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模块四任务1 被冒领与走失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课件(共52张PPT)华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模块四任务1 被冒领与走失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课件(共52张PPT)华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学前儿童急症救助与突发事件应对
任务1 被冒领与走失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计划用时:2课时
本课次学习目标:
1.知晓幼儿被冒领与走失事故的概念、危害及主要原因.
2.熟记幼儿被冒领与走失后的紧急应对流程及注意事项。
3.说明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主要预防措施。
4.能结合应急预案,模拟幼儿被冒领或走失后的紧急应对过程。
5.能在幼儿被冒领与走失后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6.懂得幼儿被冒领、走失应急处理与预防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
学习前准备:
1.预习教材模块四任务1内容,熟悉幼儿被冒领、走失后的应对流程和方法。
2.阅读案例《幼儿被冒领、走失案例两则》,然后完成思考题。
3.完成预习测试。
案例1 陌生女子险冒领幼儿
2016年3月22日,在福州鼓楼区某一幼儿园,张女士说,一名身穿黑色外衣女子冒充她丈夫的朋友想要接走她女儿,所幸被幼儿园老师识破企图后,该名女子匆忙离开,才没把孩子接走。
“当时学校幼儿园老师给我打电话称,是否有让丈夫的朋友来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张女士说,幼儿园老师看见该女子后,第一时间就和她取得了联系。随后张女士也跟其丈夫确认,发现并未叫朋友到幼儿园接孩子。
“为了信息无误,我和丈夫还一同到学校看了监控视频,发现我们都不认识这名女子”,张女士说,中途老师曾把女儿送到园门口,然而该女子并不认得她女儿,学校老师告诉该女子稍后再来接,随后该女子就匆忙离开了。
该园长表示,有人冒充家长朋友接孩子放学这事,已引起幼儿园的重视,已在各个班级群里告知。此外,她们已将事情经过及监控录像交给了警方,目前警方也就此事介入调查。
——(来源:东南快报 2016-03-24)
1.任务导入
案例2 4岁女童从幼儿园走失
近日,福州一4岁孩子在上午10点左右,在幼儿园中游玩之际其乘老师不注意独自跑出幼儿园,在街上游走。直至孩子被热心群众报警后送往派出所,家长前来接走,园方还都不知道孩子走丢。
当日上午,群众报警称在杨桥路北口发现一名女童独自在路上徘徊,满脸泪痕,怀疑是走失儿童。南街派出所迅速指派在附近的110巡逻车迅速赶到现场。到达现场后,民警对孩子进行耐心询问,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无法说出其家人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考虑到孩子心理紧张,情绪不稳定,且冬日天气寒冷,民警立即将其带回南街派出所照看,再想办法联系其家人。
最终,民警慢慢地开导,小朋友才告知自己叫黄某杰,今年4岁。随即民警进行信息比对,一个一个查找,通过孩子对相片的辨认,最终联系到家人。
——(来源:福建法治报 2017-02-22)
1.任务导入
1.任务导入
思考:请先阅读上面两则案例材料,然后思考这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
2.任务分析
分析1:请结合教材预习,概括出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事件的主要特点。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是指幼儿在其法定监护人或固定接送人不知情(或未授权)的情况下,被他人从托幼园所领(接)走的犯罪行为。
犯罪分子冒领幼儿的常见目的:
(1)绑架、勒索。
(2)故意伤害。
(3)拐卖。
(4)纠纷报复。
(5)精神疾病发作。
2.任务分析
幼儿走失主要是指托幼园所内孩子在保教人员及家长或监护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独自离开园所而失踪。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以及性情较孤僻的孩子容易独自从园所走失。
幼儿走失也容易发生在幼儿园集体外出活动时,尤其是在人流较大的地方。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孩子走失,
找回概率非常低。
2.任务分析
无论是幼儿从幼儿园走失还是被冒领,都属于托幼园所和保教人员的责任事故。
综合幼儿从园所被冒领活走失的案件,多是由于园所管理缺失、保教人员责任意识不足、疏忽大意等因素造成。
教师小结:
2.任务分析
