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资源简介

第 17 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 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重难点】1.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2.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基础知识梳理】
一.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1)(政) 民族危机加 深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思)维新思想兴 起 ①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奠定维新派的理论基础。
②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维新变法。
(3)(经 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经过 (1)序幕 :公车上书 1895 年,康梁等联名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
(2)高潮 :百日维新 开始标志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 明定国是 ”诏书。
内容 光绪皇帝百日内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3)失败 :戊戌政变 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 ”被杀害于北京菜市口。 除京师大学堂外的改革措施,均被废止。
3.意义 (1)经济上: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上:推动新思想的传播。 (3)政治上: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4. 失败 原因 (1)守旧势力很强大。 (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3)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二、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直接原因:反洋教斗争兴起;德国强占胶州湾,刺激了山东民众。
2.兴起 以“扶清灭洋 ”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农村。
3.清政府政策 先抚后剿。
4.结果 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5.评价 (1)积极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打破了帝国主 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列强侵华方式改变:直接瓜分—— 以华制华)
(2)局限性: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三、八国联军侵华
1.借口 镇压义和团运动。
2.过程 (1)开始:1900 年 6 月 10 日,义和团和清军在廊坊附近阻击侵略者,八国联军被迫退回天津 (2)6 月中旬,天津保卫战。 (3)6 月 21 日,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 ”。 (4)7 月 14 日,天津陷落。8 月中旬,北京失陷。 (5)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西安。太后谕旨:铲除义和团,与列强议和。
3.八国联军罪 行 (1)八国联军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2)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4.东南互保 (1)概况: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 ”协议。 (2)影响: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5.结果 : 1901 年签订《辛丑 条约》 内 容 (1)惩办“首祸诸臣 ”。 (2)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白银约 9.82 亿两。 (3)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4)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地区驻扎 军队。 (5)禁止华北科举考试 5 年,禁止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等。
危 害 (1)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2)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3)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4)设立“使馆界 ”,实际上成为“ 国中之国 ”。
影 响 ①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②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深化探究】 一、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兴起的背景 (1)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列 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严重的统治危机: 甲午战后的巨额赔款,促使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加重民众的生活负担,进 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排满 ”情绪,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危机严重。 (3)新经济力量的增长:伴随着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在 19 世纪末期,获得了初步的发展,增强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使其开始主导近代中国变革。 (4)新思想的深层发展: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的民族意识觉醒;面对空前的民 族危机和统治危机,精英集团内部的激进派关注到,西方的制度因素有可能解决这一困局,亟待挽救危 亡的一场变革。 (5)人民群众的推动: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民众,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政府的压迫和剥削,生活极 其窘迫,为改变命运,广大下层民众,逐渐成为历史发展新的推动力量。 二、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6 年至 1860 年,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 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3)1894 年至 1895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 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1900 年至 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戊戌维新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2
(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 的序幕。 (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上: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文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及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打开了缺口, 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 (5)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 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 (6)军事上:推动了军事近代化,有利于军事力量的增强。 四、辩证看待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破坏性: (1)剥夺了无数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2)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 ”,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 到严重破坏。 (3)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阻碍了中国近 代经济的发展。 建设性:西方列强把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使晚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如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等;对外关 系逐步近代化,同时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 (2)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趋向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 ,为中国近代经济 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强力冲击。 (4)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开始与国际接轨。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P103 想一想 ,戊戌维新有怎样的局限性。 答案提示 这段史料说明 ,"百日维新"所涉及的变法内容 ,尽管反映了时代的要求 ,但其本身是在"中体西用 "的框架下谋划的,强调传统的"义理之学"是不可动摇之根本,对于"西学"只是考虑接受"切于时务者"。 这表明维新运动受到种种限制 ,尤其难以在根本问题上进行变革 ,故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 ※思考点P105
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案提示 从《南京条约》 到《北京条约》 ,外国侵略者把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在中国身上 , 中国的独立、 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 , 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丧权辱国 ,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丑条约》 的订立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问题探究P106 阅读上述材料 ,结合所学 ,谈谈戊戌变法的背景。 答案提示 这是严复《论世变之亟》 开篇的一段话 。他首先指出 ∶ “ 观今日之世变 ,盖自秦以来未有若斯之 亟也 。 ”这也是晚清普遍流行的一种说法—— "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经历甲午战争和《马关 条约》 的签订 , 晚清士人普遍受到剧烈的冲击 。关键在于 ,如何理解这样的"变"。严复点出其中之关 键∶ “ 夫世之变也 ,莫知其所由然 ,强而名之曰运会 。 ”他强调 “变 ”是潮流所趋 ,并且是人力所不 能控制的 , “运会既成 , 虽圣人无所为力 ,盖圣人亦运会中之一物 ”。 严复是当时中国最了解西方的思想家之一 ,立足于中西比较思考问题 ,是其最独特的地方 。根据学生 的情况 ,教师在讲课时还可结合严复同时期发表的《原强》 《救亡决论》 《辟韩》 等加以分析 。 以严 复的这段文字作为《问题探究》 ,也是因为课文篇幅有限 ,叙述戊戌维新运动时 ,难以提及严复 。教 师可结合《问题探究》 , 向学生介绍严复其人 ,尤其是他所从事的翻译工作对近代中国产生的重要影 响。 复习要点 1 戊戌维新运动(背景 经过 意义 失败原因) 2 义和团运动(背景 口号 结果 ) 3 八国联军侵华(时间 结果) 4 东南互保(概况 影响) 5《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