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2022-2023学年度年期中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合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2022-2023学年度年期中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合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试题
亲爱的同学:请将所有答案都填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注意事项:①本试卷为道法和历史合卷;②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③考试时间
为 120 分钟、闭卷,满分 120 分;④答题前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卷Ⅰ(选择题)
卷Ⅰ共 28 道题,其中 1-14 为道德与法治学科题,15-28 为历史学科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 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
把“答案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本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分,共计 56 分。)
1.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八(2)班学生小明举例说: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学生,同
学的同学;回到小区我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回到家里,我是爸妈的儿子。下列与
小明所说社会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B. 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缘关系
C. 业缘关系;地缘关系;血缘关系
D. 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
2.当代中国,越来越多的人有“钱”有“闲”,“诗和远方”更加触手可及,“说走就走”
不再是梦想,旅游扮靓人们的幸福生活。对刚过去的“十一”青少年和父母一起旅游认识错
误的是
A.会耽误初中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 B. 有助于养成青少年亲社会的行为
C.能丰富青少年的社会生活 D. 有利于青少年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3.“每人前进一小步,社会前进一大步。”这句公益广告语告诉人们
A. 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立的
B. 要主动承担起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
C. 社会进步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D. 社会的全面进步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
4.下列选项中对如图所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C.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D.网络为文化的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考试题第 1 页 (共 8 页)
5.“互联网,信息广,助学习,促成长。迷网络,害健康……”“防迷网”三字文旨在提醒
青少年
A. 要利用互联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B. 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造谣传谣
C. 要学会“信息节食”,不可沉迷于网络
D. 要加强网络监督,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
6.《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已经开始施行。《规定》提出,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
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这要求网民
A.加强自我约束,放弃言论自由 B.完善法律法规,净化网络空间
C.恪守网络道德,依法行使权利 D.遵守网络规则,远离网络生活
7.“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
A.要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
B.道德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C.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保障人们的自由
D.社会生活要讲道德
8.文明是最美的街景。下列微街景与微点评最匹配的是
序号 微街景 微点评
① 斑马线前,汽车礼让行人 爱岗敬业
② 公交车内,学生为老人让座 诚实守信
③ 学校门口,志愿者在维持秩序 尊重他人
④ 地铁站,乘客有序排队,等待上车 遵守规则
A.① B. ② C. ③ D. ④
9.“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请你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卡耐
基的这句话主要是告诉我们
A.要学会欣赏他人 B.要平等对待他人
C.要学会恭维他人 D.要学会换位思考
10.图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间关系的直观方法。如图 1 表示的是规则与纪律的关系。下列各组
概念之间关系与图 1 所示关系一致的是
A.民事违法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
B.行政制裁与行政处分
C.刑事处罚与刑事处分
D.罚款与罚金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考试题第 2 页 (共 8 页)
11.“处事让一步为高,退一步为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则福,利人实则利己的根基。”
这启示我们要
A.尊重他人人格 B.学会包容他人
C.尊重他人权利 D.平等对待他人
12.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
这告诉我们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13.“礼让斑马线”“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禁止在高铁上吸烟”等规则提醒人们规范
自己的行为。这表明
A.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B.社会规则决定社会秩序的内容
C.有了社会规则就能保障社会秩序
D.遵守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他律
14.周某因侵害他人名誉被人民法院判处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某化工厂因污染环境被环
保部门处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周某、某化工厂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
A.行政法律规范、民事法律规范
B.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
C.民事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
D.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
15.下表内容是小宇为研究某一主题选的几个历史人物。下列人物符合他研究主题的是
朝代 人物
明朝 戚继光
明末清初 郑成功
晚清 邓世昌
…… ……
A.王安石 B.李鸿章 C. 李自成 D.林则徐
16.1843年,中国茶叶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 48%,南京棉布的出口关税降低了约 75%;英国
棉花、白洋布的进口关税则降低了约 77%。与这一现象出现直接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考试题第 3 页 (共 8 页)
17.下列文献中,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
18.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这说明洋务派“求富”
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B. 维护清朝统治
C.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D. 学习先进技术
19.下图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海军机构示意图,由此推断甲午海战,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A.清政府避战自保的政策 B.日本舰队比中国强大
C.清朝海军缺乏统一指挥 D.日本的军事装备先进
20.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甲午中日战争
C.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
21.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的思想,其中与“君主立宪”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考试题第 4 页 (共 8 页)
22.“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利)、俄罗(斯)势萧
然。”这一揭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于
A.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C.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 D.农民阶级盲目排外
23.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提到:“《辛丑条约》是空前严重的丧权辱国的奴役性条
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下列对《辛丑条约》表述准确的

A.中国开始失去完整独立的主权 B.中国被迫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4.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清帝退位诏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专制走向民主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从封闭走向开放
25.将五四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的最主要依据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深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胜利 D.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26.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于 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27.“自强求富”“变法图强”“扶清灭洋”“三民主义”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
