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南亚之旅 课件(共55张PPT)-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南亚之旅 课件(共55张PPT)-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第二版)》同步教学(高教版)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中国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概况
学习目标
第一节 月亮之国——印度
第二节 神秘山国——尼泊尔
第三节 花环岛国——马尔代夫
知识目标:
熟悉并掌握印度、尼泊尔、马尔代夫三国的基本国情概要。
了解印度、尼泊尔、马尔代夫三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状况、人文历史的发展变化。
了解印度、尼泊尔、马尔代夫三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风情。
掌握印度、尼泊尔的首都概况、主要旅游观光城市及名胜古迹的内容。
能力目标:
能够在旅游接待活动中利用所学的印度教、佛教等宗教知识,做好服务工作。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够根据拜佛的旅游主题对旅游线路进行初步设计。
一、国情概述
国名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
人口 12.1亿(2011年)。
语言 印地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北方以印地语,南方 以泰米尔语为主。英语在全国通用。印度的语言异常繁杂, 宪法承认的语言有10多种,登记注册的达1 600多种。
民族 印度斯坦族占46.3%,泰鲁固族占8.6%,孟加拉 族占7.7%,泰米尔族占7.4%,还有其它民族。
宗教 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13.4%为伊斯兰教, 2.3%为基督教,1.9%为锡克教,0.8%为佛教和 0.4%为耆那教等。
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5.5h,比北京时间晚2.5h。
行政区划 设有26个邦和7个中央直辖区。
外交与对华关系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发起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努力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前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1950年4月1日,中印两国建交。1962年,中印双方发生大规模边境冲突。19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中印关系逐步改善。
一、国情概述
位于南亚次大陆,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 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 ℃,东部地区26~29 ℃。
一、国情概述
简史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 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约在公元前14世纪,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征服了当地土著。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疆域广阔,政权强大,佛教兴盛并开始向外传播。中世纪印度教兴起。1526年建立莫卧儿帝国,成为当时世界强国之一。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印度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是个民族、宗教众多、文化各异的国家,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
二、政治经济—政治体制
印度宪法于1950年1月26日生效。宪法规定:作为联邦国家,印 度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印度采用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联邦议会由总统和两院组成,两院包括上院(联邦院)、下院(人民院)。
经济概况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印度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重晶石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三位,云母、铝土、铁、铬、锰、锌、铜的产量也很大。森林覆盖率为20.6%。工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自给能力较强。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五金制品及矿产品等。
