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经济效益与效应 课件(共57张PPT)- 《旅游经济学(第三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章经济效益与效应 课件(共57张PPT)- 《旅游经济学(第三版)》同步教学(人民大学版)

资源简介

(共57张PPT)
*
第七章 旅游经济效益与效应
本章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旅游经济效益和效应的含义及其类别,了解旅游经济效益和效应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熟悉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经济效应的途径,为以后从事旅游经济管理工作打好基础。并通过对旅游乘数理论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旅游收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本章学习难点:
旅游经济效益 旅游经济效应
*
【导入案例】
2014年敦煌旅游收入48亿元 综合效益再创历史新高
随着玉门关、悬泉置两处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敦煌号”品牌旅游列车开通,敦煌旅游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4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0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亿元,旅游综合效益再创历史新高。
在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敦煌市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旅游推介。为拉动冬春旅游市场,莫高窟实行淡季门票,敦煌市切实做好航线航班培育,积极争取旅游专列开通,敦煌国际航空口岸临时包机业务获批,永久开放列入海总署年度审理计划。全年开通的“敦煌号”旅游专列,使旅游通达条件更加便捷。
*
第七章 旅游经济效益与效应
第二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第一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与评价
第三节
旅游经济效应
第四节
*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一、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
旅游经济效益,是指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占用和消耗同有效成果之间的比较,即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旅游经济活动的有效成果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又包括通过旅游经济活动获取应有的利润,从而为企业发展积累资金。
*
一、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
几个关系:
(1)劳动占用与经济效益
劳动占用指的是旅游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占用的生产资料,其价值形体表现为物化的劳动,其使用形态表现为投入的固定资产。
(2) 劳动消耗与经济效益
劳动消耗:指的是消耗的生产资料和劳动的价值。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一、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
几个关系:
(3) 旅游企业经营成果与经济效益
经营成果包含:一是旅游收入,二是旅游经营的利润。
在旅游成本既定的情况下,旅游收入越多,旅游效益就越高。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二、旅游经济效益的特点
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的统一
旅游经济效益的衡量标准是多方面的:接待游客数量、游客逗留天数、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
旅游经济效益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必需在有关法律、法规指导下,通过提升自身技术等获得;量,能以系统的数量指标反映。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三、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内容
1、旅游的综合效益:三大效益
讲求经济效益,就必须把经济活动的有效成果(特别是利润和税金)同要素占用和消耗进行比较,以评价旅游经济的合理性和旅游经济效益的好坏。
旅游带来的社会效益,表现为促进各相关经济与非经济部门的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服务,创造舒适、美观,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素质。
旅游的环境效益是指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从根本上说,旅游经济效益、旅游社会效益与旅游环境效益是一致的,但三者不一致的现象也经常发生。 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2、旅游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效益就是指其拉动作用
如河南“旅游三年行动纲要“内容:
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旅游促进第一产业发展规划
旅游促进第二产业发展规划
旅游拉动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三、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内容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3、长远效益和近期效益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4、正效益和负效益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5、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
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四、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过程
1、评价原则:
价值与使用价值统一
宏观与微观效益统一
长远与当前经济效益统一
直接与间接经济效益统一
经济与社会效益统一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四、旅游经济效益的评价过程
2、评价指标(自学):
旅游业总收入和外汇总收入
投资创汇率
资金利税率
第一节 旅游经济效益及评价内容
*
一、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概念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是指旅游企业(旅行社、旅游酒店、游览点、娱乐场所、旅游车船公司等)在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占用与耗费同企业所获得的经营成果的比较。即旅游企业的产品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较。提高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一方面是扩大销售收入,另一方面是降低成本。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
(一)旅游企业成本
1、旅游企业成本分类
  按照费用类别分:
  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从事经营活动的全部直接支出;
  营业费用: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种直接支出;
  管理费用:不能计入营业费用的其它费用;
  财务费用:为筹集资金所发生的费用;
二、旅游企业成本及核算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
2、按照成本性质分类
