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课件(共91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课件(共91张PPT)- 《旅游经济学》同步教学(人大版)

资源简介

(共91张PPT)
第二章 旅游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旅游需求
一、旅游需求及其特征
1、旅游需求
人们为了满足外出旅游的欲望所发生的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
分类:
有效或现实的旅游需求
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愿意按照一定的旅游价格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受抑制的旅游需求
潜在的旅游需求
延缓旅游需求
2、特征
指向性
时间指向性
地域指向性
整体性(多面性和系列性)
敏感性
多样性
二、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收入水平(支付能力)
1、可支配收入:
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全部应交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2、可自由支配收入:
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养老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余下的部分。
恩格尔系数:
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费用支出比重
>59%: 贫困
50-59%:温饱
40-49%:小康水平 45.5%
30-39%:富裕 36.7%
〈30%:最富裕
国内生产总值GDP :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美元,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800~1000美元时进入国内旅游大发展时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居民将产生邻国旅游动机;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居民将产生全球旅游动机。
人均GDP 需求特点 产品类型 目的地选择
$ 1,000 跑马看花式,团队为主 观光旅游、城市旅游 国内,中近距离为主
$ 2,000 观光速度放慢,家庭自主式增加 休闲旅游、文化旅游、观光旅游 国内为主,少量出国
$ 3,000 深度旅游、一地滞留型,自助旅游 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 出国增加,国内国际水准目的地
$ 5,000 主动旅游、第二家园式,益智型度假 度假旅游、特种旅游 无所谓国内国外,关键在高档度假地
旅游需求升级
穷人观光 富人度假
收入水平对旅游的影响
影响到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
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及旅游活动范围的选择
影响到旅游者对旅行方式、旅游活动内容的选择
影响到旅游者外出逗留的时间长短
影响到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
(二)闲暇时间
1、人生时间的构成
一般地说,人的时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工作时间(包括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和必须附加的工作时间)
(2)生活时间(包括生理需要时间和社会活动时间)
(3)余暇时间(包括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
2、闲暇时间对旅游的影响
(1)每日余暇:基本不能用作旅游时间,只能用于一般的娱乐和休息
(2)每周余暇:能用于短距离旅游活动
(3)公共假日:能用于中、短距离的旅游活动,黄金周期间形成外出旅游高峰
(4)带薪假期:可用于中、长距离的旅游活动,并可产生大量度假旅游者
欧洲部分国家的带薪假期和公共节假日
国家 带薪假期(周) 公共节假日(天) 国家 带薪假期(周) 公共节假日(天)
奥地利 5 13 比利时 4-5 10
丹麦 5 10 芬兰 5-6 14
法国 5-6 11 德国 5-6 10
希腊 4 12 爱尔兰 4 10
意大利 4-6 10 荷兰 5 7-9
挪威 4 10 葡萄牙 4-5 12
西班牙 4-5 14 瑞典 5-8 11
瑞士 4-5 6 英国 4-6 8
(三)其他客观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
1、科学技术因素
2、经济制度、政治环境以及社会治安
3、可进入性:时空距离、入关签证、交通状况等
(二)个人因素
1、人口因素(包括数量、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
2、身体状况
3、家庭状况
(三)其它因素(如气候、自然灾害等)
国家旅游局统计50岁以下旅游者占总数的80%。
另外,拥有4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出外旅游的可能性较小。
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与旅游喜好
家庭生命周期阶段 旅游喜好和需求
儿童期 新颖的经历,与其他孩子在一起玩,父亲的指导和支持
青少年期 新颖的经历、刺激、身份、更多的独立,与其他青少年在一起,积极的参与
青年期 新颖的经历,行动自由,与青年人在一起,积极的参与
年轻夫妇 新颖的经历,浪漫的经历,僻静
有孩子的年轻夫妇 为婴幼儿服务的设施,对带孩子的人提供的便利条件
人口在增长的家庭 经济实惠,如:家庭套餐;为家庭所有成员服务的项目
守“空巢”者 学习的机会,一些被动参与的活动
老年人 观摩多于参与,经济实惠,在其他人的陪伴,对于移动有困难的人提供便利条件
三、 旅游者产生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的形成
需要
紧张
动机
目 标
导 向
目标行 动
需要满足
紧张解除
人的需要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旅游动机主要来源于人精神上的需要。包括:
1、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需要。
(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
比较:居家生活与旅游生活
(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个人最大潜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
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等,以此显示其毅力,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
需求层次论
基本需求
小康需求
富裕需求
社会与文化产业
“吃了吗?”
“今天看什麽节目了?”
“最近在哪儿发财?”
