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旅游资源分类及成因 课件(共24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同步教学(重庆大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旅游资源分类及成因 课件(共24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同步教学(重庆大学)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分类及成因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类
第二节 旅游资源成因
第三节 旅游资源地域分异
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类
一、旅游资源分类概述
二、国外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一、旅游资源分类概述
分类原则
共同性与排他性原则
对应性原则
逐级划分原则
可操作原则
分类依据
一、旅游资源分类概述
属性
成因
时间
功能
其他
二、国外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西方主要分类方案
多富于人本主义色彩,较多地从资源使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利用者导向型
游憩资源
中间型
游憩资源
资源基础型
游憩资源
M.Clawon和J.L.Knetsch的分类方案
(按旅游资源特征与游客体验进行分类)
二、国外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日本主要分类方案
主要着眼于目的地属性特征。
末武直义
(1984)
自然资源 观赏旅游资源
滞留旅游资源
人文资源 文化旅游资源
社会旅游资源
产业与经济旅游资源
足羽洋保(1997)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文化)资源
社会资源
产业资源
二、国外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文化景点
自然景点
旅游娱乐项目
途径
设施
整体形象
旅游活动可能性
手段
地区潜力
潜在供给类
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分类方案
技术资源类
现实供给类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1990)
采用传统的两分法,将旅游资源划分为2级、8大类、108种。
级别
(2) 大类
(8) 基本类型
(108)





源 地表类 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害遗址、观赏岩洞、名山风光、峡谷风光、峰林景观、石林景观、土林景观、丹霞景观、火山风光、黄土景观、沙漠景观、戈壁景观、风蚀风光、海蚀风光、沙滩、岛屿风光、其他
水体类 湖泊风光、瀑布风光、名泉风光、风景河段、漂流河段、冰川风暴、浪潮景观、游览海域
生物类 森林风光、草原风光、古树名木、珍稀植物群落、特殊物候景观、野生动物栖居地、典型的自然生态景观
气候与天象类 避暑胜地、草原风光、云海、雾海、冰雪风暴、树挂奇观、天象胜景





源 历史类 古人类遗址、古城遗址、古工矿遗址、古作坊遗址、历史交通贸易遗址、古代文化·科学·教育遗址、历史遗址、历史纪念地、名人故里、古墓葬、帝王陵寝、古代水利工程、古桥梁、古代宫廷建筑、古园林、古代宗教建筑、独立古塔或塔林、历史祭祀建筑、石窟造像、摩崖石刻、岩画、古宅院、古衙署、传统街区、古城镇、其他古代建筑
近现代类 地方标志性建筑、地方代表性建筑、现代城市风貌、工矿设施、水电工程、车站、港口、桥梁、其他水工交通设施、农场、林场、养殖场、农林业实验基地、科教设施、社会福利设施、休闲疗养设施、城市著名雕塑、纪念陵园、名人故居、名人陵寝墓地、其他纪念性建筑、仿古建筑
文化娱乐体育类 动物园、植物园、其他类型公园、游乐场所、狩猎场、文化设施、著名体育运动场馆
风情胜地类 特色城镇、商业闹市街区、民俗街区、购物中心、乡土建筑、典型民族村寨、盛会、节庆活动、民间艺术、地方特产、名菜美食、特殊医疗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1992)
以旅游资源的性质和状态、旅游资源特性指标的一致性、类型之间有较明显的排他性为原则划分为2大类、6类、74种基本类型。
大类(2) 类(6) 基本类型(74)
自然旅
游资源 地文景观类 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害遗址、名山、火山熔岩景观、余蚀景观、奇特和象形山石、沙地(砾石)风景、沙(砾石)滩、小型岛屿、洞穴、其他地文景观
水域风光类 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现代冰川、其他水域风光
生物景观类 树林、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草原、野生动物栖息地、其他生物景观
人文旅
游资源 古迹与建筑类 人类文化遗址、社会经济文化遗址、军事遗址、古城和古城遗址、长城、宫廷建筑群、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殿(厅)堂、楼阁、塔、牌坊、建筑小品、园林、景观建筑、桥、雕塑、陵寝陵园、墓、石窟、摩崖字画、水工建筑、厂矿、农村渔牧场、特色城镇与村落、港口、广场、乡土建筑、民俗街区、纪念地、观景地、其他建筑或其他古迹
消闲求知健身 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休疗养和社会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中心、运动场馆、游乐场馆、节日庆典活动、文艺团体、其他消闲求知健身活动
购物类 市场与购物中心、庙会、著名店铺、地方产品、其他物产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旅游资源分级分类系统修订方案》(1997)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国家旅游局依据旅游资源的景观属性和组成要素,将旅游资源划分为3个景系、10个景类、95个景型。
自然景系 地文景观景类
水文景观景类
气候生物景类
其他景类
人文景系 历史遗产景类
现代人文吸引物景类
抽象人文吸引物景类
其他人文景类
服务景系 旅游服务景类
其他服务景类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主要依据旅游资源的性质,对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和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分类。以“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为层次结构,共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主类(8) 亚类(31)
A地文景观 综合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自然变动遗迹
B水域风光 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泉、河口与海面、冰雪地
C生物景观 树木、草原与草地、花卉地、野生动物栖息地
D天象与气候景观 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
E遗址遗迹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F建筑与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单体活动场馆、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交通建筑、水工建筑
G旅游商品 地方旅游商品
H人文活动 人事记录、艺术、民间习俗、现代节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以评价》(2003)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基本特点:
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有了明显的调整。
将“旅游商品”单列为一类旅游资源
将“人文活动”作为区域社会活动的抽象,单列为一类旅游资源
国标突出普适性和实用性
注重旅游资源的观赏属性
使旅游资源单体区分更符合实际情况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存在不足
前后重复
划分笼统
学术味过重
概念模糊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其他分类方案
依据旅游资源的存在方式进行分类
按旅游资源的功能进行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的管理级别进行分类
依据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进行分类
第二节 旅游资源成因
一、自然旅游资源形成条件
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天然本底
自然要素的地域组合与分异决定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与演变
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根本原因
地球水体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景环境和素材
气候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生物的多样性赋予自然旅游资源以活力
第二节 旅游资源形成
二、人文旅游资源形成条件
历史的继承作用
文化的差异作用
宗教的深刻影响
市场的动态需求
地理环境的制约
第三节 旅游资源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
二、我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
一、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空间地理规律,是指自然地理综合体及其各组成成分的特征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相对一致性或相似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地域分异具有制约作用。
地带性规律
非地带性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二、中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
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
自然旅游资源东西差异
人文旅游资源东西差异
中国旅资源地域分异
西部地区:各自然要素构成的相互矛盾、对立抗衡的矛盾型综合形态。
东部地区:各自然要素相互协调、衬托辉映的调和型综合形态。
二、中国旅游资源地域分异
旅游资源南北差异
自然旅游资源南北差异
人文旅游资源南北差异
西部蒙新地区
自然景观呈干旱特征
西部青藏高原区
自然景观呈高寒特征
东部北方地区
风景特色以“雄”突出
东部南方地区
风景特色以“秀”为主
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风景特点的形成
自然资源南北差异原因
南北方地貌的差别
南北方生物和水体的差异
南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别
人文资源南北差异原因
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
历史的原因造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