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复习课件(共50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复习课件(共50张PPT)-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2024年道德与法治中考总复习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2
核心素养与考向预测
3
构建专题知识大框架
4
核心考点讲解与理解
5
拓展深化突破重难点
6
易错易混知识大通关
7
典型试题精练与巩固
1
考情分析与课标要求
目 录
考情分析与课标要求
01
考点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备考方向
中华一家亲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1.考察素材:图片、时政材料为情境。 2.考察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
关注生活结合时政热点如: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团结的事例
考点 课标素养要求 考情分析 备考方向
民族复兴梦 民族复兴的梦正在实现,理解我国进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1.考察素材:图片、时政材料为情境。 2.考察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活动探究题的形式考查 关注生活结合时政热点如: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党的政策方针等新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自信的中国人
核心素养与考向预测
02
考点 内容
核 心 素 养 政治认同
责任意识
考 向 预 测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本单元内容常考,2024年中考可能以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民族团结”是中考常考知识点重点把握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及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等。“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重点把握实现中国梦的原因、做法、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
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构建专题知识大框架
03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中华一家亲
1.促进民族团结
(1)民族人口分布特点:
(2) 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3)维护民族团结(why)
(4)促进共同繁荣(how)
(5)维护民族团结(how)
方针:
制度:
新型民族关系:
2.维护祖国统一
why
how
①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反分裂(民族分裂活动)
③护安全(国家安全是基石;国泰民安是愿望)④履义务(维护国家安全)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①三“力”促发展(人、物、财)
②发展民生事业(教育、就业、医疗保障)
③扶文化工作,促文化交流
①筑牢意识(民族共同体) ②尊重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③不做损事,勇作斗争。
④拥护并宣传政策和意义 ;
⑤与同学和睦相处
反对分裂
(how)
一国两制
(1)含义:
(2)实践:
(3)台湾问题
港澳台
如何保持港澳稳定繁荣
①贯彻方针
②依法办事,完善制度
①why(根本利益所在;神圣领土部分;血浓于水家人)
②how(基本方针;政治基础;扬中华文化;融合发展;三“多”)
青少年
(how)
①树立理想、勤奋学习 ②宣传政策
③不做损事,勇作斗争 ④履义务,立意识
(二)梦想
1.what
2.新的历史方位
3.圆梦
(how)
4.自信中国人
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指导思想:
(2)两个阶段奋斗目标:
(3)战略目标:
(两个“百年目标)
新时代
马列主义、毛思想、邓理论、三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2)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5)需要中国人民的努力奋斗。
(1)表现:
(2)how:
国家认同;文化底气;发展信心
培养心态;梦想+实干
青少年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1)树立理想(2)努力学习 (3)大胆创新
(4)参加公益活动,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5)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
(6)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核心考点讲解与理解
04
议学环节一
和 追梦之基
【议学情境】“村BA”彰显中华一家亲
【议学情境】“村BA”彰显中华一家亲
贵州台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历史浩渺流沙,勇敢的苗族人们历经辗转迁徙,在台江大地上繁衍生息,铸就了忠厚勇敢的民族精神和璀璨的民族文化。2023年,台江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在脱贫的过程中杭州市开展了对口帮扶黔东南州工作,杭州市牢记“让所有的贫困人口脱贫,是中国政府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的使命,从科教文卫各个方面对口帮扶黔东南州。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①结合村BA的举办地台盘村居住的少数民族,谈谈我国民族的概况。
②请你谈谈杭州为什么要对口帮扶黔东南州?
③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核心考点一:中华一家亲
考点一:促进民族团结
是什么(认识民族团结) 民族概况
人口分布格局
民族方针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关系
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民族平等的表现?
①在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考点一 :促进民族团结
1.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考点一 :促进民族团结
2.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党和国家做法
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经济)
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民生)
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
考点一 :促进民族团结
3.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①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关心少数民族同学。
跟踪演练
【例1】(2023·内蒙古兴安盟·统考中考真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作为民族地区要( )
①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
②发挥好资源富集、科技领先等优势
③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
④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变式1-1】(2023·河北石家庄·校考模拟预测)目前,中央企业在藏机构147家,资产总额达到2054.4亿元,占全区国有资产总额的31.2%;22家中央企业开展对口援藏工作,累计选派优秀援藏干部275人次、援建项目2574个,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段材料体现了我国( )
①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正 ④积极促进民族文化交流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C
B
【议学情境】以球为媒 两岸交融
议学探究:小明看了这个视频非常感动,他说:“我们和台湾本来就是一家亲,我们要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请你谈谈维护祖国统一国家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以及我们该如何对待台湾问题?
考点二:维护祖国统一
1.反对分裂
为什么 怎么做
①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
②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
③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2.一国两制
考点二:维护祖国统一
①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
②地位: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③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④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考点二:维护祖国统一
为什么(实行“一国两制” 的意义) 怎么做(如何保持香港、澳门
长期繁荣稳定)
①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②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
③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
④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②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3.台湾问题
考点二:维护祖国统一
为什么 怎么做
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②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
③两岸同胞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
④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⑤两岸同胞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
跟踪演练
【例1】(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为实现这一愿望,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变式1-1】(2023·吉林白山·校联考模拟预测)二十大开幕会上的报告,全场响起32次掌声。当习总书记讲到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时,全场响起最长—次掌声。这是因为( )
①在我国,各民族都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必须坚持“九二共识”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D
议学环节二
兴 逐梦之路
【议学情境】“村超”展现中国梦的美丽模样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①结合“村超”请你谈谈什么是中国梦以及我们该如何实现中国梦?
