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2课时 【素养目标】1.认识物质凝固的过程,通过实验和图像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不同,掌握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2.体验固体凝固时的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重点: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评价任务】通过任务驱动一完成目标1的学习;通过任务驱动二完成目标2的学习。【预习导学】知识点1复习回顾 1.(多选)下列过程中,属于熔化过程的是 ( )A.冰变成水B.钢水铸成工件C.嘴里的雪糕变成液态D.雪变成水E.冰箱里的水滴变成冰粒F.阳光下柏油路上的沥青变软2.从物质的结构特点不同的角度描述一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从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的角度描述一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从熔化图像的角度描述一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5.如图所示,这是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其中 图是海波熔化过程, 图是石蜡的熔化过程;据图能看出熔化过程都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的;海波的熔点是 ℃,对于海波来说 段是处于固态; 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60 ℃的海波是 态。 6.据生活经验判断,水结冰(水凝固成冰)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你知道水温度降低到多少摄氏度才开始结冰吗 据此猜想一下,同种晶体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有何关系。【答案】知识点一1.ACDF2.答:晶体颗粒有规则的形状,而非晶体颗粒没有规则的形状。3.答:晶体在熔化时有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4.答:晶体的熔化图像上有明显的温度不变的一段,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上没有。5.甲 乙 吸热 48 AB BC 液6.答:放热,水温到达0摄氏度时就会结冰,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知识点2 液体凝固 7.甲图是冰的熔化图像,乙图是冰的凝固图像,在乙图中,AB段表示 热量,温度 ;BC段表示 热量,温度 ;CD段表示 热量,温度 。 8.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叫作 ,对于晶体,在凝固时有固定的 ,在凝固过程中 热,但温度不变;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对于同种晶体,其熔点和 相同。 对点自测1.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 ℃。 【答案】知识点二7.放出 降低 放出 不变 放出 下降8.凝固点 凝固温度 放 凝固点 凝固点对点自测1.晶体 80知识点3 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应用 9.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是极为普遍的,早在5000多年前,中国人已经通过加热,把矿石中的铜 成液体,再通过降温,使其 ,从而铸造成各种铜器;现代社会中所使用的单晶硅、芯片等材料的制作,也是利用上述原理的。 【答案】知识点三9.熔化 凝固【合作探究】任务驱动1体验熔化吸热器材:雪糕。过程:用嘴咬一块雪糕,雪糕在嘴里熔化。感觉: 。 原因: 。 【答案】任务驱动一冰在嘴里熔化时,感觉嘴里特别的凉 熔化过程是吸热的任务驱动2液体凝固过程中的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试管、实验用温度计、秒表、打火机、海波、石蜡。进行实验:每小组5人,分工合作,有报时间的、有报温度的、有报物质状态的、有记录数据的、有负责照顾仪器的。(1)利用研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器材将海波加热成液体,然后撤去酒精灯,让试管中的液体温度降低。(2)当温度升至50 ℃左右时,据上面的分工合作,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值和试管内部状态情况,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状态(3)据实验过程中所记录的数据,请利用描点连线的方法在下图中作出海波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像。(4)用石蜡重复上述实验。(5)得出结论:晶体海波在凝固过程中, 热量但温度不变,即有固定的凝固温度,该温度称为 。非晶体石蜡在凝固过程中, 热量同时温度 ,找不到固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 。 (6)各个小组间交流,明确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的特点。【答案】任务驱动二(5)放出 凝固点 放出 下降 凝固点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