分析2:请根据教材预习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概括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事件所产生的危害。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危害
中国每年的失踪儿童找回概率仅有0.1%,
这意味着孩子被找回的可能性非常非常低。
2.任务分析
《法制晚报》记者统计发现,自2016年5月11日至2016年6月12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共发布全国47名“失踪儿童信息”。截至2016年6月12日上午6点,有22名儿童与家人团圆,10人意外溺亡,2人不幸遇害,13人至今下落不明。
已找回
下落不明
意外溺亡
遇害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危害
走失的儿童可能被 犯罪分子转卖他人、强迫劳动、强迫乞讨、实施人身伤害、甚至强迫卖淫等,身心健康与成长受到严重损伤。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危害
于被拐儿童家庭来说,拐卖儿童罪剥夺了父母对孩子监护抚养的权利,破坏了一个家庭的和谐完整。孩子的家人则可能长期陷入失去孩子的悲伤和痛苦情绪中,严重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及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危害
即使顺利地被找回,孩子和家长及园所保教人员也可能经历焦虑、恐惧、担心、自责、内疚等复杂心理过程,甚至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危害
托幼园所一旦发生此类事件,无论孩子是否被找回,都可能引发不良社会影响。
例如,托幼园所日常管理能力将受到家长们的质疑,如果情况严重,相关责任人甚至将面临巨额赔偿甚至法律的惩罚。
此外,孩子被冒领、走失事件还会引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不信任和担忧,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图:2013年5月26日,8名被拐儿童家长在太原市街头寻子
(图片来源:凤凰新闻)
2.任务分析
学习提示:
每年的5月25日是国际失踪儿童日。
根据我国刑法第240条的相关规定,犯拐卖儿童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任务分析
孩子被冒领、走失事件对孩子、家庭、托幼园所以及社会来说都会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保教人员和孩子监护人都应该提高预防意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教师小结:
分析3:请结合教材预习与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概括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事件的常见原因。
2.任务分析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原因
无论在园幼儿是被冒领还是走失,托幼园所及其责任人应承担主要责任,而相关园所教职工则负有直接责任。
通过对相关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托幼园所孩子被冒领或走失事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教职工安全意识不足
托幼园所负责人及其教职工对幼儿在园安全工作不够重视,安全意识薄弱,且责任心不强等主观因素是造成孩子被冒领或走失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原因
无论在园幼儿是被冒领还是走失,托幼园所及其责任人应承担主要责任,而相关园所教职工则负有直接责任。
通过对相关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托幼园所孩子被冒领或走失事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管理混乱或制度缺失
托幼园所安全管理工作混乱或管理制度的缺失让不法分子有机可趁也是导致在园幼儿被冒领或走失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原因
无论在园幼儿是被冒领还是走失,托幼园所及其责任人应承担主要责任,而相关园所教职工则负有直接责任。
通过对相关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托幼园所孩子被冒领或走失事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3)防范设施设备不足或缺失
托幼园所相关安全防范设施设备不足、损坏后未能及时维修或不符合规范也是造成孩子被冒领或走失的常见原因。
例如,园所围栏间隙过大或有损坏而未修理、监控设备未能覆盖主要场所和角落等,都可能导致孩子独自离开园所。
