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稚子弄冰》教学逐字稿教学目标:1.识字与写字:认识“稚”等生字。2.阅读与鉴赏:读通古诗,读出节奏,读出情感,想象古诗的画面,用情境体验的的方式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3.表达与交流:体会和交流稚子不同的动作、心情和情绪的变化,感受稚子的童真童趣。教学重点:读通古诗,读出节奏,读出情感,用情境体验的的方式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稚子的童真童趣。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学习新课之前,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四年级时候我们学过的,诗人寄宿徐公店触景生情写下的。那句诗触动诗人的灵感,写下这首诗。 预设:儿童疾走追黄碟,生动形象有儿童的稚趣可爱。2.这位诗人是谁呢?杨万里你了解多少。3.杨万里是南宋伟大诗人之一,能与陆游并驾齐驱。一定是一位著名诗人。今天走进她的一首诗《稚子弄冰》。4.课题中知道写的是吗?你怎么知道小孩子?谁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预设:稚幼 稚嫩5.稚子在干什么?题目什么意思?“弄,玩也。”——《说文解字》二、初读古诗,梳理事物(一)怎样弄冰呢?我们一起走进稚子弄冰现场。请同学们有感情请朗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二)这首诗除了冰之外,还写了哪几种事物?用笔圈一圈。 预设:金盆 彩丝 银铮 玉磬 玻璃 1.哪几种事物是我们不熟悉的,带领大家一起读一读。预设:银铮 玉磬2.知道这两种什么东西吗?预设:两种是乐器。注释里面说的形状像钟一样可以敲打的乐器。3.图片出示银铮、玉磬,打击时候会发出优美的声音。玻璃指的是现在的玻璃吗?预设:冰比作玻璃。古代技艺不高,小孩子玩冰,忽做玻璃破碎的声音。4.其实玻璃指的是一种水玉,金盆是金子做的盆吗?彩丝呢?预设:金属盆子,彩色丝线。5.学习古诗,遇到古今差异词语,要多多留意,一起读读五个词语。(三)刚才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稚子弄冰,但是仅有28个字钟,用了10个字写了看起来无关的东西,这些东西和冰有关系吗?默读古诗思考。1.金盆和冰有关系吗?预设:冰原来在盆子里,写了冰的出处。2.稚子在干什么呢?那个字写出来?预设:把冰从盆子里拿出来,脱冰。(板书脱冰)3.彩丝、银铮和冰有关系吗?稚子在干什么?预设:彩丝是他用的东西,用彩丝把冰穿成银铮一样。预设:穿冰4.玉磬和冰有关系吗?稚子干什么?预设:冰比作玉磬一样,也是从样子来写。预设:稚子敲冰,发出声音和玉磬一样。5.不是从样子而是从声音角度来写,稚子干什么呢?预设:敲冰。6.玻璃这种玉石和冰有关系吗 预设:冰是透明的,和玉一样纯洁,冰比作玉。声音角度来写,冰块掉到地上的声音和玉石掉到地上声音一样。7.这时候碎冰还是冰碎?故意弄碎的吗?不是故意用那两个字?预设:冰碎。8.同学们看脱冰、穿冰、敲冰、碎冰,这其实就是稚子在干什么?用课题两个字。(弄冰)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一)这就是稚子弄冰的过程,如果加上我们丰富的想象,他就可以还原四个场景,接下来我们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每句话转换具体场景,你脑海里浮现怎样的画面场景,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二)四人小组汇报特别问一下,为什么彩丝,不是白色的丝线呢?预设:彩色是五颜六色很好看。白色不好看。(三)玩冰是稚子一人吗?还是很多孩子一起玩冰?诗钟没有任何提示,通过想象画面会变的生动形象。稚子金盆脱冰,你仿佛看到了了什么 预设:孩子把冰从金盆拿出来分给很多孩子。1.彩丝穿取当银铮仿佛看到什么?预设:许多孩子拿着彩色丝线各自把冰串起来。2.敲成玉磬穿林响。仿佛看到了什么?预设:许多孩子像开音乐会一样,敲起来清脆悦耳。3.忽做玻璃穿林响。仿佛看到了?预设:几个孩子没有拿稳,冰碎了,就像玉石掉在地上声音,非常好听。4.这就是稚子弄冰的生动的画面场景,既有取冰、敲冰、冰碎发出的声音又有画面,用一个形容。预设:有声有色。5.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感受这样的味道,我们一起读一读。(四)体会心情变化 其实深入场景还可以感受稚子玩冰时候心情的变化,想象一下冬天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金属盆里有冰,稚子心情在怎样?预设:十分开心,激动。今天可以玩冰了。1.拿来彩色丝线把冰穿起来,看起来像银铮一样,稚子心情怎样?预设:高兴、惊喜、像艺术品。2.敲打银铮一样冰块,竟然发出玉磬一样的声音,稚子心情怎样?预设:声音很好听,心情愉悦。3.忽然冰块碎了,心情怎样?预设:很失落,沮丧,难过。好不容易碎了。4.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稚子有欢乐有遗憾失落。同样用一个词语形容?预设:有喜有忧。5.冰块碎地并不悲观,第四句依然有喜?预设:掉下来声音和冰玉掉下来一样。惊喜。6.选择什么对象往往和心情有关,选择玻璃冰玉,很显然有喜在里面。把冰比作银铮、玉磬,其实甘肃我们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快乐的。 7.你看到了一群怎样的稚子?预设;天真活泼可爱,富有想象力。小结:诗人为什么弄冰为题,而不是玩冰?稚子这一弄,弄写出了有声有色的场景,写出来有喜有忧的心情。写出来一群天真活泼,富有想象力的稚子,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四、拓展阅读,体会童趣。1.其实杨万里诗中,不止一次写到了逗乐的场景,请看《宿新市徐公店》,有没有逗乐的场景?预设:一个儿童飞快追着黄色的蝴蝶,蝴蝶飞入和它颜色一样的菜花地,再也找不到了。预设;一个儿童飞快跑着追黄色的蝴蝶,眼看要追上了,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突然蝴蝶飞入黄色菜花地,孩子心情很失望。2.其实这个场景远比大家想象的多,蝴蝶很会逗弄,诗中没有出示一个“弄逗”,一追一飞就这样把蝴蝶飞,儿童追写的活灵活现。3.这同样是杨万里的诗《舟过安仁》谁来读一读。(1)有没有逗乐的场景?预设:两个小孩子坐在小船中,把划船的桨,乘船的竹竿都收起来,他们在干什么?预设:想靠伞来驶风,雨伞像帆一样。撑起伞像帆船一样,利用风的力量。把伞当作帆,借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4.着一张一帆就把逗乐的场景写了出来,什么样的儿童有这样的想法?预设:天真、活泼、富有想象力。5.这就是杨万里,都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其实诗人眼里,爱玩是儿童诗性,什么样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的诗篇呢?预设:童心未泯,富有想象力,喜爱儿童。6小结:杨万里无疑是喜爱儿童的,能够把我瞬间儿童的情绪,杨万里无疑是懂儿童的,总是用平易浅白的语言描写儿童。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诵这首诗。这样的声音将萦绕我们的童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