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7 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精讲)(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7 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精讲)(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专题07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中考考点分析 本章是中考力学的核心内容.考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理解重力、弹力的概念,能够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相关的物理现象;(2)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3)探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规律、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力知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中考考查的特点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关力的试题主要以填空、选择、作图、简答、实验探究和分析应用等题型出现.
【母题1】(真题来源:烟台)踢足球是很多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和脚的踢力
B.运动员踢足球时脚会有疼痛感,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守门员抱住飞向球门的足球,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要运动员对足球施加大小相同的力,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分析】(1)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解答】解:、足球离开运动员的脚后还会向前飞行,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但不再受脚的踢力;足球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故错误;
、运动员踢足球时,脚对球有力的作用,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球也会给脚一个力,脚会感到疼,故正确;
、守门员抱住了飞向门框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错误;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施加力的大小相同时,力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故选:。
【名师点评】 此题考查了物体受力分析、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综合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归类。
【母题2】(真题来源:鄂州)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学们课后开始联想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情景。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
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形状和球的运动状态
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不仅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还使球发生的形变,故错误、正确;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也有力的作用,故错误。
故选:。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解法技巧】 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存在;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注意:①不要误认为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能产生力的作用。②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真题来源:北海二模)如图所示,四个力中的一个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 B.
C. D.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球拍对乒乓球的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即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斧头对木柴的力,使木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手对弹簧的拉力,使弹簧变长,弹簧的形状发生变化;
、瓶子对海绵的力使海绵凹陷,海绵的形状发生变化。
可见项中的力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符合题意。
故选:。
2.(真题来源:奉化区模拟)2022年2月6日晚,中国女足逆转韩国,夺得亚洲杯冠军!如图为队员唐佳丽射门的瞬间,与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球离开脚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惯性的作用
B.球在场上滚动时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C.球的运动方向主要受脚对球施加的力的大小决定
D.踢球时,球受到脚的作用力,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
【分析】(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不是力;
(2)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3)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踢出去的足球继续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是由于惯性的作用,故错误;
、球在场上滚动时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错误;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脚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其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踢球时,球受到脚的作用力,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故正确。
故选:。
3.(真题来源:藤县一模)下列过程,力的作用效果不属于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用力将实心球掷出
B.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C.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
D.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用力将实心球掷出,实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在力的作用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故符合题意;
