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复习课【素养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辨识说明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的实例。2.知识乐音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能辨别三特性。3.知道噪音的产生及控制方法,会辨识噪音及控制噪音的方法。4.知道超声、次声常见的应用,能辨识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重点:能通过多种方法辨识乐音的特性,能辨识控制噪声的方式。【思维导图】【单元达标】达标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例1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 ( )A.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嗡嗡作响,橡皮筋在振动B.把正在发声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会激起水花D.说话时声带在振动思路导引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凡是能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例,都说明了声音的产生原因。达标检测1.2025年我国有望实现宇航员登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不能像在地球表面那样直接面对面交谈,而需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其原因是在月球上 ( )A.宇航员的声带无法振动B.是真空环境,真空不能传声C.只能传递次声波D.只能传递超声波【答案】达标点一例1 B达标检测1.B解析: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不能传播,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达标点2乐音的三特性的辨别 例2 两个女高音唱歌时,这里的“高”指的是 高,观众听到的声音强度不同,是因为声音的 不同,能分辨出不同的歌手,是因为她们的 不同。 思路导引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的。达标检测2.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答案】达标点二例2 音调 响度 音色达标检测2.C解析: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由于不知道敲击力度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响度的大小,C正确。达标点3音调和响度的影响因素 例3 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端压到桌边,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振动,探究声音的特性。(1)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的 不同,听到刻度尺产生声音的 不同。 (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刻度尺,探究的是声音的 与 的关系。 思路导引 (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2)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达标检测3.吹长笛时,通过抬起不同的手指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 ( ) A.音调 B.响度 C.振幅 D.音色【答案】达标点三例3 (1)振幅 响度(2)音调 频率达标检测3.A解析: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空气柱的长度越短,其振动越快(频率越大),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达标点4噪声的控制方法 例4 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示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思路导引 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达标检测4.工人师傅在铁路经过有住户的地方加装了隔音墙。隔音墙的作用是 ( )A.声源处减弱噪声B.传播途中减弱噪声C.人耳处减弱噪声D.以上都正确【答案】达标点四例4 D达标检测4.B解析:隔音墙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达标点5声的利用 例5 在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声波产生;医生用的“B超”是利用 声波获得信息,这种波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思路导引 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叫次声波,地震、台风、核爆炸、火箭起飞都能产生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波叫超声波;真空不能传声。达标检测5.我国自主研发了包括导航、水声通讯测速、图像信号传输等多部不同功能的声呐,声呐使用时发出的是 声波,这种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单元实践作业探究振幅与响度关系在鼓面上放入纸屑,敲击鼓面,观察纸屑的运动。【答案】达标点五例5 次 超 不能达标检测5.超 大于解析:由于超声波在方向性好、穿透力强、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所以人们利用超声波制成了声呐;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