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苏科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声现象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一轮复习--声现象
预计授课时间:3.11(第三周) 课时安排(一) 主备人: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课时任务: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和噪声以及控制
情境引入: 上课时传来隔壁班级音乐课的竖笛声 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隔壁的竖笛声的声源是什么?
备选题1 云龙公园里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发出声音,鸟与鸟之间通过鸣声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 备选题2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我国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作为中国“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授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太空教师”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 B.“太空教师”陈冬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他的音调很高( ) C.地球上的青少年听到“太空教师”讲课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D.中国空间站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 备选题3 某课外兴趣小组做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 (1)如图甲,用硬纸片在梳子梳齿上划动,划动速度越小,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说明音调是由声源的 决定的; (2)如图乙,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用等大的力拨动时,听到声音的音调 (升高/降低)。 问题2:声音是如何穿到你的耳朵里的?传播的过程中需要介质吗?真空能传声吗? 问题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一样吗? 问题4:你是如何判断出隔壁的乐器是竖笛而不是其他乐器的? 问题5:竖笛吹出的声音有高有低,说明声音的什么特性不同? 问题6:全班同学一起吹竖笛与一个人吹相比,声音的什么特性更大?
备选题4 学习了声音的特性后,小夏用示波器显示了几种声音的振动波形图,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中,根据波的特征分析可知:   可能是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的同一个位置发出的两个声音,   可能是两种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调和响度均相同的两个声音。a、b两种为相同时间内不同声波的振动图象(纵轴表示振动幅度,横轴表示振动时间),则它们振动频率较高的是   图的声波,响度较大的是   图的声波。 备选题5 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利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    (填“调大”、“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    (填“大”、“小”),人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    (填“大”、“小”),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    (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小明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泡沫板,由于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同,在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表实验数据; 材料报纸羽绒服塑料袋泡沫板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8475
根据数据可分析出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3)两同学观察后发现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选填“好”或“差”),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    (选填“强”或“弱”)。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   (选填“报纸”或“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 (5)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在    减弱噪音。 备选题6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磁发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提醒,以减小相关区域的灾害损失。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地壳中传播速度最快,约为6km/s,破坏性最弱。横波传播速度约为3km/s,破坏性较强。当横波与纵波相遇叠加后,会激发出面波。横波和面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 自然界中传播速度最快就是电磁波了,其速度能达到3×108m/s。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只需要在纵波到达监测点后,通过网络或信息提醒人们做好抵卸横波和面波的准备即可达到地震预警的目的(如图甲)。研究表明,如果提前3秒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14%;如果提前10秒预警,可使人员伤亡减少39%;如果提前60秒预警,则可使人员伤亡减少95%。 (1)发生地震时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某次伴有的次声波的频率约10Hz,它在1s的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为 次,它的周期为 s。 (2)如图,若震源距监测点60km,距离受灾群众90km,地震发生后,地震局在多少秒后能接收到纵波信号? (3)收到纵波信号后,地震局立即发出预警,忽略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则受灾群众在收到预警信息后,可供做应急准备的时间为多少秒? 问题7:这些特性也可以用波形图来显示,请问波形图中怎么表示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的? 问题8:隔壁班级的音乐声对同学们来说,是否是噪音?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弱噪音对我们的影响?什么样的材料具有更好的隔音性?如何探究? 问题9:人能听到所有的声音吗?可听声的范围是多少? 问题10: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有哪些? 问题11:次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有哪些?
课堂反馈:(限时3-5分钟) 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 由 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 ,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 。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门窗关闭,这是从 减弱噪声。 2、有一种家用香薰加湿器,通电后雾化片以24000Hz的频率振动,将植物精油和水珠打散,使加湿器周围的空气湿润且芳香。这种加湿器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工作的。液态水被雾化,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鱼洗是我国古代盥洗用具,在先秦时期已被普遍使用,而能喷水的铜质鱼洗大约出现在唐代。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判断下列分析是否正确。 A.“鱼洗”发出的嗡嗡声是噪声( ) B.“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的水传入人耳( ) C.“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