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年级科学中考模拟卷六(问卷 答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九年级科学中考模拟卷六(问卷 答卷)

资源简介

2024 年九年级科学中考模拟卷六(问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35 小题,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 2B 铅
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Na—23 N—14
5.本卷计算中 g取10 牛/千克。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 45 分)
1.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 Na2CO3、H2O 和 CO2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
C.用酚酞试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 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2.“愚人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实为铜锌合金,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若向一定量“愚人金”粉
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植物体及其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丙中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是 B,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 C 所示结构
B.图丁中,将来发育成叶的是图中 3所示的结构,5 将来发育成顶芽
C.图乙所示植物与图甲相比,具有了真正的花和果实
D.图乙中的 3与图甲的 1 中都含有能进行无性生殖的孢子
4.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1
A.由图 1 可知,当光照强度为 c 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 2 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 b 点比 c 点大
C.由图 3 可知,若该酶为唾液淀粉酶,在 a 点所对应的 pH 值约为 7
D.由图 4 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 b 点时的效果比 c点好
5.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放在光滑木板上的小车相连(不计弹簧间摩擦)。现将弹簧由自由长的位
置 A压缩到 B,松手后,小车由位置 B开始运动至位置 C,然后被拉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动能最大位置在 A点左侧
B.在小车运动过程中,只有弹力做功,小车机械能守恒
C.小车自 A至 C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D.小车自 B至 C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用甲、乙两种方式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P 甲、P 乙 , 机械
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 甲=P 乙 , η甲=η乙
B. P 甲<P 乙 , η甲>η乙
C. P 甲<P 乙 , η甲<η乙
D. P 甲>P 乙 , η甲>η乙
7.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计划于 2 月 4 日(大年初四)开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我们可能在这一天晚上看到一轮明月
B.在 2022 年中,宁波正午竿影这一天最短
C.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④-①之间
D.宁波这一天昼长夜短
2
8.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 FeCl3、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发现
该废液样品为无色溶液,为进一步确定废液的成分,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原废液中( )
A.可能存在 Na2SO4 B.可能存在 NaCl
C.可能存在 FeCl3 D.一定存在 Ba(NO3)2
9.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 说明该钾盐一定是 KHCO3
味气体
B 向 NaOH 和 Ca(OH)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2CO3 得到纯净的 NaOH 溶液
溶液后过滤
C 把 2根铜丝分别浸入 FeCl2溶液和 AgNO3溶液 比较 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D 将 NaNO3、HCl、CaCl2和 KOH四种溶液互相反应 鉴别四种溶液
A.A B.B C.C D.D
10.小宁监测了自己在安静休息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部分生理变化,以下情况不会在剧烈运动时出现的是( )
A.汗液的分泌量会增加 B.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会增加
C.尿液的排出量会增加 D.腿部肌肉会有酸痛现象
11.如图是一些研究电磁现象实验的示意图。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中,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乙实验中,闭合开关后,导体棒 ab 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丙实验中,两线圈匝数相同,通过线圈的电流不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个数不同,说明电磁铁
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D.丁实验中,导体棒 ab 水平向左运动,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
一定能产生电流
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 12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片 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4V;当滑片 P置于变阻器的 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了 2V,在 10s内定值电阻 R1产生的热量为 36J。则下列
结果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1A
B.滑片 P在中点时,10s内滑动变阻器 R消耗的电能为 60J
C.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16:9
D.滑动变阻器 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8:1
13.往 FeCl3 和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
3
CuCl2+Fe=FeCl2+Cu,如图为反应后混合液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曲线,N、M、P、Q 是曲线上的点,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 b=2a,则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增加量与减小量之比为 8:7
B.若 b=2a,则原混合液中 FeCl3 和 CuCl2 的质量分数之比为 65:27
C.与M、P、Q 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分别是 3、2、1 种
D.N→P 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P→Q 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14.如图甲所示,用由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吊篮 C及其中的货物 A和电动机 B。启动电
动机,它所提供的拉力 F随时间 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吊篮上升的速度 v和上升的高度 h随时间 t变化的
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一切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在 1s~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0%,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 0~1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所做的功为 1100J
B.在 1s~2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 1500W
C.在 0~3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 1275W
D.动滑轮重为 100N
15.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之一为飞沫传播,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 5微米的含水颗粒,可以通过一定距离(一般
认为 1~2m)进入易感粘膜表面,一般不会长时间存留在空中。为此人们要正确佩戴口罩,对易受到污染的物
体表面经常进行消毒处理。根据以上介绍,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沫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的缘故
B.飞沫能飞出 1m 外,说明飞沫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健康人戴口罩防止被感染,其防疫策略类似于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弱噪声
D.用紫外线可以对受病毒感染的物体进行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二、填空题(共 38 分)
16.2021年 5月 22日 13: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 31km 处,
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
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散热。
(2)失温时,人体感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会不由自主地发生战栗,此反射类型属于 。
此时人体四肢慢慢僵硬,呼吸更加急促,这是为了进行 呼吸产生更多的热量。
4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寨卡病毒能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巴西卫生部门确认,2015年以来巴西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激增,与孕妇
受蚊虫叮咬感染寨卡病毒有关,且目前尚无相关疫苗。
材料 2:疫苗含有的病原体成分,既保留了可供淋巴细胞识别的特征,又失去了杀伤力。一般来说,疫苗需要在
8℃以下条件储存,故在疫苗运输和储存中要配备很多专业设备,如冷库、冷藏车、冰箱、冷藏背包等。若上述
“冷链”断了,疫苗中的病原体成分会失活,失去某些识别特征。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寨卡病毒属于 。
(2)专家建议:孕妇应避免前往疫区,减少与蚊虫的接触。该项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注射有活性的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当保存不当失活
疫苗注入人体后,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原因是 。
18.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 X的组成,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把气体 X由注射器 A缓慢
地送入装有 CuO的 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
①实验前 B管及 CuO的质量为 21.32g,实验后 B管及残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21.16g。
②C试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经过电解可得 H2和 O2.在 D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是 N2。
③经分析知道,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14:3.回答下列问题:
(1)B管中的现象为 。
(2)写出化合物 X与 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如图甲所示,向盛有 CuO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 H2SO4,CuO全部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继续向试管中加
入一定量的 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试管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 NaOH溶液,又有沉
淀生成,且新生成的沉淀质量跟滴加的 NaOH 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写出 CuO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乙中 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可能的组成 。
20.(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针筒活塞的面积为 5×10 -5m2 , 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为消除活塞与针筒
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明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
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
杯与水的总质量为 0.8kg;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 0.6kg 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则活塞与注
射器筒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________Pa。
5
(2)小亮利用轻质木条和透明塑料桶等器材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测量密度的秤.只要把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体倒入小
桶中,就能通过移动秤砣的位置,从木条的刻度读出液体的密度值.
