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导学案(含习题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导学案(含习题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情境探究
《长津湖》累计票房超55.95亿,带动电影市场回暖。《长津湖》的成功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强大的资金、技术支持,整部电影投资超13亿,拍摄总时长460多天,参演人数达到12万多人。
二是电影的拍摄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影片在中宣部和国家电影局的直接指导下策划创作拍摄,也得到了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长津湖》的出现也告诉某些国家,只有改变霸凌主义政策,我们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中国从来不是为战而战,从来都是为和而战。
电影《长津湖》弘扬主旋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跨越时空的红色文化,滋养人们的心灵、净化人们的灵魂、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满足了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需求。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伟大抗美援朗精神,让我们在伟大精神的指引下,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继续奋勇前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二、问题导学
1.你对文化内涵有什么样的理解?
2.你认为文化有什么功能?
3.文化对人的作用
三、明晰主干
1、文化的内涵
①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本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发展。
※4、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特别提醒】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②不能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③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的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错误的。
4、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区别: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
联系: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6、文化的载体:
①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②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
【特别提醒】①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②器物、行为、制度、民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不是文化本身。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与社会
①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引领风尚)
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人民)
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服务社会)
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推动发展)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与民族
①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②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文化与人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四、知识填空
1.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明与野蛮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3.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五、易错纠正
1、广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意识形态的内容,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改: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意识形态的内容,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纯自然的东西也能成为文化。×
改:纯自然的东西不能能成为文化。
3、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
改: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4、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5、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只要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而然就进步了。×
改: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6、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进步,只要是文化都是积极向上的。×
改: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进步,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7、文化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是人,则文明是自然的产物,其创造主体是自然界。×
改:文化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是人,则文化也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也是人。
8、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本身。×
改: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9、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是文化本身。×
改: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一经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
10、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改: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11、文化具有主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改: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2、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改: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13、文化能够支撑、制约人们的行为。×
改: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
14、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改: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5、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径。×
改: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六、达标检测
(一)基础训练
1.在社会生活中细细体味,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体会到不同文化生活的独特韵味。下列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②以象鼻山为创作灵感的桂林生活垃圾分类吉祥物小象“山山”发布
③桂林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21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
④桂林市民积极参与“感党恩跟党走”广西红色故事优秀作品巡回宣讲活动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求选择不属于文化现象的项。①符合题意,“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属于政治现象,不属于文化现象,但符合题意要求;②④不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以象鼻山为创作灵感的桂林生活垃圾分类吉祥物小象山山发布”和“桂林市民积极参与感党恩跟党走广西红色故事优秀作品巡回宣讲活动”,属于文化现象,但不符合题意要求;③符合题意,“桂林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21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属于经济现象,不属于文化现象,但符合题意要求。
2.在华夏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三湘儿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湖南精神。而千百年来,岳麓书院弦歌不绝、气象万千,成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湘学精神的赓续传承地、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这说明( )
①岳麓书院承载、表达了湖湘文化 ②湖湘文化是三湘儿女奋斗实践的产物
③湖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湖湘文化是华夏文明区别其他文明的独特标识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①符合题意,岳麓书院成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湘学精神的赓续传承地,说明岳麓书院作为文化载体,承载、表达了湖湘文化:②符合题意,三湘儿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湖湘文化,说明湖湘文化是三湘儿女奋斗实践的产物;③错误,湖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能说集中表现;④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湖湘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
3.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它延伸了中国的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这表明( )
①文物是文化的主体 ②文物是文化的载体
③文物能够实证文化 ④文物本身也是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①错误,人是文化的主体;②③符合题意,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它延伸了中国的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这表明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文物能够实证文化;④错误,文物本身不一定是文化。
4.“内卷”和“躺平”是两个网络流行语。“内卷”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原意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现在一般指内部竞争十分激烈。“躺平”原本就是字面意思,现在引申为年轻人放弃奋斗而选择安逸的生活。材料说明( )
①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②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④网络流行语具有引领风尚的功能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C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②③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④错误,文化具有引领风尚的功能。
5.全国首家省级实体语言类博物馆一岭南方言文化博物馆在广东佛山开馆。置身其中,仿如行走在一张“岭南方言地图”上,广东境内语言的分布特点、基本全貌、起源与发展、使用情况及文化特色尽收眼底。走进该博物馆( )
①能够领会岭南不同方言的魅力,窥见语言多样性的面貌
②有利于找到既普及普通话又防止地方语言文化资源流失的方法
③能够近距离感受岭南方言这一承载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鲜活载体
④能够全面展现岭南文明发展史,感悟以往小众的口传文化“出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①③符合题意,材料表明走进该博物馆能够领会岭南不同方言的魅力,窥见语言多样性的面貌,能够近距离感受岭南方言这一承载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鲜活载体;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普及地域及普通话;④错误,能够全面展现岭南文明发展史的观,点夸大了该博物馆的作用。
6.柳树本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树木,但在离人眼里却代表了惜别挽留之意。如“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一诗所表达的不忍分别的情愫,感人肺腑。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离人眼中的柳树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 ②借柳抒情是一种文化活动
