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人体的免疫应答(第4课时)(共28张PPT1份视频)课件高二生物上册(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人体的免疫应答(第4课时)(共28张PPT1份视频)课件高二生物上册(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4课时 特异性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免疫制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
1.通过图文分析,阐述细胞免疫中各种细胞如何相互配合并完成功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2.通过思考与讨论,阐明细胞免疫的过程,培养运用模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科学思维。
3.通过分析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形成生命的稳态与平衡观及信息观渗透生命观念。
4.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免疫的功能和免疫制剂的作用来尝试解释社会现象,促进知识应用能力和渗透社会责任。
目 录
CONTENTS
一、
二、
三、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细胞免疫
免疫系统的功能
四、
免疫制剂
五、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尝试构建细胞免疫的过程。
主要通过 T 细胞实现免疫
应答的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1. 定义:
2.针对的对象:
一、细胞免疫
靶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
衰老、受损的细胞、癌细胞
异体器官移植的细胞
3.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 提呈
辅助T细胞
细胞 因子
病原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分裂分化
识别
接触裂解
靶细胞
暴露病原体
裂解
与抗体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宿主细胞
感 染
识别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
1.病原体(如病毒)初次侵入人体时,抗原提呈细胞(如吞噬细胞)向辅助 T 细胞提呈抗原, 激活的辅助 T 细胞分泌白介素等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同时被病原体(如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
2.激细胞毒性 T 细胞增殖分化为激活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
4.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3.激活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寿命较短,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3.过程:
病原体
靶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增殖分化
识别
接触裂解
靶细胞
暴露病原体
裂解
与抗体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宿主细胞
感染
识别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 提呈
辅助T细胞
细胞 因子
记忆 T 细胞寿命比较长可以在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在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细胞时,能迅速活化、增殖和分化,形成大量激活的细胞毒性 T 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及时攻击相应的被感染细胞。
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它们就会逐渐死亡;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体内是独立进行的吗?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
+
机体初次接触抗原
抗原被APC吞噬
辅助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机体再次接触抗原
记忆T细胞
记忆B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抗体
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
攻击相应的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
+
+
+
+
+
+
+
+
+
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参与细胞 、 、辅助性T细胞、 、 等 、抗原呈递细胞、 、 、巨噬细胞等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的 ; 被抗原侵入的 、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 与相应的抗原 结合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联系 (1) 的介导作用能够使两者密切配合。 (2)两者相互配合清除病原体 ①体液免疫产生 ,能与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 ②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要靠 免疫将靶细胞 ,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 免疫就又能发挥作用了。 B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
浆细胞
记忆B细胞
抗原
特异性
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记忆T细胞
宿主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抗体
细胞
体液
裂解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
1
免疫防御
2
3
免疫监控
(监视)
免疫清除
(自稳)
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免疫防御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稳态的功能。
异常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四、免疫制剂
免疫制剂是指依据免疫学原理, 人工生产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生物制品,接种后可使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1. 概念
探讨免疫制剂的作用
1. 全班分6小组, 利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搜集关于免疫制剂种类、 作用及原理等资料。 例如,乙肝疫苗就是一种可用于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制剂。
2. 在初步了解免疫制剂相关知识后,每个小组根据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可对附近的社区医院等处进行深入调查。 例如,目前医院中常用的免疫制剂有哪些类型? 所有传染病都有相应的免疫制剂吗?
3. 依据调查结果,结合所搜集的资料,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汇报交流。
实践
疫苗、生物制品、免疫血清等
讨论
1. 免疫制剂有哪些类型? 它们分别有什么免疫作用?
2. 有没有对各种传染病都有效的免疫制剂?
2. 用途
用于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主动免疫是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向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如疫苗),刺激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主要用于疾病的特异性预防。
3.人工主动免疫
通常通过将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疫苗。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有关疫苗的研制,开创了科学地进行免疫接种的新时期。
主要成就:疾病的病菌说、 否定微生物自然发生说、巴氏杀菌法 、 研制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免疫的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国家。
公元16世纪,中国人首先用人痘疫苗预防天花,为后来英国的外科医生詹纳(Jenner)发明牛痘疫苗奠定了基础。
灭活疫苗 减毒疫苗
定义 又称死疫苗,将病原体经过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制成,保存着完整但无生命的病原体。 通过减毒“改变”病原体制成的疫苗。
使病原体在人体内的生长和引起疾病的能力减弱。
优点
缺点
举例
易保存、运输;毒力无法恢复;
需要多次接种,不产生细胞免疫,
免疫效果持久;即可产生体液免疫,也可产生细胞免疫
毒力有可能恢复;不易保存、运输;
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
用于防治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甲型肝炎等疾病的疫苗
用于防治狂犬病、伤寒、霍乱、防治破伤风和白喉等疾病的疫苗
新型疫苗:
一类去除病原体中与激发保护性免疫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成分, 保留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成分而制作的疫苗, 如从乙型肝类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清中提取表面抗原制成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
接种疫苗的作用:
卡介苗
脊髓灰质炎疫苗
麻疹疫苗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
我国研制的预防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
百白破三联疫苗
根除了天花
预防结核病
预防麻疹
即: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预防由HPV引起的几种子宫颈癌
世界上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美国)
是我国首个人和动物的DNA疫苗
天花疫苗
疫苗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吗?为什么?关于新冠疫苗你知道哪些类型多少?小组讨论分享。
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具有抗原性即可)。
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类)及其产物制备疫苗。随着免疫学、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 疫苗也已经在临床中使用。
新冠疫苗的类型
国药中生北京公司
灭活疫苗
国药中生武汉公司
灭活疫苗
北京科兴中维公司
灭活疫苗
天津康希诺
腺病毒载体疫苗
智飞生物
重组亚单位疫苗
深圳康泰生物公司
灭活疫苗
疫苗技术的发展——三代疫苗技术
“打”病原体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又称为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原理获得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病原特异性结构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mRNA疫苗
“打”蛋白
“打”核酸
第三代疫苗 —— 核酸疫苗
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mRNA疫苗
将编码病原体蛋白的mRNA包裹在脂质体中,当疫苗注射到体内时,体内的细胞即可通过该mRNA翻译合成大量的病原体蛋白,并诱导免疫系统识别该蛋白从而产生对病原体的免疫记忆以抵抗病毒感染。
DNA疫苗
Vero细胞中培养