“搬家了吗?”
“考本了吗?”
“常在哪儿锻炼?”
“最近去哪儿旅游了?”
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精神需要,主要有:
(1)积极探新求异的需要(好奇的需要);
(2)消极地逃避紧张现实的需要。
(二)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1、个人因素
斯坦利 · C · 帕洛格心理类型模式
中间型
近自我中心型 近多中心型
自我中心型 多中心型
谨小慎微,
多忧多虑,
不爱冒险;
喜安逸,
好轻松,
活动量小,
喜熟悉气氛
思想开朗,
兴趣广泛;
喜新奇,
好冒险,
活动量大,
不随大流,
喜与不同人相处
“自我中心型”,特征是:思想谨小慎微,多忧多虑,不爱冒险,喜好安逸轻松,活动量小,喜欢熟悉的环境和气氛。
“多中心型”,特征是:思想开朗,兴趣广泛而多变,喜好新奇,好冒险,活动量大,不愿随大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
“中间型”,特征是:各种性格特征均不明显的混合型。
“近自我中心型”和“近多中心型”,特征是:分别属于两个极端类型与“中间型”之间但又略倾向于各极端类型特征的过渡类型。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叶质、抑郁质
冲动型(胆汁质)的人的神经素质反应强烈,但不平衡,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易于兴奋而难于抑制。其个性特点是,情绪反应快而强烈,控制能力差,对外界敏感,但不灵活,脾气倔强,精力旺盛,不易消沉,耐受性和外倾性较为明显。
活泼型(多血质)的人的神经素质反应强,而且平衡,灵活性也好,个性特点为,情绪兴奋高昂,活泼好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较敏感,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精力分散,联系面广,兴趣广泛,见异思迁,反应性和外倾性较为明显。
稳重型(粘液质)的人的神经素质反应迟钝,但较平静,灵活性较低,抑制过程强于兴奋过程。其个性特点表现为,情绪稳定,冷静沉着,善于忍耐,反应迟缓,行动慢,心理状态不外露,耐受性和内倾性都较为明显。
忧郁型(抑郁质)的人的神经素质反应较弱,但较为平静,兴奋速度慢。其个性特点是,主观体验深刻,对外界反应速度慢而不灵活,敏感多心,言行谨慎,易于激动和消沉,感受性和内倾性较为明显。
《红楼梦》中四位具有典型气质的女性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史湘云
(1)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忧郁质
(2)内向、稳重、善于冷静地观察思维和平衡各种关系的薛宝钗。——粘液质
(3)聪明能干,男人所不及的王熙凤
——多血质
(4)洒脱俊爽的史湘云。——胆汁质
(三)其他因素
(1)社会因素
(2)人际环境
(3)风俗习惯
(4)宗教影响
(四)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因素是指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及交通运输条件的现代化三个重要因素。
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前提条件)
闲暇时间的增多 (必要条件)
交通运输条件的现代化(重要条件)
旅游需求产生的客观因素
三、旅游需求规律
旅游需求量与旅游商品价格成反比
Qd=f(P)
旅游需求量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呈正比
Qd=f(I)
3. 旅游需求量与人们的闲暇时加成正比
第三节 旅游需求弹性与弹性系数
1、旅游需求弹性:影响旅游需求诸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旅游需求量变化的现象。
价格弹性
需求弹性
2、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旅游需求受旅游价格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测定旅游需求受价格变化而变化的程度。
Ep=Q2-Q1÷P2-P1
Q1 P1
需求弹性系数的变动范围
①|Ed|=1,我们称为单位弹性,表示价格增减1%,需求量增减1%。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正双曲线。
②|Ed|>1,我们称为富有弹性,表示需求量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③|Ed|<1,我们称为缺乏弹性,表示需求量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比较陡峭。
④|Ed|=0,我们称之为完全无弹性(零弹性),表示不管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固定不变(ΔQ=0)。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垂直线。
⑤Ed=∞,需求弹性无穷大,表示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ΔP=0),需求量可以随意变动。这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水平线。

图 弹性系数与需求曲线
3、旅游需求收入弹性:指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变化引起旅游需求量变化的现象。
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旅游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旅游者可自由支配收入的相对变化之比。
Ei= △Q ÷ △i
Q i
对正常商品而言Em>0。
如果Em<0,则表明收入增加,该商品的需求减少,该商品为劣等品;
如果Em>1表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超过了收入增加的幅度,该商品为奢侈品;
0<Em<1表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幅度,该商品为必需品。
旅游供求理论的实例应用
例题1:某城市的旅游价格原为40美元/人,在该市的外来游客平均每天为2000人,该市旅游部分为提高旅游收入,将其旅游价格上调到60美元/人后,其日均游客接待量下降到1200人,试求该市旅游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例题2:某旅游饭店第一年的客房价格为240元/间,第二年初为270元/ 间,第一年出租房间39000间, 由于价格上涨,第二年出租房间仅为31000间,计算价格弹性,并从营业收入角度,评价该涨价策略是否合理?
