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城镇化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1. 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乡村地区在空间上集聚转变为城市地区城镇化(又叫城市化)一、城镇化?台州(黄岩)在城市化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70万55万1949年人口70万53万36万黄岩用地变化黄岩城镇人口变化1960年1990年2020年1. 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乡村地区在空间上集聚转变为城市地区城镇化(又叫城市化)一、城镇化2. 表现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乡村景观逐渐转化为城市景观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等随之发生显著变化——最重要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总人口英国城市化率90%1987年,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近些年,陆家嘴房价均价飙到了每平米8万元左右,有些地段甚至每平米20万元。思考:从材料和图中,你能看出哪些变化?乡村景观转化为城镇景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促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3.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城市化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社 会 经 济 发 展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高剩余 劳动力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城 市 化农业工业主要支柱第三产业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是最基本动力p49活动1促使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3.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越高。城镇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关系密切。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城镇发展与第三产业密切相关。【活动】P49 1. 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相同点:都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不同点:珠江三角洲—— ① 侨乡投资带动经济发展,② 毗邻港澳,与港澳经济互动,③ 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初期阶段后期阶段读图分析:①城市化进程各阶段城市化水平、速度有何不同?②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处于哪一阶段?你认为中国处于哪一阶段?③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分别出现在哪一阶段?中期阶段低<30%较慢迅速趋缓,甚至停滞较高30%~70%高>70%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发达国家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4.城镇化进程再城市化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乡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人口由市区迁 往郊区 人口迁往更远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注意: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C.d—b—c—a D.c—d—b—aB2.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B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异同 ※重点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速度 城市化水平 所处阶段 城市化进程中问题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相同点 早晚慢快高低后期初期和中期逆城市化直接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活动】P53 1. 讨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异同;想一想,产生这些异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城市化进程中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城市化问题虚假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南美洲亚洲: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发达国家城镇化特征:① 起步早、水平高(75%-90%)、速度放慢、出现逆城市化②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③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较高;④城镇历史文化得到很好保护。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特征:① 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②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虚假城市化(拉美)和滞后城市化(亚洲)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逆城市化(发达国家)【活动】P53 2.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则发展迅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城市(推力):过快的城镇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社会问题突出;乡村和小城镇(拉力):环境优美;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地价低;交通(桥梁):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城乡间交通运输的通达度提高)结果: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出现“城市空洞化”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逆城市化)城镇化水平超过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虚假城市化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发展中国家)滞后城市化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经济发展阶段。南美洲亚洲: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圣保罗印度 孟买2.中国的城镇化读图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特点?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1978-2015年)起步晚,发展速度快改革开放以来,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地区不平衡中国城镇化特征东南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超过60%;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不到50%。拓展了高效率的成长空间拉动了生产与消费,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意义项目 特点城镇化速度城镇化动力产业结构变动人口流动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活动】P543.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完成表格内容。呈现加快的态势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内地流向沿海,农村流向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基本协调,仍存在许多问题。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工业能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进工业化进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注意的问题123456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借助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对自然界的干扰和破坏;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城镇有记忆、有特色、有美丽的风光,让居民“望山见水”,记得住乡愁。P53 阅读项目 意义人口转化产业结构工业科技文化、思想、 观念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是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城市文化向乡村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三、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有利3. 