货币名称:印度卢比(IR),1卢比=100派士。
参考汇率:1美元=50.70卢比,1元人民币=7.41卢比(2009年4月)。
三、文化教育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督报告》,印人口识字率从49.4%提高至61%,但15岁以上文盲人口仍有2.7亿,居世界之首。
印度报刊大多属私人和财团所有。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雅拉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
全印广播电台隶属政府新闻广播部,广播网覆盖全国人口99.1%。全印电视台隶属新闻广播部,是世界最大的电视网络之一。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一个人种庞杂、语言众多的国家。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印度电影业发达,是世界第一电影大国。
文化名人
泰戈尔(1861~1941)是印 度近现代文坛上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他不仅是大文豪、诗坛泰斗,而且也是画家、音乐家、思想家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诗作《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戈拉》、《沉船》等。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文化教育
罗宾德拉纳特 泰戈尔
四、民俗风情——节日
独立日 8月15日(1947)。
国庆日(共和国日) 1月26日(1950)。
新年(1月1日)
罗里节(也称马卡·桑克兰梯节,1月15日) 这个节日预示着众神的苏醒。
巴珊特·潘察米节(1月24日) 这是春之节。
贺利节(在3月份) 这是众多重要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它是庆祝平等精神的节日。
纳加潘察米节(蛇节,8月19日)
赞马舒塔米节(在8月季风时节中期)
灯节 灯节是印度教徒四大节日之一,在公历10月—11月举行。
圣水沐浴节 每隔12年举行1次。
拥抱是常见之礼,摸足是行大礼。献花环在印度是欢迎客人常见的礼节,尤其是对于 远道而来或是比较尊贵的客人,主人都要献上一个花环戴到客人的脖子上。点吉祥痣是印度人欢迎宾客的礼数。
四、民俗风情——习俗
印度人与友人见面很讲礼节,通常是双手合掌,表示敬意。 合掌时,对长辈宜高,对平辈宜平,对晚辈宜低,分别表示尊 敬、对等和关怀。
印度人在赞同或同意别人的意见时,往往是摇头而不是点头。
印度人把猴子和牛尊为神,尤其对牛特别崇敬,所以千万不 可当着印度人的面说牛和猴子的坏话,否则会招“亵渎神明”之责。
虔诚的印度教徒一生有三大夙愿:到圣城朝拜湿婆神,到恒 河洗圣浴、饮圣水,死后葬于恒河。以黄牛为神,对它顶礼膜拜。
四、民俗风情——习俗
到印度旅游,须遵守当地风俗习惯及佛寺规则。印度人习惯用右手抓饭吃,左手被视为不洁,避免以左手、也不用双手递物给当地人。切莫抚摸小孩的头,因印度人认为头部是神圣的。牛对印度教来说是神圣的动物,因此若有牛走在街上,也不可冒犯它。印度人吃饭前有先洗澡的习惯,在进餐过程中忌讳两人同时夹一盘菜。另外,若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用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忌,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入锡克寺庙参观,须用布遮住头部。
四、民俗风情——主要禁忌
印度居民,尤其是女人皆不喝 含酒精的饮料,锡克教及袄教之信徒不准抽烟,伊斯兰教徒则不吃猪肉,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在印度“3”和“13”是忌讳的数字。
四、民俗风情——风物特产
五、旅游观光
位于印度西北部亚穆纳河畔,是一座既具有现代气息又有古代风貌的花园城 市,有许多历吏古迹,如古代的宫殿红堡、库塔布高塔、铁柱、巨型太阳钟等。
四、民俗风情——风物特产
拉吉拉堡(又称红堡) 印度最大的古宫,位于德里城东北部亚穆纳河畔,全部红砂石砌成,故称红堡。
胡马雍陵 是莫卧儿王朝时期的建筑典范,是印度 建筑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标志着从单调建筑形式转入结构复杂讲究装饰华丽的建筑新时期。
五、旅游观光
比尔拉庙 新德里的一处名胜,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座模 仿古代奥里萨式样的印度教寺庙,寺中供奉着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温努神。庙里保存着一口中国嘉庆年间的大鈡。
总统府(原为总督府) 坐落在新德里市中心的拉伊西纳小山上。这座浅赫色的雄伟建筑,屋顶为一个巨大的半球 结构,融合了 印度与欧洲的建筑风格。
五、旅游观光
