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复习 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课件 (共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 中考二轮复习 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课件 (共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知识建构
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要点梳理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肖像描写和神态描写。肖像描写是指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立体地
呈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等,从
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对成年闰土的肖像描
写,使读者感受到旧社会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来自兵、匪、
官、绅的种种压迫,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神态
描写指对人物脸部表情、脸部各部分的动作的描写。神态与人物的思想
感情、性格特征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
梢;内心痛苦,往往就眉头紧锁。
2.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人物的具体动
作和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动
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生动;语言描
写则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如《孔乙己》通过个性
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
3.心理描写。作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
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
要准确而深刻地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
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1)白描,是指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人
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
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
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
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简洁,让人印象深刻。
此外,人物描写按特征分类,还包括:
(2)细描,是指对人物进行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
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细节描写”。如阿累的
《一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先生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里带白,
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
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二、描写人物的方式
1.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文学写作常用的表现手法。正面描
写事物需要调动多种感官的能动性,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2.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通
过对其他人物的描绘,渲染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
方法。简而言之,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描写对象周围事物的渲染来表现
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法,又叫间接描写,也叫衬托。它是正面描写的
一种补充。常用的侧面描写方法,一是以人衬人,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
二是以景、物衬人,即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与其有关的景或物。
三、典型环境与人物形象
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
发展,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对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1.小说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这种自然环境可以
由作者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如鲁迅《故乡》
的开头通过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烘托“我”悲凉的心情。
2.小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
己》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不但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
发生的社会背景,而且形象、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
现实。
方法归纳
一、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从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入手。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人物
的活动环境与人物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进行概括总结,
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2.从侧面描写入手。简要地说,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
间接写主人公。
3.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还
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
的关系,通过人物关系概括人物形象。
4.从典型事例入手。典型事例往往从不同角度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5.从原文中可以摘取对人物形象及其评价性词语。作者对人物的评
价可以反映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6.结合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意义。
二、分析刻画人物方法的作用
1.正面描写的作用:以小见大,更真实、深刻地突出人物性格,反
映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鲜明。
2.侧面描写的作用:①用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的形象,突出主人公
的性格品质;②用环境、场面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突出人物的个性。
分析人物,概括形象
针对训练
(2023·柳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的脚步
赵丽宏
①谁能阻挡春天的脚步呢?该来的时候,她就悄悄地来了。那奇妙的脚步声,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冰河开裂的声音,是天空飞来的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流水中鱼儿唼喋,是暖风里花儿吐蕊。
②寒风还在呼啸,春天的脚步就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响起。此刻,我窗下的两棵蜡梅正在开花,金黄的花朵吐出一缕又一缕幽香,在料峭的春寒中飘荡。绽开在严寒中的蜡梅,是春姑娘的莞尔一笑;春天的序幕,就在这清新的微笑中被悄悄拉开。
③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七十个春天了。人生实在太匆匆!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在我的记忆中,春天是生命的启迪,是希望和憧憬。
④关于春天的脚步,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都有不同的记录。我现在还能找到五十多年前的日记。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早晨,天蒙蒙亮时,突然被窗外的声音惊醒……
⑤我当时在日记本上这样写道:
⑥早晨,有人轻敲我的窗户。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枝头的桃花含苞待放,露水在花蕾上闪动,早霞照在花枝上,一片玫瑰色的殷红……
⑦花枝敲窗,是什么美妙的预兆 ……我起床,开窗,让结满蓓蕾的树枝进入我的小草屋。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温暖我的世界。
⑧1977年,高考恢复,那一年,我参加了高考。1978年春天,背着行李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报到时,那是做梦一样的情景。那时,眼里看到的、耳畔听到的、心中感受到的,都是春天的气息。我们在教室里听教授们讲历史谈文学,在图书馆里尽情阅读世界名著,在教室门外走廊的墙壁上展示新写的诗文。晚上,在半导体收音机里收听大地上的各种好消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唤醒了青春中国!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一次,我在两张草稿纸上写了一首长诗,题为《春天呵,请在中国落户》,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其中有这样的诗句:
你带着被冬天掠去的一切回来了,
广袤的大地上,到处是蓬勃的复苏
…………
在你生气虎虎的前进脚步中,
一定会崛起一个青春焕发的中国!
