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综合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综合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空气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在超市买了一包薯片,鼓鼓的,里面轻轻的,通常里面充满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2.考完试,从教室出来,你会感觉( )。
A.神清气爽 B.精神不振 C.胸闷气短
3.炒菜时,不小心使锅内的油着火了,应采取的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泡沫灭火器 B.往油锅内倒水降温 C.立即盖上锅盖
4.我们知道食物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会变质,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5.我们离不开空气,空气无处不在,它是( )。
A.单一气体 B.混合气体 C.纯净物
6.有人将亲情比作空气,平凡而珍贵。平时就在我们四周,却不易被发现。一旦稀薄,才感知真的离不开它。下列有关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C.空气中没有氮气
7.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身体贴近地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还可以披上湿被褥保护身体
B.乘坐电梯可以快速逃离火灾现场
C.逃生时要尽可能的带上家里的贵重物品,减少损失
8.土豆、茄子等切好后的蔬菜长时间放置会表面发黑,这是( )的作用。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9.森林灭火时砍掉周围的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灭火方式是通过( )达到灭火目的的。
A.隔离可燃物 B.隔离氧气 C.降温到该物质的燃点以下
10.舞台上,我们看到的“烟雾”是由固态的( )制造出来的。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1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B.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流动、能占据空间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78%,是空气中很重要的气体
12.遇到火灾有浓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直接从楼梯跑下去
B.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尽快从窗户跳出
二、填空题
13.( )是指有些人由于机体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症状的现象。
14.空气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其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此外,还有少量的( )、( )等。
15.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 )、( )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同体积的空气( )。
16.绿化带植物的叶子土有( ),说明此处空气有污染。
17.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剩下的主要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
18.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 )。
19.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
20.空气是由( )混合而成的。其中,一部分气体支持燃烧,另一部分气体不支持燃烧。
21.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 )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可燃物和达到可燃物的( )。
三、判断题
23.只要物质本身可燃,达到可燃物的燃点就会燃烧。( )
24.我们周围有很多空气污染的情况,为了让空气更清新,我们可以采取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措施。( )
25.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氧气的浓度越高,对人类健康越有益。( )
26.为了解决登山运动员的呼吸困难,需要提供的物质是氧气。( )
27.图书或纸质文件物品着火时,最好用水扑灭。( )
28.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各种活动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的。( )
29.正常人如果吸入高浓度氧气的时间过长,会出现氧中毒。( )
30.火灾现场可以披湿被褥保护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浓烟伤害。( )
31.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可以作为灭火剂。( )
32.在狭小的密闭房间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后,使用者及所有人员都必须迅速撤离。( )
四、简答题
33.举例说明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34.当我们遇到火灾时,怎样逃生?
35.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哪三个条件?
36.发生火灾时我们怎样灭火?如果在室内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37.为了让空气更清新,我们可以采取那些措施?(至少写出三条)
参考答案:
1.B
【详解】氮气的用途是它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还可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等。在超市买了一包薯片,鼓鼓的,里面轻轻的,通常里面充满的气体是氮气,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
2.A
【详解】教室内学生人数多,空气不够清新;考完试,从教室出来,会呼吸到新鲜空气,会让我们呼吸流畅,神清气爽,A是正确的选项。
3.C
【详解】灭火的原理有:与空气(或氧气)隔绝、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清除可燃物。炒菜时,油锅不小心起火了,最佳的处理方法是迅速盖上锅盖,关闭煤气火焰或将锅移离火源,因为这样既可以隔绝氧气,又可以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4.A
【详解】食物发霉和变质都是因为接触了空气,从而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真空包装就杜绝了空气与食物的接触,从而使食物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5.B
【详解】空气的特点是:能占据空间、能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易压缩、具有一定的质量、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我们离不开空气。
6.A
【详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A选项正确。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B选项、C选项错误。故选A。
7.A
【详解】火灾破坏力强,要掌握必要的逃生技巧,比如发生火灾时,不可以选择普通电梯逃生。
A、身体贴近地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还可以披上湿被褥保护身体,故A正确;
B、在发生火灾,逃生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乘坐电梯,因为电梯有可能在运行的过程中突然出现问题,导致我们被困在电梯中。故B错误;
C、火灾来袭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要保证自身安全。故C错误。
8.A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特点不同。氧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土豆、茄子等切好后的蔬菜长时间放置会表面发黑,是表面物质被氧气氧化的结果。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氧化性较差,土豆、茄子等切好后的蔬菜长时间放置在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环境里表面不会发黑。
9.A
【详解】】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森林灭火时砍掉周围的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灭火方式是通过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的。
10.C
【详解】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的小冰晶。
11.C
【详解】A.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正确;
B.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流动、能占据空间,正确;
C.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78%,是空气中很重要的气体,错误;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
12.B
【详解】遇到意外情况,不要慌乱,可根据情况进行自救或求救:室内着火时打开门窗能增加氧气,加剧燃烧,处于烟雾较浓的火场时,用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山林中遇到火灾,不能顺风跑。
A.直接从楼梯跑下去,浓烟会进入呼吸道,危险。故A错误。
B.当有浓烟时,浓烟在上层,并尽量贴近地而逃离,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故B正确
C.尽快从窗户跳出,高度较高容易受伤,故C错误。
13.醉氧