泰姬陵 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明珠,被世人称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1983年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泰姬陵装饰豪华,内外 壁上贴满了大量的宝石,看上去光彩四射,璀璨夺目。
印度门(又称“印度战士纪念碑”) 建在大道的另一端,门高48m,外形似巴黎凯旋门。它是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 的印度和英国士兵于1921年建造的。
五、旅游观光
位于印度西海岸,城市名意为“美丽的海湾”。印度最大的港口城市,拥有天然的现代化深水码头,号称印度的“西部门户”。
威尔士亲王博物馆 为东西方合璧的圆顶建筑,建于1905年。这 里收藏有非常精美的幕加尔和拉贾士丹派的微型画及各种玉器和瓷器的精品。
五、旅游观光
阿旃陀石窟 阿旃陀石窟位于盂买东北480km处一个半圆形山谷下的河流旁,开山凿石而成是建筑、雕刻和绘画三种艺术结合的范例,被誉为世界艺术精萃之一、石窟埋没了近2000年, 19世纪才被发现。
埃洛拉石窟 位于盂买东北405km,与阿旃陀并称为德干高原地区最大宗教遗迹。
印度东部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463万,位于恒 河下游的支流胡格利河畔为西孟加拉邦首府,是印度 的主要港口和重要铁路、航空枢纽。主要工业有黄麻加工、棉丝纺织、金属加工、机械、造纸、化学合成橡胶等。1912年以前这里曾是英属印度的首府,因此留下了不少历史性建筑,它们大多集中在位于市中心的焦林格一带。
五、旅游观光
印度博物馆 位于邱林希路上,于1875年建造馆中展示从印度史前文明到近代的动物学、地质学、考古学等资料和佛教、耆那教的优秀美术作品,尤其以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造的石柱最为著名,石柱上雕刻的狮子被选为印度独立的徽章。
维多利亚纪念堂 位于梅兰公园东南,白色建筑 物揉合了文艺复兴时期和伊斯兰风格纪念堂现为博物馆,陈列由印度各地搜集来的艺术品和历史性文件,用以描绘维多利亚时代的绘画装饰。
五、旅游观光
清真寺 位于市南方的清真寺,与1809年建,高27.4m,面积不是很大。但平常前来膜拜的信徒很多,因此显得非常热闹。寺内仍保存着斩羊首祭神的祭坛。
班加罗尔 卡纳塔克邦首府,新经济中心。人口约295万。初建于16世纪。全市分新旧两 城,新城为工业区,旧城为商业区。市区街道整齐,环境幽静,有许多园林和宫殿建筑,尤以建于18世纪的拉尔巴赫植物园最为著名。
金庙 印度锡克教宗教和政治中心,最神圣的庙宇,位于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则市。仅圆形顶 就用了400kg的黄金,内部装饰可谓金壁辉煌,来朝圣的锡克教徒从早到晚络绎不绝。
五、旅游观光
恒河沐浴 印度北方邦城市瓦拉纳西是印度最负盛名的印度教圣城之一。这座已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寺庙林立,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印度教教徒前来朝拜。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到有“圣河”之称的恒河中浸泡沐浴,洗去“罪孽”,求神赐福;死后能在瓦拉纳西火化,并将骨灰撒入恒河。
五、旅游观光
六、旅游须知
签证知识
持有其它种类有效期超过180天签证的外国人,如在印度的实际停留期不超过180天不需要登记;如果停留期超过180天,应在抵达印度180天内向外国人登记处登记。
签证知识&入境须知
海关规定
入境知识
入境:每位外国人都需在出入境时提交出印度入境卡,入境卡为英文表格1张。办理入境手续时,入境卡的一联将被撕去,留下另外的一联护照内,请不要遗失,如遗失,出境时需要重填,出关是入境卡底下的行李登记卡将被撕去。
出境:在机场托运行李需要先过安检,打包后办理登记牌,手提行李需要挂上航空公司的标签,以便机场接受安检检查时盖戳用,入关后行李需要再确认,入关后每次安全检查时男女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房间检查,手提行李及身体将被检查。喀什米尔地区检查更加严格,共需要检查4次外国人还需填写调查表。喀什米尔机场不允许拍照,所有电器的电池、口红要放在托运行李里。要严格遵守喀什米尔地区的安全防范法律。
六、旅游须知
海关规定
进入印度境内,成人可携带香烟200支及酒1瓶,凡非自用之金器首饰及摄影器材均需缴税。
签证知识&入境须知
海关规定
一、国情概述
国名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Nepal)。
人口 2669万人(2013年)。
语言 尼泊尔语为国语,通用英语。
民族 多民族国家,全国有拉伊、林布、苏努瓦尔、达芒、马 嘉尔、古隆、谢尔巴、尼瓦尔、塔鲁等30多个民族。
宗教 有86.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7.8%信奉佛教,3.8%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其他宗教人口占2.2%。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5个发展区、14个专区、36个市、75个县、3995个村。
