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9《我和我的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3.9《我和我的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9课《我和我的家》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设置意在对学生进行家庭关系的启蒙,让他们了解自己与家人的伦常关系,产生家庭认同感。 我来到我家”定位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到来给家人带来的喜悦,从而巩固学生和家人的亲近感。教材设置了一个交流的环节,让学生介绍自己出生时的故事,这需要学生课前向家人打听相关情况,在故事的倾听中感受自己的价值,深化与家人的亲密关系。“我的家人”用一幅家庭结构图,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家庭伦理关系。这幅图以大树为背景,隐喻了三代家庭关系,一个小家庭是由另外两个家庭结合而成的,其中爷爷奶奶辈在最下面,如同大树根基,爸爸妈妈辈是树的主干,学生则是家庭新生的叶子。大树枝叶繁茂,家庭生机勃勃。本环节的教学首先要带领学生看懂图意,再让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填写。 “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通过三个孩子的话,启发学生由相貌、性格、习惯等方面感受自己与家人的血耐相连,深化对家人的感情。 “家长的故事”通过故事的搜集和讲述,加强学生对家人的了解,包括兴趣爱好、特长、工作、日常生活等。对叔叔的介绍表明这里的家人不仅仅指生活在一起的家人,还包括整个大家庭的成员。此环节能促使学生在了解家人的基础上关心家人。 绘本《我和弟弟》描述了‘我’和双胞胎弟弟的愉快生活,引导学生感受由亲情带来的美好。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对他们的习惯、性情也有所观察和了解。对家庭结构、伦常关系,以及自己的来历却不清楚。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对家长的工作、生活不了解。孩子们在家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和关注,因为一切都太自然,反而让他们不能察觉,觉是一切都是应该的。 七岁的孩子能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爱,但同时,如果家人批评责备了自己,或不满足自己的一些要求,他们往往又会产生疑虑,认为家人不爱自己了。他们有自己整理、做家务的能力,却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偶尔会有一些爱父母、为父母分忧的行为,但并不多。在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自己的需求。
3.目标确定 (1)能够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了解自己的家人。 (2)通过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并鼓励学生向自己钦佩的家人学习,产生强烈的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 (3)感受家庭的幸福,体验家的自豪,逐步理解和传承家风。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找到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家人对我们的影响。 难点: 讲述家人的故事,感受家庭温暖,学着关心家人。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和大家看一个视频,一边看一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播放视频: 《基因太强大, 一看就知道亲生的十对明星父子》 提问:你从他们的长相中发现了什么? 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用直观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明星父子相貌相似的疑问。环节二:找“影子”【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1)展示图片:你的眼睛真像你妈妈。 提问:你有听过类似的话吗? (2)相貌相似: ①请你展示一下你和家人的合照,让小组成员帮忙找一找,你和爸爸妈妈哪里长得相似呢? ②请在小组里挑选一位与家人最相似的同学,并分享合照给大家看看。 ③小小展示台:展示合照。 (3)性格 ①展示课本图片:我的脾气有点急和我做事很认真。 ②提问:他们是在哪些方面和家人相似呢? ③回答:性格相似。 (4)小阅读:我和弟弟。 ①这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②“我”像谁呢?有哪些方面相似? ③小讨论:请你根据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我们除了长相、性格会与自己的家人相似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面与家人相似的呢? ④思维导图总结: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5)小活动: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你和家人的相似之处,并说给大家听听。 ①小小讨论会:我们身上为什么会有家人的影子呢? ②小知识: 主要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潜移默化地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产生重大的影响。 回忆、思考。 展示合照,相互交换,讨论。 思考。 讨论我们与家人的其他相似之处。 制作自我分析表。 学生推测设计意图:通过结合故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分析,知道我们与家人可能在很多地方有所相似,这是因为遗传、后天影响等因素造成的。环节三:家人的故事(1)故事屋:我的爸爸。 (2)小组交流: 小小故事会:你知道一些关于家人的故事吗?你也想向他们学习些什么吗?是什么呢? 了不起的家人:分享家人故事。 (3)小结:我们的家人身上都有许多优良的品质值得我们骄傲。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自己家人的影子,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会受到他们的影响,我们还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好的品质。 小组四人进行交流分享家人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对家人进性进一步的了解,并增强家庭认同感和自豪感。向家人学习。环节四:主题升华,拓展与探究(1)学唱歌曲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关家的歌曲吧!(播放《我爱我的家》) (2)推荐阅读绘本 《我爸爸》《我妈妈》 《我和爸爸》《我和妈妈》 学生学唱歌曲。设计意图:总结提升,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6.板书设计 9.我和我的家 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性格 相貌 兴趣爱好 做事方法…… 我爱我家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超市(二选一) (1)利用周末和父母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并和父母为老人做一顿可口饭菜。 (2)了解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并设计家风家训宣传图。
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合理运用运用多媒体。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与家人相貌相似。符合低学段学生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照片,通过猜、找、指、说等方式,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兴趣爱好、做事方法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感受家人间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对家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的介绍可以在班上集中进行,具体故事交流最好在小组内展开,以便能够深入细致。
9.教学反思与改进
10.学习评价设计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阿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