.滚动的足球受阻力缓缓停下,足球在阻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为静止,属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篮球受重力从篮筐内竖直下落,下落过程中篮球的速度变大,属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母题1】(真题来源:陕西)同学们在学完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后,自制了一个“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不挂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零刻度线:挂重物时,下端对应位置标为;将这段距离等分为20格,每格表示。用此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发现测量值不准确。为了弄清其中的原因,同学们探究了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外力的关系。他们利用规格为的螺母若干、刻度尺、橡皮筋、白板等进行了实验探究。不挂重物时,使橡皮筋下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挂不同重物时,橡皮筋下端对应不同的刻度值,作出标记,如图所示。
(1)螺母挂在橡皮筋下静止时,受到橡皮筋的拉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它受到的重力。
(2)同学们在橡皮筋下依次挂上个数不等的螺母,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螺母个数个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螺母总重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 0.45 0.50 0.55
刻度尺读数 0 5.0 11.0 20.0 30.0 45.0 60.0 75.0 90.0 110.0 133.0 158.0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长越   。
②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每增加1个螺母时,刻度尺读数的变化量总体上是不同的,但中间有部分读数的变化量是相同的。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处,推测橡皮筋下所挂的物体重约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若挂另一重物,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处,此时   (选填“能”或“不能” 确定此物体的重。
(3)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用此橡皮筋重新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测力计,橡皮筋上端和刻度尺的位置保持不变。若使测力计的量程最大,零刻度线应标在刻度尺的   刻度处,此测力计的最大量程为   。
(4)同学们更换不同的橡皮筋进行探究,发现其它橡皮筋的特点均与此相似,他们由此总结出,若要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受橡皮筋材料影响,刻度均匀部分可测量范围   ,整体上测量不准确,所以橡皮筋不适合做测力计。
【分析】(1)螺母静止,受到橡皮筋的拉力和它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的伸长越长,且在第5次到第8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在其他次数实验中,二者没有精确的数量关系;
(3)在第5次到第8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要用此橡皮筋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测力计,精确的测量范围应在其伸长量为到之间,测力范围为;
(4)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受橡皮筋材料影响,刻度均匀部分可测量范围小,整体上测量不准确,所以橡皮筋不适合做测力计。
【解答】解:
(1)螺母静止,受到橡皮筋的拉力和它受到的重力二力平衡,大小相等;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橡皮筋下所挂重物越重,橡皮筋所受拉力越大,刻度尺读数越大,即橡皮筋的伸长越长;
在第5次到第8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设橡皮筋所受拉力为时,刻度尺的示数为,
则有:,
即:,
解得:;
在其他次数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没有精确的数量关系,若静止时橡皮筋下端对应刻度尺的处时,并不能确定此时对应的物体重;
(3)在第5次到第8次实验中,橡皮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要用此橡皮筋制作一个刻度均匀的测力计,精确的测量范围应在其伸长量为到之间,测力范围为;
(4)用橡皮筋制作测力计,受橡皮筋材料影响,刻度均匀部分可测量范围小,整体上测量不准确,所以橡皮筋不适合做测力计。
故答案为:(1)等于;(2)长;0.33;不能;(3)30.0;;(4)小。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要求学生能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难度适中。
【母题2】(真题来源:扬州)利用一根长橡皮筋自制简易测力计,装置如图1所示,在制作测力计刻度面板时,小明和小华的方法不同。小明:在回形针上挂6个的钩码,记下指针静止时的位置,等分刻度,画出的刻度线如图2所示。
小华:在回形针上每次加挂一个的钩码,分别记下指针静止时的位置,画出相应的刻度线如图3所示。
(1)实际操作后发现两人的刻线并不完全重合,你认为图  3 的刻度较准确;若采用小明的测力计测力,读数为,则测量值   真实值。
(2)小华想在原有刻度基础上进一步画出分度值是的刻线,但未找到的钩码。他注意到拉力越大,橡皮筋形变   ,于是想通过探寻形变与拉力的定量关系进行细分刻度。他测量了每根刻线到零刻线的距离,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拉力 0.5 1.0 1.5 2.0 2.5 3.0
刻线到零刻线的距离 1.00 2.20 3.60 5.20 7.00 9.00
他在坐标纸上画出对应的图像如图4所示,请你利用图像信息在图5中标出力对应的刻度线。
(3)小华将钩码逐个取下,测量每次指针到零刻线的距离,画出拉力逐渐减小过程的图像,如图6中图线②所示,与拉力逐渐增大过程的图线①不重合。若用此测力计连续不间断测量两个大小不等的拉力(小于,为使测量准确,请针对此橡皮筋的特性提出操作要求。   。
【分析】(1)当拉橡皮筋的力在其弹性限度内,拉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刻度是均匀的,不在弹性限度内,拉力与形变量不成正比,则刻度是不均匀的;对比图2、图3即可判断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2)根据实际测量可知,拉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量越大;从图4中找到的力对应的刻度,即可标记在图5中;
(3)为使测量准确,橡皮筋的弹性足够高,以致于在测量范围内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解答】解:(1)根据小华的实际测量可知,该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故小明利用平均法等分刻度是不合理的;
由图2和图3对比可知,小明的在实际值的下方,即小于真实值;
(2)根据小华的实际测量可知,拉力越大,橡皮筋的形变量越大;
由图4的曲线可知,对应的刻度为,所以图5标记为:

(3)先测小的拉力,后测大的拉力。