①若木条上 A、B、C中有一点是零刻度,应该是______点
②该秤的刻度是______(均匀/不均匀).
③若让秤砣位置不变,仍可用该秤测量液体的密度,则应把刻度标在塑料桶壁上,该刻度______(上或下)边
的数值大.
21.(1)如图是中国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东方超环,它在 1亿度超高温度下运 行了近 10 秒。
核能的释放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两种途径,“人造太阳”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相似,通
过 的途径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获得高温。人造太阳加热功率超过 1×1012
瓦,若利用人造太阳发电,发电效率为 60%,则每小时发电量达 J。
(2)小明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 A、B 物体一起匀速前进,绳子自由端运动了 0.2m ,
若物 体 B 与地面的摩擦力为 9N ,则拉力所做的功是 J 。A、B 物体一起匀速向左运 动的过程
中 A 物体受摩摩擦力是 N 。(绳重,滑轮重,绳与滑轮摩擦不计)
22. 小金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完成如下图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 (选填“增加”或“减小”) g。
(3)小金在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
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 42 分)
23.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_____.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__ ___℃的温水中 5~10 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 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 被唾液淀粉酶
分解成麦芽糖了.
6
24.小徐为判断酸碱中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往 2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10%的盐酸,装置如图 1。
实验中温度变化如表所示: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 V/mL 5 11 18 23 29
溶液温度 t/℃ 28.7 34.1 37.8 35.3 33.4
(1)判断方法一:利用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红色消失,因为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
图2 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用符号或文字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
(2)判断方法二: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当温度为 ℃时表明中和反应完全进行。
(3)判断方法三:通过计算获取准确的数据来判断。当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为a g 时反应完全进行,若将2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换为20 g10%的氢氧化钾溶液,则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 (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a g。
25.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甲同学用 A 和 C 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 B 和 C 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
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___________(填写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 D 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 D 之前可接入如
图装置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 F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3)乙同学将 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 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
明显现象,则装置 G 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 。
26.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 4 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7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 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
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 (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
(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3)依次把 M、N 跟电阻丝 A、B 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 A、B两根电阻丝电阻
的大小,可得结论是 。
(4)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 4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D.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27.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
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
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 并说出你的理
由: 。
28.小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 4.5V),电流
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甲“10Ω 2A”、乙“20Ω 1A”),
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电路的连接。
8
(2)实验中小金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的指针始终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则电路故障
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多次改变 R的阻值,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 I﹣R图象,得到的结论是 。
(4)在上述实验中,小金用 10Ω的电阻替换 5Ω的电阻,为了完成实验,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 端移动(选填“A”或“B”),使电压表示数为 V。
四、分析计算题(共 35 分)
29.健康的生活既要注意平衡膳食,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图为可调式握力器,可用于锻炼手部肌肉。锻炼
时只要抓住左手柄,用力抓紧使其碰触右手柄上的计数按钮,即算完成一个握力动作。
(1)握力器的力度可以通过使用调节器移动弹簧下端的位置来改变。现在需要将力度调小,则应该将弹簧下端
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2)小舟用平均大小为 500 牛的力抓握力器的手柄,使手柄在力的方向上移动 6厘米完成一个握力
动作,则做功多少焦
(3)小舟饮用一罐净含量为 330 毫升的可乐后,获得的能量为 540 千焦。若获得能量的 10%用于握
力做功,则消耗这些能量需要完成多少个题(2)中的握力动作
30.如图甲是一款可调温果汁加热器,图乙是其简化电路图,R1,R2均为加热电阻。当开关接 1 时,加热器处于
保温挡,保温功率为 220W;当开关接 2 时,加热器处于可调温挡,可调功率范围为 220W~1100W。[果汁比
热容取 4.0×103J/(kg ℃)]求:
(1)加热电阻 R2的阻值;
(2)当滑动变阻器 R1的阻值调到 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
(3)若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 1kg 果汁加热 2min,果汁的温度升高 30℃,求加热器的效率。
9
31.如图是 Argo 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所示,由坚硬壳体和下方可伸
缩油囊两部分组成;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当油囊中
的油全部被抽回壳体内时,油囊自身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浮标总质量为 55kg,其中含油 24kg;浮标壳体体积为
0.04m3;油的密度 0.8×103kg/m3,海水密度取 1.0×103kg/m3。
(1)Argo 浮标是通过改变 (填“重力”或“所受浮力”)来改变沉浮状态的;
(2)该浮标漂浮在水面上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立方米?