②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为什么需要奋斗?
贵州榕江(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最近火爆全网,这个由基层群众自发组织开展的乡村社区体育赛事被广大网友亲切地称为“村超”。据统计,“村超”相关内容全平台浏览量已超过60亿次,周末场均观众超过5万人,成为中国乡村“现象级赛事”,更被称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窗口”。“村超”的火爆并不是偶然现象,贵州台江“村BA”、全国各地龙舟赛等,背后折射的正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力量,彰显的正是中国梦的美丽模样。
核心考点三:中国人、中国梦
核心考点三:中国人、中国梦
1.中国梦
①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②本质: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重要性:(1)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④“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个百年目标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核心考点三:中国人、中国梦
2.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②必须走中国道路
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核心考点三:中国人、中国梦
3.奋进新时代
新发展阶段
新的历史方位
指导思想
新时代为什么需要奋斗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议学环节三
行 助梦之力
【议学情境】贵州“村超”获海外网友好评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探究以下问题:
①请你谈谈贵州“村超”为什么受到海外网友的好评,我们的底气何在?
②我们该如何做自信中国人?
核心考点三:中国人、中国梦
4.自信中国人
自信的原因(自信的底气) 表现 怎么做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
②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
③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①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②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③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
跟踪演练
【例1】(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下列有关中国精神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包含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包含了以爱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③包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包含了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变式1-1】(2023·安徽安庆·校考三模)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是( )
①国家的追求 ②民族的向往
③人民的期盼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A
拓展深化突破重难点
05
重难点
重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建设和谐中国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难点: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自信的中国人。
易错易混知识大通关
06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已经形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 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5.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6.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和最佳方式:
8.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9.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的人生オ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一个中国原则。
“和平统一、一
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由之路。
只有奋斗
10.我国新的历史方位:
1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2.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 。
13.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14.“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15.“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6. 新发展理念:
17.“四个意识”:
18.“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到建党一百年时,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典型试题精练与巩固
07
题型解题方法指南(选择题)
一、选择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1.四审: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在题干后面找到本题的要求,以及要求的对象,再认真看题肢的四个选项。即一审题意,二审要求,三审主体,四审题干与题肢的关系。
2.四注意:①注意设问是正向或是逆向;
②注意题干与题肢内容是否匹配;
③注意题肢用词是否准确。
④注意设问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3.四排除:①题肢表述错误的先排除,
②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③排除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④排除说法太绝对的选项。
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一名中国台湾地区跆拳道选手登上国际赛事领奖台,将五星红旗高高举起,脸上洋溢着自信与自豪。作为爱国青年,他一直在为推动两岸交流不懈努力。这启示青少年( )
①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为合作添活力
②要携手两岸同胞共同推进祖国统一
③将爱国情、强国志与报国行相结合
④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国家角度
国家角度
C
2.(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推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今天的青海,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亲如一家。这得益于( )
①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③贯彻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④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少数民族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无关
3.(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应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与题意不相符
B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题型解题方法指南(主观题)
二、问答题
【总要求】
1、无论何种题型都要找准三个关键词:题型、知识点、行为主体。
2、答案做到四“化”(1)答案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用序号①②③标清楚;分点时可参考分值。
(2)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用语,严禁使用白话。
(3)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先后等逻辑关系;(如做法题“做法+目的”;意义题“有利于做法+目的”,一定要写一句完整的话)。
(4)书写整洁化:要注意改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
1.(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南疆四地州是新疆实施精准扶贫的攻坚地区。长期以来,新疆和田市至若羌县的各族群众想乘火车出疆,需经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翻越天山绕行吐鲁番、乌鲁木齐,打造便捷出行通道、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期待。
2022年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和若铁路是一条绿色之路,也是一条便民之路、发展之路、团结之路。和若铁路打开了便捷的出行、物流新通道,沿线丰富的棉花、核桃、红枣、石榴、矿产等物产和美丽的旅游风光走进更多人视野,促进了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经济繁荣。
简要分析和若铁路开通的重要意义。
1.南疆四地州是新疆实施精准扶贫的攻坚地区。长期以来,新疆和田市至若羌县的各族群众想乘火车出疆,需经喀什、阿克苏、库尔勒,翻越天山绕行吐鲁番、乌鲁木齐,打造便捷出行通道、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是各族群众的共同期待。
2022年6月16日,和田至若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和若铁路是一条绿色之路,也是一条便民之路、发展之路、团结之路。和若铁路打开了便捷的出行、物流新通道,沿线丰富的棉花、核桃、红枣、石榴、矿产等物产和美丽的旅游风光走进更多人视野,促进了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经济繁荣。
①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贯彻新发展理念。
【标准答案】
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和人员往来;方便货物运输,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推动贸易交流;助力精准扶贫和全面乡村振兴;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边疆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