③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④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C。 ①错误,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此,离人眼中的柳树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是自然现象:②④符合题意,柳树本是一种普普通通的树木,但在离人眼里却代表了惜别挽留之意,借柳抒情属于精神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也说明所有的精神产品都离不开物质载体;③错误,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7.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进入百日内的倒计时,我国进入了冰雪旅游旺季。冬奥会火种点燃了中国人对冰雪的热情,冰雪运动成为今冬旅游休闲的最大亮点。这是因为( )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④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①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③符合题意,冬奥会火种点燃了中国人对冰雪的热情,冰雪运动成为今冬旅游休闲的最大亮点。这是因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8.沿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绘制的蓝图,重构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将撬动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和反映
C.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解析】A。A符合题意,实现高质量发展,将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体现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说法错误,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C、D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涉及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也没有涉及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9.在学习“文化的本质与功能”内容时,张同学认为文化与文明是一回事。下列观点能够反驳该同学观点的是( )
①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②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③文化与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
④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①正确,文明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强调了二者的区别:②正确,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强调了二者的区别;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而文化与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强调的是二者的联系;④不符合题意,“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的是二者的联系,但材料强调的是二者的区别。
1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纷纷自发收看大会直播,并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②文化决定社会文明程度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④庆祝活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C。①错误,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②错误,文化影响社会文明程度;③④正确,材料表明这些活动的意义在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庆祝活动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二)巩固提升
1.有炊烟的地方就有村庄,就有村民的家,炊烟成为村庄的标志,家的方向。但通往回家道路的方向不同,也就有不同的村落文化。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创造的一切现象和产品 ②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③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④文化差异源于人们实践的差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②④:通往回家道路的方向不同,也就有不同的村落文化。这说明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差异源于人们实践的差异,故②④入选。
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而不是人创造的一切现象和产品,故①不选。③:材料并未涉及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故③不选。故本题选C。
2.2020年11月13日,“2020深圳首届创意文化节”开幕。深圳首届“创意文化节”以“公益、创意、文艺”为关键词,引入8个具有国际前瞻视野的项目,以声音剧场、环境舞蹈、音乐装置、艺术巡游、互动诗会、大师公开课等多元化的创意形态,带来文化与生活交融的新体验。“创意文化节”的举办( )
①表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有益于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③有利于发挥文化对人有形的、强制的塑造作用
④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举办“创意文化节”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其主旨并不是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排除。②④:深圳首届“创意文化节”以多元化的创意形态,带来文化与生活交融的新体验,这说明“创意文化节”的举办有益于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说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②④正确切题。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③错误。故本题选D。
3.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气势磅礴,青绿水墨淋漓,辉映交融。全卷从左上方鄱阳湖,庐山含鄱口画起,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进入云气辉映的崇山峻岭之中。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张大千创作的《庐山图》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③《庐山图》是庐山自然美在文化上的反映 ④《庐山图》是张大千先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试题分析: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是庐山自然美在文化上的反映,是张大千先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④正确且适合题意;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①说法错误,颠倒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张大千创作的《庐山图》体现了独特的自然文化而不是民族文化,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4.201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往年一样,为人们奉上了一桌丰富的“文化大餐”。既有明星大腕,又有草根艺人,可谓异彩纷呈。下列对于“文化”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小品、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②文化源于文化工作者的创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③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
④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详解】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③④正确且适合题意;文化就是文学艺术缩小了文化的外延,①说法错误;文化源于社会实践,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5.钱锺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B.2018年4月5日,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4.9级地震
C.2018年4月6日,中方对美国大豆、汽车等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
D.2018年10月19日,宁德市举行了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
【详解】A: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属于政治现象,故A不选。B: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县发生地震,属于自然现象,故B不选。C:中方对美国大豆、汽车等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属于经济现象,故C不选。D:宁德市举行了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开幕式,属于文化现象,故D入选。故本题选D。
6.“中国梦”是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家、民族和自己个人未来前景的美好梦想,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中国梦”靠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动力源泉
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③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为民族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解】试题分析: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着说明了这种中国精神能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能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故答案为D。这与价值观无关,①不正确;为民主振兴提供的是精神支持,③不争取。
7.英国丘吉尔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②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详解】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②符合题意,丘吉尔的这句名言强调的是文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因为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③表述错误,综合国力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④表述错误,文化不起基础性作用。故选B。
8.大熊猫在我国对外交往中一直扮演“友谊大使”的角色,成为“最萌外交官”。和大熊猫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这表明( )
①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②文化和文明的创造主体都是人 
③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解】①③:大熊猫在我国对外交往中一直扮演“友谊大使”的角色,成为“最萌外交官”,体现了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故①③正确。②:该说法不符合题意,故②不选。
④:材料未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故④不选。故本题选D。
9.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为纪念建党百年而策划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自开幕以来,社会各界的观展热情持续高涨,参展群众无不被其中的历史照片、文献实物、历史瞬间所感染。下列语句典故与材料所体现的观点相一致的有(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③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①③:材料中参展群众无不被其中的历史照片、文献实物、历史瞬间所感染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目濡耳染,不学以能体现的也是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①③正确。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的是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不合题意。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的是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④错误。故本题选B。
10.近日,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启动“阅读中国 2021-2025”领读计划,旨在让全民阅读成为社会风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这一活动的开展是基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②全民阅读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①③:“阅读中国 2021-2025”领读计划这一活动的开展是基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通过开展这一活动,让全民阅读成为社会风尚,在潜移默化提升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①③符合题意。②:全民阅读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而不是根本途径,②说法错误。
④: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优秀的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