32.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
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的 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
图),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请分
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33.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电热水壶”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任务】制作一款电热水壶。经过小组同学讨论后确定电热水壶的要求如下:容积:1L:
功能:①加热, ②保温;性能:能在 7 分钟内将 1L 水从 20℃加热到 100℃(不计热量损失)。
10
(1)【方案设计】为实现上述功能,同学们利用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R1示。利用方案一中的器材,请将方案二的电路补充完整。
(2)【器材选择】若该壶是按照方案一设计的,根据项目任务中的性能要求,选择的加热电阻阻值最大为多
3
少欧姆 [Q 吸= cm(t-to) ,c 水=4.2×10 J/(kg℃) ]
(3)【方案反思】有同学认为电器设计还应考虑使用安全,从安全角度提出一条设计建议:

【项目制作】……
34.在一烧杯中盛有 21.6g Na2CO3和 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
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当滴加了 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 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 73g稀盐酸时(即 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结
果保留一位小数)
11
35. 自 2023年 1 月 8号起,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各大城市纷纷推出抗原检测试
剂盒,提倡居民在家中自行检测。下图为抗原自检操作步骤,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产生了抗体,这属于 免
疫(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图 2中的拭子是植绒尼龙拭子,在制作过程中由植绒机产生数万伏的高压静电,通过电子转移让喷头中的尼
龙短纤维带上负电荷,在此过程中尼龙短纤维 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3)图 3中检测人员用采样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咽侧壁及咽后壁数次,被检测人员可能出现恶心现象,这属于
反射(选填 “条件”或“非条件”)。.
(4)图 4将拭子插入提取液中混合均匀,提取液的成分主要包括: Tris 缓冲液、表面活性剂、纯化水和少量防腐剂
等。Tris缓冲液主要成分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C4H11NO3), C4H11NO3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5)回顾新冠疫情三年,新冠病毒的毒性正在减弱,与此同时病毒的传染性却在增强,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
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这一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环境的变化对病毒起不定向选择的作用
C.新冠病毒的毒性减弱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D.新冠病毒为了生存而努力使自身毒性减弱
122024年九年级科学中考模拟卷六(问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35 小题,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Na—23 N—14
5.本卷计算中 g 取 10 牛/千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验证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
C.用酚酞试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 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2.“愚人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实为铜锌合金,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若向一定量“愚人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 C.D.
3.下列关于植物体及其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丙中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是B,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C所示结构
B.图丁中,将来发育成叶的是图中3所示的结构,5将来发育成顶芽
C.图乙所示植物与图甲相比,具有了真正的花和果实
D.图乙中的3与图甲的1中都含有能进行无性生殖的孢子
4.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c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c点大
C.由图3可知,若该酶为唾液淀粉酶,在a点所对应的pH值约为7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c点好
5.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放在光滑木板上的小车相连(不计弹簧间摩擦)。现将弹簧由自由长的位置A压缩到B,松手后,小车由位置B开始运动至位置C,然后被拉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动能最大位置在A点左侧
B.在小车运动过程中,只有弹力做功,小车机械能守恒
C.小车自A至C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D.小车自B至C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用甲、乙两种方式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甲、P乙 , 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甲=P乙 , η甲=η乙
B. P甲<P乙 , η甲>η乙
C. P甲<P乙 , η甲<η乙
D. P甲>P乙 , η甲>η乙
7.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计划于2月4日(大年初四)开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我们可能在这一天晚上看到一轮明月
B.在2022年中,宁波正午竿影这一天最短
C.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④-①之间
D.宁波这一天昼长夜短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FeCl3、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发现该废液样品为无色溶液,为进一步确定废液的成分,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原废液中(   )
A.可能存在Na2SO4 B.可能存在NaCl
C.可能存在FeCl3 D.一定存在Ba(NO3)2
9.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说明该钾盐一定是KHCO3
B 向Na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后过滤 得到纯净的NaOH溶液
C 把2根铜丝分别浸入FeCl2溶液和AgNO3溶液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D 将NaNO3、HCl、CaCl2和KOH四种溶液互相反应 鉴别四种溶液
A.A B.B C.C D.D
10.小宁监测了自己在安静休息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部分生理变化,以下情况不会在剧烈运动时出现的是(   )
A.汗液的分泌量会增加 B.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会增加
C.尿液的排出量会增加 D.腿部肌肉会有酸痛现象
11.如图是一些研究电磁现象实验的示意图。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中,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乙实验中,闭合开关后,导体棒ab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丙实验中,两线圈匝数相同,通过线圈的电流不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个数不同,说明电磁铁
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D.丁实验中,导体棒ab水平向左运动,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
一定能产生电流
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了2V,在10s内定值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36J。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1A
B.滑片P在中点时,10s内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能为60J
C.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6:9
D.滑动变阻器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8:1
13.往FeCl3 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如图为反应后混合液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曲线,N、M、P、Q 是曲线上的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 b=2a,则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增加量与减小量之比为 8:7
B.若 b=2a,则原混合液中 FeCl3 和 CuCl2 的质量分数之比为 65:27
C.与M、P、Q 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分别是 3、2、1 种
D.N→P 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P→Q 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14.如图甲所示,用由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吊篮C及其中的货物A和电动机B。启动电动机,它所提供的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吊篮上升的速度v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一切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在1s~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0~1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所做的功为1100J
B.在1s~2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1500W
C.在0~3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1275W
D.动滑轮重为100N
15.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之一为飞沫传播,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可以通过一定距离(一般认为1~2m)进入易感粘膜表面,一般不会长时间存留在空中。为此人们要正确佩戴口罩,对易受到污染的物体表面经常进行消毒处理。根据以上介绍,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飞沫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的缘故