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相对固定的成本(与西方经济学有所不同)
变动成本——随业务量成正比变化的成本
3、按照成本与产品的关系分类
直接成本:折旧费、食品原材料成本、客房和餐厅的低值易耗品
间接成本:公司经费、劳动保险费、租赁费、排污费、水电费等,它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耗费
二、旅游企业成本及核算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
二、旅游企业成本及核算
(二)旅游企业成本核算
产品成本核算是指根据有关的财务制度和计划、定额,监督企业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反映成本目标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明确划分应计入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界限。旅游企业成本费用的核算必须按照责权发生原则,严格区分本期或下期应摊成本费用的界限,以及属于直接费用还是间接费用的界限。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
(一)旅游企业的利润
  旅游企业的利润是指旅游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过程中,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利润=经营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企业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旅游企业的利润及核算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
三、旅游企业的利润及核算
(二)旅游企业的利润核算
旅游企业利润核算的指标主要有四个:资金利润率、产值利润率、工资利润率、成本利润率。 利润的分配:
弥补上年亏损
缴纳所得税
然后是:弥补以前的罚款各种税费、提留10%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
1、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
2、旅游企业的经营成本
3、旅游企业的利润总额
四、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
1、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
2、客房出租率
3、平均每间客房日收入
4. 平均每间客房占用服务人员数量
5.平均每间客房占用服务人员数
五、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
第二节 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思考
根据前述的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
*
一、旅游宏观经济效益的概念
旅游宏观经济效益,是指旅游产业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以尽可能少的劳动和资源的占用和耗费,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体现了旅游产业自身的直接效益,由旅游产业的带动而引起国民经济中相关产业部门的间接效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间接效益等。
第三节 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与评价
*
(一)旅游宏观成本
旅游宏观成本,是指为开展旅游经济活动而形成的整个社会的耗费和支出,即旅游的社会总成本。除了旅游企业所发生的旅游经营成本以外,其它旅游宏观成本可分为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
有形成本是指为开展旅游经济活动而必须付出的直接成本,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支出。具体包括:有关道路、机场、水电、排污、码头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对旅游景点、接待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和贷款;引进国外的旅游设备、设施及购买原材料的支出等;用于旅游方面的市场调研、宣传促销、考察交流、外联、科研等方面的支出等。
二、旅游宏观效益与成本
*
无形成本是指为发展旅游业而导致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开展旅游经济活动而支付的“间接成本”。
首先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生态造成消极影响,如疾病的流传、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其次,会造成对传统文化、艺术及各种文物古迹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大量海外游客涌入,对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道德观念、社会安定等都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再次,会引导旅游目的地的消费超前增长,从而刺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对社会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产生消极的作用。
二、旅游宏观效益与成本
*
(二)旅游宏观效益
旅游宏观效益,是反映通过开展旅游经济活动而为全社会带来的成果和收益。它不仅包含旅游产业自身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也包括对相关产业、部门的带动,对社会文化的促进,以及对整个社会、经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等。具体讲,分为有形效益和无形效益两大部分。
有形收益是指开展旅游经济活动而直接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收益,包括:各类旅游企业所实现的利润和上缴的税金;通过旅游经济活动而创造的外汇收入;围绕旅游经济活动而提供的劳动就业人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带动其它经济部门,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方面的发展;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对社会经济繁荣的促进等。
二、旅游宏观效益与成本
*
无形收益是指发展旅游业给社会带来的,难以测算的收益。
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二、旅游宏观效益与成本
*
(三)旅游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1、旅游创汇收入和旅游总收入。
2、旅游就业人数
3、旅游带动系数:旅游直接收入的增加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收入增加的促进作用。
4、旅游业的财政贡献
5、优化产业结构
6、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旅游宏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
【阅读材料7-1】
2015年中国旅游业就业人数将达1亿人
我国持续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为就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到2015年,预计中国旅游直接拉动和间接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13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发展旅游促进就业工作会议上说,旅游业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特征于一体,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比较强。不少旅游就业岗位的门槛比较低,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都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导游等领域,多数就业岗位对学历和年龄要求并不苛求,也适合于相当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
