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二单元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3-2.5 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H)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H2分子。一个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2.小实学习了氧气相关知识后,将其梳理成如下思维导图,请完成问题。根据氧原子的微观结构图可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A.2 B.6 C.8 D.163.我国近七成的人有着肠胃不适的症状,在检查时大部分都会发现肠胃中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这是一种对肠胃伤害较大,且具有传染性的细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中最简单的就是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碳﹣13、碳﹣14为碳﹣12原子的同位素原子,可表示为13C、14C)请回答:体检的人被要求口服一颗胶囊(内含13C或14C标记的尿素),15分钟后吹气,便可检测是否感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3C、14C中的中子数相同B.13C、14C的核外电子数相同C.13C、14C的化学性质不同D.13C、14C中的质子数分别为13和144.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为现代原子理论打下基础。abcd为带正电荷的粒子轰击原子核时可能的路径,能作为“原子核质量很大”这一理论的路径是( )A.a B.b C.c D.d5.如图是甲烷燃烧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单质的模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6.如图是某品牌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由图可知每100毫升牛奶中含60毫克钠。这里的“钠”指的是(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原子7.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研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是氧化物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D.青少年应只吃蔬菜和水果,不吃油腻的食品8.据广州日报2011年5月17日的报道,广东紫金县违规排污事件造成的铅(Pb)污染已导致45人血铅超标.符号“Pb”不能表示( )A.铅元素 B.金属铅C.一个铅原子 D.一个铅分子9.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B.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8gC.锂元素和氢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D.锂元素和氢元素属于同周期元素10.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 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Y和Z处于同一族11.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我们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H He① N ② Ne③ ArA.①和②处于同一族B.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C.表中②所代表元素是金属元素D.元素符号是N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7个12.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13.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于是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个“核”是指图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14.现有两个容器,分别充满由N、C、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分子(NO)和一氧化碳分子(CO)(两个容器中分别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中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B.容器内含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C.容器内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D.容器内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15.2014年5 月7日,南京某公司在探伤作业时将一黄豆大的放射源铱﹣192丢失,引发了广泛关注.经常有关部门的努力,终于在三天后寻回.铱﹣192的原子序数为77,黄豆大小的铱所发出的γ射线就能穿透三十多毫米厚的钢板,照射人体后会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偏低,骨髓造血功能会遭到严重破坏.通常用于金属内部的探伤和恶性治疗肿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铱﹣192原子的质子数为77,中子数为115B.铱﹣192和铱﹣191、铱﹣193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不同的C.铱﹣192的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引发贫血、癌症等疾病D.卢瑟福曾用γ射线轰击金箔,并由此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二.填空题(共6小题)1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1)以下是科学家及其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设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2)2022年4月26日,我国首次国产化碳﹣14批量生产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启动。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的是 。A.B.C.D.17.规范书写是学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小科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图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Co”的原因。(1)“Co”表示钴元素,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2)“CO”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填“单质”或“化合物”)18.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化合物的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相应问题。(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多选)A.原子序数:Y>ZB.Y、Z位于同一周期C.X和Y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从图中可推得X表示氧元素20.金属镓具有独特的性质,而被人们称为“神奇金属。(1)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当液态镓接触铝制易拉罐时,镓原子会进入铝原子的空隙,从而使易拉罐破裂,其微观过程如图乙。此过程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2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科学的重要工具,它经历了100多年许多科学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经历的一段发展史。(1)表一中与F原子具有相同核外电子层数的原子是 。(2)表一中的乙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3)表二是纽兰兹“八音律表”的一部分,请找出与G元素性质相似的元素,写出它的氧化物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2.征服原子﹣﹣揭开原子的神秘面纱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 ,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 中的观点。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请根据如图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回答问题。(1)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字母)。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2)一种原子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核外电子有13个,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M2﹣与Ne核外电子数相同,则M元素名称为 元素。24.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相关问题:第一周期 1 H 2 He第二周期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第三周期 11 Na 12 Mg 13 AI 14 Si 15 P 16 S 17 CI 18 Ar(1)氟元素与氯元素位于同一纵行的原因是 ,它们在化学反应中都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铝元素与氯元素的离子符号分别是 和 。(2)M2﹣与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M元素的名称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二单元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3-2.5 培优卷 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A、由H2分子构成可知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A正确;B、该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此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2个氢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故B正确;C、该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此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2个氢原子中含有6个中子,故C错误;D、该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此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有一个质子,2个氢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故D正确。故选:C。2.解: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所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故选:C。3.解:A、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A错误;B、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同,B正确;C、13C、14C都属于碳元素,化学性质相同,C错误;D、13C、14C都属于碳元素,质子数都为6,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3、14,D错误;故选:B。4.