故答案为:(1)3;小于;(2)越大;见解析;(3)先测小的拉力,后测大的拉力。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探究弹簧测力计原理的实验,掌握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法技巧】 ①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弹力有:拉力、压力、支持力。②然后确定该弹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哪一个。③根据弹力的概念可知,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则为受力物体。
2.(真题来源:安顺模拟)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两根原长都为、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如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和橡皮筋伸长量△,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橡皮筋下悬挂钩码时,橡皮筋伸长,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    。
(2)当在橡皮筋下悬挂重力为的物体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为   。
(3)分别用这两根橡皮筋制成了如图丙所示的两个测力计,它们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用橡皮筋   (选填“”或“” 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较高。
(4)若将本实验中、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测力计,能够测量力的最大值为他们用同一小桶分别盛满了两种液体,用橡皮筋测力计分别测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两次橡皮筋测力计的示数及对应液体的密度如表所示,则该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应标记在橡皮筋测力计划度板上   的位置。取
液体种类 酒精 植物油
橡皮脂制力计的示数 2.6 2.7
液体密度 0.8 0.9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根据图乙分别找出在一定范围内、橡皮筋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函数关系式作答;
(3)根据受同样的力(在测量范围内)伸长量大的,测量精确高;
(4)根据液体的重力公式,可以写出酒精和植物油两种液体的关系式,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液体的重力和桶的重力之和,求出桶的重力即可。
【解答】解:(1)橡皮筋下悬挂钩码时,对橡皮筋产生拉力,橡皮筋会变长,橡皮筋在力的作用下发生了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由图乙知,橡皮筋在受到拉力不大于的情况下,橡皮筋伸长量△与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变化关系为一条直线,说明橡皮筋的伸长△与受到拉力成正比关系,即△,
由图知,当,△,代入数据得,在橡皮筋上悬挂重力为的物体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为:△;
(3)由图乙知,在测量范围为内,如时,用橡皮筋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伸长,而用橡皮筋制成的弹簧测力计伸长,所以,用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精确程度高;
(4)液体的重力为,
测量液体密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测量酒精时,①,
测量植物油时,②,
将①②两式联立,解方程组的,该密度计的零刻度应标记在橡皮筋测力计刻度板的位置。
故答案为:(1)改变物体的形状;(2)12;(3);(4)1.8。
2.(真题来源:碑林区校级模拟)小明弯曲手中的钢锯片,感觉到弹力大小与钢锯片的弯曲程度有关,他猜想,弹力大小可能还跟钢锯片的长度有关。于是,他和同学合作进行了探究。如图甲所示,将钢锯片夹在厚书内,伸出的长度(简称长度)用表示;钢锯片的形变量(弯曲程度)用末端偏移量表示,钢锯片弹力用表示,其大小等于测力计的读数。
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长度 15 20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形变量 2 2 1 2 3 4 5 6 7 8
弹力 0.48 0.22 0.06 0.12 0.18 0.24 0.30 0.39 0.51 0.66
(1)由第    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在形变量一定时,钢锯片中弹力随长度的增大而   (填“增大”或“减小” 。
(2)由第次实验数据分析,可得该情况下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式为   。
(3)请用表中钢锯片长度为时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弹力跟形变量关系的图像。
(4)分析图像,进一步归纳可得结论   。
(5)钢锯条产生的弹力还可能与   有关。
【分析】(1)研究弹力与钢锯片长度的关系,必须控制钢锯片的形变量一定,分析相应的数据,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2)分析次实验数据,控制的是钢锯片的长度,分析数据就可以得出弹力跟形变量的关系;
(3)根据和的值,采用描点法就会绘制出图象;
(4)由图象分析钢片产生的弹力与钢锯片形变量之间的定性关系;
(5)钢锯片的厚度、长度、形变量都会影响钢锯片弹力大小。
【解答】解:(1)由第1、2、4次实验数据的分析可知,在形变量一定时,钢锯片的弹力随长度的增大而减小;
(2)由第次实验数据分析可知,钢锯片在长度为时,钢锯片的形变量每增大,弹力每增加,由此可见:钢锯片在长度一定时,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则其关系式为:。
(3)横坐标对应形变量,纵坐标对应弹力,利用描点法绘制图象,见下图;
(4)由图象可以进一步看出在形变量时,弹力与成正比,时,弹力与不成正比;
(5)钢锯片的弹力可能还与钢锯片的厚度有关。
故答案为:(1)1、2、4;减小;
(2);
(3)如上图:
(4)时,弹力与成正比,时,弹力与不成正比;
(5)钢锯片的厚度。
3.(真题来源:东莞市模拟)小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伸长量跟拉力的变化关系,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簧下方所挂钩吗质量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指针的位置 2 3 4 5 6 7 7.5 7.5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2)如图甲,小华利用完全相同的小桶分别盛满四种液体,用该弹簧测力计称出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记录的部分数据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酒精 水 盐水 蜂蜜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6 2.8 3.0
①通过分析比较此表,小华推测在液体密度与弹簧测力计示数之间有一定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规律的图像是   ;
②若酒精的密度为,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小桶的重为   ,若查到蜂蜜的密度为,则上表空格中数据应为   。
(3)小华又利用该弹簧测力计及小桶,将弹簧测力计改装成可以直接读取液体密度的弹簧密度计,该弹簧密度计能测到液体密度的最大值为   ,利用现有的长度刻度线作为该“密度秤”的刻度线,则该“密度秤”的分度值是   ;小华想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在不更换弹簧的前提下,你的办法是   。
【分析】(1)从所给数据看:弹簧原长,在物体的质量为以内,钩码拉力增加弹簧的伸长量也增加,且成正比;
(2)①题中给出的是总重力与液体密度的图像,对于不同的液体,在体积相同时,与液体密度是一正比例函数;
