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动作、态度的前后对比,语言行为的鲜明反差使得小说充满讽刺意味,在引人发笑中让人深思。作者通过多变的语言,辅之以细节描写刻画,讽刺了一位在沙皇专制、官僚霸权之下,见风使舵、阿谀奉承、虚伪善变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同时,他借赫留金和看客的行为,向读者描绘了在专制压迫、官僚欺凌下,愚昧、麻木、冷酷、安于现状的小市民阶级群像,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病态。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此外,还要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欣赏小说语言。本课教学应主抓人物描写,引导学生把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探究小说深层主题。
【学情分析】
经过九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比较准确地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特点。但对人物动作、神情、语言等的细节描写所表现的人物多元形象和深刻主题还理解得不够透彻、全面。
【教学目标】
通过概括多个关键词,全面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品析,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特色。
3.结合历史背景,充分探讨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的深层原因。
【教学重点】
通过概括多个关键词,全面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品析,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充分探讨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的深层原因
【教学方法】
朗读感受法、点拨引导法、表格梳理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几组变色龙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思考一下在不同环境中的变色龙有什么共性呢?我们发现变色龙的颜色几乎和周围的颜色保持一致。所以变色龙会随着周围环境改变肤色,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天敌的伤害。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它的题目就叫“变色龙”,但它不是一篇自然科学的说明文,而是一篇小说,让我们一起阅读文本,找找“变色龙”是谁,他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梳理他的变色过程以及探究他变色的原因。
二、初步感知形象
(一)概括·感知“疯癫者”
奥楚蔑洛夫,俄语的本意就是“疯癫”,也就是说言行狂妄,疯言疯语。那么小说主人公做了一件怎样的“疯癫”之事?请简要概括。示例:我们首先要找到小说的主人公和相关事件以及事件的结果。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的案件,断案过程变化不定,跌宕起伏,前言不搭后语,最后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所以整个事件,我们看到了奥楚蔑洛夫言行的疯癫,他确实是一个十足的疯癫者。
(二)细读·分析“清醒者”
我们刚刚提到,奥楚蔑洛夫在断案过程中变化不定,那么请问他变了几次色?每一次变色,小狗和被咬者的命运又如何?请梳理完成下表。学生按照表格梳理:
依据 对小猎狗 对赫留金
8
10
17
20
23
27——29
总结:通过图表,我们发现奥楚蔑洛夫一共变化了五次,每一次变化的依据都是“狗的主人是谁”。他针对狗主人的变化,清醒地发生着变化。当狗的主人是将军或者将军的哥哥时,他就维护狗的利益,当得知狗的主人不是将军时,他就想要主持正义,露出了公正的面孔。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还“疯癫”吗?不,他很清醒理智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所以我们从这一个角度来说,他还是一个清醒者。
三、精读品味细节
(一)精读·探究“可笑者”
奥先生确实够清醒,知道根据狗主人的变化来不断变色。每一次变化我们都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不同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精读文章细节,然后小组讨论,用这样的句式填空。奥楚蔑洛夫既疯癫,又 。
示例:
1.我们可以看到文章14——17自然段: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当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先问“你拿得准吗 ”听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赶紧表态:“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而当厨师证实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他又赶紧表态:“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其嘴脸变化之快,真令人瞠目。而他见风使舵、谄上欺下的奴性性格也由此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第八段“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了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
3.第25段,当得知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他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真是媚态百出。大家还可以再具体品析。我们来奥楚蔑洛夫的形象特点主要有: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态十足、官威十足。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可笑之一: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可笑之二: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奥楚蔑洛夫对“将军”一家的谄媚和对“金饰匠”赫留金的蛮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比又是通过对一条小狗的褒贬来体现的,前后矛盾,对比鲜明。可笑之三:夸张:整个过程发生了五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总结:这些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使小说更具有喜剧和讽刺效果。由此可见,奥楚蔑洛夫对上谄媚,对下欺压。但他又要装出一副正义、公允的面孔,总想以美遮丑,因此往往丑态百出,令人发笑。是一个可笑至极的人。
(二)精思·品味“可怜者”
大家细读文章是否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现象,关于狗主人身份的变化,都是通过旁人之口进行补充的,可是每一次都没等旁人把话说完,奥楚蔑洛夫就急于做判断、下结论, 好像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实际上像个小丑,可谓是出尽了洋相,正如他身上的那件大衣一般,不断变换着穿着,同学们看看,关于大衣的描写有几次,请大家找出对奥楚蔑洛夫大衣描写的细节。然后思考探究:这件大衣展现了奥楚蔑洛夫怎样的心理?新大衣:耍威风,第一段的描写是奥楚蔑洛夫第一次在读者面前亮相。脱大衣:掩饰内心的慌乱,第十段,当奥楚蔑洛夫得知狗的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时不知所措。穿大衣:掩饰内心的恐惧,第二十段,当他刚打算惩办狗主人时,人群里有人又说狗是将军家的。让让叶尔德林老弟给他穿上大衣,说好像起风了,挺冷。裹紧大衣:掩饰内心的狼狈,第二十九段,径自走出了广场。当众人都看到了这场闹剧时,他把自己的军大衣裹紧。总结:奥楚蔑洛夫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别人一步步剥去虚伪的外衣,最后将其丑态赤裸裸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只能利用身上那件大衣来遮羞,遮掩内心的虚伪与狼狈。从这个角度来他好似一个可怜者,值得我们同情和悲悯。
四、悟读探究主题
(一)个人之悲
在整个事件中,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要会变化无常,展现出媚态十足、见风使舵的一面?怕得罪权贵追问:得罪了会有什么后果?很严重,可能会受打击,会受伤害,会丢饭碗。小结: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自己良心,牺牲掉他的职业所代表的公平正义,不以事实为依据,而以对方身份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简直太可悲了。
(二)社会之悲
仅仅只是他一个人的悲哀吗?不仅仅是,他也是当时俄国扭曲社会体制的牺牲品。出示背景: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经济凋敝,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热可悲可恨,但更可悲的是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这次是孕育奴性人格的土壤。 此文只选取了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段―个街头巷尾极为平常的狗咬人的小事,但是却表现了一个尖锐的重大的社会问题,即官僚警察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专制制度肆无忌惮地欺压人民。以小见大,是此文很突出的写法,也正是契诃夫短篇的独特之处。 总结拓展:我们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由浅入深地认识了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由疯癫者到清醒者到可笑者,再到可怜者,再到最后的可悲者,我们领会到一个人物的复杂性,更深刻地体悟到社会是塑造人物的根源,所以我们阅读小说文本需要全面分析人物,深刻挖掘主旨。如果大家想要全面了解契诃夫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深刻。推荐大家拓展阅读《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苦恼》等。
作业布置:
选择课文的一个清洁,编演小品,在班级内表演。
2.拓展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深刻体悟沙皇俄国尖锐的社会矛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