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5h,比北京时间晚3h。
外交与对华关系
尼泊尔奉行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印两大邻国的友好关系。积极推动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发展。重视加强同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争取经援和投资。
1955年8月1日,尼泊尔同中国建交。
地理环境
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的内陆山 国。北临中国,西、南、东三面与印度、锡金接壤,面积14.72万km 。尼泊尔境内山峦重叠,山势高峻,冰峰闪烁,7600m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4.43m,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一、国情概述
简史
公元前6世纪建立王朝。12—18世纪中叶,马拉王朝兴盛一时。18世纪后半期廓尔咯人征服马拉王朝,统一了尼泊尔,建立沙阿王朝,延续至今。1814年英国入侵,尼泊尔被迫割让大片领土给英属印度,外交受英监督。1846年至1950年,拉纳家族依靠英国人的支持夺取军政大权,并获世袭首相的地位,使国王成为傀儡。1923年,英承认尼泊尔独立。
一、国情概述
1990年,尼泊尔全国爆发大规模“人民运动”。比兰德拉国王被迫实行君主立宪的多党议会制,2001年6月,比兰德拉国王等王室成员遇害,国王的胞弟贾南德拉登基。。2008年4月,尼泊尔举行制宪会议选举,尼共(毛主义)成为最大政党。宣布废除君主制,将国体改为联邦民主共和国。自此,拥有239年历史的尼泊尔沙阿王朝宣告终结,国王贾南德拉成为平民。
政治体制
二、政治经济
2006年4月,尼泊尔政府组成后宣布将进行制宪会议选举,制定临时宪法。同年5月18日,尼泊尔议会通过内阁提交的决议草案,规定尼泊尔为“世俗国家”,议会成为全国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经济概况
尼泊尔为农业国,80%的人口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主要农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油料、烟草等。自然资源有铜、铁、铝、锌、磷、钴、石英、硫磺、褐煤、云母、大理石、石灰石、菱镁矿、木材 等。均只得到少量开采。
因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宜人的气候、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尼泊尔的旅游业较发达。
尼泊尔有5所大学:特里布文大学、马亨德拉梵文大学、加德满都大学、博克拉大学、普尔阪查尔大学。
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日报均为官方报纸为《廓尔喀报》(尼泊尔语)和《新兴的尼泊尔》(英语)。
尼泊尔的文化受印度影响很大,其原因是50年以前,尼泊尔的英语老师都是来自印度,所以他们也和印度人一样一直说着印度英语,后来他们自己教自己,近亲繁殖,情况一直没有改变。另外,由于从小看印度电影,以至于很多尼泊尔人都无师自通会说印度语,
三、文化教育
尼历新年 尼官方通用的健日王纪元的新年,在公历4月中旬。全国放假1天。
共和国日 5月28日(2008),全国放假3天。
德赛节(十胜节) 在公历10月,民间最大节日。节日共15天,全国放假7天。在放假的第3天,军队在老王宫附近广场举行宰牲(牛、羊)仪式。第4天(即十胜日),国王和王后在王宫为尼官员、群众和外国人点红。
湿婆节 祭拜湿婆神的节日,主要活动在晚上,原意为湿婆神之夜。在公历2月。全国放假1天。这天,来自尼泊尔和印度各地的群众云集在加德满都城东的湿婆神主庙帕苏帕蒂纳特庙,祭拜湿婆神和唱歌跳舞。
四、民俗风情——主要节庆
尼泊尔人对宗教、对神祗非常虔诚。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有关。 在尼泊尔奶牛被视为黑天神的伙伴,从19世纪就禁止宰杀奶牛。
尼泊尔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政府官员、上层人士男穿宽大而 长的偏襟杉,外套西装上衣,下身穿上粗下细的白色紧身裤,头戴黑 色或印染的尼泊尔帽。脚穿皮鞋。妇女着颜色鲜艳的莎丽,内套深色村裙,上端搭在肩上,下端拖至地面。
尼泊尔民风纯朴,民众对外国游客友好。见面时一般不握手,而是彼此双手合什,交谈中常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
四、民俗风情——习俗
宗教色彩浓厚。印度教为国教。其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于尼泊尔,尼成为佛教徒朝圣之地。印度教和佛教相互通融,和睦相处。
宗教场所有如下一些禁忌:印度教寺庙非印度教徒禁止入内。不准携带皮具进入寺庙,入寺入室脱鞋。不得触及圣所内的供奉物品和人。禁食黄牛肉,不得屠宰雌性动物为食。
四、民俗风情——主要禁忌
廓尔喀军刀是尼泊尔的“国刀”。
木雕
四、民俗风情——风物特产
银器制品
宗教礼器
五、旅游观光
啥努曼多卡宫——尼泊尔故宫
纳拉扬希蒂宫 尼泊尔国王的宫廷,位于首都 加德满都市中心、通迪凯尔广场以北的王宫大街上。