B.飞沫能飞出1m外,说明飞沫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健康人戴口罩防止被感染,其防疫策略类似于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弱噪声
D.用紫外线可以对受病毒感染的物体进行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二、填空题(共38分)
16.2021年5月22日13: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 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失温时,人体感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会不由自主地发生战栗,此反射类型属于 。
此时人体四肢慢慢僵硬,呼吸更加急促,这是为了进行 呼吸产生更多的热量。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寨卡病毒能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巴西卫生部门确认,2015年以来巴西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激增,与孕妇受蚊虫叮咬感染寨卡病毒有关,且目前尚无相关疫苗。
材料2:疫苗含有的病原体成分,既保留了可供淋巴细胞识别的特征,又失去了杀伤力。一般来说,疫苗需要在8℃以下条件储存,故在疫苗运输和储存中要配备很多专业设备,如冷库、冷藏车、冰箱、冷藏背包等。若上述“冷链”断了,疫苗中的病原体成分会失活,失去某些识别特征。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寨卡病毒属于    。
(2)专家建议:孕妇应避免前往疫区,减少与蚊虫的接触。该项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注射有活性的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当保存不当失活疫苗注入人体后,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原因是    。
18.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把气体X由注射器A缓慢地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
①实验前B管及CuO的质量为21.32g,实验后B管及残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1.16g。
②C试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经过电解可得H2和O2.在D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是N2。
③经分析知道,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4:3.回答下列问题:
(1)B管中的现象为   。
(2)写出化合物X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如图甲所示,向盛有CuO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CuO全部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继续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试管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又有沉淀生成,且新生成的沉淀质量跟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写出CuO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图乙中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可能的组成 。
20.(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针筒活塞的面积为 5×10 -5m2 , 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明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0.8kg;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 0.6kg 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则活塞与注射器筒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________Pa。
(2)小亮利用轻质木条和透明塑料桶等器材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测量密度的秤.只要把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体倒入小桶中,就能通过移动秤砣的位置,从木条的刻度读出液体的密度值.
①若木条上A、B、C中有一点是零刻度,应该是______点
②该秤的刻度是______(均匀/不均匀).
③若让秤砣位置不变,仍可用该秤测量液体的密度,则应把刻度标在塑料桶壁上,该刻度______(上或下)边的数值大.
21.(1)如图是中国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东方超环,它在1亿度超高温度下运 行了近10秒。核能的释放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两种途径,“人造太阳”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相似,通过 的途径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获得高温。人造太阳加热功率超过1×1012瓦,若利用人造太阳发电,发电效率为60%,则每小时发电量达 J。  
(2)小明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 A、B 物体一起匀速前进,绳子自由端运动了 0.2m ,若物 体 B 与地面的摩擦力为 9N ,则拉力所做的功是 J 。A、B 物体一起匀速向左运 动的过程中 A 物体受摩摩擦力是 N 。(绳重,滑轮重,绳与滑轮摩擦不计)
22. 小金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完成如下图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 (选填“增加”或“减小”) g。
(3)小金在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2分)
23.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_____ .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__ ___ ℃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 __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 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24.小徐为判断酸碱中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往 2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10%的盐酸,装置如图 1。
实验中温度变化如表所示: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 V/mL 5 11 18 23 29
溶液温度 t/℃ 28.7 34.1 37.8 35.3 33.4
(1)判断方法一:利用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红色消失,因为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 2 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用符号或文字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
(2)判断方法二: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当温度为 ℃时表明中和反应完全进行。
(3)判断方法三:通过计算获取准确的数据来判断。当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a g 时反应完全进行,若将 2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换为 20 g10%的氢氧化钾溶液,则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 g。
25.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___________(填写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F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 。
26.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 (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 (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得结论是 。
(4)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4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D.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27.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 并说出你的理由: 。
28.小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甲“10Ω 2A”、乙“20Ω 1A”),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电路的连接。
(2)实验中小金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的指针始终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多次改变R的阻值,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I﹣R图象,得到的结论是 。
(4)在上述实验中,小金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为了完成实验,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 端移动(选填“A”或“B”),使电压表示数为 V。
四、分析计算题(共35分)
29.健康的生活既要注意平衡膳食,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图为可调式握力器,可用于锻炼手部肌肉。锻炼时只要抓住左手柄,用力抓紧使其碰触右手柄上的计数按钮,即算完成一个握力动作。
(1)握力器的力度可以通过使用调节器移动弹簧下端的位置来改变。现在需要将力度调小,则应该将弹簧下端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2)小舟用平均大小为500牛的力抓握力器的手柄,使手柄在力的方向上移动6厘米完成一个握力
动作,则做功多少焦
(3)小舟饮用一罐净含量为330毫升的可乐后,获得的能量为540千焦。若获得能量的10%用于握
力做功,则消耗这些能量需要完成多少个题(2)中的握力动作
30.如图甲是一款可调温果汁加热器,图乙是其简化电路图,R1,R2均为加热电阻。当开关接1时,加热器处于保温挡,保温功率为220W;当开关接2时,加热器处于可调温挡,可调功率范围为220W~1100W。[果汁比热容取4.0×103J/(kg ℃)]求:
(1)加热电阻R2的阻值;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
(3)若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1kg果汁加热2min,果汁的温度升高30℃,求加热器的效率。
31.如图是Argo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所示,由坚硬壳体和下方可伸缩油囊两部分组成;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当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壳体内时,油囊自身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浮标总质量为 55kg,其中含油 24kg;浮标壳体体积为 0.04m3;油的密度 0.8×103kg/m3,海水密度取 1.0×103kg/m3。
(1)Argo 浮标是通过改变 (填“重力”或“所受浮力”)来改变沉浮状态的;
(2)该浮标漂浮在水面上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立方米?