解:A、原子核带正电荷,a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电荷相斥,所以a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A错误;B、由于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大多数a粒子是直接穿过,b不能说明原子核质量很大,B错误;C、由于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也带正电,当a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会发生偏转,c不能说明原子核质量很大,C错误;D、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质量很大,当a粒子与原子核撞击时就会被反弹回来,D正确。故选:D。5.解:A、甲是甲烷,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B、乙是氧气,属于单质;故选项正确;C、丙是二氧化碳,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D、丁是水,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6.解:每100毫升牛奶中含60毫克钠,这里的“钠”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钠”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7.解:A、维生素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C、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故选项说法正确。D、青少年要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不能只吃蔬菜和水果,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8.解:根据金属单质是由同种原子聚集而成的,符号“Pb”表示的意义:A、铅是金属单质,符号“Pb”表示铅元素;故A正确;B、符号“Pb”表示金属铅;故B正确;C、符号“Pb”表示一个铅原子;故C正确;D、符号“Pb”表示一个铅原子,故D错误;故选:D。9.解:A、锂原子的质子数为3,该选项说法正确;B、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008,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氢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锂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2,处在第二周期,氢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1,处在第一周期,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10.解:A、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原子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加。所以原子序数:Z>Y,故A说法不正确;B、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X,Y不是同种元素,所以质子数不相等,即电子数不想等;故B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律: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所以Y和Z处于同一周期,故C说法正确;D、Y和Z是同一撗行的元素属于同一周期,错误。故选:C。11.解:A.由图示可知,①和②在同一横行,即处于同一周期,而不是同一族,选项说法错误;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选项说法错误;C.由②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②表示氟元素,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选项说法错误;D.N原子的质子数为7,核外有7个电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2.解:首先要明确一个氢原子是由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构成的,那么,一个反氢原子就是由一个反电子和一个反质子构成的。反电子带正电,反质子带负电。故选:B。13.解:由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得出的结论是: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原子核的体积很小;由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得出的结论是:原子核带正电荷。于是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个“核”是指原子核,就是图中的乙。故选:B。14.解:A、1个一氧化氮分子(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8=32,质子数为7+8=15;1个一氧化碳分子(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18=31,质子数为6+8=14;容器中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1个一氧化氮分子的质子数为7+8=15,中子数为7+10=17;1个一氧化碳分子的质子数为6+7=13,中子数为7+10=17;容器内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但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1个一氧化氮分子和1个一氧化碳分子中均含有2个原子;由B选项的解析,中子数均为17,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A选项的解析,两个容器中质子数不相等;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容器内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5.解:A、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铱﹣192原子的质子数为77,中子数为115,故A说法正确;B、铱﹣192和铱﹣191、铱﹣193的相同点是质子数相同,不同点是中子数不同,所以属于同位素原子,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不同的,故B说法正确;C、铱所发出的γ射线就能穿透三十多毫米厚的钢板,照射人体后会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偏低,骨髓造血功能会遭到严重破坏,所以铱﹣192的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降低,并引发贫血、癌症等疾病,故C说法正确;D、卢瑟福曾用a粒子轰击金箔,并由此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D说法错误。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16.解:(1)原子的模型先后经历了实心模型、枣糕模型和核式模型,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③①②。(2)我国首次国产化碳﹣14批量生产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启动。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有6个质子,8个中子)原子结构的是C。故答案为:(1)③①②;(2)C。17.解:(1)“Co”表示钴元素,钴字带有“钅”字旁,它属于金属元素;(2)“CO”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答案为:(1)金属;(2)化合物。18.解:A、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A错;B、由图示可知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C、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答案为:C。19.解:(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属于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故答案为:金属;55。(2)A.原子序数:Y小于Z,该选项不正确。B.Y、Z位于同一周期,该选项正确。C.X和Y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该选项不正确。D.从图中可推得X表示氧元素,该选项正确。故答案为:BD。20.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1。(2)当液态镓接触铝制易拉罐时,镓原子会进入铝原子的空隙,从而使易拉罐破裂,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31;(2)物理。21.解:(1)同一周期元素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数,表一中与F原子具有相同核外电子层数的原子是Ne。(2)表一中的乙元素是氩元素,带“气”字头,属于非金属元素。(3)同一族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与G元素性质相似的元素是镁元素,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gO。故答案为:(1)Ne;(2)非金属元素;(3)MgO。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22.解:(1)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根据原子的构成考虑;(2)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进行演示。故答案为:(1)电子;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2)推理;模型。23.解:(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2)一种原子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核外电子有13个,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其核内质子数为1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4=27。(3)M2﹣与Ne核外电子数相同,M2﹣是M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0,则M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其核内质子数为8,为氧原子,M元素名称为氧。故答案为:(1)A;(2)27;(3)氧。24.解:(1)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位于同一纵行,它们的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形成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Al3+;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有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Cl﹣;故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得到;Al3+;Cl﹣;(2)A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M2﹣是由M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也就是M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2、8、8结构,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6结构,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M的质子数为16,是硫元素;故填:硫。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二单元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3-2.5 培优卷 答案.doc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二单元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3-2.5 培优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