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5张PPT)2024年道德与法治中考总复习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2核心素养与考向预测3构建专题知识大框架4核心考点讲解与理解5拓展深化突破重难点6易错易混知识大通关7典型试题精练与巩固1考情分析与课标要求目 录考情分析与课标要求01考点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备考方向宪法至上1.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树立宪法法律至上观念。1.考察素材: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党建活动为情境。2.考察形式:选择题为主、简答题、分析题。多关注多关注与宪法相关的热点素材,如宪法宣誓、宪法宣传周、国家宪法日、党建工作等各种素材,加强对典型试题的训练。核心素养与考向预测02考点 内容核 心 素 养 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考 向 预 测 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各项制度与组织机构、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24年中考可能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2024年备考着重注意“宪法是根本大法”、宪法的原则、宪法的监督”等都是近年中考的高频考点。增强学习宪法、捍卫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权威,自觉践行宪法。构建专题知识大框架03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公民权利设置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宪法地位宪法监督宪法意识国家的根本法、根本活动准则、监督权力行使、维护宪法权威学习/认同/践行宪法捍卫宪法尊严、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增强加强首先是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怎么做】【为什么】公民国家中国共产党 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最高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地位 重要性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初心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什么如何做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武装力量经济制度立法活动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法治宣传教育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设置国家机构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核心价值追求对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根本的活动准则构成和内容为什么至高无上的权威命运、安定、根本利益如何做依宪治国捍卫尊严,保证实施最高的法律效力内容全局性、根本性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制定和修改程序更加严格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加强宪法监督监督权力行使为什么如何做根本保证、基础性意义、依法治国要求完善和健全维护宪法权威追究和纠正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核心考点讲解与理解04议学环节一宪在一起——与法同行【议学情境】2023年第十个国家宪法日【议学情境】2023年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2023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这一天,某校八年级学生分组走出校门,开展了以“宪法在我们身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一组的学生进行了宪法畅谈会,有的同学谈到了宪法必须体现党的意志,有的同学则提到宪法必须要尊重和保护人权.........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及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①举行宪法宣传活动体现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②国家是如何尊重和保护人权的?③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议学提示①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③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核心考点一:维护宪法权威考点一:中国共产党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历史因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性质决定)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最大优势)考点一:中国共产党2.如何坚持党的领导?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②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跟踪演练1. (2023·广西玉林中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B. 中国共产党领导C.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考点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表现在哪些方面?)(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考点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4.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要求: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跟踪演练1. (2022·湖南·永州中考)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实施40周年。某校为宣传宪法,学习宪法,出了一期宣传板报。小正同学根据板报内容归纳了下列要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②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公民,这是宪法基本原则③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④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B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基本原则。考点三:尊重和保障人权1.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2.我国人权的特点:广泛性、公平性、真实性。3.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我国人权的广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1)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4.国家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性)(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考点三:尊重和保障人权5.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1)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如:国家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出台法律切实保障公民人身权利。(2)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如:交警执法过程中佩戴执法记录仪。考点三:尊重和保障人权5.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3)监察方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如:某市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给予违法违纪的公职人员撤职处分,震慑不正之风。(4)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如:各级司法机关推进多项司法改革举措,促进司法公正。(5)守法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如:各地组织宪法宣传活动,向人民宣传宪法。跟踪演练1. (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边的漫画说明了 ( )A. 宪法保护的人权主体非常广泛B. 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非常广泛C. 宪法规定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措施D. 宪法的原则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漫画说明了人权内容的广泛性。【议学情境】2023年第十个国家宪法日第二组的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人民法院。他们看到人民法院正在举办“纪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主题实践活动。据了解,人民法院民庭、审管办、立案庭干警组成宣传小队,深入第一社区、个体工商户及辖区金融企业进行普法宣,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宪法知识。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及所学知识,分析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产生过程以及宪法与这些国家机构有怎样的关系?议学提示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考点四:设置国家机构1.我国国家机构的产生(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3)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考点四:设置国家机构2.宪法和国家机构的关系(1)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2)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考点四:设置国家机构3.我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及其主要体现(1)原则:民主集中制。(2)主要体现:①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②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③国家机关内部方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跟踪演练1. (2023·黑龙江中考)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____的原则”A. 尊重和保障人权B. 民主集中制C. 依法治国D. 党领导一切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议学情境】2023年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八年级第三小组学生分头采访了街头的普法宣传志愿者、运用法律手段讨薪的农民工、举报制售盗版光盘的消费者、按照程序查看政府“账单”的网民……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为什么要监督权力行使?议学提示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考点五:规范权力运行1.为什么要规范权力的运行?(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重要性: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3)意义:只有依法规范权力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4)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考点五:规范权力运行2.宪法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1)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法定职责必须为)(3)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跟踪演练1. (2023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2023年3月10日,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而向全体代表,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进行了庄严宣誓,其他国家机构的领导同志在当选和决定任命后,也相继进行了宪法宣誓。这表明( )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任何国家机关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③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法公开宣誓④人大代表具有最高的决定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全国人大具有最高决定权议学环节二我赞宪法—心有宪法【议学情境】2023年第十个国家宪法日第四小组学生到当地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正在举办“纪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主题实践活动,全院160多名法警面向宪法庄严宣誓。