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那个星期天第二课时表格式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单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那个星期天》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媚、砖”等13个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2.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3.抓住关键词句,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4.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5.仿写迁移,练习借助景物抒发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这一天里“我”心情的变化,学习作者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方法。 2.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 (二)建立联系,知作者、习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疑问之处做好标注。并思考: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预习反馈1.在预习中,有同学发现下面这些字容易读错,一起读。 挨 ái时光 蚁穴xué 明媚 空空落落 luò luò 咔嚓kā chā 耽dān搁 ɡe) 依偎wēi 念念叨叨dāo dāo
预习反馈2:理解词语意思。 有同学觉得下面这组词,在理解的时候有困难,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学生交流。 急遽 沉郁 缥缈 惊惶 惆怅
(三)初读课文,捋时间、晓心情 1.回顾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可母亲却一次次爽约,他的心情逐渐落空的经历。) (2)课文是按什么的顺序来写的呢?(时间顺序)分别是:早晨、上午、下午、黄昏。 (3)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还有什么?“我”的心情。我们先来品读下面两句话,哪句话更好?为什么? ①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上等到晚上。 ②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生交流,初步体会“我”的心情。 2.“我”的心情究竟经历了哪些变化呢?(出示学习提示)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 什么情况下“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不同符号圈画并进行批注。
3.同学交流。 4.师小结:这两位同学抓住了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了小男孩不同时刻的心理变化。那个星期天。小男孩的心情有这样一连串细腻变化啊。让我们一起完成“心情”变化图。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理心情、忆写法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根据以前学习的知识,你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呢?出示思维导图。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那个星期天》,聚焦表达,学习作者史铁生是如何真实表达情感的。 (二)研读细节,领写法、悟真情 1.默读课文,找出能够表现“我”心情的句子,想想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我”的心情变化的,在旁边做好批注。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 预设1:内心独白表真情 (1)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汇报试着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表达特点,指导学生理解内心独白。 小结:这种默默说的语言叫“内心独白”。它直接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我”此时焦急的心情。同学们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 (2)文中还有其他内心独白吗?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品品它要表达的心情。 小结:这些内心独白不仅童趣盎然,而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的心情,让情感在叙述中自然流露。 预设2:融情于事诉真心 师:除了用内心独白来表达出“我”的心情变化,还有其他方法吗?我们一起来看第4自然段。作者怎样表现“这段时光不好挨”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小结:这一段就是通过描写这四件看起来简单无聊的事情,将“我”的焦急心情融于其中,像这样借助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情感的手法,叫作“融情于事”。(出示:融情于事) 预设3:融情于景 (1)文中还有哪些方法表达“我”的心情呢? 出示: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这句话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烘托出等待的漫长;用环境来照应“我”的心情,也暗示了希望渐渐破灭。这就是作者表达心情的另外一种方法——融情于景。 (2)找一找,文中还有这样融情于景的句子吗?当时作者心情如何呢?(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预设4: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师:回顾刚才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表达情感时,使用的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比如在第6自然段中,作者没有单一地使用一种描写方法,而是综合运用了内心独白、融情于景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让表达非常真实自然。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板书: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三)迁移运用,借景物、绘真情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总结。 2.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时的心理活动。 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3.点评。 (四)比较两课,说异同、做总结 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 《匆匆》《那个星期天》相同点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的事物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不同点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以及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情感直接地表达出来了。将情感融入人、事、景物中,间接地表达出来。
4.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动人的语言,是因为蕴含着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才能精彩纷呈。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间接表达情感,都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对优美语言的积累。愿同学们主动积累,努力运用,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七、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合欢树》。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9.那个星期天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业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A.融情于事 B.融情于景 C.内心独白
1.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 )
2.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 ( )
3.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 )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四周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些明白了。 片段中“看着”这个词反复出现,你觉得这样重复吗?为什么? “我一声不吭,忽然有些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三、实践作业
1.任选一种情境,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
情境一:我的考试成绩提高了。
情境二:心爱的玩具被人摔坏了。
情境三:好朋友即将分别了。
2.看图复述故事给同学或老师听。
【答案】 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1.B 2.A 3.C 二、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答:不重复。“看着”多次出现,写出了“我”等待过程的漫长,写出了“我”内心额伤感和失落。 答:“我”明白了母亲只顾劳作而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对我的承诺。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无奈和失望,以及对母亲的体谅。 五、实践作业(略)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9.那个星期天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1.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2.仿写迁移,练习借助景物抒发情感。
课前学习任务
复习课文的整体事件内容的理解。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
   《匆匆》《那个星期天》相同点不同点
推荐的学习资源
1. 推荐阅读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合欢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