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认识模型和原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1《技术与设计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认识模型和原型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1《技术与设计1》

资源简介

《认识模型和原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大纲要求:认识模型和原型,II级,为较高要求层次。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地质版通用技术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认识模型和原型。认识模型和原型是本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是制作模型和原型的个重要理论基础。
3.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模型和原型的概念,认识展示模型和原型的区别
4.教材处理:由于认识模型和原型的内容较多,可将该部分内容分二节来上,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探究,认识模型和原型的概念,并学会制作简单的模型,来掌握模型的制作流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模型和原型
(2)理解制作模型和原型的意义
(3)了解模型的制作流程  
(4)会制作简单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过程体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论证、验证等科学探究要素。  
(2)通过认识模型和原型的学习过程,了解通用技术的研究方法,认识活动探究在通用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探究,学会用活动探究的方法研究通用技术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认识模型和原型概念的关注到制作简单模型,让学生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活动探究与他人主动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模型和原型的概念。
2.已经知道了模型的制作流程。
3.学生已经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模型。
四、教学器材
1.教师演示用器材:模型。
2.学生活动用器材:卡纸、泡沫板、剪刀、圆规、记号笔、双面胶、支持、吸管。
五、设计思想  
本节作为一堂通用技术活动探究的教学,重点在于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利用活动探究通用技术规律的手段。为了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真正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使学生参与科学的抽象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区别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作概括,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再利用活动探究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为此本课采用学生分组随堂活动探究的操作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帮助下通过自己活动探究来发现、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抓住知识的产生过程,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突出学生的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
流程情境导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总结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利用多媒体与同学们共享一段关于“大东方号首航失败”的视频,以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
19世纪50年代,英国设计制造了一艘以庞大蒸汽发动机为动力的铁壳轮船——“大东方号”。 但是,由于动力设备与庞大船体的动力需要不匹配,首航便宣告失败。
原因是一次性地完成图纸设计后就直接施工,虽然集中了当时造船技术的精华,但还是造成了动力设备与庞大船体的动力需要不匹配
教训:制造船舶时一定要制造模型进行试验。
(2)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反馈课前预习案完成情况,对优秀小组和个人提出表扬。
(4)结合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制作模型和原型?模型和原型的区别?(5)猜想与假设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制作模型   
学生猜想:模型和原型的区别是有无发映产品的内部结构。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选用合适的材料、工艺进行加工,使之形成具有三维立体形态的实物。
草模是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在构思草图的基础上,自己制作的能表达设计产品形态及基本体面关系的模型,多用于研究、推敲产品的基本形态、尺度、比例和体面关系。
功能模型是验证产品功能设计合理性的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一些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人机关系,进而找出设计存在的问题以便不断修正。
展示模型通常是在设计方案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形态、尺寸、材质及表面效果等要求精细制作而成,其外观与产品有相似的视觉效果,但通常不反映产品的内部结构。
展示模型具有展示、宣传、设计交流与评价等作用,通常选用加工性能好的油泥、石膏、木材、塑料及金属等材料制作。
原型是采用实际生产材料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对产品的外观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真实、准确制作的实物,几乎接近实际产品。
我国的歼-10战机在定型前就先后生产了多架原型机用来进行飞行、电子、武器等测试,从中发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才开始大批量生产。
区别:
展示模型:主要用于展示宣传,外观与产品有相似的视觉效果,但通常不反映产品的内部结构。
原型: 是对产品的外观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真实、准确制作的实物,几乎接近实际产品。
(二)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火箭模型。然后小组推荐一个代表介绍制作成果。
(一)实验原理
火箭是利用内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尾部喷出所产生的反冲力而前进的。而我们的冲天小火箭是靠向吸管内吹气时,气流对小火箭施加一个向前的冲力,从而使小火箭腾空而起。
制作步骤
1、备料
模型制作材料:
(1)硬卡纸
(2)白色泡沫纸
(3)吸管
(4)双面胶
(5)剪刀
(6)度量工具(直尺,量角器等)
2、零部件制作
(1)火箭头的制作
1.从有色卡纸上剪下一片扇形小纸片
2.在扇形纸片的一条边粘一条双面胶
3.将扇形纸片卷成一个圆锥,并用双面胶将其粘牢
(2)火箭筒的制作
4.从有色卡纸上剪下一片长条形小纸片。
5.将长条形纸片卷成一个圆筒,并可以放入前面做得圆锥。
(3)部件组装
6.用双面胶将圆锥和圆筒连接起来。
(4)总装配
7.从白色泡沫板上剪4个长条形小块
8.从黄色卡纸上剪4片梯形泡沫片。
9.用双面胶将泡沫条、卡纸片间隔固定在圆筒尾部,注意均匀分布。
完成
将一根吸管从圆筒尾部插入圆筒中,用嘴用力一吹,小火箭就会腾空而起。
(三)当堂达标
1、同阶段的不同模型有不同的作用,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的是以下哪种模型 ( )
A、草模 B、功能模型 C、结构模型 D、展示模型
2、3D打印机可以使用粉末状原材料直接打印出实物,最适合应用与设计一般过程的哪个环节?( )
A、制作原型与模型 B、优化设计方案C、发现与明确问题 D、制定设计方案
3.使用激光雕刻机可加工制作如图所示的钥匙链挂饰,下列对激光雕刻机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它属于平面切割,可根据导入的二维图形进行切割
B、挂饰的装饰线条和外部轮廓使用激光切割,凹陷部分使用激光雕刻
C、加工过程中不能打开通风设备
D、可根据挂饰的不同厚度设置不同的功率和速度
(四)总结提升
八、设计说明1.通过视频播放引入本课可以让学生了解制作模型和原型的重要性。
2.在猜想与假设阶段,问题由教师提出,明确猜想和探究的方向。鼓励大胆的猜测,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此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3.动手活动是探究过程的关键,难度也是最大的,学生不可能马上达到要求,因此可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小组的合作讨论加以操作,尽可能使活动简单易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巡查,充分肯定每一种方案,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 在归纳时,直接让学生从活动中找出它们之间的的共同点比较困难,为此采用教师提问法可以让学生有思考的方向,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找出它们的联系点,易使学生发现各现象间的联系。 5.通过猜想、活动操作得到现象、对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探究通用技术规律的基本思想。
《认识模型和原型》的课后反思
一、课堂的内容环环相扣
1、本节课由“大东方号首航失败”视频引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引出课题。
2、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猜想与假设。
3、通过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4、教师及时进行精讲点拨,帮助学生明确规律。
5、利用题目进行当堂的达标。
6、最后进行总结提升,将知识升华。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了视频影像和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全体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2、全体学生动手做分组模型
四、不足之处
1、在时间处理上,前紧后松。
2、语言需要多加锤炼,使之更精简。
3、对学生的引导要循循善诱。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上好一堂课非常不容易,既要备大纲备教材,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以学生为本,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特点确立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轻松快乐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