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模块三任务5动物伤害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课件(共61张PPT)华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模块三任务5动物伤害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课件(共61张PPT)华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学前儿童急症救助与突发事件应对
任务5 动物伤害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计划用时:2课时
本课次学习目标:
1.知晓常见动物伤害的主要特点、原因及危害。
2.熟记常见动物抓咬伤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3.说出幼儿动物伤害的主要预防措施。
4.能根据体征评估,结合紧急救助流程模拟为动物伤害的幼儿实施应急处理。
5.能在应急处理过程中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6.懂得动物伤害的正确处理及预防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
学习前准备:
1.预习教材模块三任务5内容,并完成预习测试。
2.学习微课《幼儿动物伤害的应急处理》,熟悉应对处理流程。
3.阅读案例《幼儿园动物伤害案例三则》,并完成思考题。
案例一:幼儿园遭马蜂侵袭,消防员解困
2019年6月,在徐州王陵路上一家幼儿园内冒出个蜜蜂窝,这个大蜂巢里飞出的蜜蜂,还偷袭了一名幼儿,把孩子蜇伤了。老师找到蜂巢后拨打119求助,徐州消防紧急赶到,全副武装摘除了这个蜂巢。
记者了解到,有孩子在幼儿园被蜜蜂蜇伤了,老师四处查找后,发现在四楼的屋檐下藏着一个大蜂窝。这个大蜂窝长约40厘米,直径20厘米左右。蜜蜂成群结队的飞进飞出,场面吓人。
消防员悬空挂在墙体外,快速用塑料袋将整个蜂窝完全套住。蜂窝被取下来后,消防员又用驱虫剂朝屋檐部位喷射,防止蜜蜂再次回来筑窝。
——(来源:现代快报 2019-06-26)
1.任务导入
案例二:女童在幼儿园被蜱虫咬破头皮
近日,洛阳老城区一名小男孩在幼儿园午休时被隐翅虫咬到,脸部出现红肿,随后又起了不少水疱,并伴有溃烂、化脓迹象。老师发现后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医检查。“孩子是被隐翅虫咬了。”医生告诉幼儿家长,幸亏当时孩子没有把隐翅虫拍死,不然虫子体内的毒液全部流到皮肤上,会造成更大面积的红肿、水疱。
“隐翅虫在洛阳比较常见,我们也经常接诊被这种虫子叮咬的患者。”医院皮肤科陈医生说。隐翅虫体内有强酸性毒液,腐蚀性很强,即便爬过裸露的皮肤,也会出现疼痛、灼痒、红肿甚至起水疱。隐翅虫经常藏在草丛里,喜欢昼伏夜出,有趋光性。被隐翅虫咬伤后,要立即用肥皂水清洗,然后就医,千万不要挠,以免引起溃烂感染。
——(来源:洛阳晚报 2017-09-21)
1.任务导入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鼠咬伤
2018年11月5日,安徽合肥的某幼儿园中班老师在午睡巡查时发现某幼儿突然大哭,经检查发现孩子身上有被咬伤痕迹。在调取了监控录像,再结合了医生的判断之后,可以基本确定孩子是被老鼠咬伤的。事发后,老师立即将幼儿送至保健室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并及时通知了幼儿家长,一起将孩子送往医院检查,注射了干扰素和狂犬疫苗。之后,幼儿园联合相关部门一起进行了灭鼠除害的工作。
没想到在9天之后的11月14日,又有一名儿童在该幼儿园午睡时疑似被老鼠抓伤。孩子的妈妈说,孩子的后背和肩膀有5、6条抓伤,被诊断为2度抓伤,已经注射了狂犬疫苗。但是因为没有看到监控,医生也不能百分之百确认为老鼠抓伤,可是家长在联系幼儿园之后,园方却拒绝调取监控录像。
该家长表示,自己家的孩子和上次被咬的孩子是一个班级的,曾经看到了学校在进行打扫,也听说找了专家来除鼠害,但是看起来问题并没有被解决。而园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上级部门已经介入了调查,正在核实之中,暂时无法答复。
——(来源:腾讯新闻2018-11-6)
1.任务导入
1.任务导入
思考:请阅读以上三则案例后思考,从该案例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儿童动物伤害是由各种动物对儿童所造成的意外伤害,属于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常见的有昆虫叮咬或蛰刺伤和狗、猫等动物咬伤、抓伤。
随着我国城市喂养宠物的比例不断增加,儿童与动物的接触机会和亲密程度都在增加,这使得儿童被狗、猫伤害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1.任务导入
图:常见的几种动物伤害
2.任务分析
分析1:结合教材预习与自己生活经验,概括出儿童动物伤害的意外伤害事件有哪些特点。
2.任务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由动物所引起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时间:孩子被动物伤害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尤其是6-8月),冬春季相对较少。
数据来源: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
2.任务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由动物所引起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2) 地点:家中(63.88%)是儿童动物伤害最常见的地点,其次是公共场所、学校等场所。
数据来源: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
2.任务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由动物所引起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3) 年龄:10岁以下儿童是动物伤害的主要发生群体,其中,学前儿童占比较大。
数据来源: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
2.任务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由动物所引起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4) 性别:一般情况下,男童比女童更容易受到动物伤害。
来源:黄婷苑, 孙敏英, 段丹萍, et al. 2014—2017年广州市伤害监测点医院儿童动物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11):1753-1754,f4.
