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劝学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掌握不熟悉的字词,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2.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3.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掌握不熟悉的字词,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识作者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知背景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三为祭酒可见其主持稷下学宫时间之长。①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另外,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必须经过外界改造才能变得有礼。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篇》。[伴读] ①他是稷下学宫的最后一位大师了。晓常识荀子的思想主张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法”治又兼用“礼”治。任务2:听音频朗诵,掌握不熟悉的字词,做到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zhòngyúcān xǐnglìgǎo pùyòuyúróuxìngjíq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guìlòuqiènúqí jìkuǐjiāoáoshàn目标二:疏通文意,能初步理解课文任务1:借助注释口译课文,并完成相应题目。君子( )曰:学不可以已( )。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停止君子说:学习决不可以停止。译(一)(1)解释文中加粗字词的含义。(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 )为轮,其曲( )中规。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 )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介词,把弯度接近、靠近①靛青从蓝草中取得,可是比蓝草颜色深。②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译③吾尝终日而( )思矣,不如须史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假( )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 )江河。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连词,表修饰踮起脚后跟劲疾借助横渡③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东西多。④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我曾经整天地冥思苦想,却不如学习片刻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登上高处招手,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唤,声音并未加强,可是听的人却很清楚。驾车骑马的人,并非腿脚特别强健,却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船艇的人,并非都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先天资质与一般人差异不大,可是聪明能干,这是因为善于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啊。译(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⑤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达到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生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所以不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不能成为江海。骏马跳一下,未必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上十天,也能走得很遥远,它的成功是因为不停地前进。译兼词,相当于“于此”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没有用来……的,无从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心一也。⑥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雕刻一下就丢下,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属石块也能刻成艺术品。蚯蚓并无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地面的尘土,下饮地底的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的结果。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螯,但如果不依靠蛇和黄鳝的洞穴竟然无处可以寄居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不专的缘故。译⑥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蟹钳,(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雕刻锋利强健名词作状语,向上名词作状语,向下目标:掌握、积累相关文言基础知识任务:整理、积累下列文言基础知识。1.通假字(1)?以为轮(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有”同“又”“知”同“智”,见识“生”同“性”,天性2.古今异义(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古义:今义:(2)?以为轮古义:今义:(3)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今义:(4)蚓无爪牙之利古义:今义:(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品格高尚的人把它做成认为广博地学习学问广博精神爪子、牙齿比喻帮凶、走狗寄居存生把思想感情放在某人某事上3.一词多义(1)疾①声非加疾也( )②问之民所疾苦( )③君有疾在腠理( )④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⑤疾风知劲草( )(2)假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③无从假书以观( )④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疾劲痛苦,忧患小病妒忌急剧而猛烈借助与“真”相对借给予,授予(3)绝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④佛印绝类弥勒( )⑤斩尽杀绝( )⑥天柱折,地维绝( )(4)强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④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⑤此人凶强侠气( )⑥强不知以为知( )横渡停止与世隔绝的极,最尽,完断,断绝强健有力的弓有余强盛强横勉强(5)而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⑤锲而不舍( )⑥蟹六跪而二螯( )连词,表递进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假设关系连词,表并列,可不译(6)于①青,取之于蓝( )②水为之而寒于水( )③善假于物也( )④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 )⑥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⑧苟全性命于乱世( )介词,从介词,表比较,比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可不译介词,到介词,对介词,表被动,被介词,向介词,表时间或地点,在4.词类活用①非能水也( )②故木受绳则直( )③金就砺则利(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⑦积善成德( )⑧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⑨用心一也( )名词用作动词,游泳形容词用作动词,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锋利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5.文言句式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劝学1.理解文章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2.赏析文章论证的艺术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任务:思考梳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个中心论点是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证的?【目标一】理解文章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心论点分论点1(学习的意义)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论据分论点2(学习的作用)善于学习并借助各种客观条件,即使是资质一般的人,也可以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分论点3(学习的方法)积累、锲而不舍、用心专一,方能学有所成,成为“君子”。任务1:朗读《劝学》第2段,分析:本段运用了五组比喻句,这几组比喻句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目标二】赏析文章论证的艺术五组比喻句分三层意思:①“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②“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③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只要肯下功夫学习和参省自己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这三层意思呈递进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任务2:朗读《劝学》第3段,思考:本段使用五个比喻句谈到了与学习紧密相关的哪几个方面的问题?作者先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作者顺势而下,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要善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的重要性。任务3:朗读《劝学》第4段,思考:本段使用了十个比喻句,这十个句子,从意思上来看,可以分为几层?这十个句子可以分为三层意思:①作者用“积土”“积水”“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四个比喻反复说明积累的重要性;②作者用“骐骥”“驽马”“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四个比喻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③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强调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劝学学不可以已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弥补不足专心坚持积累必要性(为什么要学习)重要性(学习的实质)操作性(应如何学习)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提出中心论点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不可以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金品·学程案】6.01 《劝学》 (课件).pptx 【音频】 劝学 朗诵.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