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年级/册次 四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内容简介 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安排: 单元导语上部分是“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点明单元主题“乡村生活”。下部分文字则提示了单元的语文的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本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描绘的都是典型质朴的自然现象或场景,但是需要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妙。编排了《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 花水》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中有古诗词、现代散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多彩的乡村生活,迷人的乡村风景,勾起了我们对乡村的回忆和向往。《古诗词三首》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宋代田园诗词的代表之作,描写了初夏的景色。《乡下人家》、《天窗》、 《三月桃花水》都是写景的散文。都是从普通的景和普通的事进行描写,但也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三月桃花水》是略读课文,语言优美,展现了乡村田野的春耕景象与万物复苏的风光。而“交流平台”则梳理我们可以在课文中不同的位置找关键语句去理解作者的想法,在学习课文找学习策略;“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安排了城市乡村的词语与句子,看图仿写的也是和课文内容机密相连的。口语交际“转述”、习作“我的乐园”,学生要把在课文内容里所学的方法运用到乡村美景中,再加上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美景。因此,根据文本特点和单元教材特点,可以把本单元的主题定为“迷人的乡村风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教学时需要掌握教学的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课内容即可。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本单元的选文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想象。文章情感表达是比较明显的,为学生“初步体会思想感情”提供了支架;交流平台则提示学生在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时需要用到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安排了“我的乐园” 这一习作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享受乐趣,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这一习作要求跟本单元语文要素相互联系。从课文内容看,本单元课文从“乡村生活”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对日常生活的认知;从表达方式看,阅读课文时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情感,为习作时如何表达感受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 课程标准要求: 识字与写字:认识21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会写26个词语。 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背诵和默写指定的课文。 2.学会用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本单元的好词佳句,能想象理解句中的画面和情境。 表达:1.学会倾听,记住倾听重点,并按要求转述。 2.学会看懂书面要求,根据要求进行转述。 3.根据书面要求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 写作要求: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用关键语句填写表格,按一定的顺序写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发生的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选择素材1.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乐园。 2.填表格时,尝试用关键语句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 3.可以按时间、方位等顺序写,也可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4.可以参考课文的表达方法,从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方面来表达出内心的快乐。恰当表述1.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可以按时间、方位等顺序写,或者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2.注意表达的丰富性:围绕关键语句,想象乐园的样子,启发学生往深处思考:怎么写能让人体会到这是自己最喜欢的“乐园”,而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呢 交流分享1.评议交流:重点围绕“乐园”的“乐”说说听的感受。 2.分享感受:可以是对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把自己觉得最重要、最想分享给别人的地方只要是真实的,即可表达出来,重要部分可以写具体些。观察对象的发现,也可以是观察中的点滴心得;只要是自己真切的感受,即可进行鼓励、表扬。(一)学习情境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暮归的老牛,蔚蓝的天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晚霞······乡间生活是一首哼不厌的小曲。现在让我们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 (二)单元学习内容 课题单元主要内容观察所得主旨感悟写作亮点古诗词三首三首诗词均作于南宋时期,描绘的都是纯朴自 然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风 光。《宿新市徐公店》写的是杨万里借宿客店时见到的乡村春日美景。《清平乐·村居》是 辛弃疾所作,展现了悠闲的农家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后两句用蜻蜓、 蛱蝶的翻飞来衬托村中的幽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所以行人少见。 《宿新市徐公店》由静景写到 人物活动, 一静一动,使整首诗画面一下子生动起来。 《清平乐·村居》 整首词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乡下人家 开篇从门前写起,绘出了“瓜藤攀架图”;再以“有些人家”衔接,勾勒出“花开三季图”;又以“还有些人家”过渡,描绘了“雨后春笋图”。紧接着,绘出了“鸡鸭觅食图”。选取了 “门前晚餐”和“秋虫夜吟”两个场景,让画面一下子立体、热闹起来,有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 和季节顺序交叉描写,展现 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 谐的生活。 (由静到动)天窗孩子们想在雨天和夜晚玩,却不得不待 在家里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天窗就像万花筒,让孩子们从虚无的想象中看到大千世界的新奇有趣、丰富多彩。开篇上方用大面积的屋顶还原乡 下孩子生活的场景,从天窗中洒 落的星光,营造出一种遥远、神 秘又浪漫的时空意境。* 三 月 桃 花描绘了阳春三月,大地回暖, 河流苏醒,桃花盛开的美丽画卷。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暖,春水滋润大地。 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 生动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机盎 然的景象。口 语 交 际 1.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并准确 转述。 2.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根据对象进行转述。习 作1.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 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2.根据要求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语 文 园 地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在阅读时能从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选择两三个词语, 说说城乡生活的差异。第二项是仿照例句,看图选择一种情境来写一写。 3.“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这首词情绪热烈,顿挫有力,塑造出梅花高洁 而又乐观的形象。人文主题 迷人的乡村风景语文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教学时需要掌握教学的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课内容即可。为了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本单元的选文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和想象。文章情感表达是比较明显的,为学生“初步体会思想感情”提供了支架;交流平台则提示学生在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时需要用到的方法:“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单 元 任 务 框 架 与 内 容 安 排 任务框架 2.内容安排 任 务课 时子任务学习内容乡村风光大家赏3乡村体验1.语文园地 词句段运用第一题中10个词语。 2.收集乡村见闻资料,举行图片展、绘画展、 发布会,聊聊我的乡村印象。走进乡下人家《2 乡下人家》山水画卷5田园诗情(1)《1古诗三首》 (2)《3天窗》 (3)《4 三月桃花水》异想天窗潺潺桃花水我是乡村代言人3我为代言 (学会转述)口语交际:学会转述(介绍乡村生活)我的乐园(写一写)习作:我的乐园(写一处喜爱的田园风光或其他)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学习目标 内容教学目标(素养要点)古诗词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乡下人家1.. 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课文内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处风景。 2. 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天窗1.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三月的桃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口语交际1. 能认真倾听,记住别人话语的要点,并准确转述。 2. 能读懂书面通知要求,根据对象进行转述。习作1.回忆自己的生活乐园,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2.根据要求与同学交流习作,分享习作表达的快乐。语文园地交流抓关键语句体会课文情感的方法。 理解词语。 组织语言,学会表达。重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能抓住关键词句,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3.能按要求完成转述任务。 4.能借助表格提示,写清楚乐园的样子和在乐园中的活动,表达自己快乐的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