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9 压强 液体压强(精讲)(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9 压强 液体压强(精讲)(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9压强 液体压强
中考考点分析 主要考点:实验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液体压强内部的规律;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定性比较与计算;增大或减小压强实例判断;生活中的连通器的应用识别.
【母题1】(真题来源:铜仁市)如图所示,一密闭容器放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将容器倒立放置,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1)倒置后,液体深度增大,由液体压强公式得出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情况;
倒置后容器底受到的压强变大,但受力面积变小。若利用,则不好判断压力的变化情况;
对于这种上下口不一样大的容器,可以通过比较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重的大小关系,得出倒置前后对容器底的产生的压力大小关系;
(2)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倒置后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根据压强公式判断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化。
【解答】解:(1)正放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倒置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

所以,故错误;
(2)容器质量相同,液体质量相同,则总重力相等,
因为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重力,所以压力相等,即,
根据知,倒置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变大,即,故正确,错误。
故选:。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压强定义式、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在水平桌面上,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
【母题2】(真题来源:济南)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中装的都是水,与乙等高的丙容器中装的是酒精。已知酒精的密度是,则  
A.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C.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D.三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分析】乙、丙两容器底部的液体深度相同,且,根据可知乙、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甲、乙两容器中装的都是水,且甲容器底部的水较深,根据可知甲、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据此得出答案。
【解答】解:乙、丙两容器底部的液体深度相同,且,根据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甲、乙两容器中装的都是水,且甲容器底部的水较深,根据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故,即甲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最大。
故选。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液体压强大小的比较,属于基础题。
【解法技巧】 计算固体产生的压力与压强时,一般先求压力,再求压强。通常情况下,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重。则根据F=G先求出压力大小,然后再用P=F/S求压强。 注意:①求解盛有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②受力面积S是物体间的接触面积。③对于形状规则的实心几何体(如正方体、圆柱体),若已知它们的密度及高度,则对水平面的压强可用公式p=ρgh计算或定性分析。
1.(真题来源:邗江区校级模拟)如图两质量分布均匀、体积相等的实心圆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现采取以下方案对其切割,则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分析】已知、为实心圆柱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根据判断出、的密度关系;、的体积相等,由公式判断出、的质量关系;
(1)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宽度△,圆柱体的高度和密度不变,根据判断出压强的变化,进而判断出、的图像的变化情况;
(2)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根据、密度的关系和压强公式判断出、对地面的压强变化的快慢,由的高度小判断出、的图像的变化情况;
(3)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根据△和判断出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减小的快慢,根据、质量的关系判断出、的图像的变化情况;
(4)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当切去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时,、同时为零,据此结合图像判断。
【解答】解:
已知、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由图知,根据可知;
由于、的体积相等,则由公式可知;
①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的宽度△,因圆柱体的高度和密度不变,则根据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变,仍为,所以图像为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且的图线在上面,故①错误;
②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因,则根据知对地面的压强减小得较快,由于的高度小,所以先切完(即对地面的压强先减小为,故②正确;
③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减小的压强为:△,△,由于,所以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减小得较慢,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减小得较快,由于的质量小,所以先切完(即对地面的压强先减小为,故③正确;
④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且、的体积相等,当切去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的体积时,、同时为零,图像上、不能同时为零,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正确。
故选:。
2.(真题来源:武进区一模)水平桌面上有三只完全相同的鱼缸,甲缸中漂浮着玩具鸭,乙缸中有金鱼,丙缸底有块鹅卵石,它们的水面相平,如图所示。水平桌面受到三只鱼缸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A. B. C. D.
【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三个容器中水与物体重力的大小关系;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据此可知甲、乙、丙三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关系,然后根据比较压强关系。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乙、丙中液面相同,玩具鸭漂浮在水面上,金鱼悬浮在水中,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玩具鸭和金鱼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玩具鸭和金鱼排开的水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则玩具鸭和金鱼的重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
丙图中鹅卵石沉底,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鹅卵石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鹅卵石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的重力,所以鹅卵石排开的水的重力小于鹅卵石的重力;
根据以上可知,甲中水和玩具鸭的重力等于乙中金鱼和水的重力,都小于丙中鹅卵石与水的重力;
鱼缸完全相同,则甲鱼缸的总重力等于乙鱼缸的总重力,都小于丙鱼缸的总重力;
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甲、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丙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由于受力面积相同,根据可知,水平桌面受到三只鱼缸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故选:。
3.(真题来源:长宁区二模)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现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浸没在甲、乙液体中,且,液体无溢出。此时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则  
A.△△一定大于△△ B.△△一定等于△△
C.△△一定小于△△ D.△△可能等于△△
【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与液体深度的变化有关,△△;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变化量△,由于,可以判定小球在甲、乙液体中沉底,处于浸没状态。设小球的质量为、密度为,容易求得:△、△,代入中即可比较。
【解答】解:设小球的质量为、密度为
因为,故小球在甲、乙液体中沉底
所以,
小球浸没在液体中时,液面上升的高度:
小球浸没在液体中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增加:△
因为液体的密度相等,两个小球完全相同,
所以,是一个定值。
因此:正确,、、错误。
故选:。
【母题1】(真题来源:巴中)如图,甲、乙、丙是三个质量和底面积都相等的容器,若在容器中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则三个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分析】由图可知,知道装入水的质量相等,可知各容器内水的深度关系,然后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分析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如图三容器装入相同质量的水,三容器内水的深度:,根据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故正确。
故选:。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
【母题2】(真题来源:北京)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乙试管内液体的密度为。将两支试管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甲试管竖直,乙试管倾斜,静止时,两试管内液体相平,液面距离桌面的高度为,如图所示,液体对甲、乙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甲、乙两种放置方法,,由液体质量相同,由可得液体的密度关系,又因为相同,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分析。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容器中的液体体积要比乙容器小,因液体质量相同,由可得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密度大,即;
又因为两试管中液面等高,所以由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故正确。
故选:。
【名师点评】 根据图中所装液体情形和质量相等找出液体密度关系是本题关键;利用控制变量法作定性分析。
【解法技巧】 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力和压强时,一般先计算压强,再计算压力。即先用p=ρgh求出压强,再用F=PS求出压力。注意:①深度“h”是指自由液面到某处的竖直距离。②只有对于粗细均匀的容器,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才等于液体重。
1.(真题来源:广安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平底密闭容器,先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两次放置时,水对容器底和瓶盖的压力分别为和,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和,则  
