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0张PPT。古代商业的发展 历史老师:李老师考点透视考点详解1.商代:产生职业商人、最早的货币——贝2.西周: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3.春秋战国:1)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2)商业繁荣,出现许多著名都会4.隋唐蓬勃:1)原因: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2)表现: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外商和胡商众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空前繁荣。(一)商业的发展考点详解5.北宋:纸币(交子,最早,四川),集镇和夜市兴盛6.元代:纸币广泛流通,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7.明清: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2)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高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租佃, 货币地租) 3)白银广泛使用,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聚集 4)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徽商、晋商、闽商、宁绍 商人) 5)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较快考点详解(二)城市的繁荣1.功能和格局的变化考点详解2.城市分布的变化:1)最初:北方(长安、洛阳),作为政治中心;2)唐宋:海上贸易兴盛——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3)明清:①传统大都会:南京、北京; ②工商业发达地区、交通要冲——>工商业市镇,江南。考点详解3.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1)从功能上看,从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到以商贸——经济功能增强;2)从政府到商业活动的限制程度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宽;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上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扩大;4)从城市布局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转移紧密相连;5)从影响上看,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市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考点详解(三)重农抑商政策1.概况:1)商周:重视,鼓励(因为商业在社会经济,财政税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战国:①法家,商鞅重农抑商,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 ②原因: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B农业是赋税徭役的主要来源,是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C可以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的特点与统治需要矛盾; E维护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的需要。3)汉代:降低商人地位,严禁其购地;4)中唐:鼓励海贸,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提高。 考点详解(三)重农抑商政策5)明清:①官府:不鼓励,盘剥——抑商、海禁 ②民间:黄宗羲“工商皆本” ③影响:A不能完全遏制商品经济; B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考点详解(三)重农抑商政策2.特点:1)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统治地位;2)明以前,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3)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4)商业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官府控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