总收入=PQ
解:
该策略不合理
4、旅游需求交叉弹性系数
旅游需求的交叉弹性:某种旅游产品的价格变化对另一种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两种相关的旅游产品为替代关系——正数
互补关系——负数
第四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相关阻力
个人需求
个人的旅游倾向
(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因素)
市场需求
目的地国
客源国
(以国际旅游为例)
总人口
人口结构
城市化程度
旅游供给
通货膨胀
国内外游客的需求差异
双方相互关系
经济距离
货币汇率
政治因素
旅游地与目的地的相关阻力
经济距离——往返于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
文化距离——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程度
服务质量
季节性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
2、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的时间比
(2)最大信息收集量:最有名,差异最大
(3)旅游偏好
3、距离递减规律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
1、大尺度
2、中小尺度
二、旅游供给的内容:
(1)基本旅游供给
旅游资源
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
(2)辅助旅游供给
是指为基本旅游供给提供服务的旅游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供水系统、供电系统、供气系统等。
三、旅游供给规律及其供给弹性
1、旅游供给规律
旅游供给量随旅游价格的升高而递增,随旅游价格的下降而递减。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供给与旅游价格的变化成正比,即旅游供给量是旅游价格的函数。
P
Q(s)=f(p)
P3
P1
P2
Q2 Q1 Q3 Q
2、旅游供给弹性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反映旅游供给量由于旅游产品价格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测量旅游供给随旅游产品价格变化而变化的程度的尺度。
Qs=△Q÷ △P
Q P
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价格成正比,因此,旅游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始终是正数,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旅游供给价格弹性变化
一般说来,旅游业各部门供给量的增加十分困难,因此普遍来说其供给弹性较小。旅游供给量与旅游价格之间的变化是以一定的时间过程为条件的。
下面就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况来分别分析时间对于旅游产品供给量的影响。
短期来说,旅游产品价格的变动对旅游总供给量影响不大,因为建造旅游接待设施和其他交通运输设施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
长期来说,因为旅游者可进行充分的时间 扩大投资,旅游供给弹性较大。
四、影响旅游供给的因素
(1)旅游目的地国政府的政策:
旅游税收政策、 银行的低息贷款、政府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2)自然历史条件。
主要指旅游资源的蕴藏量
(3)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光、电、声控技术创造的人造景观
(4)旅游收入与旅游外汇收入分配的合理性。
1、旅游吸引物因素
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供给的核心依托。
新的旅游吸引物的发现、创造;原有吸引物的创新利用等,都可增加旅游供给。
如考古发现、新的自然奇观的发现;
“冰雪旅游”前后;
“老少边穷”;
2、旅游的环境容量
旅游供给的基本要素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是无限的,而是受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此旅游目的地环境容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旅游供给的规模和数量。
3、旅游相关产品的价格
旅游相关产品的价格发生变化,都将引起社会要素资源的重新配置,进而影响旅游产品供给量的变化。
4、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包含多种要素在内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的成本高低。因此,旅游生产要素价格直接对旅游供给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5、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和依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因此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不仅为旅游供给提供各种物质基础的保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旅游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
6、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为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及旅游产品开发等提供方法、手段和依据,从而有效增加旅游供给。