32.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的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33.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电热水壶”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任务】制作一款电热水壶。经过小组同学讨论后确定电热水壶的要求如下:容积:1L:
功能:①加热, ②保温;性能:能在7分钟内将1L水从20℃加热到100℃(不计热量损失)。
(1)【方案设计】为实现上述功能,同学们利用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R1(2)【器材选择】若该壶是按照方案一设计的,根据项目任务中的性能要求,选择的加热电阻阻值最大为多少欧姆 [Q吸= cm(t-to) ,c水=4.2×103J/(kg℃) ]
(3)【方案反思】有同学认为电器设计还应考虑使用安全,从安全角度提出一条设计建议:
   。
【项目制作】……
34.在一烧杯中盛有21.6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5. 自2023年1月8号起,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各大城市纷纷推出抗原检测试剂盒,提倡居民在家中自行检测。下图为抗原自检操作步骤,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产生了抗体,这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图2中的拭子是植绒尼龙拭子,在制作过程中由植绒机产生数万伏的高压静电,通过电子转移让喷头中的尼龙短纤维带上负电荷,在此过程中尼龙短纤维 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3)图3中检测人员用采样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咽侧壁及咽后壁数次,被检测人员可能出现恶心现象,这属于
反射(选填 “条件”或“非条件”)。.
(4)图4将拭子插入提取液中混合均匀,提取液的成分主要包括: Tris 缓冲液、表面活性剂、纯化水和少量防腐剂等。Tris缓冲液主要成分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C4H11NO3), C4H11NO3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5)回顾新冠疫情三年,新冠病毒的毒性正在减弱,与此同时病毒的传染性却在增强,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这一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环境的变化对病毒起不定向选择的作用
C.新冠病毒的毒性减弱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D.新冠病毒为了生存而努力使自身毒性减弱2024年九年级科学中考模拟卷六(答卷)
考生须知:
1.全卷共四大题,35 小题,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全卷分为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卷Ⅰ的答案必须用2B 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Na—23 N—14
5.本卷计算中 g 取 10 牛/千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验证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 B.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
C.用酚酞试液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石灰水 D.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
2.“愚人金”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实为铜锌合金,常被不法商贩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若向一定量“愚人金”粉末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
A.B. C.D.
3.下列关于植物体及其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图丙中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是B,滴加碘液变蓝的结构是C所示结构
B.图丁中,将来发育成叶的是图中3所示的结构,5将来发育成顶芽
C.图乙所示植物与图甲相比,具有了真正的花和果实
D.图乙中的3与图甲的1中都含有能进行无性生殖的孢子
4.下列有关描述中错误的是(B)
A.由图1可知,当光照强度为c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B.由图2可知,具有抗药性害虫所占的百分比b点比c点大
C.由图3可知,若该酶为唾液淀粉酶,在a点所对应的pH值约为7
D.由图4可知,果蔬储藏室内的温度调整到b点时的效果比c点好
5.如图所示,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放在光滑木板上的小车相连(不计弹簧间摩擦)。现将弹簧由自由长的位置A压缩到B,松手后,小车由位置B开始运动至位置C,然后被拉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小车动能最大位置在A点左侧
B.在小车运动过程中,只有弹力做功,小车机械能守恒
C.小车自A至C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D.小车自B至C的运动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6.如图,用甲、乙两种方式在相同时间内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时,拉力做功的功率为P甲、P乙 , 机械效率分别为η甲、η乙( 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A. P甲=P乙 , η甲=η乙
B. P甲<P乙 , η甲>η乙
C. P甲<P乙 , η甲<η乙
D. P甲>P乙 , η甲>η乙
7.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计划于2月4日(大年初四)开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 )
我们可能在这一天晚上看到一轮明月
B.在2022年中,宁波正午竿影这一天最短
C.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图中④-①之间
D.宁波这一天昼长夜短
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FeCl3、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发现该废液样品为无色溶液,为进一步确定废液的成分,取样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得出原废液中( B )
A.可能存在Na2SO4 B.可能存在NaCl
C.可能存在FeCl3 D.一定存在Ba(NO3)2
9.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C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说明该钾盐一定是KHCO3
B 向NaOH和Ca(OH)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后过滤 得到纯净的NaOH溶液
C 把2根铜丝分别浸入FeCl2溶液和AgNO3溶液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D 将NaNO3、HCl、CaCl2和KOH四种溶液互相反应 鉴别四种溶液
A.A B.B C.C D.D
10.小宁监测了自己在安静休息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部分生理变化,以下情况不会在剧烈运动时出现的是( C )
A.汗液的分泌量会增加 B.呼吸的深度和频率会增加
C.尿液的排出量会增加 D.腿部肌肉会有酸痛现象
11.如图是一些研究电磁现象实验的示意图。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甲实验中,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乙实验中,闭合开关后,导体棒ab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这个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丙实验中,两线圈匝数相同,通过线圈的电流不同,电磁铁吸引大头针个数不同,说明电磁铁
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关
D.丁实验中,导体棒ab水平向左运动,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
