合成某种几何形状(体),如点、线状、几何形态、几何体状等,以加强展品形式感的一种静态展示形式。这种展示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感,较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心理,与现代工业品的风格相谐调。
2.动态陈列
动态陈列是一种在展示现场进行的一系列实地表演、实际操作、观众参与以及借助电动道具的展示活动。
二、陈列的类型
陈列的类型有专题式、特写式、场景式、系列式、习俗式等
三线博物馆
宁波民俗陈列官宅博物馆
二、展品陈列的基本结构
(1)“—”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是一种将展品呈“一”字形水平排列的陈列结构形式。它具有安适平静的视觉感受。
(2)“|”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是一种将展品呈“|”字形垂直排列的陈列结构形式。它具有挺拔、向上和有力的视觉感受。
(3)“十”字结构
这一结构是一种将展品呈交叉状排列的陈列结构形式。它是上述两种结构的混合形式,具有安全性的视觉感受。
(4)“*”放射结构
放射结构是一种将展品呈向内或向外发射状排列的陈列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包含了中心和发射线两个基本因素。它具有阳刚、开放、扩张、欢快的感受。若放射线有足够的长度,且各线段的长度相等,给人以安全感。反之,放射线短而参差, 则给人动感和轻快感。
图为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的引导厅。引导厅的主题是“融合”;白色大理石地面从中心图案辐射出若干条类似经线的线条,线条的最外端用不同语言文字书写着世界各地的名称,包括繁体中文书写的古都洛阳、邯郸。地面上的展柜也呈放射状分散在线条末端,玻璃展柜各有主题,分别是面具、书写工具、水壶、女性形象、祈祷工具等等。
(5)“/”倾斜结构
倾斜结构是水平结构或垂直结构的变体形式。它具有动感和较高的注目性。
(6)“~”弯曲结构
弯曲结构也是水平结构或垂直结构的变体形式。它具有轻柔流畅的动感和女性化的柔美感受。
中国·婺州窑博物馆
(7)“○”圆形结构
圆形结构是一种将展品呈环形状排列的陈列结构形式。它给人以丰满感和整体性的图案美。它大多局限在单一、小型的展品。而作为这一结构的变体形式——半圆形构成,呈扇面状,有舒展、开放之感,将单一的产品或把同一大类具有不同质地、不同花色的产品作此种陈列,显示出展品间的大同小异之处,以便区分和对比。
京都铁道博物馆的扇形车库
(8)“△”三角结构
三角结构是一种将展品呈三角状排列的陈列结构形式。三角形结构有多种变化形式,相应地也有多种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如正三角构成和等腰三角的构成,给人以安定感、稳定感;直角三角形构成,给人安定中的不定动势;倒三角构成,给人以不安定的、紧张的动感。
中国谷仓博物馆
(9)阶梯结构
阶梯结构是一种将展品作高低、前后依次排列的陈列结构形式。这也是水平结构或垂直结构的变体形式。这种陈列结构扩大了展示空间,容纳了更多的展品,利于展示系列化展品和配套展品。
南京科举博物馆
(10)无结构
严格地说,上述九种展品陈列结构是一种有机性陈列结构,目的是在各种各样展品之中清晰地展现出一条互相联系的纽带,使观众易于了解和接受。而无结构是一种将展品随意摆放的展品陈列形式,展品之间不存在逻辑上的联系。这是一种极度混合陈列结构形式,甚至毫无结构可言,是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
“点”、“线”、“面”设计元素构成的空间语言赋予了展陈空间设计以实质意义和生命力,通过设计元素的排列组合、设计构成很好的掌握了空间节奏感,提高了展陈的辨识度,梳理了展陈组织结构的层次,为展陈空间从功能、形式、审美以及技术上都全面的把控,使展陈空间更加的人性化,展陈效果更加的生动。
2.展品陈列的基本方式
展品陈列图象的基本方式有:
(1)吊挂陈列
它是一种将展品悬空吊挂的陈列方式,具有活动、轻快的视觉感受。纺织品和服装类展品多以这种方式展现出相应的姿态与造型,揭示展品式样的独特性和使用时的情态。
(2)置放陈列
这是一种将展品平稳地摆放于平面(如柜台、展台等)上的陈列方式。这种陈列方式充分展现了物品的立体结构与造型,具有强烈的体积感。许多大型、重型产品均为置放陈列。
(3)张贴陈列
这是一种将展品平展或折叠平贴壁面、柱面的张贴陈列方式。这种陈列方式充分展现了物品的结构、质地、花纹等,便于观众触摸和欣赏。
3.展品陈列的区位
展品陈列的区位就是展品摆放的位置。它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高低,即展品陈列的高低位置。这是以人的眼睛视线为标准的。二是深浅,即展品陈列位置的深浅程度。这是由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决定的。
因此,区位陈列可分为高、中、低以及深、浅五种形式。
(1)区位的高度
①高位陈列
高位陈列是一种视平线以上的陈列区位的布置形式。高位陈列常常能形成不同一般的展示效果。在古代宗教祠堂中,神像的位置大多很高,具有崇高感,使拜祭的人们不得不抬头仰望,顶礼膜拜。另一方面,高高在上的神像为许多人同时看到,扩展了展示的范围或观赏面。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②中位陈列
中位陈列是一种接近于视平线高度陈列区位的布置形式。关于展品与人眼的夹角关系,有人提出了90度的视角标准。对观众而言,这是最舒适的首位视区,故为最佳陈列区位。一般根据深度作二至三层的陈列,故也称最为丰满的陈列区位。
当平均观看距离为0.6—1.2m时,所观看的范围只是视线高度以上30㎝多一些,和视线高度以下90cm之内。随着展品尺寸的增大,视距也应增加。
将中国人的平均视线高度定为1.55m,给出由展品高度确定视距。
陈列室的视觉分析
③低位陈列
低位陈列是一种视平线以下陈列区位的布置方式。低位陈列的面积较大,既可摆放较大展品,也可布置数量众多的小展品。
对观众而言,低位陈列使他们以俯视的目光仔细地审视展品的全貌。
(2)区位的深度
①浅位陈列
浅位陈列是一种展品离顾客最近、位置较为狭窄的陈列方式。浅位陈列在展品和观众之间形成一种亲近感,观众能仔细端详这些展品,甚至亲自触摸它们。
②深位陈列
深位陈列是一种在纵向的层面上,进行距离不等但有序的安置和排列展品的陈列方式。它是增加展品数量的有效方式之一。对于观众而言,深位陈列具有观赏上的次序性和丰富性。
口袋式
穿过式
口袋式
三、陈列的动线
单线陈列
独立式陈列
混合式陈列
双线陈列
混合式陈列
陈列动线的具体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