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一课时:《甲午中日战争》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中学历史组罗泽坤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一课时:《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过程安徽省舒城县千人桥中学历史组 罗泽坤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战争爆发的背景;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政策;战争的后果及其原因;《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危害,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在西方列强支持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企图征服朝鲜并进而入侵中国挑起的战争,它是日本推行扩张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让我们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2)在甲午战争中,中国爱国官兵英勇斗争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危害。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及启示。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思路:本课以参观展览的形式让学生在直观的历史中感受历史,学习历史。(战前篇、战争篇、战后篇、感想篇。)教学设计:由电影《甲午风云》和钓鱼岛问题的现状介绍导入新课。战前篇首先让学生参观战前篇的一组图片,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日本、国际、清政府、朝鲜,讨论后让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归纳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的发展道路,国力逐渐增强。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企图从中寻找出路,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实质上是日本旨在侵略中国和世界的政策。2.中国:统治更加腐败,避战求和――可能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国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败再败,清政府内部虽然有人主张抗战,但当时掌握清政府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为了保持他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政治地位,保存北洋陆海军实力,长期以来就推行“避战求和”的军事方针,并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战前李鸿章在军事上极力避战求和,在外交上则推行“以夷制夷”,把解决中日“争端”的希望寄托在国际列强的“调停”上。战争爆发后,继续奉行这一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3.列强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催化剂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对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问题上,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表现了不同的心态。4.朝鲜:1894年,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次为反对本国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日本侵略者而进行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迅速席卷朝鲜南部三个道。朝鲜统治者在无力镇压的情况下向清政府求援。日本则怂恿清政府出兵,阴谋把清政府拖入战争的陷井,为自己出兵制造借口。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秘密下达动员令,准备出兵朝鲜。当清政府派兵入朝后,日本则以保护使馆为由,把军队开进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拒绝两国同时撤军,反而增兵。后来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回忆说:日本政府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就是促成中日关系的“彻底决裂”。战争篇然后让学生参观战争篇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对照地图介绍战争的具体情况,和战争中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任务。1、战争的爆发对照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说明: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袭击中国的运兵船,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2.主要战役:第一阶段(1894年7月-9月)主要战役(1)平壤战役:战争爆发时,慈禧太后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筹备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希望与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则极力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方针,而日本却步步进逼,平壤战役爆发,平壤战略位置重要,清军将领执行李鸿章的命令,贻误战机。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使日军顺利占领平壤。(2)黄海战役:引导学生读《黄海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说明中日双方海军战斗实力,装备相差不大。中国战舰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而李不准出战,使日本取得了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年10月-1895年4月)(3)辽东之战:指图讲解,在李避战求和的方针指导下,清军败退。利用小字和插图,揭露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4)威海之战:在李鸿章避战自保的方针下,清军未能乘日军登陆时出击,坐视敌人上岸,使北洋军陷入日军的夹击之中,最后全军覆没。阶段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第一阶段(1894.7-9)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 左宝贵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林永升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3.英雄人物介绍(1)左宝贵:左宝贵亲临城头指挥作战,负伤不退,裹创再战,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弹飞至,左宝贵中弹扑地,在平壤战死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淮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2)邓世昌: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战争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 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3)林永升:中、日黄海海军大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激战中,林永升发现有艘日舰受伤,便下令“鼓轮追之,欲击使沉”。但“猝为日舰所环攻,船身碎裂”,林永升亦“中弹破脑而亡”。战后,清政府下诏照提督例优恤,追赠太子少保。(4)丁汝昌: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弹尽粮绝后又无援军来援的希望,拒绝了伊东祐亨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劝降和瑞乃尔等的逼降,服毒自尽以谢国人。再次让学生参观战后篇的一组图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危害及其影响。战后篇三.结果――清政府失败,签订《马关条约》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及其失败的原因(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清政府方面 日本方面(1)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根本原因)(2)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3)清军装备落后 (1)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2)蓄谋已久,准备充分(3)装备先进2.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3.《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内容 危害 (1)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割地增多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国家主权的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强的瓜分野心赔款增加②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便利列强制中国的经济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设厂新增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3.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1、政治上:(1)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中国的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而奋斗(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反殖民统治斗争2、经济上:(1)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2)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国关上:列强之间相互勾结,相互斗争。感想篇再次让学生参观感想篇的一组图片,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归纳。(1)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2)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奋发图强。(3)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领导集团。(4)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5)反对强权,维护世界和平与和谐。 (等等)后记: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直接起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朝鲜半岛,而这一次中国向朝鲜半岛出兵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失败,此次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不仅导致了随后的朝鲜亡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而且直接导致中国长时期的衰败几近亡国,朝鲜半岛上中国的战争失败足以颠覆中国大陆上的内部秩序,至此已经有了明确的历史印证。中国人民在甲午战争后浴血奋战半个世纪之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重新恢复了自己因甲午战争失败而一落千丈的国运。课堂练习:1.北洋舰队覆没的原因不包括 ( B )A .李鸿章的妥协退让步 B .丁汝昌指挥的失误C .日军实力的强大 D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2.《马关条约》的有关内容中,对当时日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来说,作用最大的是( D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B.勒索到巨额赔款C.增开了中国内地口岸 D.允许在华开办工厂板书设计:二、战争的经过阶段 主要战役 战况 重要人物第一阶段(1894.7-9)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 左宝贵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林永升第二阶段(1894.10-1895.4) 辽东战役 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三、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一)结果:1、失败2、原因(二)签约:《马关条约》1、内容2、危害四、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1)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2)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奋发图强。(3)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领导集团。(4)要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5)反对强权,维护世界和平与和谐。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2.中国:统治更加腐败,避战求和――可能性3.国际: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催化剂4.朝鲜:1894年,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一.战争爆发的背景2.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第一阶段辽东战役威海战役第二阶段1.爆发:丰岛海战3.战争的性质:日本企图征服朝鲜、入侵中国的侵略战争二.战争的经过1.日本:急于扩张,制定大陆政策――必然性2.中国:统治更加腐败,避战求和――可能性3.国际: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催化剂4.朝鲜:1894年,爆发东学党起义――导火线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