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模块三任务4 小外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课件(共53张PPT)华师大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模块三任务4 小外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课件(共53张PPT)华师大版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学前儿童急症救助与突发事件应对
任务4 小外伤的应急处理与预防
计划用时:2课时
本课次学习目标:
1.知晓幼儿小外伤的常见类型及特征、危害及常见原因。
2.熟记幼儿小外伤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3.说出幼儿小外伤的主要预防措施。
4.能根据体征评估,结合紧急救助流程模拟为发生小外伤的幼儿实施应急处理。
5.能在应急处理过程中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6.懂得小外伤的正确处理及预防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
学习前准备:
1.预习教材模块三“任务4”内容,并完成预习测试。
2.学习微课《幼儿小外伤的应急处理》,熟悉应对处理流程。
3.阅读案例《幼儿脸被抓伤,家长讨说法》,并完成思考题。
案例 幼儿脸被抓伤,家长讨说法
2016年3月17日,下午2时30分,广州市荔湾区花蕾路某幼儿园托班的小朋友们午睡起床后,几个小朋友被一名老师带去洗手间,其余小朋友由黄老师组织排队喝水。当时,黄老师正在帮他们装水。队伍中,小月排在小杰前面,之后小杰抢在小月前面拿杯子,并且抓伤了小月(抓伤长度6厘米、宽1毫米)。小月当场哭了起来,黄老师发现小月左脸被弄伤,于是马上让保健老师进行了简单处理。
放学时,家长杨先生到幼儿园接孩子,园方向家长作出道歉。幼儿园行政人员陪同家长带小朋友到医院看医生。对于小月左脸被抓伤的事故,幼儿园承认是老师看管失责。幼儿园会加强老师工作能力的培养,也会负起应有的责任。
出现这样的状况,幼儿园竟然没有马上通知家长,杨先生觉得不可思议。“这种事可大可小,为什么不第一时间通知我带小孩去医院呢?后来放学了,我知道了这件事,才把小孩送去医院处理伤口。”目前小月脸上的伤口已经开始结痂,是否会影响容貌,要看后期的恢复。
——(来源:羊城晚报 2016-03-24)
1.任务导入
1.任务导入
评价:请先阅读案例《幼儿脸被抓伤,家长讨说法》,然后请对案例中保教人员在处理该事件中的做法进行评价。
小外伤一般指较轻微的、小范围的损伤,以皮肤损伤为主,是儿童较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第一道防线,但其厚度通常只有0.5毫米-4.0毫米。
由于在最外层,人体在发生外伤时,皮肤则成为最容易受伤的部位。
1.任务导入
1.任务导入
学前幼儿容易出现的小外伤主要包括皮肤的擦伤、刺伤、切割伤、挫伤等几种类型。
挫伤
锐器伤
1.任务导入
通常,学前儿童头面部、上肢、下肢是发生小外伤的最常见部位。
2.任务分析
分析1:请结合教材预习与自己生活经验,概括出幼儿常见的小外伤类型及伤口特征。
2.任务分析
(1)擦伤 是指由于钝器(略有粗糙)机械力摩擦的作用,造成皮肤表皮剥脱、翻卷为主要表现的损伤,属于开放性损伤。
皮肤擦伤属于轻微损伤,皮肤的真皮层并未受损。
擦伤最常出现的部位是孩子的面部、膝盖、肘部及小腿的皮肤。
2.任务分析
孩子皮肤擦伤后,伤口可能呈现以下特点:
伤处皮肤表皮破损;
皮肤表层有明显擦(抓、刮)痕,或伴有表皮脱落;
创面有较多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但出血量较少;
伴有明显的疼痛感;
(1)擦伤
2.任务分析
(2)刺伤是指尖细的锐器(如剪刀、刺刀、木刺、针、锥等)刺破皮肤及组织所导致的损伤。
孩子的手指容易发生刺伤。
刺伤的伤口深浅难以辨别,且易伤及深部组织,容易发生感染,特别是厌氧菌的感染。
2.任务分析
儿童皮肤受到尖锐物刺伤后,伤处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伤处无流血,或少量流血;
伤口常有异物(或部分)留存;
伤口小而深;
伤口周围红肿
伴有较大的疼痛感。
(2)刺伤
2.任务分析
(3)切割伤是指皮肤、皮下组织或深层组织受到玻璃、刀刃等锐器的划割而发生的破损裂伤。
切割伤的受伤部位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创面比较整齐;
伤口面积小,多呈直线状;
周围组织损伤较轻,伤口可深可浅;
一般出血较多;
伴有较大的疼痛感;
2.任务分析
(4)挫伤 通常是指由钝性物体直接作用于人体软组织,使得皮肤下的肌肉纤维和结缔组织损坏,引发毛细血管破裂,血液、淋巴液等聚于肌肉和结缔组织之间而发生的非开放性损伤。