2.任务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由动物所引起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5) 动物类型:所有致伤动物中,狗是最常见的致伤动物,其次是猫、蚊虫、蜜蜂等。
来源:黄婷苑, 孙敏英, 段丹萍, et al. 2014—2017年广州市伤害监测点医院儿童动物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11):1753-1754,f4.
2.任务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由动物所引起的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6) 受伤部位:整体上看,动物致伤部位以儿童的上肢和下肢较常见。但是,年龄较小、身高较低的婴幼儿在受到动物伤害时,其躯干及头颈面部受伤概率要高于年龄较大、身高较高的儿童。
来源:黄婷苑, 孙敏英, 段丹萍, et al. 2014—2017年广州市伤害监测点医院儿童动物伤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 24(11):1753-1754,f4.
2.任务分析
了解幼儿动物伤害事故的一些特点可以帮助保教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并减少
动物伤害事件的发生。
教师小结:
2.任务分析
分析2:请阅读以下三则案例材料,再根据教材预习和案例,概括出常见动物伤害的典型体征以及对幼儿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
2.任务分析
少年被马蜂蜇伤后不幸死亡
2018年8月13日下午4点左右,在南宁马山县周鹿镇,13岁的小华和两个堂弟爬上了村口的一棵龙眼树,在摘果过程中不小心被马蜂蜇伤了。
被叮咬后,三个小男孩就回家了,起初只感觉到疼痛,逐渐就有了头晕麻木的感觉。家人发现不对劲,赶紧把他们送到镇卫生院救治。然而不幸的是,其中一名只有11岁的伤者情况比较严重,出现了肺出血的情况,因抢救无效,于当晚8点左右不幸死亡。另外两名学生被连夜送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小华由于只被叮咬了头部和胳膊两处,伤势较轻,已经被转到了普通病房,今天下午就可以出院了。
小华的父亲蔡先生表示:“农村的老人也不在意,因为他们也经历过很多被蜂伤的,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毒的马蜂,包括我们在内也一样。”另一名12岁的伤者,由于被叮咬了27处,伤情比较严重,肝肾都受到损伤,目前还在ICU里治疗。
——(来源:中华网2018-08-19)
2.任务分析
孩子的宠物“夺命狗”
2016年8月6日,一个5岁的小女孩被其父母从安徽送到了苏州医院进行救治。当时小女孩精神不好,并且出现惊恐状态,不时抽搐,呼吸、血压都十分不稳定,当即被送进了重症抢救。送医1小时后,经医院医生会诊,高度怀疑是狂犬病病发。后找小孩父母追问病史,小孩父母才说出,大约2个月前,小孩的外公送来一只小土狗给小孩玩,小孩右侧下肢曾被抓伤,有出血。但因为出血不多,小孩家长并没有在意,更没有带小孩去打狂犬疫苗。后来那只小土狗就被送走了。
医生称,在小孩的右侧腿部发现了很多抓痕,应该是小孩感到骚扰抓挠所致,入院期间小孩想喝水也喝不下去,根据家长的病史描述,进一步确诊为狂犬病发。虽然医院全力抢救,但是在8月7日凌晨四五点种,出现了全身器官衰竭现象,脑部、心脏等衰竭,血压也慢慢上不来,最终不幸离世。
——(来源:苏州广电总台2016-08-9)
2.任务分析
罕见的“猫抓病”
2012年9月初,重庆綦江县的小俊杰臂弯内长了两个瓶盖大小的硬块,不痛不痒,但一个月都不消。10月9日,小俊杰的硬块开始发红并化脓,后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被确诊为“猫抓病”。经询问,两个月前,小俊杰在逗小猫玩时,被猫爪抓破了右手中指,擦了一些酒精后,伤口过了几天便愈合了。而正是因为这个小伤口让俊杰患上了“猫抓病”。
孔医生介绍,“猫抓病”主要由猫所携带的一种细菌所致,细菌通过猫抓破、咬破甚至舔人的皮肤而感染人体,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最开始被抓伤处会局部红肿,结痂愈合,淋巴回流到上方引起淋巴结肿胀,一般在手上或腋窝内。发病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症状。猫抓病潜伏期较长,一般在两三个月内可自行缓解,但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可能发生严重的全身病症,如心、脑等并发症,极个别甚至会导致死亡。
——(来源:新华社 2012-10-15)
2.任务分析
动物伤害的体征及危害
(1)昆虫叮咬伤
绝大多数的昆虫叮咬伤并无大碍,一般受伤处可出现疼痛、瘙痒或水肿,这些症状通常在一天左右就会消失。