加德满都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约1370m高的加德满都谷地,尼泊尔第一大城。人口67.l8万。历代王朝曾在这里兴建大批庙宇、佛塔、殿堂和寺院,素称“寺庙之城”。。该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0 ℃左右,终年阳光灿烂、树木葱茏,鲜花盛开,是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
五、旅游观光
狮宫 尼泊尔中央政府大厦,位于首都加德满都,建于1902年,拉纳家族统治时,为首相宫邸。
童女神庙(又译库玛丽庙) 位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市中心最繁华的新街尽头。庙中把一位不满12岁的童贞女孩敬奉为神,顶礼膜拜。童女神被看作印度教女神难近母的化身。
五、旅游观光
拉力特普尔县城所在地.建于公元299年,尼泊尔第 二大城。它曾为帕坦王国的都城。市内庙宇、寺院林立。
博卡拉河谷 尼泊尔著名风景区,有尼泊尔“人间天堂”和 “梦境”之称。位于加德满都西约200km,海拔885m。河谷宽广平坦。这里最动人心魄的奇景是皑皑雪山,自西向东,海拔7 000m以上,背负蓝天,森然矗立。河谷中多湖泊。最大为翡华湖,是天然的淡水湖,
五、旅游观光
萨加玛塔国家公园 尼泊尔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建立的公园。位于加德满都东北谢尔巴族人聚居的索洛——昆布地区。世界第一高峰,喜马拉雅山 脉主峰珠穆朗玛峰尼泊尔人称为“萨加玛塔”,意为“摩天岭”。
珠穆朗玛峰是全世界登山运动员的向往之地。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在尼泊尔谢尔巴族人协助下首次征服了南坡。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由北坡登上了顶峰。
五、旅游观光
又名巴克塔普尔。位于加德满都的东方,是九世纪建立的古都,也是印度教 的中心,城市的周围都市田园,是尼泊尔的谷仓地带。巴德冈的马拉王朝王宫和尖顶的“尼亚塔婆拉”塔,为尼泊尔两大著名古代建筑物。光彩夺目的王宫金门和精巧迷人的55窗宫,是古代的艺术杰作。巴德冈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五十五窗宫
加德满都谷地
签证须知
尼泊尔的签证主要有3类,即商务、旅游和非旅游签证。2003年7月开始,尼对中国公民免收签证费。旅游签证停留期一般60天,到期可向移民局申办延期。旅游签证延期收费。每延期30天,收取30美元,最多可延期3次,1年内停留期限不得超过150天。商务签证每延期30天,收取100美元。非旅游签证每延期30天,收取60美元。持旅游签证者不得在尼打工。
入境须知
中国公民经尼前往第三国,尼有关部门和一些外国航空公司常常要求到中国大使馆开具确认(护照等)或允许旅行的证明。
六、旅游须知
签证知识&入境须知
海关规定
海关规定
所有行李必须申报。海关限量,香烟200支,烟草50克,烈性酒1.15L.胶卷15卷,望远镜、摄象机、录音机、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各1件。所有携带物品入境时需向海关申报。随身物品不超过海关规定者免税放行。严禁携带致幻药品、武器和军火。游客可携带纪念品回国,古董出境是需要得到考古部门认证批准的,将年份超过100年的古董如神像,绘画,字幅等具有巨大文化和宗教价值的东西贩运出境是违法行为。
游客出入境可携带现金2000美元,超过须报关。旅行支票和信用卡在尼可用。
机场税;到南亚各国的旅客每人须交纳770卢比,到世界其他地方的旅客每人1100卢比。国内机场税50卢比。
六、旅游须知
签证知识&入境须知
海关规定
一、国情概述
国名 马尔代夫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人口 32万(2010年)。
语言 官方语官为迪维希语,教育和对外交往中广泛使用英语。
民族 全国均为马尔代夫族。
宗教 伊斯兰教为国教,绝大多数马尔代夫人属伊斯兰教逊尼派,是唯一一个全民信奉伊 斯兰教的国家。
行政区划 全国19个环礁分南、北两个区。首都马累划分为4个行政区。
时差 比格林尼治时间早5.5h,比北京时间晚2.5h。
外交与对华关系 奉行和平、独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同所有尊重马独立和主权的国家友好,重视发展与印度、日本、斯里兰卡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1972年10月14日,马尔代夫与中国建交。
一、国情概述
地理环境
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总面积9万km (含领海面积),陆地面积298km 。南北长820km,东西宽130km,位 于印度南部约600km和斯里兰卡西南部约750km。马尔代夫是个岛国,天然胜景十分美丽。每年10月至翌年4月之间,是去该国旅游的最佳时节。
简史
公元前5世纪雅利安人来此定居。公元1116年建立了 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苏丹国,前后共经历了6个王朝。1887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32年,马尔代夫改行君主立宪 制。1952年成为英联邦内的共和国,1954年马议会决定废除共和国,重建苏丹国。1960年英、马协议规定英租用甘岛基地30年,1965年7月26日马尔代夫宣布独立,1968年11月11日改为共和国,实行总统制。