一定能产生电流
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12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当滑片P置于变阻器的b端时,电压表的示数变了2V,在10s内定值电阻R1产生的热量为36J。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C )
A.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1A
B.滑片P在中点时,10s内滑动变阻器R消耗的电能为60J
C.R1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6:9
D.滑动变阻器R先后两次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8:1
13.往FeCl3 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已知反应的先后顺序、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如图为反应后混合液质量与加入铁粉质量的关系曲线,N、M、P、Q 是曲线上的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若 b=2a,则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的增加量与减小量之比为 8:7
B.若 b=2a,则原混合液中 FeCl3 和 CuCl2 的质量分数之比为 65:27
C.与M、P、Q 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种类分别是 3、2、1 种
D.N→P 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P→Q 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14.如图甲所示,用由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吊篮C及其中的货物A和电动机B。启动电动机,它所提供的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吊篮上升的速度v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一切摩擦和绳重均可忽略不计,在1s~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在0~1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所做的功为1100J
B.在1s~2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1500W
C.在0~3s内,电动机提供的拉力的功率为1275W
D.动滑轮重为100N
15.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方式之一为飞沫传播,飞沫一般是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可以通过一定距离(一般认为1~2m)进入易感粘膜表面,一般不会长时间存留在空中。为此人们要正确佩戴口罩,对易受到污染的物体表面经常进行消毒处理。根据以上介绍,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飞沫能附着于物体表面,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的缘故
B.飞沫能飞出1m外,说明飞沫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健康人戴口罩防止被感染,其防疫策略类似于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弱噪声
D.用紫外线可以对受病毒感染的物体进行消毒,是因为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二、填空题(共38分)
16.2021年5月22日13:00左右,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进行到高海拔赛段20km至31km 处,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部分参赛人员出现了失温现象: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
(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
(2)失温时,人体感受到外界的寒冷刺激会不由自主地发生战栗,此反射类型属于 。
此时人体四肢慢慢僵硬,呼吸更加急促,这是为了进行 呼吸产生更多的热量。
【答案】(1)下丘脑 ;小于(2)非条件反射 (3)有氧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寨卡病毒能通过蚊虫进行传播。巴西卫生部门确认,2015年以来巴西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激增,与孕妇受蚊虫叮咬感染寨卡病毒有关,且目前尚无相关疫苗。
材料2:疫苗含有的病原体成分,既保留了可供淋巴细胞识别的特征,又失去了杀伤力。一般来说,疫苗需要在8℃以下条件储存,故在疫苗运输和储存中要配备很多专业设备,如冷库、冷藏车、冰箱、冷藏背包等。若上述“冷链”断了,疫苗中的病原体成分会失活,失去某些识别特征。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寨卡病毒属于    。
(2)专家建议:孕妇应避免前往疫区,减少与蚊虫的接触。该项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3)注射有活性的疫苗使人体获得的免疫属于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当保存不当失活疫苗注入人体后,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原因是    。
【答案】(1)病原体; (2)保护易感人群;
(3)特异性;失活疫苗没有可供人体淋巴细胞识别的特征。
18.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把气体X由注射器A缓慢地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
①实验前B管及CuO的质量为21.32g,实验后B管及残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1.16g。
②C试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经过电解可得H2和O2.在D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是N2。
③经分析知道,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4:3.回答下列问题:
(1)B管中的现象为   。
(2)写出化合物X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2NH3+3CuON2+3Cu+3H2O。
19.如图甲所示,向盛有CuO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CuO全部溶解并得到蓝色溶液;继续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试管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OH溶液,又有沉淀生成,且新生成的沉淀质量跟滴加的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写出CuO全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
图乙中A点对应溶液中溶质可能的组成 。
【答案】(1)CuO+H2SO4=CuSO4+H2O (2)NaCl;Na2SO4和NaCl ; 氯化钠和氯化钡
20.(1)在测量大气压的实验中,针筒活塞的面积为 5×10 -5m2 , 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小明采用了图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0.8kg;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 0.6kg 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则活塞与注射器筒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________Pa。
【答案】 3;1×105
(2)小亮利用轻质木条和透明塑料桶等器材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测量密度的秤.只要把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体倒入小桶中,就能通过移动秤砣的位置,从木条的刻度读出液体的密度值.
①若木条上A、B、C中有一点是零刻度,应该是______点
②该秤的刻度是______(均匀/不均匀).
③若让秤砣位置不变,仍可用该秤测量液体的密度,则应把刻度标在塑料桶壁上,该刻度______(上或下)边的数值大.
