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鱼离不开水,离开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  )。
A.能影响环境 B.依赖环境 C.能改变环境
2.冬天到了,并不是所有的鸟类都飞到南方,有一些鸟类,比如麻雀、喜鹊会留在本地,这是因为(  )。
A.它们无法飞那么远的距离
B.它们已经适应寒冷的环境
C.它们会通过冬眠度过寒冬
3.下列不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A.某工厂经常将废弃物料倒入河中
B.某商店为获得更多利润,以次充好
C.某水库中的淡水被化工品污染
4.平平在海岸上发现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关于海洋垃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洋垃圾只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健康,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
B.要防治海洋垃圾污染,关键在于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的产生
C.海洋中的塑料可能以微塑料的形式进入人体,影响健康
5.下列措施不能保护水土的是(  )
A.加大开荒力度,改种易活、经济价值高的植被
B.设立禁牧区、禁牧时段
C.绿化沙漠
6.北极熊的皮下有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其作用是(  )
A.伪装 B.保护 C.保温
7.下面的动物行为,(  )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
A.孔雀开屏 B.蜻蜓点水 C.大雁南飞
8.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  )
A.小猪喝母乳 B.小鸡啄食 C.青蛙冬眠
9.刺猬的身体外面长者刺,是为了(  )从而适应环境。
A.捕食动物 B.保护自己 C.好看
10.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的是(  )。
A.工厂废气 B.汽车尾气 C.植树造林
11.青蛙具有哪种生活习性(  )。
A.冬眠 B.迁徙 C.储藏食物
12.北极熊的体毛不具有哪个特点(  )
A.中空 B.白色 C.透明
二、填空题
13.大量的垃圾被丢弃后,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影响我们的   和   。
14.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   的方式过冬;一些植物到秋季会   等。
15.刺猬会通过冬眠的方式来度过寒冬,这是因为受到了   (填”昼夜交替”或“四季变化”)的形响。
16.雷鸟的毛色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
17.冬天到了,青蛙是通过   方式过冬的,大雁是通过   方式过冬的。(填“迁徙”或“冬眠”)
18.动物为了生存,会自然地   的变化。
19.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   。
20.每当周围环境改变时,动物的   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1.燕子在   季衔泥筑巢,柳树在   季发芽,   季的天气最为炎热,降雨最多,蚊子、知了等动物在   季活动最为频繁。
22.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   等。
三、判断题
23.杀虫剂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副作用。(  )
24.蛇、青蛙等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性。(  )
25.我们在观察生物时,不可以采摘植物和伤害动物。(  )
26.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对环境产生危害。(  )
27.我们平时可不能随意践踏草地!(  )
2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  )
29.人类的皮肤上有毛发。(  )
30.有的动物的翅膀是便于飞行,有的动物的翅膀便于游泳或行走。(  )
31.乔木有明显的主干,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  )
32.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它地区迁徙,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等。(  )
四、连线题
33.请将下列动物特征和对环境适应性作用相连接
蛇的体表有角质谢片 蚯蚓体壁滋润 大象四肢发达 狗嗅觉灵敏 兔子子背有体毛 A、支撑庞大身体 B、对外界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反映 C、防止体内水的散失 D、保温作用 E、进行呼吸
五、简答题
34.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哪些?(至少写两条)
35.蛇、大雁、蚂蚁、兔子是怎样适应寒冷的冬季的?
36.写出3种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
37.你知道哪些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策略? (至少写出三个)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生物依赖于环境生存。鱼群生活在水中。
【分析】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2.【答案】B
【解析】【解答】喜鹊已经通过自然适应了寒冷的环境。
【分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环境会让种族更加适宜生存。
3.【答案】B
4.【答案】A
【解析】【分析】选项A海洋垃圾只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健康,对人类健康影响不大,错误;海洋垃圾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健康,也会影响人类健康;选项B要防治海洋垃圾污染,关键在于从源头上减少海洋垃圾的产生,正确;选项C海洋中的塑料可能以微塑料的形式进入人体,影响健康,正确。故选A。
5.【答案】A
【解析】【分析】植物的根对土壤具有固定的作用,所以植树造林可以保护土,防止水流失,保护地表的主要方式有,植树造林,减少士的沙化和水土流失,合理规划,退耕还林,禁止无限制的畜牧,停止毁林开荒、恢复天然牧场、不能过量抽取地下水,绿化沙漠等,BC是保护水土的方法,A加大开荒力度,改种易活、经济价值高的植被的做法,不能保护水土,符合题意。
6.【答案】C
【解析】【分析】 脂肪具有保暖的作用,北极熊的皮下有着一层厚厚的脂肪,其作用是保温,抵御外界的寒冷。
7.【答案】C
【解析】【分析】 根据对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认识,孔雀开屏是求偶,属于繁殖行为;蜻蜓点水是产卵,属于繁殖行为;大雁南飞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可见C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说青蛙冬眠;小猪喝母乳、小鸡啄食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
9.【答案】B
【解析】【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海中三宝”之一的海参在遭遇天敌时,会“献出”自己的内脏,供敌害食之,它则乘机逃走,以后再长出新的内脏来,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刺猬遇到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以背部的硬刺保护自己,但狐狸有时会把刺猬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的刹那间,咬住其无刺的腹部而将它吃掉。这个例子能说明刺猬和狐狸是捕食关系、生物适应性是相对的,并不能说明生物能够改造环境。
10.【答案】C
11.【答案】A