有些昆虫叮咬伤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例如,传播传染性疾病,引发脏器功能损害或严重感染,导致严重中毒或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死亡。
图:儿童不同部位的昆虫叮咬体征
图:虫咬性皮炎
2.任务分析
(1)昆虫叮咬伤
值得重视的是,蜱虫在叮咬人时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分泌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果蜱虫钻入人体后没有及时取出,可能传播各种疾病,而及时处理后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致病。
图:蜱虫
动物伤害的体征及危害
2.任务分析
注意:如果孩子被昆虫叮咬后出现以下体征,说明情况较为严重,保教人员应及时将孩子送医处理:
受伤部位出现较大范围的皮疹或风团块
受伤部位出现溃烂或感染
受伤处出现明显的水肿
受伤处为蜱虫钻入皮肤
出现发热
出现喘息或气急、呼吸困难
感觉虚弱、恶心或呕吐
心跳加速
图:被蜜蜂叮咬后脸部出现严重肿胀
2.任务分析
(2)猫或狗抓、咬伤
健康的猫、狗造成的轻度的抓咬伤症状多为局部皮肤出现抓痕、齿痕或破损,出血较少,一般无大碍;严重咬伤则可造成大面积皮肤、肌肉、神经撕裂或损伤,甚至造成毁容、大量出血、伤口感染等。
动物伤害的体征及危害
图:儿童面部、手、腹部、脚被狗抓、咬伤
2.任务分析
(2)猫或狗抓、咬伤
如果是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猫、狗抓咬伤,则可能将狂犬病病毒通过伤口传递给受伤儿童,从而引发狂犬病。狂犬病感染后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动物伤害的体征及危害
图:狂犬病病毒的主要传染源
2.任务分析
(3)蛇咬伤
被无毒蛇咬伤后,通常只会在受伤处留下两排细小的齿痕,轻度刺痛,有的可起小水疤,无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全身症状。
毒蛇咬伤的伤口局部常留有一对或3~4个毒牙痕迹,毒液通过伤口进入患儿血液循环后,伤口周围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或麻木感,局部可出现瘀斑、水泡或血泡,全身中毒症状也较明显。
动物伤害的体征及危害
图:毒蛇和无毒蛇咬伤伤口对比
2.任务分析
一般的昆虫叮咬并不危险,这会降低我们对昆虫叮咬危害的警惕性。
但部分幼儿对昆虫叮咬敏感,可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危及生命,且带有病毒的猫狗咬伤会传播狂犬病毒,这提示我们不可轻视昆虫叮咬,更不能忽视猫狗所造成的伤害。
教师小结:
2.任务分析
分析3:请同学们根据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概括出幼儿容易被动物伤害的主要原因。
2.任务分析
(1)自身因素
儿童自身因素是导致其容易受到动物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到户外植物较多的地方去探索、玩耍,喜欢与猫、狗等动物逗玩;
其次,儿童对各种动物习性的缺少了解,往往容易低估动物对自身的伤害性,所以在与动物的接触或互动中容易激发动物的攻击行为,从而受到动物的伤害等。
动物伤害的常见原因
2.任务分析
(2)儿童监护人因素
许多家长对儿童周围潜在的动物伤害缺乏基本的预防意识,同时,他们自身也缺乏预防动物伤害的安全教育,这使得孩子在与动物接触中容易过度亲密,不懂的如何与动物接触时保护自己,从而逐渐降低对动物可能导致伤害的防御心理;
家庭成为动物伤害最主要的场所。
动物伤害的常见原因
2.任务分析
(3)社会因素
首先,我国家庭中豢养的宠物数量日益庞大,较高的动物接触机会就意味着较高的动物伤害概率;
其次,许多豢养宠物的人对宠物的管理和责任意识并没有随着宠物数量的增加而提高,随意放养、遗弃的宠物对弱小的儿童来说成为了重要的安全威胁;
再者,我国许多城市对豢养宠物缺少规范的管理,很多宠物没有按时接种动物疾病疫苗,也没有做任何登记,极大地威胁着周围居民的安全。
动物伤害的常见原因
图:流浪犬聚集
3.任务实施
活动一:组织探索幼儿动物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
评价:请结合学习支持3内容和微课,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动物伤害类型(昆虫叮咬伤、猫狗抓咬伤、蛇咬伤),模拟幼儿被动物伤害后的应急处理全过程。
·使用急救箱选取需要的材料模拟操作。
·对展示组表演进行自评和互评。
3.任务实施
评估A:昆虫叮咬
评估B:蛇咬伤
检 查
冲 洗
冷 敷
观 察
休 息
冲 洗
抬 高
送 医
①快速观察现场,远离危险动物
②伤情评估,了解动物类型
③维护现场秩序,安抚孩子情绪,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应对措施
④事后追踪与沟通
⑤信息上报与公开