【答案】(1)A (2)均匀 (3)下
(1)如图是中国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东方超环,它在1亿度超高温度下运 行了近10秒。核能的释放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两种途径,“人造太阳”的反应原理与太阳相似,通过 的途径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获得高温。人造太阳加热功率超过1×1012瓦,若利用人造太阳发电,发电效率为60%,则每小时发电量达 J。  
【答案】(1)轻核聚变 2.16×1015
(2)小明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拉着 A、B 物体一起匀速前进,绳子自由端运动了 0.2m ,若物 体 B 与地面的摩擦力为 9N ,则拉力所做的功是 J 。A、B 物体一起匀速向左运 动的过程中 A 物体受摩摩擦力
是 N 。(绳重,滑轮重,绳与滑轮摩擦不计)
【答案】(2)0.6 0
22. 小金在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完成如下图的实验,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取出铜片后,烧杯内溶液质量 (选填“增加”或“减小”) g。
(3)小金在取出铜片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充分振荡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生成,则可推断,滤液中的溶质是 。
【答案】 (1) Cu+2AgNO3=Cu(NO3)2+2Ag (2)减小 b-a (3)硝酸亚铁或Fe(NO3 )2
三、实验探究题(共42分)
23.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_____ .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__ ___ ℃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 __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 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答案】(1)2毫升清水 (2)37
(3)①③ (4)①;淀粉
24.小徐为判断酸碱中和反应是否进行完全,往 2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10%的盐酸,装置如图 1。
实验中温度变化如表所示: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 V/mL 5 11 18 23 29
溶液温度 t/℃ 28.7 34.1 37.8 35.3 33.4
(1)判断方法一:利用指示剂颜色变化判断。溶液红色消失,因为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 2 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用符号或文字表示酸碱反应的实质 。
(2)判断方法二: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当温度为 ℃时表明中和反应完全进行。
(3)判断方法三:通过计算获取准确的数据来判断。当加入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a g 时反应完全进行,若将 20 g10%的氢氧化钠溶液换为 20 g10%的氢氧化钾溶液,则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 g。
【答案】(1)OH- +H + =====H2O(合理即可) (2)37.8 (3)小于
25.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甲同学用A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___________(填写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__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F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
(3)乙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 。
【答案】 (1)长颈漏斗 乙 (2)通入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 F NaHCO3+HCl=NaCl+H2O+CO2↑ (3) 小气球逐渐膨胀起来
26.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 (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 (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得结论是 。
(4)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4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D.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答案】(1)小亮 (2)三 (3)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4)C
27.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 并说出你的理由: 。
【答案】(1)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像 (2)像距等于物距
(3)能,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虚像
28.小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甲“10Ω 2A”、乙“20Ω 1A”),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甲电路的连接。
(2)实验中小金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两电表的指针始终处于图乙所示的状态,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3)排除故障后,多次改变R的阻值,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I﹣R图象,得到的结论是 。
(4)在上述实验中,小金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为了完成实验,他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 端移动(选填“A”或“B”),使电压表示数为 V。
【答案】(1)
(2)定值电阻断路;
(3)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A;2.5;
四、分析计算题(共42分)
29.健康的生活既要注意平衡膳食,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图为可调式握力器,可用于锻炼手部肌肉。锻炼时只要抓住左手柄,用力抓紧使其碰触右手柄上的计数按钮,即算完成一个握力动作。
(1)握力器的力度可以通过使用调节器移动弹簧下端的位置来改变。现在需要将力度调小,则应该将弹簧下端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2)小舟用平均大小为500牛的力抓握力器的手柄,使手柄在力的方向上移动6厘米完成一个握力
动作,则做功多少焦
(3)小舟饮用一罐净含量为330毫升的可乐后,获得的能量为540千焦。若获得能量的10%用于握
力做功,则消耗这些能量需要完成多少个题(2)中的握力动作
【答案】(1)根据图片可知,O点为支点,弹簧对杠杆施加阻力,手对杠杆施加动力。根据F1L1=F2L2可知,在弹簧拉力F2和动力臂L1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小动力F1就必须减小阻力臂L2, 即将弹簧下端向右移动。
(2)完成一个握力动作做功:W=Fs=500N×0.06m=30J;
(3)消耗这些能量需要完成题(2)中的握力动作的个数:540×103J×10%/30J=1800。
[答案](1)右 (2)30J (3)1800
30.如图甲是一款可调温果汁加热器,图乙是其简化电路图,R1,R2均为加热电阻。当开关接1时,加热器处于保温挡,保温功率为220W;当开关接2时,加热器处于可调温挡,可调功率范围为220W~1100W。[果汁比热容取4.0×103J/(kg ℃)]求:
(1)加热电阻R2的阻值;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
(3)若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1kg果汁加热2min,果汁的温度升高30℃,求加热器的效率。
【答案】(1)由于果汁加热器的最大功率是1100W,加热器最大功率时,滑片在最右端,只有加热电阻R2接入电路,根据P=知加热电阻R2的阻值为:
R2===44Ω;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为:
P===440W;
(3)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1kg果汁加热2min,消耗的电能为:
W最大=P最大t=1100W×2×60s=1.32×105J,
果汁的温度升高30℃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Δt=4.0×103J/(kg ℃)×1kg×30℃=1.2×105J,
加热器的效率为:
η==×100%≈90.9%。
答:(1)加热电阻R2的阻值为44Ω;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为440W;
(3)若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1kg果汁加热2min,果汁的温度升高30℃,加热器的效率为90.9%。
31.如图是Argo浮标,广泛应用于台风预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浮标结构如图所示,由坚硬壳体和下方可伸缩油囊两部分组成;当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内的油注入油囊时,油囊排开水的体积等于注入油的体积;当油囊中的油全部被抽回壳体内时,油囊自身体积忽略不计。已知浮标总质量为 55kg,其中含油 24kg;浮标壳体体积为 0.04m3;油的密度 0.8×103kg/m3,海水密度取 1.0×103kg/m3。
(1)Argo 浮标是通过改变 (填“重力”或“所受浮力”)来改变沉浮状态的;
(2)该浮标漂浮在水面上所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液压式柱塞泵将壳体中的油全部注入油囊时,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多少立方米?