地表径流: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下渗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内涝;分析城市化对气温、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耕地面积产生哪些影响?1. 气温: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效应”;4. 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减少,城市规模扩大,过量开采地下水,形成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5. 耕地面积:城市化占用耕地,且污染耕地,使耕地的数量和质量都下降。2. 降水:① 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② 城市由于工业、交通、生活排放大气污染物较多,空中固体杂质较多,凝结核增多,导致城市降水多于乡村;【探究1】2.不利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过快的城镇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 环境污染思考:城市化过程中产生哪些问题?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水域面积减小绿地面积减小过快的城镇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 生态破坏就业困难(失业增加)社会秩序混乱交通拥挤建设用地紧张住房困难(房价高、条件差)过快的城镇化带来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社会问题:交通阻塞、住房困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对策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城市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城市、智慧城市,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分散大城市的人口、交通压力,分散大城市的职能。“公交车道”“限号”“潮汐车道”卫星城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有较完善设施的城镇,与大城市有便捷交通联系,为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阅读 P55 智慧城市目标【活动】P56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都市区、城市群和城市圈不断涌现,一些学者将特大城市的多种职能分散到周边的小城市,形成各有侧重、联系紧密的空间组织形式。如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E. Howard)针对英国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另外,荷兰的兰斯塔德城市群借助“绿色缓冲区”,将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三个大城市,乌得勒支、哈勒姆、莱顿三个中等城市,以及众多的小城市联系起来,形成绿心状城市群。(1)想一想,建设田园城市的优点和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2)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有哪些优越性?优点: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居民返回乡村;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改革土地制度,使地价的增值归开发者集体所有。主要问题:田园城市理论的乌托邦特征非常明显。大面积的农田、绿地有利于改善都市区的生态环境;环状生态格局利于控制城镇规模,疏散城市职能;减轻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3)议一议,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建设,对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具有哪些借鉴意义?田园城市理论和兰斯塔德城市群的绿心发展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城市病。中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结合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学习这些理论和模式的精髓,开展有中国特色的规划和建设。1、“大树移植”可使大城市迅速绿化,但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不利影响?生态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活动探究一:课本57页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大树移植风”,从移植大树再发展到搬迁古树。北方某沿海城市耗资 2 亿元“邀请”50 万株大树进城,以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南方某沿海城市从广西、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购买了 5 000 余株树龄在 100~400 年的古树来装扮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大树移植费用昂贵,最大代价是要“牺牲”大量无辜的大树,眼下近距离移植技术的成活率仅60%左右。大量移植大树对树木原生存地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的生态群落,还会引发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移植古树还违反了国家保护古树的有关法规。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擅自买卖属于违法行为。一棵苗木要十几年甚至上百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说。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耐心地让小树在城市生长。p58(2)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而山区的水土流失又会给下游地区和城市造成哪些影响?(3)你怎样理解“生态城市”的内涵?你认为应如何搞好大城市的绿化?①统一规划②城郊防护林和城内绿地构成层次系统③尽量种植适合的本土草和树④要花、草、灌、林相结合⑤依法保护绿地水资源缺乏洪涝灾害多发下游失去水源补充,致使水资源缺乏使河湖淤塞,增加了洪灾的几率,加大了防洪投入1.据图推测该城市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 )①城市数量的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增加④出现城市群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在该市的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耕地面积减少 ②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矿产资源枯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牛刀小试读我国中部某中等城市1987年和2017年城区面积变化图,完成各题。3.甲、乙、丙依次表示( )A.美国、日本、德国B.美国、德国、日本C.日本、德国、美国D.德国、美国、日本解析:德国城市化起步早,初始城市化水平最高,乙是德国。三国中日本城市化发展最快,丙是日本,甲是美国。B牛刀小试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图示三个国家中( )A.均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目前德国城市化水平最高C.美国城市化起步最早D.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解析:图示三个国家中,美国、德国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根据图示曲线,目前日本城市化水平最高,B错误。德国城市化起步最早,C错误。二战后日本城市化速度最快,D正确。D牛刀小试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市化模式的明显优点是( )A.城市数量少 B.城市间竞争小C.“大城市病”不严重 D.城市功能区多C解析: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是中小城市发展模式,明显优点是“大城市病”不严重,C正确。城市规模小,城市数量多,A错误。城市间竞争激烈,B错误。城市规模小,城市功能区少,D错误。牛刀小试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市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市化发展历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6.图中显示我国城镇化特征是( )A.城镇化起点极高B.城镇化水平高C.城镇化发展停滞D.城镇化率不断上升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城镇化特征。从图中看不到我国城镇化起点,A错误;我国城镇化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B错误;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一直在稳步提升,C错误;由图可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上升,D正确。D牛刀小试读2010—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走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