⑥记录归档
评估B:轻度猫、狗抓咬伤
冲 洗
消 毒
覆 盖
送 医
幼儿动物伤害的应急处理流程
3.任务实施
为动物伤害的幼儿进行应急处理前应对孩子伤处进行评估,并尽量了解伤人的动物是什么,伤情
程度如何?生命体征是否异常?如果有异常,应及时送医。
教师小结:
3.任务实施
活动二:伤口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操作示范:请观摩教师“昆虫叮咬伤”、“猫狗抓咬伤”、“蛇咬伤”的伤口处理模拟操作,然后记录疑问点。
3.任务实施
活动二:伤口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模拟操作:请以小组为单位,使用急救箱中的材料,依次进行三中类型的动物伤害伤口处理模拟操作练习。
要求 :先将操作材料找出;边操作,边说出操作步骤;将小组同学模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在移动白板上。
3.任务实施
被蜜蜂、蝎子、蜈蚣等昆虫叮咬伤处理:
(1)检查 检查受伤部位是否有遗留的毒刺,如有,建议使用硬卡片或指甲刮除刺针。
(2)冲洗 用肥皂水清洁昆虫叮咬部位,并用清水冲洗伤口。
活动二:伤口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3.任务实施
被蜜蜂、蝎子、蜈蚣等昆虫叮咬伤处理:
(3)冷敷 如伤处有肿胀或剧烈疼痛,可冷敷10-15分钟,以减轻水肿、疼痛症状。
(4)观察 密切观察孩子体征。如果孩子出现呼吸困难、过度肿胀、头晕或意识丧失、心跳加快等严重过敏反应或感染等症状,应立即送医处理,并通知孩子家长。
活动二:伤口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3.任务实施
学习提示:
如果有毒刺在体内,不建议使用镊子夹取毒刺,这样可能导致更多毒液进入孩子体内。
被蜱虫叮咬皮肤后,不可用手强行拔除,也不要用酒精、烟头等刺激蜱虫掉出。正确的方法是及时送医,由医生通过药物将蜱虫麻醉,再将蜱虫取出。
确保孩子的指甲短而清洁,减少因抓挠受伤部位而引起的感染。
3.任务实施
学习提示:
如果伤处需要用药,应让家长接回送医处理后,按医嘱用药。
有时昆虫叮咬伤可能导致荨麻疹或严重过敏反应,且常常没有任何先兆,发生迅速,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保教人员应关注孩子(尤其是有过敏史的孩子)受伤后的体征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3.任务实施
被猫狗轻度抓、咬伤处理:
活动二:伤口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1) 冲洗 先用大量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将伤口可能存在的病毒冲掉。冲洗时要将伤口扩大,让其充分暴露,以减少感染风险。
(2) 消毒 然后用碘伏或浓度为75%的酒精对伤口进行冲洗消毒。
3.任务实施
被猫狗轻度抓、咬伤处理:
活动二:伤口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3) 覆盖 再用干净的纱布覆盖伤口,避免伤口污染,但只需固定,不要包扎。
(4)送医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将孩子送医,并联系家长。在受伤严重时,建议在冲洗伤口后立即将孩子送医治疗。
3.任务实施
学习提示:
猫狗抓咬伤处理原则为:及时、彻底清洗和消毒伤口,越早越好,但不建议挤压伤口。
如果伤口较严重,流血较多,这时应先用干净的敷料进行压迫止血,然后抬高伤处并尽快送医处理。
有时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猫或狗并没有抓伤或咬伤孩子,而只是用舌头舔了孩子有外伤的伤口处或其他粘膜,也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需及时接种疫苗。
孩子被蝙蝠、野狗或流浪狗、疯狗等伤害后,感染狂犬病病毒概率很高,应立即送医处理。
3.任务实施
被蛇咬伤处理:
活动二:伤口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1) 休息 安慰孩子,保持镇静,要求孩子尽量避免移动受伤部位,减少毒素(如有的话)在血液循环中的扩散。
(2) 冲洗 使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
3.任务实施
被蛇咬伤处理:
活动二:伤口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3)放低 将孩子被咬伤的部位保持低于心脏位置,避免蛇毒(如有的话)向全身扩散,并密切观察孩子伤情变化。
(4)加压 使用弹性绷带将伤处加压制动。
(5)送医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医处理,并联系家长。
3.任务实施
学习提示:
禁止使用“切开—吸吮”的方式去除毒物,尤其不能用嘴去吸,避免造成伤口感染。
