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依法行使权利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依法行使权利 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3.2 依法行使权利
政治认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行使权利的界限,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道德修养: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法治观念: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
责任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维护公民权利的方式,正确维护权利。
教学重点 公民行使基本权利的范围;学会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 自觉维护自己的权利,理解维护权利守程序。
核心素养
自主学习
认真阅读课本P43-46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时间:5分钟)
1.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2、行使权利时,遵守正当程序有何意义?
3、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哪些?(公民如何依法维权?)★
掌握维护权利的方式,
知道如何正确处理权益纠纷。(重点)
行使权利有界限
01
据最高人民法院消息,被告人吴某某在网络平台上以个人账号“飞哥在东莞”编发故事,为开展地产销售吸引粉丝、增加流量。
2021年11月19日,吴某某在网上浏览到被害人沈某某发布的“与外公的日常”帖文,遂下载并利用帖文图片在上述网络账号上发布帖文,捏造“73岁东莞清溪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赠送礼金、公寓、豪车”。
2023年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批7个涉网络暴力典型案例,其中,造谣祖孙合照为“老夫少妻”案入选其中。
典型案例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行使权利有范围)
1.公众场合有人抽烟,工作人员提醒他,他说:抽烟是我的自由,你管得着吗?
2.课堂上大家都在认真写作业,叶欣却在大声说话,班干提醒她,她说:说话是我的有权利!
3.2022年1月5日16时44分, 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
思考:上述行为有什么危害?给我们什么启示?
情景分析: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一 、行使权利有界限
思考:刘女士的维权方式及后果,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刘女士在化妆品店买了一套化妆品,但是用后脸变红变痒,并长了些痘痘。她召集了几名亲戚朋友,愤怒地找到化妆店, 并实施动手打砸,造成该店巨大损失,最刘女士最终因故意毁 坏财物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1.公民应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①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维护权利守程序
02
2023年2月13日下午,广东东莞市长安镇上角社区某电子厂门口,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无业男子持刀先后刺死3人,其中2人当场已无生命体征,另1人在送医途中不治身亡。
引起案件的原因是因为本该属于工人的劳动报酬,没有全额得到。
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2、公民为什么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1)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作用)
(2)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要求)
聚焦“维权方式”
面对上述类似情形,我们应该通过哪些途径合法维权呢?
农民工讨薪
侵犯知识产权
网购问题层出不穷
A.和解
3.公民维权途径(方式)?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和解
(1)含义:
(4)特点:
(3)过程:
(2)范围:
和解是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一些常见的消费、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纠纷等。
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快速、简便。
“小刮擦”交通事故,
方式一
【调 解】
(1)含义: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调解人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社会公德为依据,对纠纷双方进行疏导、劝说,促使他们相互谅解,进行协商,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2)分类: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方式二
人民调解:
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常由村委会和居委会负责。
调解由“人民调解员”完成。
行政调解:
由行政机关(政府、公安机关、婚姻登记机关等)主持,通过说服教育来调解民事纠纷或轻微刑事案件。
司法调解:
也称诉讼调解,在人民法院法官的主持下,对民事案件诉讼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的结案方式。
调解书具有强制力。
和解
调解
“调解”是指纠纷的当事人在中立的第三方的介入下,通过谈判达成和解、解决纠纷的过程和结果。
“和解”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换和沟通,就产生纠纷的事项达成共识和就纠纷的解决做出一致的决定的过程和结果。主要依赖于协商。
延迟符
和解与调解区别:
【仲 裁】
含义: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适用情形:公民与其他个人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争议时。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方式三
第三条 下列纠分不能仲裁:
  一是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等纠纷不能仲裁。
  二是行政争议不能裁决。我国法律规定这类纠纷应当依法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
知识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公民遇到某些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时
由被害人或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一般为轻微刑事案件
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般为社会危害性较大的案件。
刑事诉讼
刑事自诉:
刑事公诉:
诉 讼
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人身、财产
诉讼的类型
行政诉讼
民事诉讼
刑事自诉
遇到人身关系或财产关系的争议时
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权益时(民告官)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行政行为
(民告官)
诉讼是最权威、最正规的途径,是维权的最后屏障。
方式四
房产纠纷
遗产纠纷
抢 劫
强拆侵权
请判断下列行为归属于哪一种诉讼类型?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
刑事诉讼
行政诉讼
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仲裁由当地仲裁委受理,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
仲裁
诉讼
诉讼由法院受理,监督机构是检察院。
受理机构
双方自愿
不以另一方意志为转移
双方意愿
受案范围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
各类纠纷
程序不同
一裁终局制
一审不服还可以上诉,二审不服可在二年内申请再审。
案情不公开,裁决不公开
公开审理原则,但依法不应公开审理的除外。
是否公开
一旦合同双方约定选择仲裁解决合同纠纷,就不能到法院再进行诉讼。
方式
主要内容
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
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调解方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当事人根据他们之间订立的仲裁协议,自愿将其争议提交仲裁,并受仲裁裁判约束。
诉讼类型:民事诉讼、刑事自诉、行政诉讼
维权的方式各自有什么特点?
参与人
当事人
通过调节组织解决纠纷
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
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
第三方介入
维护权利要按法定程序办事,
具体在选择这些维权方式时,
有没有先后顺序?
依法行使权利
行使权利有界限
1.不能越界,不能滥用权利
2.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不能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3.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维护权利守程序
1.思想上: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意识,通过正确途径和方式维权;
2.行动上:
维护权利的方式
和解
调解
仲裁
诉讼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提升
1.中学生李某热衷网购,有一次在某网站所购某知名品牌运动鞋竟是冒牌货。他应该( )
①利用网络对该商家的售假行为大肆渲染
②向有关部门举报,以免更多的消费者受骗
③吃一堑长一智,就当花钱买个教训
④增强维权意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2.【典例】(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将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并要求个人信息处理者对此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针对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老师会告诉我们( )
①提高警惕,增强信息保护能力 ②自觉守法,不侵犯他人隐私
③远离网络,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④遇到侵害,要善用法律维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保护、隐私权、依法维权。
①②④:针对青少年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老师会告诉我们高警惕,增强信息保护能力,自觉守法,不侵犯他人隐私,遇到侵害,要善用法律维权,①②④正确;
③:要合理利用网络,不能远离网络,③错误;故本题选B。
3.【典例】(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午休期间,同宿舍的同学都休息了,小刚还在大声地唱歌,室友多次提醒,他却说:“唱歌是 我的自由和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对此,你的看法是( )
A.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B.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行使自由和权利即可
C.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是绝对的、不受限制的
D.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行使权利。
ABC:依据教材知识,自由是相对的,受限制的,自由的行使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故ABC说法错误;
D:依据教材知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题文中小刚有唱歌的权利和自由,但不能影响他人休息,故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