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及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①请你谈谈为什么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要面向宪法宣誓?②作为公民的我们如何增强宪法意识?议学提示①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拥护宪法、践行宪法的共识和氛围。有利于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与效力。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②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核心考点二:保障宪法实施考点一:根本活动准则①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⑤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1.我国宪法的地位考点一:根本活动准则①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区别)跟踪演练1. (2022·广西梧州,6)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在中南海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国务院近期任命的27个部门和单位的32名负责人依法进行宪法宣誓。以上人员对宪法宣誓的原因是( )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所有的问题③宪法是根本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④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B宪法并不规定所有问题宪法不是其他法律总和考点二:加强宪法监督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②为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③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1.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考点二:加强宪法监督主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2.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及主体 (主要内容):合宪性审查和监督3.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如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①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②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③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跟踪演练1. (2023·广东广州·中考)下列不属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宪法监督工作的是( )A. 健全宪法的监督机制和程序。B. 公民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C.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D. 对宪法实施情况实行监督检查。B逆向思维考察考点三:增强宪法意识1.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①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②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2.★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国家公职人员树立宪法观念,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②有利于捍卫宪法的地位,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③有利于坚持依宪治国,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④有利于国家公职人员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考点三:增强宪法意识3.★公民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宪法。4.为什么要推动宪法实施?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跟踪演练1.(2023年·河北省中考)某区人民政府举行宪法宣誓仪式,30多名区政府工作人员着装整洁、列队站立,右手举拳,面向国旗,向宪法许下庄严承诺;某中学举办“宪法晨读”活动,学生们一起唱国歌、诵读宪法部分条款,齐唱宪法主题歌曲《宪法伴我们成长》。这两个场景共同教育我们要( )①维护国家尊严②规范权力运行③加强宪法监督④增强宪法意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宪法监督,这不符合题意中的场景跟踪演练2.(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教育部于2023年5月至12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系列活动要求,各地建立青少年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法治实践教育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范围,推动学生每年接受不少于2课时的法治实践教育。这有利于青少年( )①接受法治教育,提升法治素养②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④推进宪法宣传,提高权力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有利于推进宪法宣传,提高权利义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拓展深化突破重难点05重难点重点: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规范权力运行的原因与方式。宪法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的重要性。难点:人权理想变成现实。民主集中制。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易错易混知识大通关06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 。2. 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3.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 。4.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 必须为, 不可为。5. 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 、 和 。7.宪法是其他法律的 和 。8. 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9.公民应增强宪法意识, 、 、 。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核心价值追求法定职责法无授权宪法根本活动准则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立法基础立法依据监督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典型试题精练与巩固07题型解题方法指南(选择题)一、选择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1.四审: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在题干后面找到本题的要求,以及要求的对象,再认真看题肢的四个选项。即一审题意,二审要求,三审主体,四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2.四注意:①注意设问是正向或是逆向;②注意题干与题肢内容是否匹配;③注意题肢用词是否准确。④注意设问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3.四排除:①题肢表述错误的先排除,②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③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④排除说法太绝对的选项。1.(2023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下列四个词语,有一定内在逻辑关系,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 ③人民代表 ④人民代表大会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①→③→④→②B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法院。2.(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2023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4月开始,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旨在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之所以开展主题教育,是因为( )①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②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③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A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2023年4月27日,中国海军南宁舰、微山湖舰在苏丹撤离的首批678人安全抵达沙特吉达港,其中中国公民668名,外籍人员10名。这是中国海军第三次执行海外紧急撤离任务。这( )①体现了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②体现了确保生存是我国最大的人权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表明我国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是高度统一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C4.(2023年·天津市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5.(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您好,前两天您反映的噪声扰民问题已经处理完成,您对我们的处理结果是否满意?”近日,家住烟台市的王先生接到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回访电话。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监督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②公民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拨打12345解决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勇于负责、敢于担当④政府工作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人身自由权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任何问题,说法绝对题型解题方法指南(主观题)二、问答题【总要求】1、无论何种题型都要找准三个关键词:题型、知识点、行为主体。2、答案做到四“化”(1)答案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用序号①②③标清楚;分点时可参考分值。(2)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用语,严禁使用白话。(3)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先后等逻辑关系;(如做法题“做法+目的”;意义题“有利于做法+目的”,一定要写一句完整的话)。 (4)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1.(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值得我们深情回望: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20年,脱贫攻坚战胜利完成;2021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无数事实证明: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逻辑可视化解题】(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学生, 需要运用宪法的地位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2)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共产党→共产党的相关知识(3)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参考答案】①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②从宪法规定看,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③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特点来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等决定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