古墓危机
1965年,时任社科院院长的郭沫若闻知陕西发现乾陵地宫陵道并计划开挖的消息后,特别兴奋,盼望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传说保存在地宫内的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手迹。于是他打算以与周总理多年的老交情及社科院院长的身份说服周总理。但当他讲完开挖乾陵的好处及必要性后,周总理只说了一句:“十年之内不开帝王陵。”
一方面,考古学家们急于想知道自己研究了一辈子的古墓下面到底埋了些什么东西?如果真有值钱的就出名了。另一方面,盗墓贼们也虎视眈眈,千方百计想偷个一两样,然后卖到国外去就发财了。
7、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
旅游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不仅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旅游供给的规模、数量、品种和质量。
8、预期因素
供给厂商的预期是进入或退出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厂商对旅游前景看好,就会有动力增加旅游供给;否则将减少旅游供给。
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投资者预期。
如早期政府积极介入旅游饭店建设;2000年13
亿旅游国债基金等;
第五节 旅游供求矛盾及其平衡
一、旅游供求的矛盾运动
旅游供求之间这种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变化的过程,称之为旅游供求矛盾运动规律。
导致旅游供求矛盾的原因
1、需求增加——短缺
2、需求减少——过剩
3、供给增加——过剩
4、供给减少——短缺
旅游供给量需求
旅游商品价格
(供求平衡)
S
D
E
0
QE
PE
图:旅游供给量和需求量
二、旅游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1)旅游接待能力同旅游者总人次之间的矛盾。
(2)旅游供给和需求在季节上的矛盾。
(3)旅游供求在地域上的矛盾。
(4)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服务项目方面的矛盾(结构比例)。
P
D S’
P2 A B
P1 E
P2 S C F D’
O
Q3
Q5
Q1
Q4
Q2
旅游价格(一定时期内)
旅游供求平衡的实现
资料一:昆明酒店过多,逼出价格联盟
2001年,昆明5家五星级酒店和14家四星级酒店开始实
施酝酿了一年多的酒店价格联盟协议。协议规定:从7月1
日开始,五星级酒店的价位不能低于30美元,四星级酒店
的价位不能低于22美元,联盟组成专门小组进行监督检
查。违规酒店将被降低酒店星级,不得接待定点旅游团
队,并处以罚款,对举报违规者施以5000-10000元重
奖。联盟协议执行得好,云南省旅游局在促销时将予以最
优惠的条件,在政府的大型接待活动中享有优先权。
早在1999年世博会期间,就有人预料到昆明大
规模地上酒店项目将酿成灾难。实际上,由于接待
饭店建得过多,在世博会结束后近一年的时间里,
昆明五星级酒店的价位普遍在170元左右,四星级
酒店在120-150元,三星级在100元以下,最严重
的时候,一些四星级酒店竟降到8美金,还含有双
早。
一位从业人员指出,昆明虽然90%的国有饭店
亏损却不破产,但结果是把整个酒店行业拖进了死
胡同。
资料二:九寨沟门票旺季上浮
按照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规定,九寨沟景
区从2002年3月1日起执行旺季票价,门票价
由80元上涨至115元,黄龙风景区淡季门票
价格为50元,旺季门票价格为每张80元。淡
季从每年11月1日至次年2月底,旺季从每年
3月1日至10 月31日。
三、调节旅游供求平衡的机制
1、价值规律:
在旅游市场上,当旅游价格上涨时,根据旅游需求规律的作用,旅游需求就会相应减少;同时由于旅游供给规律的作用,旅游供给就会相应增加。反之,当旅游价格下跌时,旅游供给就会减少,而旅游需求就会增加。因此,价格机制是调节旅游供求平衡的一个重要杠杆。
2、旅游供求规律
旅游需求量由于旅游价格的上升而相应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旅游供给过剩或旅游需求不足的现象。这时旅游产品供给者必然回降低价格,价格的下降引起旅游需求的增加和旅游供给的减少,通过价格调节,达到旅游供求的再度平衡。
3、政策调节机制
1、旅游供求均衡的规划调控。(旅游规划)
通过调节旅游供给来实现旅游供求均衡,是一
种前馈控制。
旅游需求预测、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生
产、旅游区建设、扩大旅游供给规模、增加旅游
接待设施、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员培
训等。
2、旅游供求均衡的价格政策调控
根据旅游市场上旅游供给与需求的变化来调控
旅游均衡,是一种过程控制。
通过宏微观两个方面来调控旅游供求均衡,如
供过于求——产品价格下降,旅游供给减少;
供不应求——产品价格上升,旅游供给扩大。
同时,根据旅游需求发展的趋势,适时扩大旅
游供给,提高旅游供给随旅游需求而动态平衡的主
动性。
3、改善闲暇时间的总量和分配(时间调控)
制度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目前法定假日114天,
占全年时间的1/3。
闲暇时间的增多改善了旅游需求,但由于闲暇
时间的过分集中,又导致了短期内旅游供求矛盾非
常突出。
“削峰填谷”可改善旅游供求时间矛盾。
4、税收政策
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调节旅游供求矛盾。
可以通过减免征税的办法刺激民间对旅游业的投资
也可以鼓励旅游业将这些投资用于发展旅游供给的扩大再生产。
还可以降低税率(800——1600)
5、着力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旅游促销)
