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一课时教学反思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知道我国民间艺术分布广泛和种类多样。道德修养:掌握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健全人格: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责任意识: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话题一“民间艺术交流会”教学反思:(1)变单向灌输为互动探讨。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家乡民间艺术调查的任务。在课堂上,学生主动交流和讨论,充分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同时,学生在积极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使得教学更具实效性。(2)大胆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大力拓展课外资源和社会力量,邀请民间艺人开展现场教学。学生现场唱《川江号子》,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和体验的舞台,他们也因此真切感受到了家乡民间艺术的魅力。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加深了对民间艺术的认识,这体现了德育课程的开放性,即引领课堂走向社会生活,帮助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当前,不少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如何才能提升学生课前和课上自主探究的学习效果呢 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是关键。教师借助“家乡民间艺术调查表”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工作,有力支撑了学生课上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选择范例,比如,《川江号子》环节就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艺术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