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 轻工业与外向型经济 农业与外向型经济1.判断对错:(1)珠江三角洲南临东海。( )(2)珠江三角洲有3个经济特区。( )2.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便利,______稠密,________资源丰富,毗邻______和______,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但缺乏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______和______。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______非常发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________、食品、______等远销全世界。4.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充足,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丰富,十分有利于亚热带和热带________的生长,一直是我国______、龙眼、______、荔枝等热带水果的生产基地。5.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当地农民大力发展________,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出口创汇农业基地。答案:1.(1)× (2)×2.航运 人口 劳动力 香港 澳门 能源 矿产3.轻工业 轻工业 家用电器 服装4.热量 降水 经济作物 香蕉 菠萝5.基塘农业 外向型1.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因素可从区位优势、人文政策等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便于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2)劳动力因素:有廉价的劳动力,是著名的侨乡,可以获得侨胞的大力支持。(3)政策因素:有优惠的政策。(4)交通因素:珠江口地区优良港口多,交通便利,可以实现江、海、陆、空联运。【例1】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较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下列不属于其经济发展优势的是( )。A.毗邻港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是著名的侨乡C.是沿海经济开放区,有政策优势 D.重工业基础雄厚解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优 ( http: / / www.21cnjy.com )势包括地理位置、人文、政策优势等,其重工业不发达。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十分便利,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良好;本区又是侨乡,能够吸引大量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国家对本区的政策十分宽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本区的经济发展迅速。答案:D2.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过程示意图以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为例来分析。【例2】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C.太湖平原 D.华北平原(2)该农业的好处是( )。A.可以少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可以实现农产品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所示为桑基鱼塘和蔗基鱼塘,该土地利用形式属于基塘生产,根据基上种植的桑树和甘蔗可知分布在我国南方高温多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这种生态农业最大的好处是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答案:(1)B (2)B1.(2011·哈尔滨)“前店后厂”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指( )。A.港澳与珠江三角洲 B.港澳与京津唐C.台湾与福建 D.朝鲜与辽中南2.有我国“南大门”之称的是( )。A.香港和澳门 B.台湾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3.我国的经济特区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两个是( )。A.厦门、汕头 B.深圳、厦门C.深圳、珠海 D.汕头、浦东读图,完成第4~5题。珠江三角洲外来资金的主要来源地4.珠江三角洲外来资金的主要来源地是( )。A.港澳地区 B.台湾地区 C.西欧 D.美国5.决定珠江三角洲有较好的资金来源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优越 B.国家政策好C.自然条件好 D.气候暖热6.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工业部门是( )。A.机械制造业 B.冶金工业C.加工制造业 D.钢铁工业7.下列地区外向型经济特征最突出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胶东半岛C.辽东半岛 D.西双版纳8.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是( )。A.加大了资源的开发力度B.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出口加工工业C.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D.生产的产品主要满足国内需要9.我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其中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是( )。A.辽中南 B.京津唐 C.沪宁杭 D.珠江三角洲10.读“我国珠江三角洲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河流:①________;海洋:②________;城市: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铁路:⑥________;特别行政区:A________,B________。(2)珠江三角洲地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地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 2.D 3.C4~5.4.A 5.A 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来资金的主要来源地是港澳地区,占74%。这主要是因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位置上靠近港澳,便于吸收外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6.C 7.A 8.B 9.D10.答案:(1)珠江 南海 广州 珠海 深圳 京广铁路 香港 澳门(2)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吸引大量外资,吸引外来劳动力(意思相近即可)第二课时 港澳经济的发展1.港澳的地理概况香港 澳门位置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______,毗邻______市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______,毗邻______市范围 ______岛、______、新界及200多个小岛 ______半岛、氹仔岛、路环岛面积 1 104平方千米 33平方千米居民 人口700多万,中国血统占98%,其中祖籍________最多,英国人和其他外国人占2% 人口56万,中国血统占95%以上(祖籍主要为广东省)葡萄牙人占3%2.香港和澳门都属于________港,港澳的______、技术、______等优势与珠江三角洲低廉的______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使这里的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3.香港是世界上仅次于______和______的第三大金融中心。澳门经济主要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答案:1.东侧 深圳 西侧 珠海 香港九龙 澳门 广东省2.自由贸易 金融 管理 地价3.纽约 伦敦 博彩业 旅游业1.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例1】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下列优势互补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资金 ②祖国内地为香港提供众多劳动力 ③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日常生活消费品 ④香港为祖国内地提供技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祖国内地的优势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且低廉,香港的优势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丰富,香港需要的日常生活消费品大多由祖国内地提供。答案:C2.为何澳门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海港早于香港,经济却落后于香港?(1)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端,南面和西面有诸岛屏障,风平浪静,适合船队停泊。最早辟为渔港,在明代海上帆船运输时期,为我国南方对外贸易港口。到了现代,海洋轮船运输兴起,澳门附近海域水浅,国际贸易地位有所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澳门经济的发展。(2)香港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成为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3)澳门对外交通不如香港便利,其进出口贸易,一直依赖香港为转运港。【例2】 香港对外贸易比澳门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香港比澳门面积大、人口多 B.澳门自然资源没有香港丰富C.香港有深水港,港口条件优于澳门 D.香港有铁路与广州连通,而澳门没有解析:澳门海运比香港早,但港口没有深水港,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港阔水深,港口条件优于澳门。现代海洋轮船运输兴起以后,澳门不能停泊大型轮船,国际贸易地位衰落,许多货物需通过香港转口。答案:C1.关于香港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港北邻经济特区珠海市 B.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C.香港东、南、西、北四边环海 D.香港北部与深圳特区相邻2.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 )。A.北京、上海 B.香港、澳门 C.深圳、珠海 D.台湾、海南3.香港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 )A.厦门 B.汕头 C.深圳 D.珠海4.香港和澳门与哪个省相邻?( )A.广西 B.台湾 C.云南 D.广东5.下面两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关于区旗图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香港的紫荆花,②是澳门的荷花 B. ①是洛阳的牡丹,②是天山的雪莲C. ①是澳门的紫荆花,②是香港的荷花 D.以上都错6.读“香港特别行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香港由A________岛、B________半岛、C________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2)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经济特区:D________,E________;特别行政区:F______;铁路线:G______。(3)(双选)香港贸易事业发展迅速除与其经济腹地广阔吸引了大批人流和物流有关,还与____有关( )。A.广阔的土地面积 B.优越的地理位置C.自由贸易港的政策 D.当地稠密的人口答案:1.D 2.B 3.C 4.D 5.A6.答案:(1)香港 九龙 新界(2)深圳 珠海 澳门 京九铁路(3)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导学案-7.7 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课时.doc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导学案-7.7 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二课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