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1.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____和____财富的总和。2.____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________是我国华北地区一种传统的住宅建筑形式,____广泛分布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傣族的住宅多为____。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的____。3.我国可分为____菜系、四川菜系、____菜系、____菜系、广东菜系、____菜系、湖南菜系、____菜系八大菜系。4.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____,同时也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________。5.气候影响当地房屋的____形式。我国东北地区的居民以____和____为主食,以____为主要食用油。6.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坡地势盖起______。人们在建房时,总是尽量________以降低房价。如西北地区的人们将____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答案:1.物质 精神2.居住 四合院 窑洞 竹楼 藏袍3.山东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4.基础 组成部分5.建筑 面粉 杂粮 豆油6.吊脚楼 就地取材 黄土1.地理环境如何影响青藏高寒区少数民族的服饰?(1)青藏高寒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人口占全国总人口不到1%,在这因新构造运动大幅度的差别上升造成地势高峻、地貌复杂的高原上,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2)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日照强,高原形成了气温低、日温差大,降水少的特点。为了适应这样的高寒气候,这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利用高原牧区丰富的动物皮毛制成皮袍、皮靴、皮帽用来防寒,同时,在皮袍的制作上多采用开胸、长袖连接下身摆裙,以应付高原地区温差变化大,天气变化异常的恶劣气候,以藏族男子为例:袍内着布衣或袒胸,中午炎热时褪下缠于腰间,早晚寒冷时穿好,或只露出右臂便于劳作。(3)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为方便放牧及抵御猛兽,他们的服饰设计上采用腰带短刀、火石等饰品,由于深受佛教影响,藏族和门巴族服饰上多戴佛珠,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少数民族腰间挂有银饰和铜饰的品种形式繁多,走动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例1】 藏族人民穿的藏袍可以适应当地( )。A.气候湿热的特点 B.气候干旱的特点C.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D.日照强烈的特点解析:此题考查了藏族的服饰特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藏袍是长袖、宽腰、大襟,以适应高原昼夜温差大、气温相对较低的环境。由于气温日较差大,藏袍的穿戴方式在同一天内也不一样,中午温度高时,褪下一只或两只袖子围在腰间,早晚寒冷时穿好,有时只露出右臂便于劳作。答案:C2.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房屋建筑?房屋的用材、房顶坡度、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形态等,都深受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世界上一些独具特色的房屋建筑大多反映了所在地的自然环境。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当地的房屋多具有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的特点;北极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因纽特人的冰屋,多具有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的特点;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冬冷夏热,黄土具有直立性强的特点,当地农民利用黄土挖成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在高温多雨的西双版纳,傣族人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搭建傣家竹楼,不仅屋顶坡度大,而且分上、下两层,具有通风防潮的作用。【例2】 以下是一位探险家描绘的一组民居景观图片,其中位于沙漠地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草原牧区的人们为了适应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他们居住在便于拆迁的蒙古包或帐篷内,如图甲所示。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因气候寒冷,冰天雪地,他们只好以冰雪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冰屋作为他们的民居。生活在热带多雨地区的人们,因气候湿热,他们的民居必须通风散热,而骑楼则具有这样的功能。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们,因降水少,气候干燥,他们可以以泥屋作为民居。答案:C1.(2011·福建安溪)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水 B.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C.滑冰是人们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D.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2.下面四幅文化景观图反映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孕育着多姿多彩的( )。A.校园文化 B.饮食文化C.地方文化 D.建筑文化3.老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 )。A.竹楼 B.冰屋 C.四合院 D.窑洞4.冬暖夏凉、节约土地和木材的窑洞主要分布在我国(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5.在2010年世博会的展区中,窑洞引起了各国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我国北方窑洞的建造方法是( )。A.利用原始洞穴加以改造而成 B.将黄土用水搅拌后做成土坯再建造C.利用黄土的直立性直接挖成 D.背倚山坡利用砖木材料建造而成6.竹楼式的民居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A.炎热多雨 B.干燥少雨 C.四季分明 D.寒冷潮湿7.由于气温日较差大,牧民们往往穿着可露出一只胳膊的服饰的民族是( )。A.蒙古族 B.回族 C.维吾尔族 D.藏族8.“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所属的菜系是(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湘菜读下图,完成第9~10题。9.根据图中民居的建筑风格及民族服饰,判断该地区是( )。A.青藏高原地区 B.内蒙古高原地区C.黄土高原地区 D.云南西双版纳地区10.根据图中民居的建筑风格及民族服饰,判断居住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傣族 C.鄂伦春族 D.藏族11.连连看:将下列相关地理事物用线连起来。答案:1.C A、B、D三项均与我国南方地区相符。2.C 校园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都属地方文化范畴。地理环境不同,地方文化也各不相同。3.C 竹楼是傣族的建筑代表;冰屋是因纽特人的建筑代表;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民居建筑代表。4.C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5.C 我国北方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此地的黄土具有直立性,可直接挖洞居住。6.A 竹楼透气通风,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点是又热又湿。7.D 藏族同胞居住的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中午气温较高或劳作时,人们就脱下一只袖子纳凉和便于劳作。8.B 9.D 10.B11.解析:可按照以下思路解题:地名→气候特点→建筑特点→建筑名称。如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降水多,因而需要一种通风散热、屋顶坡度大的建筑——竹楼。北极地区气候严寒,人们住低矮、无窗、保温效果好的冰屋或地窖,也便于就地取材。黄土高原冬冷夏热,降水较少,黄土具有直立性,故当地人们挖窑洞居住,既可节约建筑材料,又有冬暖夏凉的优点。答案:Ⅰ—③—A—c Ⅱ—①—B—a Ⅲ—②—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