轻度挫伤后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挫伤属于闭合性伤口,一般不会流血
有较明显的疼痛感
皮肤变青紫
伤处肿胀
2.任务分析
学习提示:
结合孩子受伤的原因可以帮助判断孩子伤口的类型,例如尖锐物多导致刺伤,碰撞多导致挫伤,有锋利边缘物容易导致切割伤。
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是由受伤的深度、血管损伤的类型和出血量决定的。保教人员如果发现患儿伤口出血量较大、血流速较快,表明已不是简单的小外伤,而可能伤及动脉血管或大的静脉血管。应及时止血处理。
2.任务分析
托幼园所中幼儿常见的小外伤以擦伤、挫伤为常见,且一般并不严重。如果孩子的伤口出血量较多,应在初步止血救助后及时送医处理,并通知孩子家长。
教师小结:
2.任务分析
案例 小伤口被忽视,导致孩子截指
四川广安市1岁的幼童明明在玩耍时,左手两根手指不慎受伤流血。家人见伤势较轻,仅帮明明吹了吹伤口,并未放在心上。不料几天后,伤口出现红肿并化脓溃烂,明明的家长赶紧给明明上药,可都没有作用。将明明带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表示由于伤口被感染时间过长,明明的手指已出现干性坏死,并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脓毒血症等症状,生命垂危。为挽救其生命,医院只得对明明进行了截指手术。明明的母亲悲伤不已:“一点小伤,哪里晓得有那么严重!”
医生提醒家长,孩子外伤破皮不可小视,因破裂的伤口暴露在外,孩子又喜欢用脏手抓摸物体,容易造成感染。所以,当孩子受伤后家长一定要及时、准确的处理,不要让小伤口给孩子带去更大的伤害。
——(来源:网易亲子 2016年12月28日)
2.任务分析
分析2:请阅读案例材料《小伤口被忽视,导致孩子截指》,再根据教材预习和案例内容,概括出小外伤对幼儿健康的可能造成的危害。
血液流出有助于清洁伤口,所以少量的出血不需要担心。
通常情况下,小血管的血很快可以止住,而轻度挫伤一般会引起伤口肿胀,疼痛,数天后多数会自愈。
2.任务分析
幼儿小外伤的危害
2.任务分析
伤口感染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进入开放性伤口并开始繁殖而引起。一般小外伤所引起的感染范围较小,自身免疫系统可以逐渐修复。
但由于穿刺伤口深,细菌不易排出,所以刺伤的感染风险很高。
幼儿小外伤的危害
2.任务分析
小外伤除了给患儿带来疼痛感外,对孩子健康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伤口出血、肿胀及感染等。
如果小伤口感染如果没有处理好,也可使伤口感染扩散,甚至引起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败血症。
轻度小外伤不会威胁到生命
严重伤口感染会引起并发症
幼儿小外伤的危害
2.任务分析
小外伤虽然多数会自愈,但不可忽视,更不可错误处理,避免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有的孩子有晕血症,看到伤口流血后会脸色发白,恶心,甚至晕厥,但过后即恢复正常。保教人员应详细了解孩子晕厥病史,避免孩子突然晕倒受伤。
教师小结:
2.任务分析
分析3:请同学们结合自学和已有实习经历,概括出幼儿容易发生小外伤的主要原因。
2.任务分析
(1)自身因素
幼儿皮肤层十分细腻薄嫩,皮肤的厚度只有成人皮肤厚度的20%。
幼儿对危险缺乏认识,自我保护意识也较薄弱。
幼儿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加上动作发展又不够协调,容易发生摔倒、跌落等意外伤害。
幼儿小外伤的原因
2.任务分析
(2)其他因素
幼儿安全教育不足或缺乏;
组织运动活动时规则不清,保护措施不足;
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没有排除,幼儿容易因摔倒、碰撞而引发皮肤擦伤或挫伤;
幼儿玩具、工具、操作材料等有锋利边角等
幼儿小外伤的原因
2.任务分析
幼儿监护人对剪刀、刀具、玻璃制品等危险物品管理不当,环境中存在容易导致孩子发生跌倒或碰撞的障碍物等是引发幼儿小外伤的重要原因。
托幼园所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可以有效减少小外伤的发生。
教师小结:
3.任务实施
活动一:分析小外伤的应急处理模拟操作
评价:请结合学习支持3内容和微课,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小外伤类型(挫伤、割伤/刺伤/擦伤),模拟幼儿发生小外伤时的应急处理全过程。
·使用急救箱选取需要的材料模拟操作。
·对展示组表演进行自评和互评。
3.任务实施
评估A:孩子为轻度的擦伤、切割伤或刺伤
评估B:孩子为轻度的挫伤。
清创;
止血;
上药;
