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第1课时学习目标1.解释柳苗生长之谜,描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尝试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3.制订实验计划,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学习重点: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和产物。评价任务通过探究任务驱动一、二完成本课时重点的学习。【预习导学】知识点一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科学家 实验过程或结果 实验结论海尔蒙特 木桶里栽柳5年,雨水浇灌,柳苗由2.3 kg增重至76.8 kg;90 kg干土减重57 g 柳树的增重来自水普利斯特利 1771年 钟罩里的小鼠窒息而死;将小鼠与植物同时放入密封的钟罩内,小鼠生活正常 植物能“净化”空气英格豪斯 1779年 植物的绿色部分,只有在光下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光的重要作用瑟讷比埃 1782年 光照时,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索绪尔 1804年 植物在光下还要消耗水 —萨克斯 1864年 绿叶经黑暗、光照、遮盖、碘蒸气处理,见光部分显示深蓝色 产物是有机物对点自测1.海尔蒙特通过柳苗栽培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A.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从何而来B.水里有什么养料C.氧气从何而来D.无机盐是怎样吸收的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说明 ( )A.光合作用可能在叶绿体中进行B.氧气是由叶绿体产生的C.植物可以净化空气D.光合作用需要光知识点二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1.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经过部分遮光处理的绿叶遇碘液后, 部分呈深蓝色, 部分不变色,表明绿叶合成淀粉需要 。由此可见,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在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后发生了复燃现象,此现象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3.请将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现象填入下面的表格中。植物 用碘液检验叶片的结果绿色部分 白色部分银边翠银边天竺葵彩叶草4.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环境中的 。第一套实验装置里面不存在二氧化碳,结果叶片没有产生 ,而第二套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则叶片中产生了淀粉,这说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点自测3.小李穿的白裤子被绿色的菠菜弄脏,将裤子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 ( )A.普通洗衣粉 B.肥皂水C.沸水 D.酒精4.某同学为探究不同颜色的光照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组别 植物 叶片数量/片 光照的颜色 温度/℃甲 天竺葵 2 红 22乙 天竺葵 2 绿 12该实验设计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 )A.两组的温度应相同B.两组光照的颜色应相同C.两组叶片的数量应不同D.两组选用的植物应不同5.某班同学在实验基地种植了马铃薯,收获时发现个别块茎露出地面的部分变绿了。下列对此作出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叶片中的叶绿素随淀粉运输至此B.露出地面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叶绿素C.块茎变绿与光下形成叶绿素有关D.块茎中的淀粉是由绿色部分产生的【答案】知识点一对点自测1.A 2.C知识点二1.见光 遮光 光 淀粉 光3.植物 用碘液检验叶片的结果绿色部分 白色部分银边翠 变蓝 不变色银边天竺葵 变蓝 不变色彩叶草 变蓝 不变色4.二氧化碳 淀粉 二氧化碳对点自测3.D 4.A 5.C【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一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情景呈现】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合作探究】1.实验前,把实验用的植物放在黑暗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3.在脱去叶绿素的过程中,需要将叶片放在酒精中进行水浴加热,这样做的原因是 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任务驱动二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情景呈现】下图是一个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足够长的时间;②将锥形瓶、药品、橡皮塞、枝条等按图示装置连接固定好,静置5分钟时间;③光照2~3 h,取下叶片A和B,并用酒精溶液进行褪色处理、清洗;④用碘液分别检验A、B叶片,观察现象。 【合作探究】1.B的作用是为了与A做对照,应该如何设计装置 步骤④用碘液分别检验A、B叶片,观察到两叶片均变成蓝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任务驱动一1.将叶内的淀粉运走耗尽。2.光照。3.酒精的燃点很低,而叶绿素能溶解于酒精中。4.用碘液染色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由此证明了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任务驱动二1.B的作用是为了与A做对照,在B中应加入与A等量的清水。2.氢氧化钠溶液太少,不能完全消耗二氧化碳(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外界空气进入)。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