*
【阅读材料7-1】
琪伟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可达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可达26亿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数可达1亿人次左右,游客市场总量可达30亿人次左右,居民人均出游可达2次,旅游业总收入可达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这将为就业创造巨大的潜力。“十一五”时期中国旅游业将每年新增直接就业7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350万人。到2015年,中国旅游直接拉动和间接就业总量将达1亿人左右。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茅说,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大力发展旅游促进就业势在必行。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不断促进旅游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优化。全面发展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和旅游商品,完善旅游业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
*
*
第四节 旅游经济效应
一、旅游经济效应的概念及类型
1、旅游经济效应的概念
旅游业的产业效应,又称旅游效应,是指在旅游产品开发与经营的过程中,以及旅游者的活动中,对旅游地国家(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旅游效应主要包括经济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等诸多方面。旅游业的经济效应是指旅游业对旅游地国家(区域)在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应也会越来越大。
*
2、旅游经济效应的类型
 按照经济价值的性质划分,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可以分为积极的经济效应和消极的经济效应两种。
所谓积极的经济效应可以理解为旅游业为旅游地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正面的(或者说有利的)影响,与其相对应,消极的经济效应则指的是旅游业为旅游地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的(或者说不利的)影响。
一、旅游经济效应的概念及类型
(1)
*
2、旅游经济效应的类型
   按照旅游业经济效应的表现形式划分,经济效应可以分为隐性经济效应和显性的经济效应。
旅游业显性的经济效应是指那些外在化的,具有明显数量结构或物质形态的经济效应形式,通常也可以称之为直接的经济效应。例如,直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而增加的就业机会、而增加的旅游业收入等,都属于这一类。
一、旅游经济效应的概念及类型
(2)
*
2、旅游经济效应的类型
旅游业隐性的经济效应是指因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在形态上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经济效应,它主要包括间接的经济效应及诱导的经济效应。间接的经济效应指的是最初一轮旅游花费在经济系统中流动,给目的地国家(区域)的产出水平的增加、就业的增加及个人收入的增加等。
一、旅游经济效应的概念及类型
*
2、旅游经济效应的类型
  按照旅游业经济效应产生的时间划分,可以分为即时的经济效应和滞后的经济效应。
 即时的经济效应是指旅游活动或旅游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发生时就立刻随之产生的经济效应。例如,随着旅游者的流入而直接向当地经济注入的货币收入。 滞后的经济效应一般是指旅游业即时效应从量变到质变过程的结果,也包括一些暂时潜在而不发,要在以后某个时间才显露出来的某些经济效应形式。
一、旅游经济效应的概念及类型
(3)
*
1、积极的经济效应
(1) 增加外汇收入 平衡国际收支。
在今天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区域)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而国际(区域)间的经济关系一般只能实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要扩大对外的经济合作,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外汇数量。因此,一个国家(区域)拥有外汇的多少,是衡量其经济实力强弱和国际支付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1、积极的经济效应
(2 )大量回笼货币
一个国家(区域)发行的货币量超过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总和时,就会发生通货膨胀,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所以,货币回笼就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业通过向人们提供旅游产品来回笼货币,其回笼的货币越多,在这方面起的作用就越大。由于旅游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而在回笼货币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成为国家(区域)回笼货币的重要渠道之一。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1、积极的经济效应
(3) 扩大就业机会
就业问题是国民(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劳动者的生存与发展,而且,涉及到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但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上人口的增加等原因,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1、积极的经济效应
(4)带动相关产业
旅游业虽然是一个非物质生产部门,但是,它的带动作用却很强,它不仅能带动物质部门生产的发展,而且也同样能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物质资料的基础之上,没一定水平的物资生产条件,就不可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因此,要发展旅游业,就必然要促进各种物质产品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国民(区域)经济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产业,其存在和发展与其它行业密切相关,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业、邮电业 、金融、外贸、轻纺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1、积极的经济效应
(5)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投资环境、加深对外交流与合作。主要表现在:首先,国际旅游业是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它能促进各国(地区)人民加深了解与合作,这是进行投资的先决条件;其次,旅游业为经济合作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为外商投资、兴办企业、经商、考察、谈判等提供了食、宿、行等各个方面的便利条件;第三,旅游业促进了科技人员和信息的交流,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行业,在旅游者中有大量的科学家、学者、企业家等,随之而来的信息交流,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最后,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引进外资较多的产业,也是投资者乐于投资的行业。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1、积极的经济效应