包扎。
休息;
冷敷;
加压;
抬高。
①快速观察现场,检查可能的过敏原因
②生命体征评估和二次评估
③维护现场秩序,安抚孩子情绪,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应对措施
④事后追踪与沟通
⑤信息上报与公开
⑥记录归档
幼儿小外伤的应急处理流程
3.任务实施
幼儿发生小外伤后通常因疼痛而情绪不稳定,保教人员应重视对孩子情绪的安抚和心理支持,
通过表情、语气、肢体接触等方式让孩子感到放松,从而更好地配合保教人员进行伤口处理。
错误的处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教师小结:
3.任务实施
活动二:组织小外伤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模拟练习: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同学重点进行小外伤(包括:①轻度的擦伤、割伤及刺伤;②轻度挫伤)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要求①:先从急救箱中找出小外伤处理所需操作材料,在操作台上摆放整齐。
·要求②:一人模拟操作时另一人以幼儿身份配合,建议选择手掌或手指为模拟伤口
·要求③:组内其他同学观摩,并安排一人将小组同学模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在移动白板上。
3.任务实施
活动二:组织小外伤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小组分享: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在幼儿小外伤处理的模拟操作中的改进点及存在的问题。
3.任务实施
活动二:组织小外伤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轻度擦伤、切割伤或刺伤处理:
清创 使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或流动水冲洗)从中间向四周方向清洗伤口及其周围皮肤,去除伤口及周围的污物。如果是刺伤,应先将异物拔出,再清洗伤口。
止血 一般小伤口会自行止血。如果出血较多的话,可以用无菌敷料放在伤口上按压约5分钟,并将伤口抬高到心脏以上的位置,直到血止住。
3.任务实施
活动二:组织小外伤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轻度擦伤、切割伤或刺伤处理:
消毒 使用消毒棉签蘸取碘伏对伤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防止感染。从中间向四周方向擦拭。
上药 如果有必要,在孩子伤处涂抹抗生素软膏或凡士林,保持伤口湿润,有利于伤口愈合。
包扎 一般伤口较小,可无需包扎伤口;如果伤口较大,可以使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然后再用胶带固定即可。包扎有利于伤口避免感染,但需每天换一次。
学习提示:
清创和消毒时,救助者禁止用手触摸孩子伤口,且消毒棉签要勤更换,避免伤口重复污染。流动水最好使用接近孩子体温的温水,避免刺激伤口。
不要在伤口上涂抹牙膏、草木灰、植物油等东西来止血,这会增加感染机会。
不要使用酒精、红药水、紫药水处理伤口。
3.任务实施
学习提示: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应尽快送医处理:
伤口由动物抓、咬造成;
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按压超过15分钟后仍无法止血;
切割伤伤口两边张开,深度超过0.5cm或长度超过2.5cm,需缝合处理;
伤口处的污物较大或较深,冲洗也无法去除;
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或出现红肿、持续性疼痛、化脓等异常;
刺伤伤口较深,或内部被污染,需注射破防风疫苗;
保教人员觉得自己无法处理伤口,或孩子伤口出现在或靠近眼睛、嘴唇、头部、生殖器等特殊部位;
孩子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异常、精神萎靡、发热等其他异常情况。
3.任务实施
3.任务实施
活动二:组织小外伤处理方法的模拟操作练习
轻度挫伤处理:
如果没有出现肿胀,则无需处理。如果有明显肿胀则可参考“RICE法”处理——
休息(Rest)
冷敷(Ice)
加压(Compression)
抬高(Elevate)
3.任务实施
学习提示:
不可直接用冰袋或冰块接触皮肤,也不可长时间冷敷,避免冻伤。
不要对患儿肿胀部位揉捏,这可能加重伤情或造成进一步损伤。
低龄婴幼儿尽量选择冷毛巾冷敷,而不要选择冰袋冷敷。
绷带加压时需一定的力度,但不可缠绕过紧,且应检查包扎处远端皮肤的颜色,观察孩子反应。当孩子皮肤颜色变紫、暗红时,或孩子出现手指或脚趾发冷、发麻、有刺痛感等异常情况时应松开绷带。