2.任务分析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原因
无论在园幼儿是被冒领还是走失,托幼园所及其责任人应承担主要责任,而相关园所教职工则负有直接责任。
通过对相关案件的分析可以发现,托幼园所孩子被冒领或走失事件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4)孩子自身因素
学龄前幼儿生活经验不足,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也是引发被冒领或走失事件的因素之一。
例如,学前幼儿在食物、玩具等引诱下往往容易轻信陌生人的话,并跟随其离开。
2.任务分析
大多数的托幼园所孩子被冒领、走失的案件是人为因素导致,也是可以避免的。
保教人员应该经常检查日常管理和设施设备中的漏洞,并时刻警惕此类事件的发生。
教师小结:
3.任务实施
活动一:探索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应急处理
评价:请结合学习支持3内容和微课,小组模拟应对幼儿发生溺水后的应急处理全过程,并对小组模拟表演进行相互评价。
3.任务实施
A:报警
B:沟通
拨打“110”报警电话;
提供时间、冒领者体貌特征以及孩子的信息;
及时与警察进行沟通。
及时通知孩子家长;
道歉并接受批评;
尽可能安抚家长情绪。
①安排其他孩子看护
②启动应急预案
④事后调查与追踪
⑤信息上报与公开
⑥记录归档
C:搜寻
园所内部寻找线索;
查看监控等
园所周边寻找线索。
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应急处理流程
3.任务实施
学习提示:
如果儿童被冒领或走失,监护人或家长应立即报案,警方接报后会在第一时间立案调查,不需要等孩子丢失24小时后再去报警,应该尽快请求警察的帮助。
视频监控设备对幼儿被冒领或走失的应急处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托幼园所应重视安防监控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减少监控盲区。
孩子被冒领或走失后应统一行动、有效沟通、科学搜寻。
发现孩子从园所走失或被冒领后,及时向警方求助是非常重要的应对措施;
此外,保教人员协助家长和警方统一行动、有效沟通可以提高孩子被找回的可能性。
教师小结:
3.任务实施
3.任务实施
活动二:认识“十人四追法”
练习:请观看视频《王大伟博士:“十人四追法”》,然后小组模拟练习“十人四追法”。
3.任务实施
活动二:认识“十人四追法”
孩子失踪后的24小时是黄金寻找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少年儿童犯罪预防专家王大伟博士有一个“十人四追法”(图示如下)在“儿童安全守护”领域广泛流传。
这个方法简单快捷,实用且有效。
3.任务实施
第一步:家长守在原地,马上通过广播或网络发布寻人消息,同时召集10名亲友;
第二步:在案发现场2公里以内,利用最少4名亲友,沿着大路、不同方向去搜寻;
第三步:利用最少4名亲友,去火车站、汽车站、客运中心、码头进行细致寻找;
最后一步:在派出所和家中各安排1个人守候。
图:王大伟博士与“十人四追法”
3.任务实施
“十人四追法”的模拟练习可以帮助大家在寻找孩子时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提高找回的概率。
在孩子走失后,越短时间内使用该找寻方法越有效。
教师小结:
3.任务实施
3.任务实施
活动三:小组模拟综合实训
模拟实训:请结合本课所学,自拟情境和角色,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幼儿被冒领或走失后的应急处理全过程。
要求:一组表演时,其他组学生使用小组模拟综合实训评价表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综合评价。
4.任务评价
评价:请根据小组综合模拟实训评价表记录,对小组模拟表演进行组内自我评价及不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
4.任务评价
学习提示:
当班级有孩子被冒领或走失后,与园所负责人、幼儿家长的沟通要点如下:
幼儿被冒领或走失是严重的责任事故,保教人员应第一时间上报园所负责人及保健员等人,重点在于说清楚事件时间、事件主要经过、孩子具体信息等,要求简洁明了。
保教人员除了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事件详细信息外,还应重点安抚家长情绪,建议其先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寻找孩子的线索上,并积极配合警方和保教人员参与寻找过程。此外,还应对自身工作中的失误表达歉意和愧疚,以及对孩子的关心等,这有利于暂时稳定家长情绪。
孩子在园所中走失或被冒领后,与上级领导、家长、警方等相关人员的沟通是保教人员应急处理中的重要环节。此环节中,保教人员要理解家长的感受,包容家长的情绪,并注意适当的自我保护。
教师小结:
3.任务实施
5.1概括:请阅读材料《升级的“糖衣炮弹”》,结合本课所学以及实习经历,思考并归纳托幼园所在预防幼儿被冒领与走失方面应做好哪些工作?