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A.民族独立 B.民主共和 C.学习西方 D.推翻清政府
28.北洋军阀内部为了权力分配而各树派系。他们利用幕僚、同乡、同学、师生、姻亲和结
义拜盟等关系,结合在一起,相互依附,进行种种争权夺势的活动。由此引发
A.复辟帝制 B.二次革命 C.军阀混战 D.护国战争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考试题第 5 页 (共 8 页)
卷Ⅱ(非选择题)
本卷共 6 道题,其中第 29-31 为历史学科题,32-34 为道德与法治学科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计 64 分)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 年为 426 万元,1845 年,达到 1053 万元。
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 1846 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 年到
1855 年的十年间,除了 1851 年 1852 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 1845 年的水平。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二、伦敦和利物浦的商界……希望:自 1842——1844 年签订的条约应予修订……中
国关税应予重订;另外,所有的外国人均可进入大多数的港口,甚至可以沿河道和运河深入
中国的内地。
——《两个世界杂志的年鉴》第 7 期(1856——1857)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842—1855年间英国输华商品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
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并分析第
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8分)
3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考试题第 6 页 (共 8 页)
(1)将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只写序号。(2分)
(2)小明同学依据上图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两条线索,分别是侵略史和抗争史,请你根
据这两条线索对上述图片进行归类,并选取其中的一幅图片进行简要的说明。(8分)
31.(8分)【阅读名人传记——制作人物名片】
二组同学阅读了孙中山和陈独秀的人物传记后,准备为其制作人物名片,请你仿照示例
从中任选一位,完成名片的制作。
人物:康有为 人物:
身份: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 身份:
主要事迹:19 世纪末,甲午战 主要事迹:
争中国战败,日本逼迫清政府签
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
加剧。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
了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起到了积极作用。
32.(12 分)【学习与分享】今年武汉一些区,因为疫情原因,开展线上教学,做到“停课不
停学”,但有些学生缺乏自律,偷偷“网游”。阅读下列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结合漫画及《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知识,谈谈你对漫画的认识。(8分)
(2)针对有些学生缺乏自律,偷偷“网游”的行为,请你写两条宣传标语。(4分)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考试题第 7 页 (共 8 页)
33.(10 分)【学习与分享】在学完“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后,小红和小山两名同学围绕这个
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小红 小山
(1)请你就两位同学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2)我们中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哪些规则?(至少回答出三条。4分)
34.(10 分)【活动与探究】
期中考试临近,小华同学到家后,即刻开始复习《道德与法治》,在复习《做守法的公
民》一课时,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帮助小华同学解答。
案例一:席某驾驶机动车经过斑马线时,因未减速停车让行,导致骑行电动自行车的邵
某伤残,邵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判决席某赔偿邵某 10 万元。
案例二:学生丁某经常旷课逃学,结交了一些损友,有一天为了“哥们义气”参与斗殴,
因用利器把对方刺成重伤而被判处管制六个月。
(1)案例一中席某的行为与案例二中丁某的行为有哪些区别?(4 分)
(2)丁某的犯罪过程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6 分)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考试题第 8 页 (共 8 页)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
八年级道法与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8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6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A B B C C A D A B B B A D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D A A B C C B B D B D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计 64 分)
29.(14 分)
(1)趋势:1846 年前呈上升趋势,1846 年后呈下降趋势。(2 分)
1846 年前上升的原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打开了中国
市场。(2分)
1846 年后下降的原因: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2 分)
(2)原因:鸦片战争没有完全打开中国市场;英国“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4分)
影响:政治上,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分)
经济上,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
国近代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产生。(2 分)
30.(10 分)
(1)①③④⑤②⑥(2分)
(2)屈辱史(侵略史):①③⑤;(2 分)抗争史(探索史):②④⑥(2 分)
例:图片② 说明: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
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山东、直隶一带的农民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这一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4 分)
31.(8 分)
人物:孙中山(1 分)
身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2 分)
主要事迹:《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孙中山为首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如从
经济、思想层面回答可酌情给分)
人物:陈独秀(1 分)
身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2分)
主要事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他创办的《青年杂志》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
潮流,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分)
说明:如学生将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领袖均
可同等给分,事迹的史实与身份一致即可。
32.(12 分)
(1)网络具有两面性,我们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学会正确使用网络。(2 分)
沉迷于网络,浪费时间,荒废学业、而且可能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家庭和谐。大量
冗余信息会干扰人们的信息选择,耗费人们的时间。碎片化信息影响人们思考的深度。一些
人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交往而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3 分)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疫情期间利用网络为我们师生
搭建了线上教学的平台,方便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方便了师生和同学们的交流和互动。
(3 分)
(2)加强自律,远离网络游戏;珍惜学习机会,合理利用网络; 要学会“信息节食”,
不可沉迷于网络;网络时代,合理利用网络平台等。(学生只要回答有理即可,一条 2 分,
满分 4 分)
33.(10 分)
(1)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1 分)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
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2 分)
小山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1 分)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
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2 分)
(2)遵守课堂纪律;按时到校;不早退,不旷课;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上下楼梯要靠右
行,不拥挤;不在校园大声喧哗;不乱扔垃圾等。(本题考查学校规则,开放性试题,言之
有理即可。能正确回答两条 2 分,三条及以上 4 分)
34.(10 分)
(1)席某致邵某伤残,人民法院判决席某赔偿邵某 10 万元,席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
为(民事违法行为)。(2 分) 丁某用利器把对方刺成重伤而被判处管制六个月,是严重违法
行为(犯罪行为)。(2 分)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远离不良行为)。(2 分)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
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2 分)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
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2 分)
说明:主观题部分,学生只要能体现评分要点,回答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