3.任务实施
为幼儿处理小外伤的伤口时应注意操作规范,正确使用消毒药品和敷料,避免影响伤口愈合,或造成伤口感染恶化。
同时,注意对孩子感受和情绪表达理解和安慰。
教师小结:
3.任务实施
活动三:组织小外伤应急处理模拟综合实训
小组模拟:请结合微课及本课所学,从轻度擦伤、割伤及刺伤及轻度挫伤中选一个,自拟情境和角色,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幼儿发生小外伤时的应急处理全过程。
·要求①:提前准备好模拟伤口处理所需材料。
·要求②:小组表演时,其他组使用小组模拟综合实训评价表3-4-4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综合评价。
·提示:可选情境有:幼儿户外运动时摔跤擦破膝盖、幼儿手工制作时刺破手指、幼儿阅读时书页割伤手指、幼儿踢球时肘部挫伤。另外,受伤的部位也可以自主选择。
4.任务评价
评价:请根据小组综合模拟实训评价表记录,对小组模拟表演进行组内自我评价及不同小组间的互相评价。
4.任务评价
教师小结:
小外伤的处理关键点: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尽量不留疤痕。
处理过程中要做到关注孩子感受,及时送保健室处理,并通知幼儿家长。
5.任务总结
5.1思考 请观看视频案例,再结合案例及幼儿小外伤的常见原因,思考托幼园所在预防幼儿小外伤上应做好哪些工作。
5.任务总结
案例《老师失职,孩子被严重抓伤》
5.任务总结
小外伤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尽管大多数时候小外伤都不会给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后果,但保教人员也应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1)做好幼儿安全教育
要远离破碎的玻璃、刀具等锋利物品;
不要在室内快速奔跑或追打;
不要留过长的指甲,不可以用指甲抓人;
发现玩具有破损应及时告诉老师;
走路或玩耍时应仔细留意身边的危险物品;
受伤后不要自己处理伤口,应及时向老师求助等。
5.任务总结
小外伤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尽管大多数时候小外伤都不会给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后果,但保教人员也应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2)提供安全的环境
幼儿的桌椅应选用圆角边或将直角边用海绵包裹;
在危险的地方或物品上贴上孩子能理解的标志并告知孩子;
为孩子提供安全的运动空间,清除地面杂物、水渍等。
5.任务总结
小外伤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尽管大多数时候小外伤都不会给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后果,但保教人员也应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3)有序组织运动活动
保教人员在组织幼儿进行活动前应详细告知孩子活动规则;
活动前还应检查活动环境是否安全,排除危险因素;
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除了合理有序安排,避免拥挤、推拉外,还要时刻留意孩子是否有危险动作或行为出现,如果出现应及时制止。
5.任务总结
小外伤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尽管大多数时候小外伤都不会给幼儿健康造成严重后果,但保教人员也应做好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4)选用合适的儿童用具
保教人员应建议家长为孩子提供宽松、舒适的衣服和鞋,方便孩子运动,减少因鞋服不合适而造成意外摔伤。
托幼园所为孩子提供的餐具、玩具、美工用具等都应无锋利边角、无玻璃零件,幼儿的桌椅边角无倒刺,避免造成割伤或刺伤。
5.2回顾整理:本课次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点与技能点?
5.任务总结
5.3分享收获:你在本课次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5.课堂总结
5.4小结提升:幼儿小外伤的应急处理需要及时做好伤口规范处理,避免感染,并告知家长详情,同时观察孩子异常情况。
5.课堂总结
课后作业:
1. 请将幼儿小外伤的应急处理过程以流程图形式绘制出来上传。
2. 完成课后测试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