A. B. C. D.
【分析】(1)根据和结合水的重力比较水对瓶底的压力和水对瓶盖的压力关系;
(2)根据公式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由和可知,水对瓶底的压力,
水对瓶盖的压力,则,故错误;
、由公式可知,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水瓶倒立时桌面的受力面积更小,压强更大,即,故错误、正确。
故选:。
2.(真题来源:江城区校级二模)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B.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C.液体的密度:
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分析】(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据此可知容器对桌面压力的关系,根据可知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大小关系;
(2)液体质量相同,根据图判断出三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判断出三液体的密度,根据判断液体对杯底压强的关系。
【解答】解:、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与液体的重力之和,而两容器和甲、乙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所以三容器的总重力相等,所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即,故正确;
因两容器底面积相同,且,由可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故错误;
、根据题图可知,甲、乙、丙液体的质量相等,丙液体的体积最大,其次是乙的体积,甲的体积最大,根据可知,甲的密度最大,丙的密度最小,即,故错误;
因液体深度相同,且,所以由可知,,故错误。
故选:。
3.(真题来源:平果市模拟)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和底面积均相同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A.一样大 B.乙最大 C.甲最大 D.无法判断
【分析】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已知密度相同,根据判断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关系。
【解答】解:由题意知:两容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面在同一高度,由公式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故正确。
故选:。
【母题1】(真题来源:贵港)位于桂平的大藤峡水电站枢纽建成后,将在珠江流域防洪、水资源配置、提高航运等级、保障澳门及珠三角供水安全、水生态治理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某天,爸爸开车带小红去参观大藤峡水电站,看见挖掘机正在船闸旁边施工。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船闸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B.车的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C.水坝筑成上窄下宽是为了美观
D.挖掘机履带宽大是为了增大它对地面的压强
【分析】(1)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根据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分析;
(4)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解答】解:、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下游阀门关闭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上游阀门关闭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船只才能通航,故正确;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故错误;
、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了水坝能承受更大的水压,水坝做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故错误;
、挖掘机的履带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错误。
故选:。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连通器、惯性、液体压强以及减小压强的方法,是一道综合题。
【母题2】(真题来源:营口)下列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茶壶 B.船闸
C.抽水机 D.地漏
【分析】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茶壶的结构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即是一个连通器,故错误;
、船闸的上游阀门打开时,上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下游阀门打开时,下游和闸室构成连通器,故错误;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与连通器无关,故正确;
、地漏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的,故错误。
故选:。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连通器是上端开口,底部相连的,内装同种液体静止时液面保持相平。
【解法技巧】 ①首先根据连通器的概念识别生活中的连通器模型;②然后根据连通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解答。注意:船闸是连通器原理的重要应用。
1.(真题来源:香坊区校级模拟)关于如图所示的水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水壶中水不流动时细壶嘴处水面较高
B.乙图水壶中水不流动时细壶嘴处水面较高
C.两图的水壶中水不流动时水面都相平
D.只有甲图水壶中水不流动时水面才相平
【分析】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解答】解:如图所示的两个水壶,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称为连通器,根据连通器的特点,注入同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内各容器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故正确。
故选:。
2.(真题来源:沂水县校级模拟)下列图中主要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密度计
B.船闸
C.拦河大坝
D.活塞式抽水机
【分析】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解答】解: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总是相平的。
.密度计是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
.船闸的阀门打开时,闸室和上游或下游形成了连通器,故符合题意;
.拦河大坝的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是利用了液体压强的特点。故不符合题意;
.活塞式抽水机能够将水抽出地面,是因为抽水机的气体压强小于抽水机外的大气压强,于是大气压将水压进了抽水机,所以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3.(真题来源:和平区校级三模)如图甲所示,水壶壶嘴的高度不低于壶身的高度,其设计遵循
了   的原理;盖上盖子,用手堵住通气孔,壶中的水在  的作用下不易持续倒出。如图乙所示,小明制成一个简易的气压计,把它从山脚带到山顶,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用一根细管对着玻璃管口上方水平吹气时,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分析】(1)连通器的结构特征是上端开口、底部连通,判断是不是连通器要根据这两个特征;
(2)壶盖开一个小孔,可以使壶内气体和外界大气相通,从而利用大气压;
(3)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根据海拔高度变化判断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化;
(4)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在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解答】解:
(1)茶壶的壶身和壶嘴,它们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符合连通器的特点,所以其设计遵循了连通器原理;
(2)盖上的通气孔是为了让壶内气体和外界大气相通,在重力的作用下水可以更容易的倒出,若用手堵住通气孔,壶中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易持续倒出;
(3)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因此管内水柱的高度会变大;
(4)若在玻璃管的上方沿水平方向吹气,管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较大,压强变小,玻璃管中的水柱在瓶内气压作用下而上升,所以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变大。
故答案为:连通器;大气压;变大;变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