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速度素养目标1.结合实例,归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2.知道速度的概念及公式,能利用速度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够结合速度公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设计实验并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重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和速度的测量。【预习导学】如图,甲、乙、丙三位运动员在参加百米赛跑,观众认为甲跑得快,裁判认为乙跑得快。【问题】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知识点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运动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 (选填“快”或“慢”)。2.物体运动路程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 (选填“长”或“短”)的物体,运动得快。对点自测1.2021年东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张雨霏获得女子200 m蝶泳金牌。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观众以 的方法判定谁游得最快;当比赛结束时,裁判以 的方法判定谁最快。【答案】知识点一1.快2.短对点自测1.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知识点2速度1.概念: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其 大小等于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 :,其中v表示 ,s表示 ,t表示 。单位 路程(s) 时间(t) 速度(v)第1组 m s m/s第2组 km h km/h 1 m/s= km/h3.变形公式(1)求运动时间:t=。(2)求运动路程:s= 。·学习小助手·1.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数值是1 m/s、3 m/s等,所以也采用了相同时间比较运动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1 m/s=3.6 km/h,因为1 km/h=== m/s,所以有1 m/s=3.6 km/h。对点自测2.南通沪苏通公铁大桥全长12 km,限速100 km/h,某汽车通过大桥用时9 min,求:(1)该汽车通过大桥的速度;(2)如果不违反交通规则,该汽车通过大桥的最短时间。【答案】知识点二1.运动快慢 单位2.v= 速度 路程 时间 3.63.(2)vt对点自测2.解(1)该汽车通过大桥的平均速度:v===80 km/h(2)该汽车通过大桥全程至少需要的时间:tmin===0.12 h知识点3速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根据公式, 我们可以测量出s、t,然后计算得到物体的运动速度。2.测量工具:用 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 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学习小助手·间接测量:首先应用测量工具测量出某些物理量,再利用公式求出其他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叫间接测量。对点自测3.学校科技社团的同学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速度”的实验。(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纸锥下落时间和 。(2)以较方便的常用方法测量时,主要测量器材是:秒表、 。(3)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测量速度的方案: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了方便测量,你认为选用 比较合理。(4)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纸锥进行实验,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若测得AB的距离为24 cm,已知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根据照片可以判断纸锥在OA段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先变大后不变”),纸锥在AB段的速度约为 m/s。【答案】知识点三1.v=2.刻度尺 秒表对点自测3.(1)路程(2)刻度尺(3)方案二(4)变大 0.6【合作探究】任务驱动1速度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是v=,请根据数学知识,完成下面问题。(1)路程单位是m,时间单位是s,请推导出速度单位。(2)根据公式v=,推导出求路程s、时间t的计算公式。(3)由(1)可知,在应用速度及其变形公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①v单位是m/s时,s单位必须是 、t单位必须是 。②v单位是km/h时,s单位必须是 、t单位必须是 。【答案】驱动一(1)假设路程是2 m、时间是1 s,则v===·=2 m/s,所以速度单位是m/s。(2)由数学知识可知,v相当于商、s相当于被除数、t相当于除数,所以①由v=,得s=vt②由s=vt,得v=(3)①m s②km h任务驱动2设计方案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测量v,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什么 (2)为了测量v,需要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3)为了测量简单,我们可以在测量时,首先确定哪个物理量 【答案】驱动二(1)根据公式v=,为了测量v,我们需要测量物理量路程s、时间t。(2)为了测量路程s,需要刻度尺;为了测量时间t,需要秒表。(3)为了测量简单,我们可以先确定物体运动的路程,再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