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课件(共30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同步教学(重庆大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课件(共30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同步教学(重庆大学)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三章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本章目录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概述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第一节 旅游资源调查概述
旅游资源调查及其原则
旅游资源调查内容
旅游资源调查程序
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一、旅游资源调查及其原则
旅游资源调查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的信息与资料,以确定旅游资源的存量状况,并为旅游经营管理者提供客观决策依据的活动。
一、旅游资源调查及其原则
综合调查
原则
选择性
原则
内外结合
原则
创造性
原则
旅游资源调查原则
二、旅游资源调查内容
旅游资源详查
旅游资源普查
旅游资源概查
对一个旅游资源开发区或旅游远景规划区内的各种旅游资源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的综合调查,适用于对旅游资源的宏观认识和了解
属于旅游资源综合性调查,适用于了解和掌握整个区域旅游资源的全面情况。
指对旅游资源的概略性调查或探测性调查,适用于了解和掌握特定区域或专门类型的旅游资源 。
旅游资源概查、普查和详查对比
二、旅游资源调查内容
旅游资源形成条件调查涉及内容
调查区的地貌特征
调查区的水文特征
调查区的动植物特征
调查区的气候和环境因素
调查区的历史沿革
二、旅游资源调查内容
旅游资源本体的调查
自然景观的调查
人文景观的调查
二、旅游资源调查内容
调查区的
经济环境
旅游客源
市场调查
调查区的政
策法规环境
调查区的社会文化环境
旅游资源开发环境的调查
三、旅游资源调查程序
整编调查资料
绘制旅游资源地图
编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收集第二手资料
收集第一手资料
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
成立调查小组
明确调查目标及重点对象
制定调查方案和工作计划
编制“旅游资源单体统计表”
确定调查区的调查小区和调查线路
调查整理阶段
调查实施阶段
调查准备阶段
四、旅游资源调查方法
分类分区法
现代科技
分析法
询问调查法
实地考察法
资料收集法
调查
方法
五、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是要求提交的必不可少的规范化文件,报告汇集了旅游资源调研的全部数据和资料,是旅游资源调研工作的综合性成果。
五、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根据调查区资源类型和调查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主要内容
标 题
目 录
前 言
概 况
正 文
附 件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依据
三、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四、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一、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原则
标准化原则
客观实际原则
全面系统原则
动态发展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依据
价值判断统计学评价
人类认知比较学评价
审美学评价
三、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因素 评价因子
旅游资源自身价值评价 资源特色 特殊度;其特性
资源价值 (可与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相结合) 观赏价值:愉悦度、魅力度、知名度、可游度;科学价值:珍稀度、科研度、科普度;美学价值: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意境美、组合美;文化价值:文保度、完整度、客观度;市场价值:向往度、满意度
资源功能 齐全度;明显度;相异度;协调度
资源规模 景点数量;景区面积
资源组合 差异度;协调性
资源容量 容人量;环境容量;容时量;感应气氛容量
资源性质 资源类型
旅游资源环境条件评价 自然生态条件 自然条件 气候→舒适指数;环境质量指数(植被、水文、动物、地质、地貌)
环境生态 环境分带性;生物多样性;生态原始性;系统协调性
景观美感度
社会环境条件 社会条件 可进入性;接待可行性供需调节度;游览适宜度;社会安全系数(政局稳定度、社会安定度、政策倾斜度等)
施工条件 工程建设难易度(投资数量、收效时间、用地条件等)
区位特性与客源环境 区位条件 地理区位;交通区位;市场区位
客源条件 客源范围;辐射半径;客源层次及特点
旅游资源现状和开发序位评价 开发现状 开发度;成熟度
开发序位 投资大小;开发顺序
三、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旅游资源自身价值评价
旅游资源特色
旅游资源价值
旅游资源功能
旅游资源规模
旅游资源组合
旅游资源容量
旅游资源性质
三、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社会环境
条件
区位特性
和客源环
境条件
自然环境
条件
旅游资源的环境条件评价
三、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旅游资源
开发现状
与序位评价
旅游资源
开发度
旅游资源
成熟度
资源开发顺序
及投资条件
四、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四、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评价类型 方法实例
定性评价 一般体验性评价 ①“中国十大名胜”评选;②“全球最受欢迎的目的地”评选;③“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选;
美感质量评价 ①专家学派—美国土地管理局风景资源管理系统对自然风景质量的评价;
②心理物理学派—西黄松林的风景质量评价;
③心理学派—森林风景的神秘性评价
其它定性评价方法 ①“三三六”评价体系:“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②“魏小安综合评价体系”:“游览地的资源构成”、“要素种类的多少”、“要素的单项评价问题”、“要素的组合情况”、“可能容纳的游客量”、“人文资源的比较”、“开发的难易程度”六个标准;
③“王兴斌等级评价法”:从“资源的科学文化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康体休闲价值”及“开发的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加以分析,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地方级”四个等级;
④“六字七标准”评价体系:“六字”,即美、古、名、特、奇、用。“七标准”则指季节、污染、联系、可进入性、基础结构、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
⑤八度指标评价模型:“八度”即指旅游资源的珍稀度、古悠度、奇特度、规模度、保存度、审美度、组合度、知名度八个度量指标
基于“国标”的评价 ①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l8972-2003)中对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
②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中对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
定量评价 单因子技术性定量评价 ①地形适宜性评价;②气候适宜性评价;③海滩及海水浴场评价
综合性多因子定量评价 ①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②模糊数学评价法;③综合价值评价模型;④层次分析法;⑤美学评分法;⑥观赏性旅游地综合评价模型;⑦价值工程法;⑧指数表示法
第三节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
一、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意义
二、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构成
三、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
一、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意义
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具有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明确旅游资源的价值构成
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景区门票价格
有利于建立我国的旅游卫星账户
有利于景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二、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构成
三、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
三、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
费用支付法(简称EM)
根据不同的计算方式又可分为三种形式:毛费用法、区内费用法和游憩费用法 。
费用支出法适用于开发较成熟的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
缺点主要是所得结果是旅游资源的现实经济价值,而消费者剩余价值未能体现出来,同时对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无法测定和评估。
三、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
旅行费用法(简称TCM)
在评价区域对游客进行抽样调查
定义和划分游客的出发地区
确定每一出发地区到该景区的旅游人次,计算旅游率Qi
旅行费用估算,统计回归找出旅游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绘制出第二阶段的需求曲线
计算消费者剩余
计算景区的旅游总价值
三、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方法
条件评价法(简称CVM)
支付意愿的测算
游客量的预测模型的建立
旅游区经济价值的测算
报价法
取舍实验法
交易法
德尔菲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