灭活病毒
注射
人体
S蛋白基因(DNA)
质粒
重组质粒


CHO细胞
S蛋白
人体
注射
提纯
人体
注射
5型腺病毒
注射
人体
S蛋白的mRNA
脂质体
mRNA疫苗
人体
注射





第一代疫苗:①;
第二代疫苗:③;
第三代疫苗:②④⑤
新冠疫苗5条技术路线
灭活疫苗;优点:免疫应答较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利于运输和使用。缺点:接种剂量大,需要打两针、免疫期短、免疫途径单一等。
是将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制作成的重组蛋白疫苗;优点:生产过程安全,不良反应率较低。缺点:接种次数多,需要打三针,诱导的免疫反应强度可能较弱等。
腺病毒载体疫苗;优点:是接种次数少,只打一针,可以更快的产生免疫反应。缺点:注射该疫苗的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高于其他两种疫苗。
通过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 使机体及时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免疫方式称为人工被动免疫。
4.人工被动免疫
特点:产生作用快,但由于该免疫力不是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故免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
种类:
主要用于应急治疗
有抗毒素和人免疫球蛋白制剂等
抗毒素是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使动物发生免疫应答所制备的免疫血
清,具有中和外毒素毒性的作用;
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是含有抗体的免疫制剂
当病原体毒素已经入侵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时,注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助于挽救生命。
临床上常用的人工被动免疫制剂有用于治疗破伤风、白喉、肉毒杆菌等疾病的抗毒素。
我国的计划免疫取得积极成效
20世纪 70 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实行计划免疫,使得绝大多数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疾病控制为例,根据我国“疫苗和免疫网”2013 年的报道,我国曾是乙肝感染高流行国家。 1992 年调查显示,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 9%以上,全国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 1.2 亿,慢性乙肝患者约 3 000 万人,每年有近 30 万人死于与乙肝相关的肝癌、 肝硬化等。 在慢性乙肝感染者中,绝大部分是在婴幼儿期就感染了乙肝病毒,因为没有有效的药物,感染后几乎终身携带乙肝病毒,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我国卫生部门于 1992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2 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要求免费为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接种。后来,卫生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2014 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感染率已下降至 1%以下。这说明控制乙肝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世界卫生组织曾在 2014 年向我国当时的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奖,以表彰中国在防治乙肝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糖丸爷爷”的顾方舟“
他用一生做出一粒糖丸
让儿童彻底远离了小儿麻痹症
使中国成为无脊灰国家
为验证疫苗的有效性
他带头和同事以身试药
为几代中国人带来了健康
“糖丸爷爷”的顾方舟“
2019年1月2日,92岁的“糖丸爷爷”顾方舟与世长辞。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仍然心系国家的卫生事业,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探望他时,他紧紧抓住后辈的手,留下遗言:“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
1960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的途中路过昆明,特地来到研究所,在询问起疫苗时得到了顾方舟信心满满的答复:“如果疫苗生产出来,能够给全国7岁以下孩子吃的话,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病都消灭掉。”
为了全中国的孩子,31岁的顾方舟临危受命,他带领研究团队在昆明远郊的山洞里建起了实验室,开始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
五、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够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保持。
例如,紧张和精神压力可加速免疫性疾病的进程,内分泌失调也会促使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再如,免疫细胞带有能接受各种激素信号的受体, 很多类固醇类激素可通过相应受体减弱免疫反应 ,而生长激素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等则可增强免疫反应。
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
B细胞
病毒
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四类“信息分子”你了解多少?请小组讨论完成以下表格
调节方式 信息分子 来源 靶细胞或作用部位 化学本质
神经调节 有机物、无机物
体液调节 靶细胞
免疫调节 抗体 抗原
细胞因子 蛋白质
突触前膜释放
突触后膜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蛋白质和多肽、氨基酸衍生物、固醇
浆细胞
蛋白质
主要为辅助
性T细胞
神经递质
激素(主要)
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
02
细胞免疫
定义
针对的对象
过程
01
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防御
免疫监控
免疫清除
03
免疫制剂
概念
用途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04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
相互协调
05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