【答案】(1)图题意可知,浮标的沉或浮是通过改变油囊排开水的体积来改变浮力大小实现的;
浮标总重力G=mg=55kg×10Nkg=550N;因为浮标总是漂浮在液面的,则浮力大小等于其中重力:F浮=G=550N;
由ρ=m/V得V油囊=V油=m油/ρ油=24kg/0.8×103kg/m3=0.03m3;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得V排=F浮/ρ液g=550N/1.0×103kg/m3×10N/kg=0.055m3;由于油囊是浸没在水中的,则V排=V油囊+V壳浸,所以外壳浸入水中的体积V壳浸=V排-V油囊=0.055m3-0.03m3=0.025m3;
则浮标最终露出水面的体积V露=V壳-V浸浸=0.04m3-0.025m3=0.015m3。
(1)浮力 (2)550N (3)0.015m3
32.在科学拓展性课程学习中,小柯做了如下实验:先在水槽里的支架上放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有较多正在萌发的种子,另一个装有适量的NaOH溶液,再往水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最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如图),持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大烧杯内的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为什么杯外的水会进入杯内呢?请分析实验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解释。
【答案】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同时产生了同体积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大烧杯内气体压强减小。大烧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水槽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烧杯内,使大烧杯内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
故答案为: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同时产生了同体积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大烧杯内气体压强减小。大烧杯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水槽的水被外界大气压入烧杯内,使大烧杯内水面上升,水槽的水面下降。
33.学习了电学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制作“电热水壶”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任务】制作一款电热水壶。经过小组同学讨论后确定电热水壶的要求如下:容积:1L:
功能:①加热, ②保温;性能:能在7分钟内将1L水从20℃加热到100℃(不计热量损失)。
(1)【方案设计】为实现上述功能,同学们利用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R1(2)【器材选择】若该壶是按照方案一设计的,根据项目任务中的性能要求,选择的加热电阻阻值最大为多少欧姆 [Q吸= cm(t-to) ,c水=4.2×103J/(kg℃) ]
(3)【方案反思】有同学认为电器设计还应考虑使用安全,从安全角度提出一条设计建议:
   。
【项目制作】……
【答案】(1)根据功率的公式P=U2/R可知,在电压相同时,只有使总电阻变小,才能使总功率变大。方案一:将两个电阻串联,开关与其中一个电阻并联。当这个开关闭合后,短路电阻,这时总电阻变小,总功率增大,符合要求;方案二:将两个电阻并联,一个开关与其中一个电阻串联。闭合这个开关后,总电阻变小,总功率增大,符合要求,如下图所示:
(2)解:m=ρV=1.0×103kg/m3×1×10-3 m3=1kg
Q吸= cm(t-to)= 4.2×103J/(kg℃) × 1kg×(100℃-20℃) =3.36× 105J
∵W=Pt=Q ∴ ∵P= ∴
(3)如果人大意了没有按时关闭电源,那么加热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火灾,因此可以在电路上安装温控开关,让其到达温度后自动断开,这样会更安全。所以,在加热的支路上增加温度控制开关(合理即可)
(1)电路图见解析 (2)60.5Ω (3)在加热的支路上增加温度控制开关(合理即可)
34.在一烧杯中盛有21.6g Na2CO3和Na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写化学式)   .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为不饱和溶液,试通过计算求出其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1)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10% z y
= = ,
x=10.6g,y=4.4g,z=11.7g,故填:4.4.
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稀盐酸过量,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是NaCl、HCl.故填:NaCl、HCl.
(3)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1.6g﹣10.6g+11.7g=22.7g,
答:当滴加了73g稀盐酸时(即A点时),烧杯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22.7g.
35. 自2023年1月8号起,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各大城市纷纷推出抗原检测试剂盒,提倡居民在家中自行检测。下图为抗原自检操作步骤,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 。人体感染了新冠病毒后产生了抗体,这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2)图2中的拭子是植绒尼龙拭子,在制作过程中由植绒机产生数万伏的高压静电,通过电子转移让喷头中的尼龙短纤维带上负电荷,在此过程中尼龙短纤维 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3)图3中检测人员用采样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咽侧壁及咽后壁数次,被检测人员可能出现恶心现象,这属于
反射(选填 “条件”或“非条件”)。.
(4)图4将拭子插入提取液中混合均匀,提取液的成分主要包括: Tris 缓冲液、表面活性剂、纯化水和少量防腐剂等。Tris缓冲液主要成分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C4H11NO3), C4H11NO3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5)回顾新冠疫情三年,新冠病毒的毒性正在减弱,与此同时病毒的传染性却在增强,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这一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环境的变化对病毒起不定向选择的作用
C.新冠病毒的毒性减弱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定向变异
D.新冠病毒为了生存而努力使自身毒性减弱
【答案】(1)病原体特异性免疫(2)得到(3)非条件(4)48:11:48 (5)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