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4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公民基本权利 课件(共4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观看视频并思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你的一生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监督权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文化权利
其他权利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下册)
3.1 公民基本权利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公民权利
1.政治认同: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和每个人的关系,懂得珍惜权利,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增加政治认同,做负责任的公民。
2.道德修养: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明确权利的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3.法治观念: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明确权利的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4.健全人格: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5.责任意识: 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权利和自由
第一部分
依据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01
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03
监督权
02
政治自由
1.政治权利的内容有哪些?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2024年3月召开的是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们齐聚北京,共同聚焦民生问题。
我国共有五级人大代表262万多名,包括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的代表。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到代表总数的94%,是由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
被选举权
思考:这些人大代表行使了自己的什么权利?
中学生有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
哪些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
条件
地位
①国籍:具有中国国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②年龄:年满18周岁的公民;
③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享有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考一考:以下人群能够享受我国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吗
外国人
小学生
少数民族
农民工人
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
言论
出版
集会
结社
游行
示威
(1)内容
(2)意义
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政治自由
全国两会期间,社会各界群众选择自己关心的事情建言献策。
在两会期间,公民建言献策,行使的是什么权利?
监督权
4.监督权的内容、注意事项、意义:
监督权
监督谁
国家机关
工作人员
a.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其违法失职行为)
不得捏造
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注意:
内容:
我国公民
意义:
途径1: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途径2: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
途径3: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舆论监督。
途径4:参加听证会、论证会。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
举报内容要真实
遵守法律
根据下面图片思考,我们在举报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相关链接:
网上评议政府:
有利于政府接受市民监督和社会监督;
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行使直接管理国家权力的主人翁精神;
有利于保障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政治权利和自由 宪法主要规定规定 意 义(重要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利于激发公民参与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
归纳!
人身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
第二部分
周末时,小秦和几个同学去商场购物过程中,保安怀疑他有偷盗嫌疑。当小秦要离开商场时,被保安拦住要求他到保安室进行搜身。
请评析情境中保安的行为?
保安的做法属于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侵犯了小秦的人身自由。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人身自由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1)宪法规定
①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2)侵权表现
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非法拘禁
非法搜身
非法禁闭
非法绑架
非法逮捕
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非法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非法拘禁
侵犯人身自由的三个表现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式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人格尊严权
名誉权
荣誉权
姓名权
隐私权
肖像权
公民要求社会和个人对自己人格尊严给予尊重
公民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盗用姓名
公民个人生活他人不得非法打听和传播公民隐私
公民对社会有所贡献获得的荣誉禁止被非法剥夺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说一说】下列图片中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侵犯人身自由
侵犯人格尊严
姓名权
隐私权
名誉权
肖像权
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名誉权: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荣誉权: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
肖像权: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
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利。
隐私权: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
3.住宅不受侵犯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三层含义:
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侵入;
公民的住宅不得随意搜查;
公民的住宅不得任意查封。
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这两种现象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对通信进行检查的条件:
人身自由 主要内容 侵权行为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 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非法拘禁、
非法逮捕、
非法搜查
侮辱、诽谤、
诬告陷害
非法搜查、
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隐匿,毁弃,拆阅或者窃听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
人身自由权小结
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社会经济与
文化教育权利
第三部分
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
依据我国宪法,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受 教 育 权
文 化 权 利
物 质 帮 助 权
财 产 权
劳 动 权
课堂笔记
1.财产权
(1)意义:我们生存和发展及物质和文化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财产。
(2)内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占有权: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实际控制权。例如:拥有自己的房产;拥有自己的专利等。
使用权:财产所有人根据财产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以满足自己需要的权利。如:把房屋用作居住、出租等。
收益权:财产所有人在其经营、使用的财产上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如:租金、利息等。
处分权:财产所有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其财产的权利。如用掉、丢弃、赠与、卖与等。
2.劳动权
(1)重要性
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们通过劳动,参与社会生产与服务活动,获得劳动报酬和其他收益,既可以保障合理的生活水平,实现自身价值,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2)宪法规定
公民有劳动权利和义务。
2..保障公民物质帮助权的措施?
1.物质帮助权的法律规定?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提供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3. 物质帮助权
对中学生来说,努力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4:受教育权的含义、重要性及保障措施
(1)含义: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2)重要性: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3)保障措施:①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制度保障)②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物质保障)
文化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文学艺术创造的自由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
修建图书阅览室
修建图书阅览室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情境:东东所在的学校要修建图书阅览室,东东和其他同学开心极了,以后就可以阅读更多的书籍啦!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特殊保障
本课小结
公民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政治自由
监督权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批评、建议 / 申诉、控告、检举)
(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
(经济方面)
文化权
(文化教育方面)
其他权利
平等权
宗教信仰自由
特定人群权利
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财产权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政治权利)
住宅不受侵犯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有( )
①李某在超市被保安强行搜身检查
②王某因在网上举报政府不作为被工作人员强行带到乡政府接受“教育”
③肖某因欠张某的钱被张某关在屋内要求还钱
④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拘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课堂练习
2、市民张先生经常在官方网站上,对一些政府机关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他( )
①正确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
②有很强的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扰乱了国家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
④督促国家机关提高办事效率,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3.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可以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上述材料表明( )
A.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C.我国所有公民都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D.我国公民只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这一基本权利
A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属于公民的(  )
A.言论自由权
B.经济财产权
C.人格尊严权
D.生命健康权
C
5、李某在超市购物付款后,由于该超市收银员的疏忽,为将所购物品消磁,以致李某在离电视电子报警装置响铃。超市安保人员随即将李某的包及电脑结账单索至总服务台检查,值班经理在未查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将李某带到办公室,强行滞留了一个小时,并造成群众围观。超市侵犯了李某的 ( )
①人格尊严 ②人身自由权 ③言论自由 ④财产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6.关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下面隶属关系正确的有( )
①劳动权——社会经济权利
②姓名权—— 人格尊严权
③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
④财产权——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7、小明的爸爸在打工时不幸从高处坠落,导致瘫痪,不能出去正常工作,也赚不到钱,这使得小明家的生活遇到了很大困难。当地居委会建议小明的爸爸申请社会救济。这是因为( )
A.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物质帮助权
C.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D.在我国,公民都享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