不要用止血带在手臂或腿上缠绕,这样容易引发其他损伤。
不要对受伤处进行冷敷。
如果因蛇伤引起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直至急救人员到来。
如果受伤后孩子呈现以下症状或体征,大多是毒蛇引发,应尽快送医处理:
受伤处出现水肿、皮肤苍白或出现血泡;②孩子反馈伤处有严重的烧灼痛;
③孩子出现恶心、呕吐、大汗;④孩子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
3.任务实施
如果保教人员不知道该如何为孩子进行伤口处理,应尽量送医处理,避免盲目救助而引发二次伤害。
教师小结:
3.任务实施
活动三:动物伤害应急处理模拟综合实训
小组模拟:请结合本课所学,从“昆虫叮咬伤”、“猫狗抓咬伤”、“蛇咬伤”中选一个,自拟情境和角色,小组模拟幼儿被动物伤害后的应急处理全过程。
·要求①:提前准备好模拟伤口处理所需材料。
·要求②:小组表演时,其他组使用小组模拟综合实训评价表3-5-7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综合评价。
4.任务评价
评价:请根据小组综合模拟实训评价表记录,对小组模拟表演进行组内自我评价及不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
4.任务评价
在为孩子进行伤口处理时应做好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孩子受伤后应尽快通知保健员、幼儿家长,并根据情况及时送医处理。
还应注意对受伤幼儿的情绪安抚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小结:
5.任务总结
5.1思考:请结合案例材料《幼儿园动物伤害案例三则》及幼儿动物伤害的常见原因,思考托幼园所在预防幼儿被动物伤害上应做好哪些工作。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动物伤害的预防
(1)做好家长干预工作
家长是预防动物伤害的重点干预对象。
应建议家长尽量不要在家中养猫、狗等有一定危险的宠物;
如果已经有宠物的话,应按时接种;
也可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宠物喂养方法,宣传狂犬病的相关知识;
还应提醒家长对孩子做好预防动物伤害的安全教育。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动物伤害的预防
(2)做好幼儿安全教育
教育幼儿如何正确地与宠物相处,并告知孩子宠物可能对其造成的危害,避免激怒宠物而被攻击。
例如,不要去打扰正在吃东西的猫和狗;不要攻击或伤害动物等。
还要教会孩子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例如,到昆虫多的户外时尽量避免皮肤暴露;不去靠近或逗弄陌生的猫狗;要远离蜜蜂及其巢穴等。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动物伤害的预防
(3)严格管理园所内动物
禁止在园内豢养具有潜在危险的动物(如狗、猫等),也应避免无人管理或流浪的动物进入园所内。
但可以养一些对孩子无害的动物(如乌龟、金鱼等)供孩子观察和探索。
此外,保教人员还应监督孩子不能带动物入园,同时避免园外危险动物进入园所内。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动物伤害的预防
(4)定期除虫、灭蚊、灭鼠
托幼园所内部及周围种植的植物不应过于密集,同时避免有蚊虫容易滋生的积水或水塘。
此外,相关人员还应在孩子离园后或假期间进行除虫、灭蚊、灭鼠工作。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动物伤害的预防
(5)合理组织户外活动
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游玩或参观时,做好动物伤害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例如,保教人员应在活动前告知家长为孩子准备长裤、带长袖的衣服,且尽量选浅色衣服;外出时重点关注有过敏史的孩子,避免带孩子进入植被繁密、昆虫聚集的地方,路上遇到昆虫应及时提醒孩子等。
5.2回顾整理:本课次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点与技能点?
5.任务总结
5.3分享收获:你在本课次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课堂总结
5.4小结提升:幼儿动物伤害的应急处理关键在于及时分辨伤人动物的类型,并
通过伤情评估后进行规范的伤口处理,必要时应及时向专业医生求助。
5.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1. 请将幼儿动物伤害的应急处理过程以流程图形式绘制出来上传。
2. 完成课后测试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