⑨一天上午,有同学跑到宿舍里告诉我:“快去看,你的一首长诗在报上发表了!”我走到文史楼下的报栏前,只见很多人围在那里看。长诗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上,很醒目。我在人群外看了一眼,悄悄地走开了。在文史楼后门口,正好遇到当时的中文系主任徐中玉教授,他笑着喊住我,说:“我读了你今天发表的诗,很好啊,写出了我们大家都有的心情。”
⑩写这首诗,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时过四十多年,还有人在各种场合朗诵这首诗。我想,并不是这首诗写得有多好,而是人们一直心存对春天的钟情和喜爱。
这两年,出门少了,坐在书房里读书写作的时间多了。我书房的西窗外,有一棵大樟树,不管春夏秋冬,树冠总是绿意荡漾,不时有我不认识的小鸟飞到树上鸣唱,有时还会飞到窗台上,隔着玻璃窗,睁着亮晶晶的眼睛窥视坐在书桌前的我。人类有树木花鸟作为朋友,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一棵树,一片草地,一声鸟鸣,可以让城市和乡野失去边界。我喜欢凝视着窗外的绿荫,默默想我的心事。
春天的脚步,依然如期而至,在我的心里激荡起奇妙的回声。深藏在心中的很多念头,在春天的脚步中萌动了,苏醒了。那是对生命的思索和期望,如梦中之梦,是无羁的奇思,是孩童一般纯真的幻想。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一棵生长了一百年的黄杨树,在我的小说中有了智慧和灵性,他在一场山火中死里逃生,被雕刻成一个可爱的孩童,开始了奇异的流浪和探索。树孩在世间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人间的爱,也见识了大自然对生灵无微不至的关照。树孩的流浪,止于重返大地的春天。在春的脚步声中,树孩在解冻的泥土中生根长叶,又变成了一棵年轻的树。
小说的尾声,是一只黄鹂在树上歌唱。且让我用这歌声为这篇短文结尾吧:
这生生不息的大地,
让我们一起为生命歌唱。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7日,有删改)
1.★作者说:“我曾经无数次用文字描绘我看到的春天容颜,记录春天的脚步在我心里留下的回声。”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记录方式 春之回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日记 自然之春给我温暖
读大学期间 诗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疫情防控期间 ③______ 生命之春引我歌颂
精析 第①空根据第④段中的“我现在还能找到五十多年前的日记。那时,我是一个‘知青’,在故乡崇明岛‘插队落户’”可得:下乡插队(或:当“知青”时、五十多年前)。第②空:根据第⑧段中的“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唤醒了青春中国!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抒发了迎来春天的喜悦”可得:改革之春/时代之春让我激动(惊喜、喜悦)。第③空:根据第 段中的“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可得:小说。
【答案】①下乡插队(当“知青”时、五十多年前) ②改革之春/时代之春让我激动(惊喜、喜悦) ③小说
2.★★第⑥段记述了“花枝敲窗”的美好经历。下面列出的选项里,你认为哪位作者的经历与之最为相似?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A.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月色入户”。
B.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宗璞《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
我认为____(填选项)最相似,因为____。
精析 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认为A最相似。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心中郁闷,月色入户,皎洁的月色给苏轼以抚慰。联系第④段“晚上住在一间茅草屋里,窗外北风呼啸,薄薄的被子裹着疲惫的身体,冷得难以入睡”和第⑦段中的“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温暖我的世界”可知,赵丽宏作为知青回乡插队,环境艰苦,大自然以“花枝敲窗”的方式给作者以美的慰藉。