旅游供给的短期弹性较小,在旅游供给体
系既定的条件下,旅游供求矛盾主要依靠刺
激旅游需求来调节;
旅游需求很大程度上受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的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而在促进旅游供给
均衡的过程中,重点应是促销推广,着力改
善和强化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行社的旅游促销
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旅行社为吸引市民“眼球”,花样翻新,在推出的出游线路中附带赠送“大礼包”,看得见的如杯子、帽子等小玩意儿,看不见的如旅游保险等,甚至还“送”景点若干。
杯子、帽子、背包、徽章……很多旅行社把印有公司形象标志的纪念品当作礼物送给游客,如游客报名出境旅游,旅行社还赠送电源转换器、旅游小药盒、手电筒等,看上去很贴心。
案例分析
西班牙马卡罗岛旅游业发展中的矛盾与冲突
马卡罗岛是西班牙的一个小岛。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大量的游客涌入马卡罗岛,岛上建起了大量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点也不断地被开发出来。马卡罗岛逐渐成为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卡罗岛旅游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世界性石油危机使油价飞涨,各类产品的成本随之提高,在人们收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用于基本生活的开支增加,可自由支配收入相应减少,导致旅游消费更多地趋向于经济和廉价。马卡罗岛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采取了建造廉价公寓代替饭店客房等措施,调整了旅游住宿设施的档次结构,同时也使旅游住宿设施的数量快速增长,超过了同期游客的增长速度,导致旅游接待能力出现功过于求的局面。于是减价成了必然的选择。减价刺激了旅游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供求矛盾。
80年代末期,马卡罗岛的主要客源国-英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导致马卡罗岛旅游人数锐减,旅游客源市场不断萎缩,旅游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并且旅游业发展前期积累的一些问题也爆发出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设施、环境和资源的冲突方面。首先,马卡罗岛是一个地下水资源稀缺的地方,岛上的过度旅游开发使净水水位不断下降,水资源更加稀缺。其次,大量的游客带来了大量的垃圾。据统计,在马卡罗岛上,外来游客产生的垃圾比当地居民高出50%。最后,大量扩张的旅游设施破坏了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海滩、沼泽消失在钢筋水泥当中,岛上80%的海岸地带被占用,许多珍惜动植物濒临灭绝,马卡罗岛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
请分析马卡罗岛旅游业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措施来缓解它在旅游也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在旅游市场上,旅游需求弹性较大,旅游供给的弹性较小。
解决出现的问题,政府和旅游经营者应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制定旅游规划,并通过法律严格控制岛上旅游设施的建设;以保护和改善环境为前提,积极开发新的旅游功能区、新的旅游活动项目;调整产品的档次结构,在控制游客总量的情况下,增加效益。
不同客源地旅游者及其特点
国际旅游者:
欧洲:
1.经验丰富
2. 追求文化
3.强调面对面服务
美洲:
1.遵时少礼
2.好问坦荡
3.幽默奋斗
4.不爱谦让
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
1.文化接近
2.提问难答
3.重视餐饮
4.要求礼仪
中东、非洲地区:
(1)要求礼遇
(2)喜欢参与
(3)多游风光
(4)学习经验
俄罗斯和东欧地区:
1.要求餐饮
2.容易满足
3.讲究理论
4.文明度高
大洋洲地区:
(1)性格开朗大方
(2)喜欢动物、植物
(3)忌讳他人干预
(4)讲究礼节友谊。
华侨、港、澳、台市场 :
1.同胞亲情
2.游子心态
3.探亲访友
4.寻故品尝
度假游客的区别
德国人- 生态、自然
英国人- 雅致、怀旧
日本人- 卫生、安全
国内旅游者
广东
1.收入高,出游意识强
2.不讲究,强调吃、住、行
3.少空谈,注重抓商机
4.给小费,购物量大
江浙:
1.旅游意识强,导游要求高
2.保险观念足,较爱写投诉
3.身处大都市,了解海外情
4.“商业气”很浓,“市场感”很强
北方:
以京、津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及其邻近市场
1.重政治,关心时事
2.收入低,架子很大
3.文化厚,容纳性强
不同家庭生命周期与旅游喜好
家庭生命周期阶段 旅游喜好和需求
儿童期 新颖的经历,与其他孩子在一起玩,父亲的指导和支持
青少年期 新颖的经历、刺激、身份、更多的独立,与其他青少年在一起,积极的参与
青年期 新颖的经历,行动自由,与青年人在一起,积极的参与
年轻夫妇 新颖的经历,浪漫的经历,僻静
有孩子的年轻夫妇 为婴幼儿服务的设施,对带孩子的人提供的便利条件
人口在增长的家庭 经济实惠,如:家庭套餐;为家庭所有成员服务的项目
守“空巢”者 学习的机会,一些被动参与的活动
老年人 观摩多于参与,经济实惠,在其他人的陪伴,对于移动有困难的人提供便利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