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课件(含音频)(共1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2《荷塘月色》课件(含音频)(共1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荷塘月色
1.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情感
3.赏析文章精妙的语言
任务1:了解PPT中出示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及相关文化常识等内容。
目标一:了解相关文化常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识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知背景
拓知识
西洲曲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的名篇,全诗描写青年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深切的思念,课文所引四句是写青年女子盼郎不至,“出门采红莲”,由“过人头”的莲花和如水的莲子触景生情,由“莲子”的谐音“怜子”勾起了对情郎的思恋。作者引用《西洲曲》,包含着他对美好与自由的无限向往。这与《荷塘月色》第三段所描写的自由心态遥相呼应,一脉相承。
任务2:观看朗诵视频,再自由朗读。
想象散文描绘的画面,初步感知散文中所包含的情感。
目标二:能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作者情感
任务1:本文中,作者的一切活动缘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了排遣这种心情,他走出家门。他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请画出作者漫游荷塘路线图、心理变化轨迹图。
不宁静
得到宁静
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小径(求宁静)
小径(失宁静)
任务2:【思考】课文第7段至结尾主要写故乡江南的古人采莲的活动,你觉得这些内容与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有关系吗?为什么?
有关系。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想家,想起以往的快乐。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游荷塘时得到了一定的释放,而由荷塘、荷花忆起故乡古代的采莲盛况,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怀念,而这些内容也可以进一步缓解现实造成的苦闷彷徨的心情。
任务3:作者描写的荷塘美景中寄寓着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分析。
作者以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与苦闷。通过对荷塘美景的描绘也流露出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目标三:赏析文章精妙的语言
任务1:阅读第4段,思考作者是怎样从下面这五个方面描绘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品味它的妙处,填写下列表格。
物象 句子 修辞 妙处
荷叶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① ②
荷花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③ “袅娜”“羞涩”赋予荷花以人的生命力和感情,“袅娜地开着”写荷花饱满盛开的形状,“羞涩”写含苞待放的情态,④
比喻
写出荷叶的风姿,具有动态美
博喻、拟人
“明珠”“星星”“美人”比喻月光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及不染纤尘的美质
物象 句子 修辞 妙处
荷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⑤ ⑥
荷波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凝碧的波痕。 ⑦ “颤动”“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表现荷花富有生机的特点。
流水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更见风致了。 拟人 “脉脉”赋予流水以人的思想感情。
通感
拟人
将嗅觉转向听觉,表现荷香断断续续、清淡缥缈的特点
接上表
任务2:小组讨论:本文用词精巧,不仅表现在运用了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使文章清新灵动;还表现在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增添了韵律之美。请找出几个例子,分别体会运用叠词的妙处。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曲曲折折”“田田”两处叠词的使用不仅描绘出了荷塘和叶子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缓,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
(3)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2)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脉脉”一词本来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这里用来写流水,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于是,流水无声而有情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便洋溢在字里行间。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一连四个形容词的叠用,造成音节上的重复,更突出了树多而密的特点。绘景状物的同时,给人带来了音韵和谐的阅读享受。
文章以作者因“心里颇不宁静”而夜游荷塘为线索,通过对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朦胧、景致恬静优美等生动细腻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交织的心理体验,反映了作者作为爱国知识分子,在反动军阀统治的白色恐怖之下,感受到现实压抑,向往自由生活,欲求解脱而终难解脱的苦闷与复杂心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