认为B最相似。联系第⑥段中的“打开窗户,发现敲窗的竟然是窗外的桃树。风吹桃树,树枝晃动,碰到了我的窗户”可知,赵丽宏开窗发现敲窗者“竟然”是桃树,心中满是惊喜。“忽如一夜春风来”,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岑参感到意外与惊喜。两者都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
认为C最相似。联系第⑥段中的“枝头的桃花含苞待放,露水在花蕾上闪动,早霞照在花枝上,一片玫瑰色的殷红”可知,作者看到的桃花含苞待放,蕴含着勃勃生机。宗璞看到的紫藤萝旺盛繁茂,生机勃勃。两人都被植物勃勃的生机所震撼、感动。
【答案】示例一:A 苏轼被贬黄州经历“月色入户”,赵丽宏身处插队的艰苦环境经历“花枝敲窗”,在两段经历中,大自然都仿佛知晓人心,慰藉着两位作者的心灵。
示例二:B 赵丽宏开窗发现敲窗者“竟然”是桃树,其内心是惊喜的,岑参诗句中的“忽”字表现出其看到一夜之间大雪覆盖树梢时的惊喜,两者都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
示例三:C 宗璞被旺盛的紫藤萝吸引,赵丽宏推开窗看到桃花含苞待放,两人都被植物的勃勃生机震撼、感动。
3.★★★赵丽宏是著名散文家、诗人,他的语言充满诗意。比如本文第①段,去掉标点就是一首现代诗。请你结合第①段,分析他的语言为何富有诗意。
#b#
[小课堂]诗歌语言特点:富有想象力、具有节奏感。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 考查赏析语句。①“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那是冰河开裂的声音,是天空飞来的鸟儿欢快的鸣叫声,是流水中鱼儿唼喋,是暖风里花儿吐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使语言富有节奏感。②“响在空气中”“响在原野上”“是流水中鱼儿唼喋”“是暖风里花儿吐蕊”等为短句,其余多为长句,长短句结合,节奏富于变化。③“阻挡”“脚步”“悄悄”把春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想象与新意,把春天写得富有情趣。没有人能阻挡春天的到来,表现春天的坚定。“悄悄地”到来,表现了春天的温柔。④“是暖风里花儿吐蕊”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春天的脚步声说成了花儿吐蕊的声音,使语言富有想象力。
【答案】示例一:使用整句,三个“响在……”,四个“是……”的句子运用排比,使文段富有节奏感。
示例二:长短句相结合,节奏富于变化。
示例三:“阻挡”“脚步”“悄悄”用拟人手法,富有想象力,使春天显得富有人情味,温柔且坚定。
示例四:“脚步声”是“暖风里花儿吐蕊”,“吐蕊”本没有声音,看似不合理,实则是作者用通感的手法使语言富有想象力。
4.★★【分析人物形象】“文如其人”,文字里往往隐藏着作者的灵魂。请你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析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⑦段中的“你好,春天,谢谢你用这样的方式来到我的身边,温暖我的世界”可知,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心怀感恩、乐观的人。根据第 段中的“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写成了长篇小说《树孩》”可知,作者是一个乐观的人。根据第⑧段中的“晚上,在半导体收音机里收听大地上的各种好消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唤醒了青春中国!每天都让人激动惊喜。
我忍不住写诗,写散文,表达自己的心情”可知,作者是一个有爱国情怀的人。根据第 段中的“深藏在心中的很多念头,在春天的脚步中萌动了,苏醒了。那是对生命的思索和期望,如梦中之梦,是无羁的奇思,是孩童一般纯真的幻想”可知,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答案】示例一:作者是一个热爱生活、心怀感恩的人,常常从日常所见之景中发现美并为之感动,例如被“花枝敲窗”所感动。
示例二:作者是一个乐观的人,在插队的艰苦环境中感知到桃花含苞欲放之美,在疫情期间创作小说。
示例三:作者是一个有爱国情怀的人,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唤醒青春中国而感到激动。
示例四: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在疫情期间对生命进行了思考并创作了小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