【详解】有些人由于机体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如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等,这种现象是称为醉氧。
14. 21% 78% 二氧化碳 水蒸气
【详解】空气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由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此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15. 无色 无味 重
【详解】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以覆盖到可燃物的表面上,阻隔空气与可燃物的接触;同时该气体自己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另外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灰尘
【详解】绿色植物的叶子上有灰尘,说明此处空气有污染,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17. 氧气 21% 氮气 78%
【详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其它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此外,还有少量的 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其它气体。
18.氮气
【详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是大约占空气体积21%的 氧气和大约占空气体积78%的 氮气。此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
19. 21% 78%
【详解】空气是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由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此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混合而成)。
20.多种气体
【详解】空气不是一种一种单纯的气体,它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不支持燃烧。
21.二氧化碳
【详解】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等其他气体约占1%。
22. 氧气 燃点
【详解】燃烧的本质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氧气是助燃气体,氧气能使可燃性气体燃烧。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燃点。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23.×
【详解】物质燃烧的条件:物质本身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物质本身可燃,达到可燃物的燃点也不一定会燃烧,因为与氧气接触也是可燃物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24.√
【详解】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垃圾、水污染、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我们周围有很多空气污染的情况,为了让空气更清新,我们可以采取植树造林、低碳出行等措施。
25.×
【详解】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但是如果空气中的氧气浓度过高,同样也会令人不适。一般来说,当空气氧气含量大于23.5%,就可以说是“富氧环境”了。不过,当氧气浓度超过70%的时候,属于高纯度氧气,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就是所谓的“氧中毒”。吸入在标准大气压下80%或更高纯度的氧几个小时,可能引起鼻子不通、咳嗽、咽喉疼痛、胸痛、呼吸困难。
26.√
【详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的不同判断其相关用途。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才能解决登山人员的呼吸困难,只有氧气才能供给呼吸。
27.×
【详解】不同的物品着火,所用的灭火方法也不相同。图书或纸质文件物品属于贵重物品,对于此物品发生火灾灭火时要考虑到不能造成二次损坏,故使用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能使燃烧熄灭,主要起窒息作用,同时二氧化碳在喷射灭火过程中吸收一定的热能,也就有一定的冷却作用.适用于扑救600伏以下电气设备、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的火灾,以及范围不大的油类、气体和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物质的火灾。题目观点错误。
28.√
【详解】温室效应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各种活动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得地球散发热能的本领减弱,使地球大气温度缓慢升高,这就是“温室效应”。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9.√
【详解】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正常人如果吸入高浓度氧气的时间过长,会出现氧中毒,如果吸氧浓度达到60%,持续24小时可能会出现氧中毒的情况。
30.√
【详解】火灾破坏力强,要掌握必要的逃生技巧。在火灾发生时,可以披湿被褥保护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浓烟伤害,弯腰逃离,不可以选择普通电梯逃生。
31.×
【详解】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且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一种气体。所以二氧化碳可以作为灭火剂;氧气有助燃性,不可以作为灭火剂。
32.√
【详解】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释放高压二氧化碳气体来抑制火焰的氧气供应,从而扑灭火源。然而,当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到密闭空间中时,它会逐渐取代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度急剧下降。如果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停留过久,可能会引发窒息和缺氧的危险。因此,使用者及所有人员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后,应立即撤离密闭房间。
33.根据火势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如:煤气着火时,关闭阀门灭火;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消防员用水枪喷水灭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等。
【详解】一切灭火措施,都是为了破坏已产生的燃烧条件。灭火方法需要因情况而异,燃烧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质和火源。只要能去掉一个燃烧条件,火即可熄灭。根据火势火情,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如:煤气着火时,关闭阀门灭火;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消防员用水枪喷水灭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等。
34.遇到火灾逃生时,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能乘坐电梯。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使身体贴近地面,还可以披上湿被褥。
【详解】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遇到火灾,要保持镇静,第一时间打电话119报火警,在短时间判断安全出口的准确位置,尽快撤离。遇到火灾逃生时,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不能乘坐电梯。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使身体贴近地面,还可以披上湿被褥。
35.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详解】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氧气、一定的温度三个条件,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燃烧才会发生,所以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36.不同的物品着火,所用的灭火方法也不相同,比如电器着火,就不能用水破灭,因为水是导体,用水容易发生危险,应该选用干粉灭火器;①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②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③穿过浓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使身体贴近地面;④还可以披上湿被褥保护身体。
【详解】通过拿去易燃物、降低温度、隔离空气的方法进行灭火,不同的物品着火,所用的灭火方法也不相同。比如电器着火,就不能用水破灭,因为水是导体,用水容易发生危险,应该选用干粉灭火器。1.火灾来袭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要保证自身安全。2.楼内失火可向火层以下疏散,逃生时不要乘坐普通电梯。3.必须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4.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衣物覆盖压灭火苗。5.当楼梯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阳台,逃向相邻建筑,或将门窗封闭,防止烟火入侵。6.发生火灾时,要充分利用周边逃生工具,如:救生绳、毛毯,防毒面具等。
37.(1)大量植树造林,净化空气;(2)倡导绿色出行:(3)不乱扔垃圾。
【详解】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大量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和不乱扔垃圾等,我们在生活中要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