5.任务总结
5.任务总结
升级的“糖衣炮弹”
某幼儿园想检查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便邀请了四位家长假扮“冒领者”拿着棒棒糖进入到不熟悉的班级中,尝试劝说班级中的某个孩子跟随自己一起离开。
由于幼儿园经常定期进行安全教育集体教学活动,所以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面对陌生人的“糖衣炮弹”诱惑,孩子们大多并不为所动。有的孩子说:“我不要糖,我家里有”、“你是坏人,你快走开”。
然而,孩子们的自我防范意识真的已经很高了吗?糖果或许诱惑力还不够,换成其他诱惑力更高的东西,他们是否还能抵挡得住呢?于是,老师和家长们进行了协商,他们对“具有诱惑力”的道具进行了升级,让家长们拿出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来诱骗孩子,并主动给孩子看他们喜欢的动画片、玩游戏。结果,几个被测试的孩子都被“骗”了,他们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很快就入了迷,边看边跟着陌生人走了。这时,当老师阻止孩子问他认不认识对方时,孩子居然点头说认识,并头也不回地跟着对方走出了幼儿园。
通过这次的演练发现,现在的孩子对于食物的诱惑大多都有了抵挡力,可是电子产品的诱骗成功率却相当高。尽管平时老师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能跟陌生人走,可是看到手机里的游戏和动画片,孩子们的自我防范意识就都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这次“防冒领”演练活动让老师和家长明白幼儿的安全教育不能太循规蹈矩,而要契合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进行教育,安全教育内容与方法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与变化。
——(来源:上海学前教育网)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预防
(1)建立严格的接送和门禁制度
图:幼儿园保卫人员及门禁系统
建立健全的接送与门禁制度是预防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或走失事件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入园和离园两个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预防
(2)安装身份识别和监控设备
图:幼儿园视频监控系统
托幼园所可以通过身份识别、录像监控等设备来增强幼儿在园内的安全保障。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避免非接送人员进入园所内。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预防
(3)增强教职工的安全预防意识
图:幼儿园教师参加安全意识测试和门岗值班
托幼园所应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安全培训和预防指导,增强教职工对预防幼儿被冒领或走失的预防意识。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预防
(4)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预防演练
图:对家长进行防走失、冒领安全教育
图:开展防冒领、走失安全演练
托幼园所应定期组织教师、家长以及幼儿进行“防走失”、“防冒领”的安全教育和预防演习。
园所也可以组织防冒领、防走失的模拟演练,提高师生的预防和应对能力。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预防
(5)保护好幼儿隐私信息
我国法律规定,托幼园所有责任去保护幼儿的隐私信息,尤其是涉及到孩子名字、家庭住址、父母信息、其他家庭成员信息等内容都应该严格保密,不能透露给陌生人。
平时要做好档案管理,避免幼儿档案流出园所或遗失。因为这些信息都可能被犯罪分子所利用,对孩子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5.任务总结
托幼园所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预防
(6)及时清除安全漏洞
托幼园所应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园所的围栏、围墙是否出现破损,如果出现破损应及时报修,避免孩子从围栏的缺口钻出去或外面人员进入园所内。
5.任务总结
学习提示:
接送人应当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孩子的接送人。
接送卡或其他身份识别凭证一旦丢失,应要求家长立即补办,并且注销原卡信息。
5.2回顾整理:本课次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点与技能点?
5.任务总结
5.3分享收获:你在本课次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课堂总结
5.4小结提升:幼儿被冒领与走失事故负面影响极大,预防重点在于关注日常工作细节,提高保教人员责任心,应对关键在于及时启动预案、统一行动、科学搜寻。
5.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1. 请将幼儿被冒领与走失的应急处理以流程图形式绘制出来上传。
2. 观看电影《亲爱的》,然后写一篇观后感。
3. 完成课后测试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