②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式,将弹簧秤示数代入,便可以求出液体密度;
(3)①明确小桶的重,便可确定弹簧秤的零刻度线位置,再利用表达式求出当弹簧秤示数为时液体的密度,即可进行标注;
②根据测力计对应的格数,结合量“密度秤”程,判断出该“密度秤”的分度值;
⑤根据测量原理分析增大量程的方法。
【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所挂物体质量在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加,且成正比;
当物体的质量超过后,不再有此规律,即: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测得液体和小桶的总重力越大,且不装入液体时,测力计的示数不
为0(此时测力计测空桶的重);结合图乙中的图像可知,只有图像符合题意,故选。
②由表格中数据知,称出酒精和小桶的总重力为,
则,即①
称出水和小桶的总重力为,
则,即②
②①解得:;;
称出盐水和小桶的总重力为,
则,即③
解得:;
若小桶中盛满蜂蜜,;
小桶中盛满蜂蜜时总重力:

(4)当桶内不加液体时,即相当于液体密度为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桶的重力,将弹簧测力计上刻度线延长,并标记为;
弹簧测力计的最大示数为,代入关系式,
即:,
解得最大刻度处所对应的液体密度:,
将弹簧测力计上刻度线延长,并标记为;
所以,该弹簧密度计的量程为。
由图可知:之间有16个格,故该“密度秤”的分度值是:;
在测力计刻度一定的情况下,减小桶的质量,可增大该秤的称量范围。
故答案为:(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2)①;②1.2;1.8;3.2;③3.2;0.2;减小桶的质量。
【母题1】(真题来源:哈尔滨)下列估算合理的是  
A.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C.光的传播速度约为 D.人体的安全电压约为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两个鸡蛋的重力约为,符合实际,故合理;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故不合理;
、光的传播速度约为,故不合理;
、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超过,故不合理。
故选:。
【名师点评】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母题2】(真题来源:德阳)下列一些物理数据,说法合理的是  
A.一位初中学生身高大约是
B.一本物理课本质量大约是
C.我们骑自行车的速度一般是
D.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大约是
【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物体长度有个初步的了解,根据对生活实际了了解,选出符合生活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初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即,符合实际,故正确;
、一本物理课本质量大约是,故错误;
、我们开汽车的速度一般是,自行车的速度一般是,故错误;
、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大约是,故错误;
故选:。
【名师点评】 本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可解答。
【解法技巧】 ①首先明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②然后结合生活应用实例知道“重锤线”和“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如,建筑工地上,工人师傅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而制作的重锤线可以检查砌墙的墙面是否竖直;利用直角尺与重锤线配合还可以检查物体表面是否水平等。
1.(真题来源:寿光市校级模拟)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每层教学楼高约7米
B.人正常步行速度1.1m/s
C.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100N
D.人正常体温约是37.8℃
【分析】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学会从生活体验中理解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并且能将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用于对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的简单解释。
【解答】解:A.学校的教学楼每层的高度约为3m,故A错误;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1m/s,故B正确。
C.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500N,故C错误。
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幅度不大,故D错误。
故选B。
2.(真题来源:抚顺模拟)下列关于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身高约为
B.体重约为
C.上学步行时速度约为
D.体温约为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中学生身高约为,故错误;
、中学生体重约为,故错误;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故错误;
、中学生体温约为,符合实际,故正确。
故选:。
3.(真题来源:湖里区校级模拟)科学家经常用估算的方法来获得事物的有关信息。下面是小明的一些估算值,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1
B.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 5
C.一个初中生所受重力约为 500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0.5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人的头发的直径在左右,一张纸的厚度与此差不多,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初中生的质量在左右,受到的重力大约为,故符合实际;
.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左右,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
【母题1】(真题来源:盐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木块由平放改为侧放 B.将木块换成铁块
C.增大对木块的拉力 D.在木块上加砝码
【分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解答】解: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的大小;
、木块由平放改为侧放,改变了接触面积的大小,没有改变压力大小,故错误;
、将木块换成铁块,压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也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增大对木块的拉力不会改变压力的大小,故错误;
、在木块上加砝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了压力的大小,故正确。
故选:。
【名师点评】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母题2】(真题来源:遂宁)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通过对比   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甲图实验装置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改变木块的速度,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运动速度 0.2 0.3 0.4 0.5
