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青春有格即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那么用什么来规范和引导青春呢?行己有耻止于至善3.2青春有格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政治认同: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廉耻之心,懂得荣辱之分;学会自省和慎独。道德修养: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法治观念:养成自律青春期的生活态度,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健全人格: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培养做到知廉耻、懂荣辱,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责任意识:理解“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掌握具体的要求。核心素养目标2143“止于至善”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行己有耻”?5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要求)?“行己有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榜样有什么作用?要求: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自学一、行己有耻1、“行己有耻”的含义①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②“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地面对自我,闻过则改,知耻而后勇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欺负同学;不尊重老师;上课打闹;考试作弊等。不孝敬父母;不关心老人;邻里关系不和睦等。偷盗;破坏公物;不守秩序、不讲公德等。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这些事是否让自己感到羞耻?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可耻的行为,不应该去做?乱闯红灯插队随地吐痰抄袭乱丢垃圾作弊校园霸凌景区乱涂乱画社会中如此行为:思考:以上可耻的行为启发我们如何做到行己有耻?③树立底线意识,坚决不做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抵制不良诱惑沉迷网络游戏手机成瘾赌博不劳而获的金钱不良书刊毒品④行已有耻更需要我们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方法与技能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1232.“行止有耻”对我们的要求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树立底线意识,坚决不做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二、止于至善大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之道修身之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翻译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3.“止于至善”的含义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①每个人都可以从 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从这些小事中,你有何启示 礼貌待师 同学间相互帮助 给老人让座 孝顺父母知识理解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怎样做?结论②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如何做到止于至善?4.榜样的作用?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会变得更加美好。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返。慎 独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这对我们追求止于至善有何启示?如何做到止于至善?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你怎样,你的国家就怎样!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如何做到止于至善?3.“止于至善”对我们的要求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身和慎独,检视自己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内涵“行己有耻”的要求青春有格内涵“止于至善”的要求树立底线意识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提高辩“耻”能力知廉耻,懂荣辱自省和慎独寻找榜样,汲取榜样的力量从点滴小事做起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1.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为此,我们要(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有知耻之心,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2.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应该有的格调和不懈的追求。下列行为体现“止于至善”的是( )①向灾区捐款捐物 ②休息时间去做义工 ③考试给好友传答案 ④给生病的同学讲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