二、政治经济
政治体制
新宪法于1998年1月1日生效。宪法规定马是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人民议会为最高立法机构。总统候选人由国民议会提名,全体选民 过半数选举产生,任期5年。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有权批准法律,召开国民议会特别会议,颁布临时法令和实行大赦,任命部长。
经济概况
旅游业、船运业和渔业是马经济的三大支柱。马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各种热带鱼类及海龟、玳瑁和珊瑚、贝壳之类的海产品。全国可耕地面积6 900hm ,土地贫瘠,农业十分落后。椰子生产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约有100万棵椰子树。渔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旅游业已超过渔业,成为马尔代夫第一大经济支柱。
货币名称:卢菲亚(Rufiyaa,Rf,)。
参考汇率:1美元=12.80卢菲亚。(2009年4月)
三、文化教育
实行免费教育。马尔代夫高等教育学院是唯一高等院校。各环礁设有一个教育中心,主要向成年人提供非正规文化教育。
有两种日报和少量周刊,系迪维希语,主要在首都马累发行。还有一份双周刊英文报纸。“马尔代夫之声”电台建于1962年,用英文和迪维希语对全国广播。电视台于1978年3月建成启用,同年修建了卫星通讯站,可通过卫星转播世界各地节目。
四、民俗风情——主要节庆
独立日(国庆日) 7月26日(1965年)。
圣纪日 穆罕默德诞辰纪念日,伊斯兰教历第3个月的第12日。
升天节 纪念穆罕默德从麦加旅行到耶路撒冷并在那里升天的节日。
祭祀节 信徒门在这几天虔诚地向安拉献祭,赞美安拉的崇高与伟大,时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月的第10日—12日。
四、民俗风情——习俗
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居民住宅均用椰树树干做 柱,用树皮、树叶编织成席子作为房顶,用珊瑚碎石砌墙。
马尔代夫人以大米为主食,其次是红薯、山芋等,副食主要有牛、羊、鸡、鱼(不吃无鳞鱼).其次还有蔬菜和肉类,有嚼槟榔的习惯。当地人几乎从不患牙病,因为他们大都起床后跑到海滩上用海沙磨牙。
四、民俗风情——习俗
马尔代夫人男子常穿白衬衣,公务人员在参加隆重仪式时穿西服。妇女服装色泽鲜 艳,一般不戴面纱。这里的年轻女孩常穿西式短上衣。
马尔代夫人待人既温和又耐心,握手是常见的礼节,公民谈吐比较自然随便。
马尔代夫人纯朴、好客、朋友到家,主人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款待客人
四、民俗风情——主要禁忌
马尔代夫人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有许多宗教习俗,如禁酒、 禁食猪肉、每天礼拜等。
男士不能穿短裤进清真寺,女士则不能穿膝盖以上的短裙和露着手臂的短袖上衣。
首都马累是首选的商业活动中心和购物天堂,大部分货品的税都很低,特色商品有手工制品例如芦苇席,漆器制品,纪念品有珊瑚戒指,贝壳等;在马累的国际机场的免税商店可以买到音响、照相机、手表和化妆品;在首都,著名的购物中心是STO商业中心,但所有的商店每天都会5次关闭门窗15min,因为那是穆斯林祷 告的时间。
四、民俗风情——风物特产
五、旅游观光
马累 马尔代夫首都,位于印度洋马尔代夫群岛中部的马累岛上,面积约1.5km ,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8 ℃度左右。它是印度洋上重要的军事及交通要地,是红海、波斯湾至太平洋的重要停泊港,1967年马尔代夫宣布马累为自由港。这里环境恬静而秀丽,街道两旁高大挺拔的椰子树与各种热带地区特有的奇花异草 相映生辉。
国家博物馆
宣礼塔
清真寺
防洪堤
签证知识
中国公民赴马均可在马获取1个月有效的落地签证,且为免费。
入境须知
符合下列要求者,方可获准进入马尔代夫:
1.有效国际旅行证件;
2.持有已获准所往目的地的有效往返机票,并持有下一站的必要签证;
3.每人每天有不少于30美元,或已有在马预计停留期间内所需的已确认的酒店清单。
下列人员不受上述要求限制:外交官。联合国人员。获准的就业人员。属于政府(部门)的 技术人员或其他专家。在注册的旅游景点/酒店等做了预订,且被确认。被马公民担保的人。
入境马无需签证。依照马移民法规,游客在制定的入境港口获准入境。
中国公民进入马尔代夫边防时,须交入境卡。
入境后,未经许可,不准就业、做生意或从事无论有偿还是无偿的任何职业。
过境游客抵马尔代夫后,须在24h内离境,否则,须作停留期修改。
六、旅游须知
签证知识&入境须知
海关规定
海关规定
禁止携带武器、酒、毒品以及色情物品入境。进口酒精饮料需有正式执照。
所有景点均有酒精饮料出售,而在首府岛马累则没有。
禁止携带犬、猪及猪肉制品。携带私人宠物(禁止犬类)需获得特别许可。
除了游客购买的非商业性数量的个人用品外,所有进口到马的货物都要缴纳关税。
六、旅游须知
签证知识&入境须知
海关规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