测力计的示数 1.2 1.2 1.2 1.2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
(5)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伟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
(3)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实验中要采用控制变量法;
(4)从数据中观察速度的大小是否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构成了影响,从而进行判断;
(5)根据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知,相对于地面静止,根据力的平衡分析。
【解答】解:(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拉力的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由图可知,在压力一定,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需要对比甲、丙;
(4)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四次实验中木块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而拉力的大小却始终不变,因此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的速度无关;
(5)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地面静止,受到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故该装置的优点是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等于;(3)甲、丙;(4)无关;(5)不需要。
【名师点评】 本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考查实验原理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体现了对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解法技巧】 ①将摩擦力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根据实例中所涉及摩擦的具体情况,可分析出摩擦力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②根据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来判断增大有益摩擦或减小有害摩擦所采用的措施。
1.(真题来源:湘潭县校级模拟)去年冬天我国部分地区又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对此,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雾凇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
B.路面结冰需要交通管制是因为车轮与冰面间的摩擦力太小
C.公路冰面上撒盐是利用降低熔点的方法来使冰熔化
D.竹子被冰雪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晶体的熔点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含有杂质、外加压强变大,都会使晶体的熔点降低;
(4)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雾凇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路面结冰后比较光滑,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减小,因此车辆难以行驶,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冬天,护路工人常向公路面撒盐除冰,这是利用降低熔点使冰雪尽快熔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冰雪把竹子压“弯了腰”,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2.(真题来源:宜兴市校级模拟)小明用三种方法让同一水杯做匀速运动:用力握住水杯使其向上运动(如图甲);用大拇指和食指夹住水杯使其向下运动(如图乙);在手和杯子之间垫一层薄毛巾使其向右运动(如图丙)。三种情形中水杯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则  
A. B. C. D.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解答】解:小明用三种方法让同一水杯做匀速运动,水杯处于平衡状态,用力握住水杯使其向上运动、向下运动,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水杯的重力,故;在手和杯子之间垫一层薄毛巾使其向右匀速运动,水杯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重力等于摩擦力,故,故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
故选:。
3.(真题来源:和县二模)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运动,并保持静止,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可测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木板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B.木块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C.长木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在水平方向快速拉动长木板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不变的
【分析】(1)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进行分析即可;
(3)分析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方向快速拉动长木板的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测力计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同,故在用力将木板向左拉出的过程中,无论是否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等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且大小不变,方向与弹簧测量的拉力方向相反。
【解答】解:(1)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不符合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故说法错误;
(2)在水平方向快速拉动长木板的过程中,木块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测力计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同,故在用力将木板向左拉出的过程中,无论是否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均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且大小不变,方向与弹簧测量的拉力方向相反,即所受摩擦力方向向左,故说法错误,说法正确;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长木板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说法错误;
故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