(6) 促进贫困地区脱贫
贫困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一大难题,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关注并提出许多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贫困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脱贫难度较大,但是这些地区也多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因此,通过开发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发挥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的特点,开发有特色、有品位的旅游产品,而且能够通过旅游开发及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1、积极的经济效应
  旅游业除了有上述积极的经济效应之外,还在增加政府财政税收、积累建设资金等多个方面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推动国民(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2、消极的经济效应
(1)旅游业过度超前发展会导致产业结构失调,最终会制约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和依托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国民(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只有在与旅游业有关的产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旅游业才能够得以正常发展。旅游业高度的依托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要受交通、电力、通讯等相关行业的严重制约,这是旅游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2、消极的经济效应
(2) 过度依赖旅游业致使国民(区域)经济趋于脆弱。
由于旅游业本身的脆弱性,决定了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旅游业。因为旅游业是一个很不稳定的产业,它对政策、季节、突发事件等都极为敏感,所以,一个国家(区域)不宜主要依靠旅游业发展经济。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2、消极的经济效应
(3)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旅游者往往能以较高的价格购买零售商品,零售商为旅游者服务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其原因是旅游服务零售商在与为本地人服务的零售商的竞争中占有很大优势,他们能通过提高价格把费用的负担转嫁给旅游者,并支付较低的租金和税收,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旅游业的发展会扩大对土地的需求,宾馆、度假村、旅游设施的建设会导致对土地需求的扩大和土地价格的上升,增加建筑公司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但本地居民由于土地价格上升不得不为购买房屋、租房而增加开支,因而有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二、旅游经济效应的主要内容
*
1、旅游花费
2、旅游花费在国民(区域)经济中的漏损
3、经济规模
4、旅游企业与整体经济的关联程度
三、影响经济效应的因素
*
1、乘数效应的含义
乘数(Multiplier)又可译作倍数,英国经济学家卡恩(Kahn)于1931年最早提出乘数概念。乘数是现代经济学中用于分析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
根据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MPS为边际储蓄倾向
MPM为边际进口倾向
四、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
*
四、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
2、旅游收入乘数效应的含义及计算
 旅游收入乘数效应是用来衡量旅游收入在国民经济领域中,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循环周转,给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增值效益和连带促进作用的程度。
  计算公式为:
  其中:M为收入乘数(正统);P为旅游花费导致的显性收入(或直接收入);S为旅游花费导致的隐性收入(间接收入+诱导性收入)。
*
四、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
3、旅游收入乘数的种类
(1)营业收入乘数
是指增加单位旅游营业收入额与由此导致其他产品营业总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例关系。
(2)就业乘数
就业乘数,是指增加单位旅游收入所创造的直接与间接就业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3)居民收入乘数
居民收入乘数,是指增加单位旅游收入额与由此导致的该地区居民总收入增加额之间的比例关系。
*
四、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
(4)政府收入乘数
政府收入乘数,是指增加一单位旅游收入对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政府净收入所带来的影响。
(5)消费乘数
消费乘数,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旅游收入所带来的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的影响。
(6)进口额乘数
进口额乘数,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旅游收入而最终导致旅游目的地国家总进口额增加的比率关系。
*
思考:
旅游经济效益和旅游经济效应有何异同点?
*
点评
相同点:
都是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内涵基本一致:文化、社会和经济
不同点:
经济效益侧重投入产出关系;
经济效应只是研究旅游业的影响
*
【案例分析】
人大代表吴建东建议:发展中部市县无障碍旅游
这些年来,海南旅游业长足发展,旅游接待人数大幅增长,旅游收入逐年上升,但海南旅游生产力格局与游客流向仍没有明显改变。目前海南省旅游业主要集中在东部与南部,由滨海景区组成的三、四日观光旅游路线来回重复,没有形成环岛旅游格局。偏重于滨海旅游,而山地森林旅游发展滞后,影响了海南省旅游生产力协调均衡与优化布局,制约了海南省旅游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东部、南部旅游路线三十年一贯制,旅游产品有老化趋势,难以吸引大量回头客。故应及早开辟中部市县旅游路线,构建东部南部观海,中部山区观山看林,蓝色与绿色旅游相结合,互为辉映的环岛游。增加游客驻留时间,将三、四日游延伸成六、七日游,对提升海南省旅游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
【案例分析】
中部市县(五指山、琼中、白沙、保亭、屯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不逊于东部、南部,旅游景区与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交通可进入性逐年改善。开拓中部市县旅游空间,可以在黄金周、冬天旺季分流客源。尤其春节期间不但可免除三亚拥堵之苦,也可倒逼中部旅游开发力度。
建议海南省发展中部市县无障碍旅游。鼓励设立专业旅游经营大型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组建跨界融合的旅游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对中部山区旅游资源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营销,建立无障碍的区域一体化旅游区。
通过旅游客流带动物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在五指山市设立客运管理分支机构,投放一定数量的旅游车,就近服务中部市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