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红楼春趣》教科书 书 名: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认读并积累古典名著中关于风筝地词语、句子,了解有关风筝的习俗;学习积累一些古白话词语、方言词语。 2. 综合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多种方法,梳理事件脉络,品评宝玉形象。 3.在延伸阅读中,进一步领略名著魅力,积累阅读方法,享受阅读乐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认读并积累古典名著中关于风筝的词语、句子,了解有关风筝的习俗;学习积累一些古白话词语、方言词语。 2. 综合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多种方法,梳理事件脉络,品评宝玉形象。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多种方法,梳理事件脉络,品评宝玉形象。教学过程(一)情牵风筝,梳理内容 1.借助注释,话说红楼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红楼春趣》,编者专门为课文做了注释。(出示注释1)这个注释很简单,但非常有用,它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三个重要信息,相机出示:作者——清代的曹雪芹;文章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文章的题目是编者加上去的。 补充简介,点出作品影响力。 一部奇书——亦真亦幻; 几段奇缘——亦喜亦嗔; 字字珠玑——亦说亦叹; 行行入味——亦苦亦甜。 问题来了,《红楼梦》这样的伟大的古典作名著该怎么去阅读呢?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给了我们提示。出示,概括:联系课文,猜测意思;理解语句,暂且放过;借助资料,增进了解;结合影视,加深理解。 那我们接下来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去读《红楼春趣》这篇文章。 2.聚焦风筝,发现春趣 过渡:如果说《红楼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宏大的故事,那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其中的一段小插曲,它围绕风筝展开。放风筝是我们中华民族特别喜欢的、历史比较悠久的一种游戏、运动。课文中有许多和放风筝有关的词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词话风筝,扫除障碍 这里面有不少难词新词陌生的词,比如黛玉口中的“晦气”指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发现就是指黛玉的病根儿,所以那时候的风俗里,放风筝就是放晦气,人家放了的晦气咱们可不能捡回来,这就是前文探春口中的忌讳。 (加粗显示:搬高墩 捆剪子股儿 拨籰子)这些词我们第一次见到,而且编者也没有加注释,我们只需要知道它描写的是放风筝的过程就可以了,这就叫暂且放过,会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 (2)借助图示,梳理脉络 学习活动一:默读课文,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思维导图。 交流:拾风筝——取风筝——放风筝——风筝飞 (二)印象宝玉,感知性格 过渡:同学们,学习中国古典名著,光把事情理清楚,还远远不够。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里面活生生的人物。《红楼春趣》中写了一串人物,不看课文,试着说出书中的一个人物。(出示: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探春、紫鹃、晴雯)文中那么多人物,曹雪芹用笔墨最多的是哪个人物?(贾宝玉) 1.驱动:出示学习任务 画一画: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宝玉的语句; 想一想:宝玉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写一写:在描写宝玉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 2.研读:感受性格 (1)分析一个人物形象,往往要关注他的言行,出示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读出了宝玉是个怎样的人? (偌大一个荣国府,大大小小少说也得上百个丫头,然而宝玉想也没想就笑道,“给他送过去吧”呈现出宝玉的好脾气和纯善的心) (宝玉头一回想要大鱼风筝,没拿到,这回想要大螃蟹,其实也没拿到,但宝玉一点也没恼,足可见他的随和没有架子,对待下人十分宽厚) (一个“叫”,一个“恨”,宝玉的率直、纯真、冲动、孩子气、真性情,跃然纸上。) (2)印象统整:透过人物的言行,我们能发现这个人物身上的很多特质。在这个片段中,还有很多人物,比如林黛玉。《宝黛初会》的情节一直是越剧中的经典。 (三)一纸鸢飞,初识知己 1.戏韵红楼:观看越剧片段《宝黛初会》 初次相会便注定她会和宝玉成为心有灵犀的知己。 2.鸢飞心追:练笔走进人物内心 《红楼梦》流传下来的版本有两个:程本和脂本。选文出自程本,故事在众人放飞风筝中戛然而止,而脂本中有这样的描述:宝玉看着黛玉剪了线放了风筝,又听她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于是也道:“可惜不知落在那里去了。……我替他寂寞。想起来把我这个放去,教他两个作伴儿罢。”于是也用剪子剪断,照先放去。 练笔:宝玉所说“我替他寂寞”,其实是替谁寂寞?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又会怎么说?请你代入宝玉角色,写一写他所思所言。 小结:联系当时的语境,通过宝玉的言行,我们一步步走进了他的内心,形成了对这位“怡红公子”的丰富印象——这就是阅读名著的好方法。 (四)延伸阅读,循梦追读 读这个片段,我们认为贾宝玉率真、善良、随和,可读整部《红楼梦》你会发现贾宝玉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却似乎不太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红楼梦》。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红楼春趣》教科书 书 名: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业练习《红楼春趣》选自《红楼梦》第70回,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试着用跳读的方法,遇到一些难理解的语句,不需要反复琢磨,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就可以了。 【学以致用】 1.读古典名著,有一些语句比较难理解,下面这些词语你能大致猜出它们的意思吗? (1)“剪子股儿” “籰子”,我猜这些是与 有关的物品。 (2)“放放晦气”,我猜这个词语的大致意思是 ,我 是根据 来猜测的。 2.大观园里故事多。请你结合《语文园地》中梳理、总结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一读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对比阅读课后“阅读链接”(林庚《风筝》),感受不同时代“放风筝”之趣。 《红楼春趣》 林庚《风筝》 【思维拓展】 寻人物之趣。读《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部分,这段故事中写到了香菱和黛玉两个主要人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 人物: 令人印象深刻的描写: 给我留下的印象: 很多人都说《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首,下面这些人物你都认识吗?关于她们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更深入地了解她们。 评价标准: 【学以致用】1.放风筝 剪断风筝线,放走坏运气 联系文章内容 例:《风筝》写了儿时放风筝的情景;写了风筝的各种样子……《春趣》写了贾宝玉等放风筝的快乐与自由;对人物的语言、神态等的描写比较突出…… 【思维拓展】结合具体内容品析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春季课题 《红楼春趣》教科书 书 名:语文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学习目标1.认读并积累古典名著中关于风筝地词语、句子,了解有关风筝的习俗;学习积累一些古白话词语、方言词语。 2. 综合运用阅读古典名著的多种方法,梳理事件脉络,品评宝玉形象。 3.在延伸阅读中,进一步领略名著魅力,积累阅读方法,享受阅读乐趣。课前学习任务1. 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 浏览全文,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情牵风筝,梳理内容1.借助注释,话说红楼 一说《红楼梦》的地位影响力;二借助园地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2.聚焦风筝,发现春趣 (1)词话风筝,扫除障碍 (2)借助图示,梳理脉络【学习任务二】印象宝玉,感知性格 1.学习任务 画一画: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宝玉的语句; 想一想:宝玉的表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写一写:在描写宝玉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 2.研读言行,感受性格 【学习任务三】一纸鸢飞,初识知己1.戏韵红楼:观看越剧片段《宝黛初会》 2.鸢飞心追:练笔走进人物内心 【学习任务四】延伸阅读,循梦追读推荐的学习资源1.名著《红楼梦》 2.皮影戏、越剧等艺术形式的《红楼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红楼春趣学习任务单.docx 8红楼春趣教学设计.docx 8红楼春趣课后练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