【解析】【分析】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适宜生活在水草丛生的江河、池沼、溪流、水沟、湖泊、浅滩等低洼、潮湿的地方。青蛙具有冬眠的生活习性。
12.【答案】C
【解析】【分析】北极熊为了抵御北极的寒冷环境,长了很厚的体毛,北极熊的体毛是白色的,且成中空状。
13.【答案】生活;健康
【解析】【解答】垃圾如果不进行处理就是有害物质,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垃圾的危害。
14.【答案】冬眠;落叶
【解析】【分析】根据对动植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认识,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有迁徙、冬眠、换毛、存储粮食等行为,植物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等行为,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在寒冬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冬眠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比如枫树、杨树。
15.【答案】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刺猬是异温动物,因为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自己的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猬在冬天时有冬眠现象。这是因为受到了四季变化的影响。
16.【答案】季节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雷鸟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 种随季节变化的保护色,使雷鸟羽毛颜色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受天敌的袭击。
17.【答案】冬眠;迁徙
【解析】【分析】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有冬眠和迁徙两种行为。动物冬眠是一种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为。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冬天到了,青蛙是通过冬眠方式过冬的。大雁是通过迁徙的方式过冬。
18.【答案】适应环境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 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适应环境,并且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只有生物适应环境才能生存。①燕子冬季到南方避寒。②企鹅生活在寒冷地带有着厚厚的脂肪。③蛇在冬季会冬眠。④竹节虫与树枝相似的体态的隐蔽作用是为了不易让捕食者发现。⑤骆驼的双峰的储藏功能是为了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
19.【答案】迁徙
【解析】【分析】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叫做迁徙。
20.【答案】身体特征或行为
【解析】【分析】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自然界中,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气温、降水、食物等发生变化)时,动物会以某些适应性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向其他地区迁徙、洄游,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等。
21.【答案】春;春;夏;夏
22.【答案】温度
【解析】【分析】 动物维持生命所需的一切物质来源于自然,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23.【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杀虫剂是指杀死害虫的一种药剂,杀虫剂的优点是高效、方便、可以杀死害虫、可以有效保护农作物。但是杀虫剂有毒性,会造成农药残留。
24.【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冬眠是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使动物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引起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冬眠时动物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和能量消耗也大大减少。蛇、青蛙等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性。
25.【答案】正确
26.【答案】正确
27.【答案】正确
28.【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所以我们应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创造我们的美好家园,打破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束缚,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生态文明就是为人类造福的新理念。生命起源于自然,坚持生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让绿水青山带来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本国策。
29.【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动物具有感知和适应环境能力,动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人类的皮肤上有毛发,人类还未进化之前,毛发都很长,主要是起到保温作用,进化之后毛发也退化了,并演变成现在的汗毛。
30.【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 一般而言,大多数鸟儿会飞,但是家禽因为长期驯养,已经失去飞行能力,如鸡、鸭等。在自然界中,也会有一些鸟儿因为适应环境而失去了飞行能力。有翅膀却不能飞行的动物有:鸵鸟,因为它的体重严重超标;企鹅,由于生活在南极,它的翅膀已经适应水中生活,变形成了鱼鳍的形状。故题干说法正确。
31.【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具有独立的主干,能明显区分其树干和树冠。灌木的特征是植株通常比较矮小,枝条丛生,没有明显的主干。
32.【答案】正确
33.【答案】
【解析】【分析】蛇的体表有角质谢片是为了防止体内水的散失。蚯蚓体壁滋润为了进行呼吸。大象四肢发达是为了支撑掌庞大身体,狗嗅觉灵敏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兔子子背有体毛,具有保温作用。
34.【答案】①植树造林;②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③不焚烧垃圾。
【解析】【分析】 空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除天气因素外,还有很多是人们使用各类科技产品造成的。如汽车尾气已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35.【答案】蛇:冬眠;大雁:到温暖的南方;蚂蚁:储存食物;兔子:换毛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能够
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蛇:冬眠;大雁:到温暖的南方;蚂蚁:储存食物;兔子:换毛。
36.【答案】变色龙是保护色,枯叶蝶是拟态,毒箭蛙是警戒色
【解析】【分析】每种动物的生存都有各自的本领,豪猪、刺猬身上长。满尖刺,黄鼬在遇到敌害时能分泌臭液等。根据对动物自我保护的认识,变色龙是保护色,枯叶蝶是拟态,毒箭蛙是警戒色来保护自己。
37.【答案】蛇冬天会冬眠;大雁会迁徙到南方过冬;为应对冬天,松鼠会提前存粮。
【解析】【分析】考查动物的习性。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